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仙侠武侠电子书 > 山河剑影 >

第34部分

山河剑影-第34部分

小说: 山河剑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说朝局不发生大的变化的话,即使他的仕途再怎么顺利,也不会对明朝产生过多的影响。

    但随着时光流逝,朝局发生了很大变化。

    那时,流血流汗打下大明江山的朱元璋,总是担心四面八方的敌人会派兵抢他的江山,于是就将自己的二十多个儿子封为藩王,分派全国各地,管理一方,替他保卫大明江山。

    朱元璋死后,皇位没能传给他的长子朱标,因为朱标比他死得还早。

    于是,在“隔代亲”心理的影响下,朱元璋不顾其他二十四个儿子的感受,固执地将皇位传给了孙子朱允桑这就为明初的朝局动荡埋下了祸根。

    朱允梢采钪自己当上皇帝,叔叔们心里肯定不高兴。

    在明朝,藩王们都拥有自己的一片土地,养有一支归自己独立指挥的军队。

    朱允傻p挠心母鍪迨逖共蛔耐返牟宦会带着军队来赶自己下台,索性先下手为强,他干净利索地解决了周王、代王、b王、湘王、齐王等五个叔叔,心头却没有一丝安稳――他知道,自己的四叔朱棣才是心头大患。

    朱棣被朱元璋封为燕王,长期驻扎在北京,镇守着北方边境,是一位有着赫赫战功、让敌人闻风丧胆的人物。

    朱允杀徊岱馕太子不久,这个文韬武略样样都强的朱棣在宫中与朱允上嘤觯那直视的目光,让朱允扇缃4躺恚不寒而栗。

    朱允上氤掉朱棣,就计划着派自己的心腹掌握北京的军政大权,而今有了近臣方孝孺的举荐,张信这位边缘人物,就这般走上了大明历史的舞台。

    建文的目光穿过诸位近臣,落到了张信的身上,看了张信良久,他道:“张爱卿,你可知晓朕为何深夜邀你入宫,密谈政事?”

    张信一脸惶恐,忙道:“臣生性愚笨,更无未卜先知之能,当然不敢妄议政事,是以对于陛下垂爱,更是万般茫然,今夜之邀所为何事,还望陛下明示。”

    建文点头赞道:“方学士说张卿生性纯良,为人公正,更无巴结权贵之心,朕如今一见,果是名不虚传。”

    张信心中一惊,忙道:“作官为民,乃是微臣祖上传下之训,微臣家有八十老母日夜监督,自然不敢有半分私心。”

    建文道:“如此甚好,我大明就需要你这样的好官,是也今夜议政,才把张卿请入宫来。”

    “多谢圣上抬爱。”张信闻之,忙大唱一声,向那建文帝跪将下去,建文忙起身将之扶住,与他道:“张卿万可少了礼节,朕叫你来,却是有重要事体拜托于你。”

    “陛下有事尽讲,微臣定赴汤蹈火万死不辞。”张信提声与建文道。

    建文点了点头,转身望向诸臣,沉声道:“朕的五位叔叔,诸卿看看,先废谁最妥?”

    齐泰道:“古语道擒贼先擒王,既然北方燕王势力最大,陛下何不先削燕王,燕王一削群龙无首,天下藩盟自可土崩瓦解也。”

    建文点了点头,他道:“此计虽好,但却手段过狠,极易打草惊蛇,引起其他藩王反弹,学士可有其他妙计?”

    建文望着方孝孺,方孝孺沉思片刻,道:“齐大人的擒王之计乃是一招好棋,但陛下却担心反弹,那也可先将其调往南昌,先弱其势力,再削其王位,必可成事。”

    “不可不可。”那边黄子澄却抢话道:“燕王十数年来镇守边疆,功勋无数,若就这般横横将其削除,必会引起天下民心大乱,这对于陛下来说,可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是然,是然,得民心者得天下,朕却不能为了一个燕王而失去民心。”建文也依了黄子澄的话,他提声道:“依朕之见,可先从有问题的藩王着手逐一削除,待剪了燕王羽翼,再将其连根拔起,也应不废大力。”

    皇帝如此一说,众人也无异议,建文见众人都无反驳,便道:“既诸卿无异议,削藩之事,如按此议实施吧。”

    诸臣领命而去。

    洪武三十一年七月,削周王,因周王是燕王同母兄弟,而建文怕他与燕王呵成一气,于是决定先废周王。

    时周王次子朱有o告发父亲谋反,于是派曹国公李景隆以备边之名经过开封,将周王全家押回南京,废为庶人,迁往云南蒙化。

    建文元年四月,削齐、湘、代三位亲王,废为庶人,湘王不堪受辱,为保名节举家自焚。

    齐王被软禁在南京,代王被软禁在封地大同,两个月后,削岷王,废为庶人,徙漳州。

    半月后,张信马不停蹄地赶往北平城,马蹄声“得得得”震醒了北平城的夜色,夜色之下,刀光闪闪铁甲沉沉,无数兵甲已把那燕王朱棣的府邸围得如铁桶也似,看这阵仗,饶是飞来了一只苍蝇,也休想突破得进去。

