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仙侠武侠电子书 > 调教武周 >

第62部分

调教武周-第62部分

小说: 调教武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三个在也都是各自相对,唐冠知道这座次必有讲究,自己这职位确实有趣,竟然是与宰相朝夕相对。

    难怪这官职升迁极快,想不快也不行,只要和其中一个搞好关系,加官进爵不在话下。

    更何况众人皆知,唐冠的关系可不止是阁中大臣那么简单。

    当即找了末首坐下,小七也知道好歹,站在身后不敢坐下,唐冠却回首道:“小七,坐下。”

    小七闻言一愣,随即也坐了下来,那边张绍云见状更是欲言又止。

    武三思却似笑非笑的望着二人,直到几人落座,这才开口道:“小状元,你倒是稀客啊,我等来此地也有几次了,从未见到过你。”

    “哈哈。”唐冠闻言干笑一声,之前他是白干活不拿钱,如今他是白拿钱不干活。

    尽管那俸禄还从未领过,不过想来也快了,想到这唐冠不由莞尔。

    说来也可笑,武三思张绍云都是阁中大员,此时面对唐冠,却全然没有当作孩子来看,直似面对同僚。

    果然张绍云捧起香茗轻抿一口,说道:“唐翰林,国史撰修非同小可,不是老夫食古不化,你携带家眷,岂不是太过儿戏了?”

    不待唐冠说话,武三思却抢先笑道:“张尚书,你过激了吧,小状元是少年英杰,喜爱热闹也属常事,而且年幼力微,带个女眷来做帮衬也不为过吧?”

    张绍云闻言眉头一皱,正要反驳,唐冠身旁的小七却先行开口道:“我。。我是男的!”

    “吓。”顿时两人声音嘎然而止,武三思眉头一皱,这才仔细打量起小七来,本见他相貌俊俏,说话又声音不大,还以为是个女子。

    唐冠也微微一笑,当初他乍见小七出浴模样,又何尝不惊为天人,那边张绍云也是心中窃笑一声,他倒是目力毒辣,并没有将小七看成女子,见武三思出口便错的尴尬模样,气也消了两分。

    武三思尴尬片刻,又将小七打量了几下,才收回目光,在他心中唐冠无疑是个早熟的“怪胎”,乍见小七俊秀,还以为他在这方面也有怪癖,没想到竟然是个男的。

    当即尴尬笑了两声,张绍云其实本对唐冠颇有些青睐,而且屡次目睹其才,他也不是蠢人,本以为唐冠与武三思交好,这下才发觉原来他这是模棱两可。

    “两位相公,去病孤身在京,年幼懵懂,若是无人作陪,只怕连这皇宫都不敢进。”

    唐冠话锋一转,虽然不知道张绍云是哪号人物,但到底人家也是部级官员,不像来俊臣一般知根知底,还是不再多加得罪才是上策。

    果然张绍云听唐冠此言,脸色放缓几分,摆手道:“罢了。”

    唐冠案上空空如也,又望了望两人案上却卷宗横陈,不由心中一动。

    “这武三思也不是只会拍马屁啊。”

    “不对,武曌让他监修国史,可不就是直接把马屁拍进史书吗?”

    唐冠心思转了几下,又询问道:“刚才学生在楼下听到两位相公争论,可是遇到了难题?”

    二人闻言抬起头来,互望一眼,武三思先行说道:“病郎,你可知这国史何人能修?”

    “这倒是不知道,还请相公赐教。”

    武三思闻言微笑,说道:“兼修史者,非人臣不可,你左手边空缺之位原是司马之座,可惜他英年早逝。”

    “你这位张伯伯贵为刑台尚书,老朽不才,也是凤阁中人,这才能修这国史。”

    说到这,在一旁默默不语的张绍云也面现得色,这对文官来说的确是荣耀,就连曾权倾一时的裴炎都不曾修过。

    唐冠闻言眼皮一跳,如今四个座位空了一个,算上自己,在场不过三人。

    武三思顿了顿又说道:“这可是莫大荣耀,去病你乃人间状元,天上麒麟,比起我等也不输几分。”

    武三思三言两语,犹如天花乱坠,比起其兄武承嗣而言,又多出几分功力,竟然连刚才还在争论的张绍云也被他说的有些飘飘然。

    唐冠也微微哑然,这武三思嘴上功夫倒真是惊人。

    不过此人结局也让唐冠有些发笑,他没有死在屡次宫廷政变,却一不小心折在了一个后生李重俊手上。

    说到这,武三思顿住,张绍云也回过神来,随即又皱起眉头,明显武三思有的没的扯了一番,却不说重点。

    可他却对争论之事耿耿于怀,当即开口道:“此事万万不可!封禅之时高宗陛下尚在,怎能颠倒!?”

    此话一出,唐冠当即皱起眉头,原来两个你来我往的还是武曌的事情。

    武三思被反驳,却将目光望向唐冠。

    唐冠见状起身,走向张邵云桌案,说道:“相公可有备案?”

