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之路-第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这种情况,吕川光和芜湖分部的其他人则只是苦笑了一声。
因为特事科那边布置给他的任务是往日本那边送一两千块的募捐,并且可以每年可以适量增加一些,比如说第一年是一两千块,第二年就可以变成两三千块。让同盟会那边能够对芜湖分部的办事效率感到满意,不会换个人来的同时,却又不会真的喂饱了他们。
另一边,在和伊莱诺缠绵了几番后,严绍和她与卡特琳娜两个人也在芜湖度过了一个比较温馨的新年。
在新年过后,公司的事物也已经逐渐步入正轨。
首先是在募集到了大批的雇农后,那五十多万亩耕地的开垦工作已经顺利完成。只等进入4月份后,便可以耕种公司急需的棉花。
另一边,随着纺织一厂的彻底竣工,二厂、三厂和四厂的厂址也已经相继完成,只等机器的安装和调试结束后,就能正式开工。
而且先前公司已经日本人的货在江西、湖广、云贵和四川等地开辟了市场,所以也不需要担心剩下三个工厂开工后的销路问题。
之后还有洋灰厂、船运公司等等,也都在进行着规模扩大。
“现在总算是可以和我们公开了吧…”在过完新年后,倚在严绍的肩膀上,卡特琳娜有些不悦的道。另一个肩膀上的伊莱诺到是没说些什么,但是脸上显然也挂满了不高兴。
自从那次和她们说要建立一个组织后,严绍就一直把组织的名称和主张等隐瞒了下来。即便是她们追问也只是说要等到所有人都到齐了后再说。
没错,所有人都到齐了…
作为中国人的一个惯例。每年春节的时候也都是所有人团圆的时候,这一时期自然也不例外。虽然严绍很想立即把那15个人送到法国去接受训练,但他总不能让这些人连回家过春节的机会都没有,于是一切自然也就只能等着些过去再说。
而现在,终于到了要公开的时候了。
“革新会…”
当把所有人,包括在武备学堂的10个人和准备去法国的15个人都招齐后。严绍对着所有人开口道。
“革新会”
这个就是严绍对自己所创立组织起的名字。
革新,便是改革和更新的意思,同时也是除去旧的积习,建立新制度的意思…
“革新会吗…”
听到这个名字。付修明他们点了点头,似乎是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见。
见这些人都没什么意见,严绍也就继续了下去。
“另外我和同盟会的主张其实也没什么区别,同样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然后建立一个真正强盛的中国,不过如何建立新中国的方法上,我和同盟会则有一定的区别…”
“我主张的是。国家主义…”
这一时期孙中山还没有提出三民主义的概念。这个概念要提出来还需要在许多年后。而严绍也不打算推行什么民主、民选,因为至少在现阶段后世的那种民主根本没有用处。
1907年9月满清宣布设立资政院。10月又命各省督抚准备在省会设立咨议局。次年7月公布《咨议局章程》、《议员选举章程》、《资政院章程》的总纲及选举两章, 8月。颁布《宪法大纲》及《九年预备立宪逐年推行筹备事宜清单》。从此,预备立宪进入实施阶段。
九年预备立宪清单规定七年之内,在全国城镇乡及厅州县地方自治一律成立,乡镇以上一律设立审判厅,九年之内人民识字者须得二十分之一。
九年之内,人民识字者须得二十分之一…
这也就是说,现如今的中国识字率甚至连5都不到,在这样一个国家推行民主制度的话和自杀也没什么区别,因为想要实行民主首先就需要人民有较高的素质。
在这之前想要让整个国家重新强盛起来,需要的恰恰是强权。
历史上孙中山也曾理想过,但最后却还是在现实面前碰壁,最终不得不提出了军政、训政和宪政这三个阶段…
