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之路-第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如果想这么做的话。有一个问题却是不能回避的,那就是官府会允许吗?或者说是清廷…
铺桥修路,这个是古代中国地方士绅经常做的,并且也是善政的一种,所以如果严绍自己出资修条路出来的话。那么是铁路也不会有什么问题,顶多也就是这条路高级了些,所要花的钱更多一些而已…
但如果是铁路的话,虽说也是路,却毕竟和普通的道路不一样。
如今的中国除了洋人外,还没有私人修筑铁路的例子出现。而且修筑铁路,哪怕仅仅只是十多公里而已,也不是一个安徽巡抚能够私自决定的。
换句话说,这件事最终还是要告知清廷,并由清廷做出结论。到那个时候事情也会因此而变得复杂许多,甚至很可能会弄出许多麻烦来。所以在考虑了一段时间后,严绍最后还是否决了这个提议。
在会议中严绍做出了决定,那就是在‘当向公路’结束后,在向山和姑山等几个铁矿间也修筑公路。当然当涂和芜湖之间的公路也是少不了的。不过这些的话。至少也给等当向公路结束后再说。
至于铁路…
这件事情还是等到清廷垮台再说吧,虽说现在的严绍身上并不缺少目光,但如果可能的话,他还是希望能减少一些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存在感。
与此同时,在经过了一个多月的等待后,德国人也已经把严绍所需的价值500万元的冶炼设备运送了过来,一同前来了还有多达二十余人的专家团,在铁厂的修建期间,一切问题都将由他们解决。
对于这个严绍他们自然是没有什么不欢迎的,毕竟无论是严绍还是其他人都没有办铁厂的经验。怎么建铁厂就更是一点也不懂了。要是没有人指导他们的话,他们还真不知道应该怎么建这个铁厂…
——————————————————————
10月份的芜湖,天气无疑是十分炎热的。
不过就在不久前,天才刚刚下过一阵小雨,所以气温顿时变得清爽了许多。而在庄园附近的两颗大树间,严绍正双手抱着脑袋躺在一张吊床上。
纺织厂,步入正轨,洋灰厂,步入正轨,服装厂,步入正轨,面粉厂,步入正轨,铁厂?步入正轨,公路?步入正轨,甚至就连新建的剃须刀厂也已经步入了正轨。
这时严绍的手底下已经不像最初的时候那样人手严重稀缺,现如今严绍手底下的人很多,完全不需要像最初的时候那样什么都需要身体力行,所以在将许多工作都交给部下去做后,严绍便多了许多空闲的时间来休息。
吊床上的严绍轻松的简直让人羡慕,而一些从附近路过的丫鬟和仆人也是尽可能的放低自己的声音,避免打扰到严绍的休息。
这时一阵清风吹过,感受着清爽的气息,严绍的脸上也不由自主的露出一丝微笑。
“想什么呢?笑的这么开心…”走到严绍的身边,卡特琳娜有些奇怪的道,在她的手里还拿着一颗苹果,而在她身后几步的距离,伊莱诺也同样拿着两个苹果走了过来。
见来的是她们,严绍笑了一下也不回答,只是朝着伊莱诺伸了伸手。“给我一个…”
轻点了一下头,伊莱诺将手里的苹果扔了一个过去。
接住扔过来的苹果,严绍轻轻的咬了一口。
“还挺脆的…”说着看向两人。“你们怎么过来了?”
