扩张之路-第7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理由也很简单,和蔡锷、蒋百里两人曾经创下的战绩相比,冯国璋得来的功勋相比之下就未免太过不起眼了一些。也正因为这样,有许多将领都觉得冯国璋没有资格被授予这样的军衔。
这里面甚至还包括了冯国璋的一些老下级。甚至就连吴佩孚都曾经对别人说过。“如果他都能当得上元帅的话,那我也当得上…”
没错,冯国璋的资历的确很高,可是他的战绩却太差了,即便是这个元帅的位置,也是勉勉强强才够资格的。也正因为这样,所以这件事才会引来这么多的非议,而这件事放在蔡锷还有蒋百里两个人的身上,就显得没有丝毫问题了,因为他们两个人的资历或许差一点。可是战绩却是全国最高的两个人…
真要说的话,除了严绍之外,恐怕还没有人能压制的住这两个人…
也正因为这样。在为元帅的事情感到高兴的同时,冯国璋也在担心等到授衔的时候,会不会有人跳出来反对甚至是质疑他,如果真要是那样的话,那他这张老脸可就…
即便不是这样,单单只是在背后诋毁,那也绝对是冯国璋所不愿经历的。
而在这个时候,严绍发来的这封电报,就好象及时雨一般…
等到解决了日本人之后。在进行授衔?
这句话看上去似乎没什么,可是只要仔细想想。就能明白其中的深意。
如今东北战区的指挥官是谁?冯国璋!
在元帅的事情上他差的是什么?自然是能够拿得出手来的战绩了!
眼下正是因为战绩的事情,所以冯国璋才会引来如此多的议论。可要是冯国璋能够在授衔之前,抢先拿出一场足以令所有人,至少是大部分人都承认的胜仗出来呢?或许无法消除全部的非议,但至少足够令冯国璋顺利的授衔…
而既然这件事是严绍提出来的,那么严绍的目的也就可想而知了——————完全是想让冯国璋在没有任何非议的情况下,顺利授衔。
————————————————————
想明白了严绍在这里面的深意之后,冯国璋的眼眶忍不住红了起来。
若不是经历的多了,能够把持的住情绪,甚至恐怕已经流泪了,毕竟这里面,他需要感谢严绍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认真的讲,这些年来冯国璋虽然已经完全没有打算反对严绍,甚至认真的执行严绍的每个命令,可是这里面究竟有多少忠诚,恐怕就连冯国璋也说不清楚。
毕竟是严绍摧毁了北洋的根基,而且严绍当初之所以让冯国璋坐这个陆军部长的位置,其中的一个目的就是不想再让冯国璋到战场上去,等于是杯酒释兵权的另外一个版本,通过高官厚禄,来换取冯国璋领兵的权利,让冯国璋从此远离军权,以确保国社政府政权的稳固。
只要想明白了这点之后,冯国璋便很难感谢严绍了。
没错,严绍的确是给予了他一个对于军人来说,非常难得的地位。可是他却又剥夺了冯国璋作为一个军人最大的荣誉和乐趣。
因此冯国璋固然不会反对严绍,可是却很难令他感激严绍。
可是这次…
在想明白了严绍在其中的深意后,一切也就截然不同了…
“司令?”那边已经兴奋完了之后,王志成看着依旧背对着他们,正从窗户看着外面景色的冯国璋,有些奇怪的叫了一声。
听到部下的声音后。冯国璋总算是清醒了过来,偷偷的用手擦掉自己眼角的泪水,在稍微缓和了一下自己的情绪之后。冯国璋转过头来,然后走到了沙盘前开口道。“好了。既然上面已经下达命令了,那我们就开始讨论该如何进行部署吧…”
尽管多多少少察觉到了冯国璋的一丝异样,但是眼下最要紧的毕竟还是对日本人的战事,因此王志成他们很快便忽略掉了这点,转而把精力集中到了沙盘上面,认真的讨论了起来。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冯国璋则只在一旁做出一些指导。
在场的人里面,对严绍想法了解的最深的恐怕就是冯国璋了。也正因为这样。他才要避免王志成他们所提出的一些战术,与严绍的战略发生碰撞和摩擦。
比如说一个参谋所提议的,先集中兵力把日本人从丹东赶走…
这便是绝对不可行的一个提议,因为如果把日本人从丹东赶走了,那严绍他们还有什么理由继续朝着朝鲜进攻?所以,只能是先从其他的方向攻入朝鲜腹地,至于丹东的问题只能留在最后解决,甚至是在日本人依旧占领着丹东的情况下解决。
————————————————————
“如果仅仅只是想要吃掉一部分日军,给日本人一个教训的话…”听完了冯国璋的全部要求之后,一旁的一个参谋微微皱眉。而后开口道。“司令,国防部那边大概能给咱们增派多少兵力?”