    张信见之,心道不妙,忙勒转马头,趁着夜色,往家中赶去。

    风,凄厉地嘶号着。

    虽已是夏至时分,但北平的气温,却是出奇的低。

    北平古称“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元代改称大都。

    在春秋战国时期,蓟国就在北平建立城市,后燕国打败蓟国,迁都于蓟,称为燕都或燕京。

    秦代设北京为蓟县,为广阳郡郡治。

    汉高帝五年,被划为燕国辖地。

    元凤元年复为广阳郡蓟县,属幽州,本始元年更为广阳国首府。

    东汉光武改制时,置幽州刺史部于蓟县,永元八年复为广阳郡驻所。

    西晋时,朝廷改广阳郡为燕国,而幽州迁至范阳。

    十六国后赵时,幽州驻所迁回蓟县,燕国改设为燕郡,历经前燕、前秦、前燕、后燕和北魏的统治而不变。

    隋开皇三年废除燕郡,但很快在大业三年,隋朝改幽州为涿郡。

    唐初武德年间,涿郡复称为幽州。

    贞观元年,幽州划归河北道管辖。

    后成为范阳节度史的驻地,安史之乱期间,安禄山曾在北平称帝,建国号为“大燕”。

    唐朝平乱后,复置幽州,归龙节度史节制。

    五代初期,军阀刘仁恭在这里建立地方政权,称燕王,后被后唐消灭。

    辽朝于会同元年起在此建立了陪都,号南京析津府,开泰元年改号燕京。

    贞元元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颜亮正式建都于此,称为中都,成吉思汗麾下大将木华黎攻下此城,遂设置燕京路大兴府。

    元世祖至元元年改为中都路大兴府,至元九年,中都大兴府正式改名为大都路。

    明朝初年,以应天府为京师,大都路于洪武元年八月改称为北平府,同年十月划归山东行省,洪武二年三月,改为北平承宣布政使司驻地,洪武十三年,燕王朱棣就藩北平,从此开启了他长达十数年的藩王岁月。

    北平境内贯穿五大河系,主要是东部的潮白河、北运河和t河,西部的永定河和拒马河。

    此城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西部是太行山山脉余脉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两山在南口关沟相交,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人们称之为“北京弯”,它所围绕的小平原即为北平小平原。

    综观北平地形,依山襟海,形势雄伟,诚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

    而燕王朱棣虽在这“天府之国”内苦心经营了十数年,数次将北元强敌拒之于国门之外,为大明江山的安定稳固立下了不朽功劳,但是,他始终也敌不过“皇权大于天”。

    想想自己从京而回,身上肩负的千钧使命,那马不停蹄的张信不禁间打了一个寒颤,他似乎已嗅到了北平城空气中弥漫着的,那一丝山雨欲来般的血腥味道。

    半月前的上书房之谋,张信还历历在目,当皇帝建文听说张信有勇有谋,就将他官升一级,调到北京任都指挥佥事。

    而这张信,虽然勇谋过人,治理一方也有建树,但他对朝局的判断却显得优柔寡断,当接到了建文帝要他逮捕燕王的密诏后,登时犹豫不决,十分焦虑,不知该如何行动才行。

    再加上这日在燕王府前被门房逼退,看到围堵燕王府官军的冷漠态度,一时间心灰意冷,对那建文政权顿时失去了信心。

    此刻他驱马急归,欲回家携上老母离开此城,但推门之时,景象却令他大吃一惊,只见七八余江湖人士已把老母控制住了,好似在那里等了他许久一般。

第五十一章雪舞刀锋降昆仑【11】() 
张信见那一众人均为道士打扮,料想对方定非穷凶极恶之人,于是稍放宽了心,下马抱拳与众道士道:“不知各位道长深夜大驾寒舍,有何见教?”

    为首那位道人回答到:“张大人可算回来了,贫道张宇清已在贵府恭候多时,叼扰之处,还望大人见谅。”

    “张道长,你我之前可有相识?为何竟会不请自来,打扰本官的白发娘亲?”见对方毫无愧意,张信怒从心起,提声质问。

    那张宇清却有恃无恐,他冷笑一声,回张信道:“大人乃朝廷命官,乃是为皇上办事之人,贪道虽非朝廷命官,但也受了圣上之托,来到北平以助大人,大人若要因此而动怒,那可是万万的不该。”

    张信闻之冷笑,他道:“既是同为圣上办事,而且奉了圣上之命前来相助本官,各位道长却为何不请自来擅闯寒舍,叼扰本官年迈母亲。”