前段时间服装厂步入正轨,两人设计的那些衣服自然也可以正式销售了。只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她们两个设计的那些衣服居然饱受欢迎。
当初为了销售服装,两人曾经在芜湖开过一家服装店,结果短短几天功夫里面的服装便被销售一空。
这一情况让两人大受鼓舞,连带着劲头也提升了许多。
只不过芜湖毕竟只有十多万人口,能够接受两人设计的服装的消费群体也只有那些年轻的女学生,还有租界内的洋小姐和洋太太们。
所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热销后,服装店的生意也就变得平淡下来。不过两人却并没有放弃,而是在另一个消费群体更多的地方开了一家分店。这个地方就是上海…
上海的消费群体本就比芜湖多出许多,所以两人在上海所开的分店的生意也是非常火爆,没多久的功夫第一批运到上海的服装便已经被销售一空,幸好这时服装厂的生产能力已经达到顶峰,所以到是不需要担心缺货的问题。
服装本来就是非常赚钱的一个行业。尤其是高档服装,所以不过两三个月的时间两人就已经赚回了小半个服装厂的钱。而这个时候又有美国、法国和英国等几个国家的商人找上两人,这自然是让两人起了乘胜追击的念头。
最近一段时间除了必要的工作外,两人几乎都是窝在宅子里的那个工作室里,也只有晚上的时候严绍才有机会见到两人,所以这个时候看到两人跑来见自己,严绍难免会觉得有些奇怪。
“当然是有正经事了…”见严绍一脸奇怪的样子,卡特琳娜撇了撇嘴,说着把一份资料扔进了严绍的怀里,然后和伊莱诺一起走到了严绍的吊床边。
从怀里拿起资料。严绍仔细的看了起来。
自从清廷宣布预备立宪后,各界的反应对此都很强烈。
在时间进入1906年末后,一个极为特殊的组织在上海成立。
预备立宪公会…
听名字,基本上就已经能知道这个公会是干嘛的了,这个组织的会长是郑孝胥。副会长张謇、汤寿潜。会员主要为江苏、浙江、福建的官绅和上层资产阶级分子。约270余人,主要人物有朱福诜、孟昭常、赵凤昌、温宗尧、张元济、刘厚生等。以“奉戴上谕立宪,开发地方绅民政治知识”为宗旨,进行改良主义的政治活动,每年开常会一次。
这类组织在清廷宣布预备立宪后其实有许多,比如说‘帝国宪政实进会’、‘帝国统一党’之类的,基本上名字要多新潮有多新潮。
不过在历史上预备立宪公会其实是在1906年的12月份才成立的,而这个时候才10月份,也就是说历史其实已经因为严绍的到来而出现了变动。
当然对这件事严绍并不知情,毕竟这种事情在严绍的那个年代多少有些偏门。不知道也是理所当然的。不过在看完这份资料后严绍却是眼前一亮。
“这个到是可以利用一下…”说着严绍闭上眼睛细细的思索了一下。
听到严绍的话后,一旁站着的伊莱诺和卡特琳娜也互相点了点头,她们放下工作室的事情跑过来,正是因为这件事的重要性。
————————————————————
就这么躺在吊床上大约5、6分钟的时间,琢磨的差不多的严绍从吊床上翻了下来。
“我决定也成立个立宪组织…”站直了身子,严绍略微有些兴奋的道。
对此两人早有预感,所以也不惊讶,只是伊莱诺在一旁轻声问道。“那,叫什么名字呢?”
对于这个严绍却是连一点思索都没有就回答道。“就叫革新会…”
说着走到两人的中间在挽住两人的胳膊后严绍继续道。“虽说革新会早就已经成立了,但毕竟是一个秘密组织,本身是绝对不能被清廷方面发现的,所以在行动的时候难免会有些麻烦,不过如果我们借着立宪的机会,‘又’成立一个革新会的话,那么大部分人的目光就会集中在这个革新会上,即便是有人察觉到了‘革新会’的存在,也不会明白其中的玄机,这也就等于是在我们的身上多加了一层保险。”
“另外,现如今上海的预备立宪公会是全国第一个这样的组织,那么我成立的革新会便会成为安徽境内的第一个立宪组织,而只要能够多邀请一些安徽地界上的官绅名流,那么我的影响力也就能借由这些人的帮助扩展到全安徽,等到了时机成熟时,这些人就可以帮助我掌控整个安徽…”
如果只是管理芜湖本身也就算了,但如果想要彻底掌握整个安徽的话,严绍就必须得到这些人的配合,毕竟这些人才算是真正的地方势力,即便是官府也需要这些人的配合才能管理好地方。当然,严绍也可以动用铁血手段将这些人从地方上铲除掉,让地方彻底干净下来。
但问题是眼下严绍的革新会规模还很小,总体人数还不超过一百人,而且因为要隐秘行动的关系,即便是在几年后也不可能会有太多的人。
想要管理好有着三千多万人的安徽,这么点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便是强行管理之后带来的也只有混乱。所以严绍便需要借着创办立宪组织的机会,好好拉拢一下地方上的这些名流,甚至是一些官府中人…
而有了这层掩护后,将来严绍的革新会也就能明目张胆的去行动。
“既然你已经想明白了,那就去做吧…”将头靠在严绍的肩膀上,伊莱诺有些温柔的道。