    “有。”

    “可否借来一阅。”

    张绍云闻言倒是没有疑惑,不假思索的将桌上案卷递给唐冠,唐冠接了过来,坐回身子细细起来。

    。。。。。。

    宣政殿中。

    美妇在座上慢慢翻阅着奏章,一名老者躬身在下不时陈述。

    这美妇一袭凤袍,端庄华丽,御案之上琳琅满目。

    若说在哪上朝,是看此女心情的话,但若是听什么奏章,就要看是谁在说了。

    “陛下,那唐去病无理蛮横,竟然携带女眷入宫,无视宫规,有辱我皇家尊严,若是不理,必然让此獠愈加嚣张,年纪轻轻便如此跋扈,他日气焰再涨,岂不是。。。岂不是。。。”

    “来爱卿,但说无妨,岂不是什么?”

    武曌开口,来俊臣也不再吞吐,他一怒离去,本来便有事向武曌诉说,刚好借这个机会,还真的参了唐冠一本。

    若是唐冠在此必然摇头苦笑,这来俊臣还真是看谁不爽就给谁一口。

    “岂不是要骑在陛下头上!”

    “大胆!”

    “臣罪该万死!”来俊臣见武曌发怒,慌忙跪伏在地,可心中却窃喜,以为武曌这怒气是冲着唐冠,可她下一句话却瞬间让他凉了半截身子。

    “朕大力提拔你,是让你监督文武,不是让你来做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小事!?”来俊臣猛然抬起头来,惊讶的望着武曌,唐冠毁坏宫规,若是放在平时,凭来俊臣的颠倒黑白的本领,早就遭遇横劫,没想到武曌对他的宠爱已经到了这个份上。

    他虽然震惊,可面上却不敢露出其他表情,跪伏在地,叩首道:“微臣该死。”

    “罢了,朕不想再听了,你下去吧。”

    “是!”

    来俊臣慌忙应是,转身离殿,心中惊骇不减,他也是一时冲昏头脑,小瞧了唐冠份量,如今其人沸沸扬扬,在朝中民间都传成神人。

    “哎!”来俊臣重叹一声,走远又回望宣政殿一眼,这才转身离去。

    。。。。。。

    直到来俊臣离开,武曌才缓缓合上奏折,放下御笔,凤目半开半合轻声呼唤道:“婉儿。”

    伫立在屏后的女子走了出来,俏脸清汤挂面,可颇有风韵,正是许久未见的上官婉儿,此时她比起以前似乎又多了几份安静之感。

    “妾身在。”

    “摆驾。”

    上官婉儿闻言一滞,小声询问道:“陛下,去哪?”

    “史馆!”

    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请到。

第九十三章 :封禅往事() 
史馆之中。

    唐冠强忍笑意泛着眼前卷宗,发现几个眼熟词汇,历史基本都有隔代记录的习惯,当代人避讳甚多,大多都是记个过程,却不记详细。

    比如唐史的记录大多出自宋朝之手,或是隔朝记录,当权者替换,才敢具体记录上一位的事迹,而唐冠所了解的正是这种历史,连他自己也时常暗叹到底自己知道的哪个是正确的哪个是错误的。

    当然后世人努力挖掘出的历史,大方向是正确的,唐冠也正是仪仗此点,才料事如神。

    不过武曌与唐高宗泰山封禅的事迹算是耳闻能详的了,两人的做法也称得上继往开来了,要知道敢行封禅大典的君主可真的屈指可数。

    就连那所谓的“天可汗”李世民都未曾享受此等殊荣,当然唐冠知道李世民不是没想过,只是没有做。

    唐高宗自继位就生活在父亲的丰功伟业下,一心想着干点什么能超越父亲,而武曌也一心想着怎么将自己当时皇后的地位更进一步。

    在武曌的怂恿下,两人一拍即合,这封禅大典满足了唐高宗的虚荣心,也符合了武曌的利益需求,自此一事,武曌的天后威名稳如泰山。

    唐冠记得清楚,却翻得缓慢,装出一副郑重其事的模样。

    当看到一句记载时,不由笑意全无。

    “麟德三年,正月,封禅天下,文武功劳,一体均沾。”

    看到这,唐冠眼皮一跳,这已经是往事,可唐冠却清晰察觉到了武曌所做的每一件事背后都是千丝万缕。

    唐冠突然联想到这泰山封禅自古就是皇帝初献祭天,文武随之亚献。

    可这中间根本就没有武曌什么事,她那时不过是个皇后,却干预进来,当时必然也是不小的地震。

    想到这,唐冠继续往下看去,果然是武曌顶替了亚献,开创了祭地的先河,竟然是带着六宫宾妃祭地,美其名曰地母,想来说的是长孙皇后了。

    这还不算完,令唐冠暗暗讶然的是成功封禅之后,武曌竟然又提议将朝中百官均数加阶进爵,要知唐朝九品二十九阶,每一阶都需要三四年的时光消磨,这一下竟然就给百官省去了几年时间。