    “那得托陛下仁慈宽厚,见大人孤身一人来到北平,担心燕贼凶狠伤害大人家人,故遣天师教前来保护大人家人。”那张宇清面色不变,大言不惭地道。

    当听到“天师教”三字之时,张信心中格登一下,暗叫“不妙”。

    天师教为汉末张陵所创,自称太上老君降命为天师,故世称张天师,其教亦称天师道,传说第四代孙张盛由汉中,徙居江西龙虎山,世代相传,子孙嗣教者均称天师,而尊张陵为第一代天师。

    如今天师教已传至第四十三代,那天师教教主乃是张正常之子张宇初,张宇初自幼喜读书,除熟谙其世传的符斋醮术外兼博揽众家之长,尤善于词墨,为当时名人雅士所重。

    苏伯衡称其“形峻而学广,灵仙飞化之变”,梵祝禳祈之灵异。“儒经释典诸子百家,多所涉猎”

    宋濂亦赞曰:“颖悟有文学,人称为列仙之儒”。

    “国初名僧辈出,而道家之有文者独宇初一人”。

    张宇初于明洪武十年嗣教,为第四十三代天师。

    十一年入朝,十三年敕受“正一嗣教道合无为阐祖光范大真人”,领道教事,十六年命建玉大醮于紫金山,十八年命其祈雨于神乐观,即刻应验,二十二年奏准降敕重建龙虎山大上清宫,二十四年受赐“正一玄坛之印”。

    他继承天师道风,清整戒律清规,提倡天师道初期的遗风,强调道士必须严格遵守戒律清规,也将全真道初期践行的艰苦俭朴风气推广到道教各派,包括正一道。

    道门十规中严厉规诫道士:“至若赵归真、林灵素之徒,偶为世主之所崇敬,即为富贵所骄,有失君臣之分,过设夸诞之辞,不以慈俭自守,亦取议当时后世多矣,是切为后诫!”

    而眼前这位名张宇清的道士,却正是那天师教教主张宇初的亲胞弟。

    前任教主张正常羽化之后,天师教便由张宇初兄弟二人执掌,而这天师教亦正是明朝当权者最为倚重的宗派,早年为剿灭明教之乱,张宇初联合段子羽大杀天下,灭派无数,更是树敌众多,而这张信,也是天师教无数敌人中的一个。

    张信冷笑道:“天师教乃是圣上用来对付武林人士的一只好手,如今却要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对付自家人?”

    张宇清说:“大人莫要会错贫道好意,天师教此来并非为了对付大人,而是前来相助大人也。”

    “道长那话纯属老生常谈,你我都是明白之人,既然天师教已然出马,想必圣上已对本官已起疑心。”张信说到些处,脸上已露出了愤然之色。

    张宇清道:“难得张大人如此明白事理,圣上虽对你起了疑心,但若大人尽心尽力替圣上了却心愿,将那燕贼一举拿下,若到那时,再多疑虑皆会烟消云散,大人还会是圣上最为倚重之人,到时加官晋爵飞黄腾达自也不在话下。”

    张信笑道:“道长此言,乃是是人均能明白之理,说那燕王能难么轻松掰倒,这北平之地又要我张信何用?”

    他跳下马来,径直走向大厅之内,见白发老母深夜之中还被那一众道士请将起来,烛光之中母亲的脸上摇晃着无限的疑问,她紧盯着自己儿子的缓缓走近,却是一直无话。

    张信扑通跪到母亲身前,颤声道:“娘亲,孩儿不孝,让您受惊了。”

    张母一脸慈祥,无半分责怪之意,她伸出沟壑纵横的右手,轻轻抚摸着张信脸庞:“我儿莫哭,娘亲活了这么把年纪,什么大风大浪没有见过,岂会被几个毛头小子所惊到?”

    张信见娘亲并不大碍,心中稍安,他与娘亲道:“娘,孩儿今日求见燕王三次,却被他三次拒之门外,最后一次还教门房动了杀威棍,若非孩儿跑得快,这屁股怕是要开了花。”

    张信在那如此一说,周围道士听之忍不住要笑出声来,他们想不到张信这堂堂男子汉,却在母亲面前也如三岁孩儿般,什么丑事都敢说出,也不怕外人取笑。

    张母道:“坊间传闻那燕王爷已患了疯癫之症,我儿却如此急着去见王爷,可是要替王爷治病?”

    张信摇头道:“王爷即使有病在身,孩儿也要见上他一面,因如今时局不定,燕王爷必须站出来面对,天下万民的安定,要看他王爷之意愿。”

    张母却说:“王爷是万金之躯,岂是孩儿你想见便能见的,若我儿今后还敢这般鲁莽,你那屁股怕是少不得要多挨几次杀威棍。”

    虽被母亲如此训叨,那张信也不着恼,只见他腼腆一笑,正色道:“为了江山社稷为了天下安宁,孩儿就算失了这颗脑袋断也不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