“所谓的国家主义,是一种提倡政府或国家在某种程度上控制经济和社会政策的意识形态。如今中国的情况相比在座的各位都很了解,想要直接进入宪政阶段几乎是不可行的事情,那只能带来混乱,所以我主张用国家主义由政府通过直接控制的手段来帮助国家发展,进而加快进入宪政的进程,在这一过程当中一个强有力的政党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接着顺便叙述了一下国家主义的理念等等,在严绍的那个历史上国家主义的两个高氵朝是采行中央计划的纳粹德国和苏联,但在世界各国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许多欧洲国家采用了混合经济体制(10…45的公有制),在新加坡,60的国内生产总值来自于政府相关企业。
对于一个贫弱国家来说,想要成为强国的途径就只有**。当然直接采用民主制度也可以,但后果恐怕就是会带来严重的混乱,在严绍的那个年代这样的例子可说是比比皆是,比如说印度,印度和印度什么的…
反之,如果通过**的手段使国家得到发展,进而在采取民主制度的话,那就不必担心出现混乱的问题。如今的中国还不具备民主的条件,没有经济的振兴也不可能使人民拥有较高的素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当然这么做也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事情会不会失控。
比如说,掌权者不愿意下来什么的…
在座的人,不敢说都是人中之龙,但各方面也都称得上是中上之选。自然能看得出这个问题,只是这个时候却没有一个人原因问出口,因为如果这么做的话受益最大的其实就是他们,而且他们也不清楚这是否是严绍特意的,是为了搞合理独裁…
而且和后来不同,民主、宪政什么的是在清政府的预备立宪时期,等到立宪派连续发动三次请愿后才传播开的,这时的国人对民主、宪政什么的了解并不是很多,对**和独裁也不是很抵触,不然后来立宪派也不会支持袁世凯搞强人政治,甚至就连蔡锷也曾称赞袁世凯‘闳才伟略,群望所归’——————当然,这是指他称帝之前。
二次革命的时候蔡锷更是站在袁世凯这边,出兵讨伐四川革命党。
所以哪怕严绍的真正意图是想搞独裁,他们心里也不会有多大反感,一些人甚至反而会觉得正常,而且若真的上来就是民主,恐怕反而会有些人心里觉得忐忑不安,再加上严绍又是他们的老板,将来还很有可能会成为他们真正意义上的领导者,这个时候自然也就没有人愿意站出来了。
付修明他们都不愿,就更不用提一旁落座的伊莱诺和卡特琳娜。
说到底她们毕竟是外国人,对中国并没有太多的感情,和这个国家唯一的联系就是严绍,换句话说这个国家最终变成什么样子都和她们没什么关系。对她们来说,即便是严绍想要当皇帝,只要别开后宫就行…
不过付修明他们不愿,却不代表别人也不愿…
“那么什么时候才会进入宪政呢,是否能有个时间表…”
坐在比较靠前的位置,李隐显得十分单纯的道。
作为一个科学家,在这方面李隐或许是最单纯的一个,也因此他才能毫无顾忌的问出自己想问的问题。
听到他这么问,一旁的李良脸色变得一下,生怕严绍会因为回答不了这个问题而变得难看。至少在会议室里的大部分人看来所谓的国家主义和**等等,都只是为了便于他个人掌权而已,至于宪政什么的也只不过是为了看上去更好听一些,关于如何实现宪政,什么时候实现宪政,是否要实现宪政恐怕严绍根本没考虑过,这个时候李隐问这个问题他要是回答不上来,岂不是会变得恼羞成怒。
不过就在他们以为严绍会生气的时候,却听到他真的认真回答了李隐的问题。
“军政,训政,宪政,这就是时间表…”
————————————————————
别的不提,对军政、训政、宪政三个阶段,我觉得是非常现实的。
第一百二十五章 时间表详解()
“军政,训政,宪政?”