见到她这个样子,卡特琳娜似乎也想有样学样,只不过在靠了一会后总觉得有些别扭,而见到她这个样子,严绍和伊莱诺却是同时偷笑了起来。
两人偷笑的样子让卡特有些恼羞成怒,在狠狠的瞪了严绍一眼后,她便拉着伊莱诺往宅子的方向快步走去。
看着两人离去的背影,严绍耸了耸肩。“算了,看来今天晚上又是我一个人了…”话是这么说,不过严绍到是一点都没有沮丧。
没办法,毕竟他也是肉眼凡胎,一次两个,偶尔来个两三天也就算了,天天如此的话就算他受得了,他的肾也受不了。所以现在两个人离开了,严绍反而有种如释负重的感觉。
“好了,去忙正事吧…”说到这里严绍摸了摸下巴。“立宪公会,这次邀请的人会很多啊,另外上次在安庆见到的江谦他们几个,似乎也可以趁着这个机会邀请一番…”想到这里,严绍也跟着朝着宅子的方向走去。
既然已经决定了事情,那么接下来他可就有的忙了…
作为一个3000多万人口的大省,安徽的名流一点也不比其他的省份多。而严绍需要的,却是这些名流中地位最高的那一部分…
————————————————————————
第一百三十四章 伪;革新会()
安徽旌德,江辛正在书房里看着一份报纸,这份报纸是下人刚从外面带回来的,里面的内容则是和上海的预备立宪公会有关。
“上海那边已经有立宪组织了吗…”看着报纸上的内容,江辛的心里多少有些激动。在历史上江辛就曾经加入过宪友会,对这类组织自然不会有什么反感。
不过就在他心里想着什么时候安徽也能出现这类组织的时候,那个从外面带报纸回来的下人却突然在外面敲了敲门。“老爷,有您的电报…”
听到下人的话,江辛稍微愣了一下,不知道究竟是谁给他发的电报,不过他还是扬声道。“进来吧!”
的道江辛的许可,那个下人从外面走了进来,然后将一份电报交给了他。
接过电报,挥了挥手示意下人退出去后,江辛看向电报的封面。
“雨石集团?”江辛自然是知道雨石集团的,何况当初在安庆的时候他还曾经和严绍谈过话。“不过他找我来做什么?”
这时的雨石集团其实已经有自己电报了,而且还是无线电报。不过这种无线电报只部署在向山,专门用于严绍和黄浩进行联络,所以平时的一些交通严绍还是用电报局的有线电报。
拆开电报后,江辛很快就阅读起了里面的内容,不过很快他就睁大了眼睛。
“革新会?”
在电报里,严绍邀请江辛加入他所创建的革新会。
至于革新会的宗旨?自然就是‘废除旧政,实行宪政’了,就和刚在上海成立的预备立宪公会一样。而且电报里严绍也坦承是得到了张謇他们的启发后才决定成立这个公会的。
对于严绍的坦承,江辛也有不少的好感,不过对是否要加入这个‘革新会’他却多少有些犹豫。
到不是说他不愿意加入这类公会,只不过…
“他毕竟不是安徽人啊…”
手掌摩擦了一下桌上的砚台后,江辛有些迟疑的道。
即便是在后世尚且有地方保护主义这个词更何况是在这个乡土情结极为严重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排外情绪是十分严重的。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在辛亥革命后也不可能只有一个蔡锷坐稳了都督这个职位,至于其他的外省人…
就比如说某个叫杨荩诚的倒霉蛋吧,1905年(光绪31年),杨荩诚以最优等第一成绩毕业,被选送日本官费留学,先后在东京振武学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5年余,成绩皆优。
1910年归国。经部试武举出身,任贵州新军第一标教练官(如副标统)。次年春,又兼任贵州陆军小学总办。同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11月3日,杨荩诚与赵德全率领贵州陆军小学生、新军士兵在贵阳发动起义。11月4日,大汉贵州军政府发布成立宣言,杨荩诚被公推为都督。主管全省军事、政治。
如果故事只发生到这里的话,那么一切就皆大欢喜了。
但实际上杨荩诚被推为都督后没多久就受到了张百麟等人的排斥,最终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杨荩诚只能率领黔军援鄂…
江辛对严绍并没有什么意见,但作为安徽的第一个立宪组织,如果会长不是安徽人的话…
“事情有些难办啊…”就这么坐在书房里,江辛的脸上露出一丝难色。
————————————————————
江辛接到严绍的电报时。安徽的许多士绅名流也接到了严绍的电报,这里面既有严绍曾经见过的江谦等人,也有一些是安徽著名的人士。
在接到严绍的电报后,有些人很快就做出了回应,有些人则表示很有兴趣,但需要考虑一下,还有一些人则是表示严绍应该从会长的位置上退下来。不过从他对安徽的贡献来看,做个副会长还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对于最后那一类严绍通常都是把他们的直接扔进废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