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仙境-第1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家求救命,就是沈家也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回避的。
沈石父母思来想去,又与族人沈仁富他们商量着,感觉这种礼品收了也是有理由有名目的,比起那些不正当的权钱往来要好上不知多少,所以也就不反对了。他们这一收,一时间沈家大院儿门庭若市车水马龙,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内阁首辅吏部尚书的官邸。
其实大家也都是被逼的没什么办法了。
作为五代十国过来的国家,全国上下有多少武家。沈石初入京,他们没有来拜会,以为不过是又一个没落的将门。
结果沈石进了京之后,先是得了皇家马场,接着又出入了皇宫大内,现在更是有了差事在身。
别管他的差事是怎么来了。在这大宋,官儿,不稀奇,但凡将门,都是官。稀奇与重要的是这差事啊!
第321章 、红火沈家()
唐朝的散官是用来定俸禄等的,是名誉称号,没有实际执掌,因为当时官多缺少,所以通过散官安置一些官员。如果一个官员有散官没有职事官,那么这个散官就是散品,如果有散官也有职事官,那这个散官就是本品。
职事官才是实际执任,所以以职事官为基准。散官只是荣誉头衔,所以一些官员散官阶到五品,才能拥有和职事官一样的优惠特权。
宋代分为官、职、、差遣,但是这里应该注意的是,宋代的官是指官名,就是用来上朝排队,发俸禄的。而宋代的散官,要分为元丰改制之前和改制之后了,北宋前期的散官,是定服色的,也就是只是规定官员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到了元丰改制以后,以阶易官,名正言顺,散官阶才大致与唐代相同。
元丰改制是宋神宗,北宋第六个皇帝干的事,所以前面给沈石封的官儿,不过是对沈石服装定个颜色罢了,没什么大不了的。直到沈石真正的有了差事,这就完全不一样了。甚至被某些人解读成了再度崛起的将门。
而且重要的是沈石还是武勋世家子弟,极为难得的根正苗红的人才,不巴结他巴结谁?
大宋开国几十年,慢的也是二代、三代人了。生娃早的已经是五六代人了。
人都是闲不住的,特别是祖上阔过的。有官位在身的他们,不过是穿件与百姓们不同色儿的衣服罢了。刚开始还行,但时间一久,哪个还受的住。
一些个武勋子弟连青楼赌场酒馆都不去了,京师大街上一时间少了不少游手好闲的世家子弟们。
这不是那些世家子弟们转了性子了,而是一些消息灵通的武勋从交好的文官嘴里面得知了他们对沈石的态度。
支持与不反对。
在这大宋,只要文官们不反对,这差事儿便十拿九稳了,更不用说还支持了。
这可是一个新衙门,里面会有多少的差事?哪怕这不是个武者的差事,但是对于整个大宋的武将来说也是一次不小的激励。
自打被撸了兵权,武勋世家们也不是完全没有雄心壮志,只是实在是没有什么好的机会,但凡有一点好的机会,他们当中的有志之士也愿意往上冲一冲,然而老赵家陈桥兵变,担心有人学自己,硬是压死了武将。
其实不压,世袭制度产生出来的武官群体在素质上就远远不如数百万人搏杀出来的文官精英,在这样的精英政治体制之下,更不用说皇帝的警惕心了,武官是根本看不到东山再起的希望。
之前倒也出现过一些希望,比如杨家,但是杨家现在是个什么情况,不暗心中都个a数与b数。
至于西北的狄青。唉!他不是武勋世家的人,比起武勋子弟,人家更喜欢用平民军将。根本不是武勋的路子。
这就是个被宣传玩坏了的。数百万人里搏杀出来的精英文官们,人家玩权术玩脑袋,武将群体里面根本出不了一个话事人给大家撑腰,好不容易出个天波府杨家,结果没红火多少年,杨家男人便死光了。现在沈石这个根正苗红的世袭武将横空出世,而且还将执掌一个衙门,大家顿时把希望全部投注到了萧如薰的身上。
但凡不想当猪养,但凡是想做些什么的,都来了。