根本没打算听严绍回答的李良他们在听到这六个字后都是一愣,显然是没想到严绍居然真的能回答出来。
不过这个时候他们也的确是搞不明白这六个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就连一旁落座的伊莱诺和卡特琳娜也是一愣——————其实她们也以为严绍是想借着这个借口搞合理独裁。
并不清楚在座这些人的想法,小喝一口果汁润了润嗓子后,严绍对在座的人解释了一下这六个字的意思。
“所谓的军政,就是先进行革命推翻清廷,扫平各地军阀,推广国家主义以开化人心…”
“训政则是在完成军政后由政府派出官员帮助地方筹备宪政所需的一切,如经济、实业、人民的教育等等,并让人民理解到什么是宪政…”
“宪政,也就是最后一步,等到地方上都达到了宪政的要求后,就停止训政,进入宪政阶段,制定宪法,结束党制,施行宪政,将权利交给人民…”
严绍并不打算当皇帝,但是现在就准备弄个民选的政府出来显然也不太现实。于是一个**的政府也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当然,这么做也有很多需要顾虑的地方,比如说玩意严绍坐上这个位置不愿意下来了怎么办。这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严绍也不是个圣人,就算他现在还不会如此,等到他真正尝到权利滋味的时候也很难说他会不会还愿意把手中的权利让给别人…
所以,一个时间表也就成了必然的东西…
“军政,训政,宪政”这六个字,就成了一张时间表…
军政暂且不提,只要完成了训政即便严绍不愿意下来百姓也会撵他下来,别的统治者自然也是如此,这也成了件必然的事情。
所以只要制定出这么一张时间表。严绍根本不必担心这方面的问题。
在严绍解释完这六个字后,会议室里也陷入了一片沉默当中,因为李良他们没有想到严绍居然真的能回答上李隐的问题,并且确实的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规划蓝图,这也让他们在心里真真正正的愿意去追随严绍…
因为严绍的话让他们明白,他是真的想要对这个国家进行一番变革,而非借着这个借口。让自己变成人上之人…
而且对那六个字,李良他们也非常赞同。
他们为了做生意的关系经常到地面上走动,很了解下面的情况。这个时代基本上所有国家都还没有实现普选,就连美国也是在《1965年选举权法案》通过后才实现的。(这个法案主要废除了是否识字和其他测试来确定选民)
在一个识字率还不到5的国家搞民选,这和搞自杀也没什么区别。而如果单纯的限定选举范围的话,则很难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所以通过这么一张时间表来实行宪政。就成了非常符合实际的事情了。
————————————————————
在听完严绍的话后,无论是李良他们还是打算去法国的15人和在武备学堂的10个人眼睛几乎都亮了起来,甚至就连伊莱诺和卡特琳娜两人也是如此,因为她们完全想不到严绍居然能想的这么全面。
而严绍在会议室中侃侃而谈时的样子,也让伊莱诺想起当初在马赛舞台上的严绍…
在‘革新会’和其所奉行的国家主义及‘六字方针’被众人接受后,严绍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革新会的会首。伊莱诺和卡特琳娜是他的贴身秘书,对于这点李良他们都没有什么意义。反正在过去的时候也一样是如此。
除了伊莱诺和卡特琳娜外,李良他们也被任命为革新会的各个负责人。
而在即将散会的时候,负责打入新军内部那十人的萧永言轻声道。“既然宗旨和方针都已经确立了,那我们是否也可以在武备学堂内宣传这些理念,拉拢一些人加入革新会?”
这时的同盟会还只是名声大,三民主义什么的都还没有出现,若是严绍能率先宣扬一种主义的话,很容易就能吸引到一大批的人。
而在听到萧永言的话后。严绍低头沉思片刻后回答道。“可以,不过人选方面一定要慎重,慎重,在慎重,另外对军政、训政和宪政这六个字也要保密…”
他到是不担心在宣传革新会主张的时候会有人站出来揭发。
那些统制和统领级的清军将领或许对清政府还有点忠心,但那些青年军人却只有推翻清政府的决心。这点只要想想辛亥革命的时候几乎所有新军军官都揭竿而起的状况就知道了,不过保密还是必须的。毕竟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若是真碰上个极品那可就倒霉了。
当然,就算揭发也没什么,因为真正关键的还是后面那‘六字真言’。国家主义什么的反倒没什么,毕竟国家主义又不是直接宣扬造反。
“那,我们该用什么名头呢?”
“革新会啊…”严绍笑了笑后道。“正好借着这个机会打开革新会的名头…”
虽说有实力就足够了,但是如果没有足够的名头还是很难服众的,所以若是能趁着这个把革新会的名头传出去其实也不错。
而在听了严绍的话后,萧永言也了解似的点了点头。“明白了…”
————————————————————
在组织的名称和宗旨等都被确立后,整个组织也总算是有了一定的向心力。而在确立了这一切后,那15个被挑选出来的人很快便被安排送往法国,接受法国方面的军事训练,同时也尝试着学习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军官。
另一方面,武备学堂里的那10个人在学习着军事方面的知识时也不忘宣扬革新会的思想。当然,还没有直接把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和军政、训政、宪政的口号喊出来,而只是提出了国家主义而已。
因为萧永言他们的行为十分隐秘,只是对一些他们已经确定十分反感清政府的人宣传,所以武备学堂方面并没有察觉到什么问题。
其实就算察觉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