    终于唐冠淡然不在,心中暗道:“大手笔啊,帝王之术,笼络人心,可怜高宗碰上了这么个女人。”

    其实李治也算不上什么昏君,若是没有武曌,刚刚从贞观之治复苏的初唐还是会向前进,只是没有武周一朝飞速跨越的脚步来的大。

    唐冠虽然知道武曌一生风雨飘摇,从一介冷宫之女,经历**斗争,而后一步步走向帝位,其间坎坷自不必说,让他略感震惊的是他从这些经历过那个时期的老臣只言片语中,感受到了其中血腥的味道。

    或许这个女人一路走来,真不比那一将功成万骨枯来的简单。

    想到这,唐冠一个机灵,抬头道:“原来是封禅盛事,去病倒是不曾经历,不敢多言,不过尚书所写字字珠玑,学生钦佩。”

    唐冠来上这个“班”,只是为了应付应付武曌这个领导,顺便耍耍威风,散散心,像这种烫手山芋,还是直接“太极”回去的好。

    同时又有些好奇起来,张绍云所写的大体都与后世所传的吻合,那为何还和武三思争论不休?

    随即唐冠起身,将卷走恭敬递回,张绍云接了过来,抚须道:“哎,你确实没经历过,梁公,咱们既然修史,如实记载便好,若是改了说法,恐怕天后也不高兴。”

    武三思本来有些期待的望着唐冠,见他将皮球踢会,也略有些失望,随即也暗暗摇头,有些可笑自己竟然把希望寄托在唐冠身上,封禅那会唐冠都还没有出生。

    武三思沉吟片刻,抬头说道:“那这样可好?记为天后,天皇相伴昭告天地,这样一来,也能传为佳话。”

    此话一出,唐冠立即恍然,原来武三思这是万变不离其宗,还是要行马屁功夫,武曌当时能以女子之神参与封禅已经是有些滑稽,武三思却不这么想,觉得这样马屁还是不到位。

    果然张绍云闻言脸色一阵铁青,与武三思共事端的煎熬,此人连这代表着文人至高荣耀的国史也想横加篡改。

    唐冠却面带微笑,所谓坐山观虎斗,武三思他很欣赏,但不喜欢,张绍云跟他更没有关系,自己竟然来了,有戏看也是极好的。

    小七却有些茫然,小声询问道:“你们在说什么?”

    唐冠默默不语,摇头一笑,望着武三思与张绍云争执。

    这张邵云倒也底气十足,对武三思毫不相让,他掌握刑部,与大理寺官员也极为要好,恰恰拿捏住了武三思的七寸。

    连唐冠都不知道,这张绍云自上位刑部尚书以来,包括来俊臣在内都未敢捋其虎须,别看他在史上名不见经传,处在武曌称帝前后的空白时期,实则这老臣也是难得的善始善终之人。

    可惜他并没有什么丰功伟业和悲情事迹,不像裴炎,武三思之流性格鲜明,与这时的大多数官员一样,都是两朝之臣,对于武曌是又敬又怕。

    更何况唐冠的出现已经打乱了进程,连裴炎这个巨石都只是被搬走,而没有敲碎。

    说白了,张绍云才是最常见的官员,没有胸怀天下的抱负,也不是碌碌无为之人,骨子里也没有马屁的基因,将中庸之道发挥的淋漓尽致,再进一步,他与来俊臣没有什么不同,二人都是酷吏,只是一个乱咬人,一个看情况咬人。

    武三思对其也早有怨言,两人一时间僵持下来,互不相让。

    气氛顿时诡异起来,唐冠在一旁微笑不止。

    就在这时,楼下突然一阵动静传来,打破了沉默。

    “逶迤!”

    “吾等参见天后!”

    动静一传来,本来还在僵持的两人一屁股站了起来,武三思更是慌忙说道:“小状元,天后来了!”

    唐冠见状起身,他又不是聋子,还真是说曹操到曹操就到。

    几人起身下楼,小七紧随唐冠身后,紧张问道:“什么来了?”

    唐冠回首低声道:“你想见的皇帝来了。”

    “真的!?”小七闻言大喜,脚步加快。

    几人匆匆下楼,唐冠乌沙上下起伏,一下遮住眼睛,一个不小心竟然脚下一滑。

    “哎呦!”

    “咣当!”

    “啊!小状元!”

    “冠哥!”

    在众人惊呼声中,唐冠竟滚下楼去,直直滚到一凤栖裙下。

    唐冠这才抬起头来,一张略带讶然的俏面映入眼帘,朱唇微微开启。

    随即唐冠尴尬道:“臣拜见天后。”

    请到。

第九十四章 :雄兔脚扑朔() 
史馆阁中场面诡异而寂静。

    “噗。”

    立于武曌身后的女子望着唐冠模样,不由掩嘴一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