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毕竟整个东北军区也才多少兵力。如果单单只是想要继续维持现在的僵局,亦或者是把日本人从丹东赶出去的话,这部分兵力绝对不会有问题,可如果想要吃掉一部分的话,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兵力了!
“这点可以放心…”听到那个参谋的话,已经恢复了平静的冯国璋笑着道。“总统肯定会考虑到这点的,而且电报上面不是已经说了吗,在必要的时候,位于外东北的部队甚至可能会配合我们进行作战。虽说外东北那边的部队数量和我们相比,要少上许多。但是十多万的兵力在这种程度的战场上也已经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了…”
听到冯国璋这么说,在座的众人点点头。
尽管海参崴军区的地理位置很重要。但是就整体而言却未免太偏僻了一些,再加上整个外东北和海参崴的管辖区内人口都不是很多,所以海参崴军区的兵力也就只有一个军团而已,在诸多军区里面,可以说是兵力比较少的一个了。
真要动手的话,在留下一部分部队看家的情况下,外东北那边最多也就只能增援十万人左右——————对此冯国璋还是比较了解的,毕竟不管怎么说,外东北都是冯国璋亲手打下来的,甚至现如今在外东北的部队,有许多根本就是冯国璋当年带过去的部队…
“除了外东北的部队外,政府也有可能会从北京还有山东等地抽调兵力,所以在兵力上我们完全没必要担心,只需要想好究竟该怎么解决掉那些日本人就可以了…”
这么说着,冯国璋也算是给整个会议定了性质了…
——————————————————————
几乎就是在冯国璋这么对部下们说的同时,北京方面也已经开始调动兵力。
先是海参崴军区方面,大概有两个军的部队开始在中朝边境的方向集结,紧接着在北京军区和济南军区的方向,也分别有至少两个军的兵力开始北上。
在位于这两个军区的铁路线上,几乎每天晚上,都有数不清的军人乘坐着火车,通过铁路线被运往东北的方向。
根据国社政府的命令,从北京军区和济南军区至少集合了四个军,也就是一个军团外加一个军的兵力二十多万人,这些部队的数量几乎已经和国社政府在东北军区的部队数量相差无几,再加上海参崴方面的两个军的兵力,这次国社政府至少集结了五六十万的兵力,从某种角度上讲,这个兵力程度甚至已经可以称得上是一个集团军群了…
而且,严绍也的确是打算干脆把他们暂时合并成一个集团军群,这样也好方便冯国璋进行指挥。不然的话,他这个陆军部长,外加上临时的沈阳军区司令,对海参崴军区的部队多少有些不太好指挥——————陆军部长?这个名头到是很厉害了,但也只有名头厉害而已,毕竟陆军部长通常都是不直接领兵的,从某种角度上讲,这个职位其实和付修明的那个国防部长差不多,都是看着挺吓人的。
当然,严绍当初把他扔到这个位置上的目的,也就是如此…
杯酒释兵权吗…
不过现在,严绍的态度有些改变了…
没办法,眼下中国可能发生冲突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格外需要有能力,而且也有领兵经验的将领,尤其是大将。
更何况,既然严绍挑选了冯国璋出来,那么就意味着如果有人对其有非议的话,就等于是在对严绍非议,毕竟这次的四个元帅几乎都是严绍挑出来的,因此哪怕只是为了这一点,严绍也必须要力挺冯国璋才行…
而力挺冯国璋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他来一场令所有人闭嘴的大胜。
而且这么做的话,也有一定的可能,可以收了冯国璋这个大将的心…
说到底,眼下国内能领兵的统帅毕竟还是太少了些,像是英法这样的国家也就算了,毕竟他们在陆上的压力不是很大,像是英国,干脆就是四面环海,而法国呢?最大的压力就是德国,至于西班牙啊,意大利什么的,拜托?那也能叫压力,而如今在德国已经战败的情况下,法国在陆上更可以说是毫无压力可言…
可是中国却不同…
无论是乌拉尔、哈萨克斯坦的平原,亦或者是喜马拉雅山,还有东南亚和乃至东北的中朝边境,这些都是可能会发生冲突的地方…
如果能多一个和自己一条心的,严绍自然是求之不得…
即便冯国璋对严绍的这次示好并不领情那也没关系…
继续让他坐自己的冷板凳就可以了…(未完待续)
第七百三十四章 动作()
随着命令的下达,位于北京和济南两大军区的部队很快被动员了起来。