这是古代,不像现代,没多少好玩的,就连戏园子也就那几出戏。而且这戏也不是那么美好,爱听的有,但不多,更多的是实在没什么事干,勉强听着。总不能老是啪啪啪吧。就是想这么啪,这身子骨也受不了不是。
在沈石还在外奔波的时候,沈父沈母看着整整一屋子的礼品,也是傻了眼。
沈父是老早就在官场里面发展了,为读书,为步入官场,他也是摸爬滚打好多年,但结交的人脉资源却没有多少。
毕竟人家都是百万人中杀出的精英文人,怎么会结交你丫一个将门。
人家可没这么蠢。就是蠢的,沈父身上有什么?钱?他没有。权?更是呵呵呵。
一无所有,人凭什么帮你。
但是沈石这么在赵祯面前一晃荡,先是官位来了,现在差事又来了,据说官家还要为他组建个新衙门。不要说武勋世家,就是一些不得志的文官、文人也都来了。
任何的衙门总是需要文官的,这一点,他们非常有自信。也就是现在还没定下这新衙门的规格,否则来的就不仅仅是不得志的了。一些得志的,还想向上爬,为自己加加担子,也会到来。
即便没有来,沈家也是有人家一份人情的……没反对,就是人情了。
说白了,大宋这体制下,文官就是当家作主,哪怕是皇帝,也是要听他们的。只不过是还没到权臣的地步罢了。
然而,除了皇帝,武官们可就没这待遇了。武官在文官眼里都是渣渣。赵祯老爹时,他们文官便有为国为民的相国直接坑死了大宋最后的二十万精锐。
而人家屁事没有不说,反而是为国为民,青史留名。
文官们这一看,好么,智商不行啊这是。而他们文官有什么?当然是智商超凡了。
面对这帮子智商狗带的货,当然是视之为渣了。
什么阵图,什么每天行多少军,每天驻军在哪,补给在哪那玩的那个6。一个个真心天才军事家,就是后世的参谋部也比不上他们。
毕竟他们不仅真的敢玩,而且还敢真的泄露军情给敌人。更离谱的是因为他们,有宋一朝,多少军队被他们坑的灭了团,他们却一点儿事也没有。
这可真心是文官们最好的时代,五代十国积累的恨与怕,是一朝全玩了回来。当然,玩到最后蒙元灭了宋。一切对胡人的恐惧就又回来了,所以他们跳了海,宁愿死,也绝不让武夫们报复回来。
像是什么故宋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就是文人们对武将反扑的恨与怕。
事实上,张弘范是汉人不假,但绝对不是宋大将军。他的父亲就是蒙古将军,他本人和宋朝更是没有一点关系。
文人们这么干不过是为了使后者戒罢了,也是他们的传统手法,敢反坑,就喷你一身污水。
第322章 、找个懂医术的()
这样的思想普遍存在于文人们之中。儒家的文人们真心很喜欢秀这些智商上的优越性。哪怕被人按在地上磨擦,唱征服,也是要加入“你有狼牙棒,我有天灵盖”,秀上一波智商的优越感。虽然这没什么可优越的,但是人家就是这么自嗨者,一百年,一千年,甚至一万年。
这份自嗨是不会有多少变化的,只要口才好,是不会有人觉得不对的。
然而武官,以及真正做事的就不同了。他们想证明自己,就必须赢。赢了,是大人们领导有方。输了,是执行者无能。
公平吗?当然是不公平的了。正因有不公平,所以这帮人来了。正常人,也就是绝大多数的人都是一心想往不公平人的人群中钻,而没有不想被不公平的。
这是人之常情,所以他们的到来,没什么好奇怪的。
更不用说沈石不仅写出防疫的办法,更是冲锋在防疫的第一线。哪怕是再讨厌武官,这时候也没人敢拖后腿。就算他自己不怕死,也还要担心一下会被同僚厌恶。
抱着这样的想法,文官们答应了赵祯的提案,新建个衙门,让沈石去领导,毕竟这事儿是与疫打交道,也没人去争。
而且人家都拿命在拼了,也确实应当给点儿奖励了。这波人的送礼,便是上面给的奖励了。毕竟建衙门是要在沈石处理完疫病,自己又不死的情况下才行。
如果人染了病,死了。这新衙门也就呵呵呵了。
所以文官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权当没看见。就连御史也没有扑出来咬人。
这时候还在发着疫,万一御史们把人咬急了,人家不干了。到时候,哪个补上去?
“这么多礼品,而且每一箱都价值不菲,还有些古玩玉器十分珍贵,还有些字画,女婿,这些东西林林总总算起来,价钱可能不下百万两啊!”