全面进攻,这样的命令恐怕是军内的那些将领们最愿意听到的消息了,毕竟只要是军人,没有几个会不希望能在战场上建功立业。
而且随着欧洲战争的结束,在不少的军中将领看来,将来即便会有什么战事,恐怕也就是小打小闹的级别了。而且对位于济南和北京等军区的将领来说,就算是这种小打小闹级别的战事,恐怕也是没法指望的——————他们总不能从海里游到日本或是朝鲜去吧,至于战火烧到北京和济南什么的,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恐怕比前者要更夸张一些。
也正因为这样,眼前的这场战事不敢说是他们有生之年所能参与的最后一场,但说是他们军旅生涯中的最后一仗,恐怕未必就不靠谱,尤其是对那些年纪较大的将领来说更是如此。
如果不趁着这最后的机会,好好的捞上一仗打打,将来恐怕他们就要后悔一辈子了。
更何况授衔的事情在军内并不是什么秘密。
没错,这次的主角主要是蔡锷、蒋百里那几个元帅,可是这并不代表这次就只有他们几个会被授衔。毕竟在欧战和其他一系列的战事当中,有不少的将领都立下了卓越的功勋,这些功勋都是应该得到表彰的,因此除了蔡锷和蒋百里他们之外,这次还会有一大批的将领得到晋升。另外还有一批校级军官也会因为前段时间的军功而被晋升为将级。
其实不本来按照常理来说,授衔的事情应该是在欧战结束后不久就开始的,只是因为立下功勋的军人实在是太多了。而且稍后又有蔡锷等人进军西伯利亚和中亚的事情发生。需要授衔的人也是非常的多,所以才会拖了这么长的时间。
对于许多将领来说,在没有立下什么功勋的情况下,这次的授衔自然也就和他们没多大关系。但是这次却不同,这次突然冒出来的机会,让他们也有了立功的机会。
更何况,有关更改军制。将现有的四方制,改编成三三制的事情在军内同样不是什么秘密。在军队总数并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单位编制的缩小。也就意味着单位数量的增多,那么这些单位所需将领的数量自然也会增加许多…
比方说现有的四方制,如果改成三三制的话,一师二旅四团的编制。也就会变成一师一旅三团或者是一师三团。那么少掉的那个团该怎么办?直接撤裁?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毕竟这次的改制并不是为了削减军队的数量,而是为了令部队作战的时候更加灵活。。
那么这些团的安置办法显然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将他们与其他有着类似命运的团合并在一起,如此一来,每个师内的团自然是少了,可是‘师’一级的作战单位却增多了,而‘师’的增多。也就意味着‘军’甚至是‘军团’这一单位的增多。
如果能趁着这次的机会,多立下一些功劳的话。没准等到授衔的时候,他们也更跟着升上一级。
尤其是那些校级军官更是如此,毕竟有许多的校级军官已经卡在现有的位置上很久没动过了。要是不能立下一些战功,没准将来就只能慢慢的熬资历了,真要是那样的话,恐怕很多人是熬不动的——————君不见在后世有很多大校什么的,年纪其实都挺大的吗?
可以说,将军的确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当上的,哪怕仅仅只是准将而已。
而现在一场战功就摆在他们的面前,若是运气好一些,在战场上有着什么突出的表现的话,没准就能获得突破,直接从现在的级别上提上一级,甚至是越级提拔——————这种事情在国防军内并非没有发生过,不过主要是落在了一些表现‘神勇’,同时级别也不是很高的普通士兵和低级军官身上。
不管怎么说,如果真的能这样的话,那可就真的是直接少奋斗十年甚至是二十年的时间了。
事实上这一点不只是对他们来说,即便是对那些高级将领们而言也是如此。元帅他们是不敢指望了,但是晋升为中将乃至是上将,这个还是可以在心里想一想吧?
再有就是那些在各个部队当中担任参谋长一类职务的将领们,虽说现在他们都是某个军乃至某个军团的参谋长,可是给人做副手,总不如自己做一把手要来的舒服。
这次如果改了新军制的话,肯定是会多出许多位置来的,那他们的机会自然也就跟着多了起来…
一时之间,可以说几乎所有参战部队的军官将领们,都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