穆家老太爷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番光景下的场面。哪怕老爷子过去没少抢劫,也深明白大宋的富饶,也不由得为之感叹。
“爹,竟然有这么多?这样收下合适吗?”听到这帮子人送来了这么多的钱,沈母不由为儿子担心起来。只要不蠢,都明白自家得益于谁。她是一点儿也不想为这些钱,误了儿子的前途。
“要不差人送回去?”沈老太太也后怕道。
沈家还真没这么多的钱。
“不好!送回去太得罪人了。”穆老爷子说。
“那可怎么办?”娘仨全发了愁,实在没见过这么多的钱哪。虽说他们已经有了马场,但那与白花花的银子还是有区别的。
穆老爷子连忙宽慰道:“如今孩子简在帝心,亲家也不用多想,只要孩子办下了疫病,这些礼品就算咱们收了,朝廷也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穆老爷子可不是来添堵的。而且女儿家好,这没什么不好。
“可是这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官声?”沈母又道。
穆老爷子大笑道:“这有什么好影响的。娃子在救他们的命。就是找大夫,也是要给钱的。”
这才哪跟哪。穆老爷子觉得女儿女婿这是离开京师太久了,已经不熟悉这里面的门道,所以他这个当爹的要为之把把门,拿拿主意。所以,他顺利实现了对嫁孙女儿的再议。
“唉!这孩子,毛毛躁躁的,过去,他没个事做,我是担心,如今有了官位,也有了差事,也算是光宗耀祖,倒是应该为他终身大事操持一下了。爹,你看咱们上哪家提亲的好?”
“这还用上哪家?当然是自家了。亲上加亲!”老爷子眼一瞪,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而不满。
肥水自然是不流外人田的。
“岳父说的是,只是咱家过去是武将。现在沈石又得了这么个差事,我觉得怎么也得找个知药,会诊病的才好。岳父,您说呢?”
沈父是很怕自己这便宜岳父的,毕竟他拐了人家女儿的手段可不光彩。但是现在关乎儿子,他怎么也是要开口的。
防疫病啊!是那么好防的?他们家又不是什么医药世家。万一这病没防住,再把自己折进去
这不是没可能的。疫病一旦起了,可不认你是不是当官的,说要你小命儿,就绝不含糊。
“这有什么难的?让儿子征一些大夫的役也就是了。”穆老爷子说。
国家诞生之后,为了养活大批的军队、官吏以及满足公共需求(如:兴修水利、城堡和道路,救灾等),必须筹集经常性的、固定的经费,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特征的税赋力役便随之产生了。
除了税,便是这役了。役分“兵役”和“徭役”。穆老爷子说的役自然不是兵役,而是徭役,辞海的解释是:古代国家强迫平民主要是农民从事的无偿劳动。徭役制度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其种类比较繁多,如:修建城池和官庎、造桥修路、军需转输等。尤其是在战争频繁的春秋战国时期,运输军需品的“转输”是一项极为沉重的徭役负担。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争频繁,封建主对士兵和劳动力的需求较大,因而兵役和徭役常常混杂在一起。从秦始皇称帝到明朝中期,徭役一直是我国税赋制度中一个重要方面,在汉代还出现官府徭役和私人徭役之分。
总之一句话,官府干活不给钱。
沈父一听,便急了。“岳父,这可不成。他们若是使什么手段,不认真。坏的可是孩子的身体。”
“他们敢!老子非宰了他们不可。”穆老子牛眼一瞪,土匪脾气发作。
他这一发作,沈父不敢吭声,但是无声的抗议还是可以的。那可是大夫。就算是后世,百姓们也不得不给大夫们塞红包。为什么?还不是小命儿拿捏在人家手上?
老岳父说的是容易,但人要是没了。你就是杀了大夫,又有什么用?
心中这样想着,沈父的态度便表现出来了:我是怕你,所以我尊重你说话的权利,但是我会誓死捍卫我儿子的小命。怎么也要找个懂医术的。
第323章 、平的,纯爷们()
穆老爷子看女婿的样子,就知道他是认真的。而这女婿上一回认了回真,就拐跑了自己的小棉袄,这一回啧啧,他真的说不好。
这女婿可不是自己瞅着长大的。虽说老爷子算计了他一把,没出嫁妆,就把女儿嫁了,但是这女婿具体是个什么性。又会不会为了女儿,驳自己的面儿
九成会。
私奔都干的出来了啊。
嘶……现在再这么一想,这女婿怕是说服不了的,毕竟已经干过一回了。
然后,穆老爷子果断转向自己的女儿:“女儿,你怎么看?”
“父亲,迎娶是件大事。我当然也是希望孩子早些成家,早些生个大胖小子给沈家延续后嗣了。”
穆老爷子刚刚开心起来,沈母又说:“但是现在孩子的差事,会医很重要。”
什么都怕但是,她这但是一转,穆老爷子就明白了,这事儿没指望了,不过他却不甘心:是不是回头让丫头翻翻医书?
是的。他在打现学的主意。
不行吗?十几岁的年龄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