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升仙-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里自我开解了一番,姜摇对杨婆婆抱拳施一礼,正欲告退,却忽然被对方喝住——
“站住!”
姜摇不解地看着杨婆婆。
“过来,把这个喝了。”杨婆婆将桌子上那一粒麦米扔到了碗里,对着姜摇示意道。
“这是什么?”姜摇盯着那一碗水,好奇地问道。
“喝了你就知道了,不是毒药。”
姜摇半信半疑,看了杨婆婆一眼,又看了看那碗水,伸手接了过来。
麦米落入水中,以一种缓慢但肉眼可见的速度飞快溶解着,当姜摇接到面前时,已经融化得差不多了。而碗里的水始终是纯净无色的,看不出任何的端倪。
又看了一眼杨婆婆,苍老的面容依旧古井不波,姜摇收回目光,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抬起碗,按照杨婆婆的吩咐喝了下去。
虽然觉得杨婆婆很抠,但并不像坏人,姜摇心思转动很快,隐约猜到杨婆婆可能是在给自己一些好处,毕竟那麦米本身蕴含着一定的灵气。
融入了麦米的水,带着一股淡香,入口却没有味道,姜摇索性囫囵吞枣,哗哗几口便全部入腹。
嗡!
冰凉的水刺激着喉咙,一股浑润之感贯穿而下,却并非肠道,而是直接作用在了灵脉之上。
姜摇只觉比外界高出许多的精纯灵气,随着这一碗水被自己饮下,开始释放出来,一股既饱涨又满足的感觉充斥体内。
“这就是灵麦的麦米?!”
姜摇深深惊讶。
“还不速速修炼消化!”杨婆婆的喝声在身旁响起。
姜摇心中一凛,知道杨婆婆是想用这枚麦米成全自己,赶忙盘膝坐下,运转起神秘口诀。
比起广水诀,姜摇还是更熟悉这门功法一点,他想过这个问题,觉得应该是之前跟“老妖怪”打过一阵子交道的缘故。
跟神通法术熟练了之后可以默念一样,如今姜摇已然可以心中熟畅运行功法,全力催动之下,原本还看似大量的灵气,立刻以较快的速度被炼化。
两者之间,很快就达成一种平衡,尽管姜摇炼化的速度慢上些许,也完全是他的体内灵脉强度可以容纳的。
杨婆婆还坐在那张椅子上,只是淡淡瞥了几眼姜摇,就没有在意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姜摇感觉着融入了麦米的水中,溢出灵气的速度总算慢了下来,他却还有些意犹未尽。
就好像一个常年豆腐白菜的人,突然吃上一顿满汉全席,哪怕肚子都撑了,也必然不舍结束。
但灵气有限,并非姜摇可控,他只得恢复理智。
心念一动,神秘口诀忽然换成了广水诀。
两种功法在体内都形成了灵脉,倒也没发现什么不妥,最终炼化的灵气都是汇入丹田中。姜摇一直以来,便也尽量维持着两种功法之间的平衡。
第27章 开脉的八个层次()
结束的时候,姜摇睁开眼,发现杨婆婆的身影已经不在石房中了,心里不禁微微疑惑,但也没有在意。
他在刚才已经尝到了足够的甜头。
“这麦米对修炼的速度竟有如此大成程度提升,若是以后能维持在这样一种修炼进度,修为必然能进展得极快!”姜摇一阵心动。
但很快又泄了气,一想到杨婆婆抠门的特点,他就感觉这个想法太天真。
这时,推门的声音响起,旋即杨婆婆走了进来。
“结束了?”
杨婆婆瞥了姜摇一眼,也没等他回答,就继续说道,“这是你的务农衣和手套,用的时候小心点,别给我弄坏了!”
话语间,手里多出一套光滑布料制的衣裳,放置在了桌子上。
“杨婆婆,您也是修仙者吗?”姜摇等杨婆婆放好衣服后,连忙问道。
杨婆婆明显愣了一下,望着姜摇。
“我看您可以从空间类物品存储东西”姜摇讲出他的依据。
“我是修仙者。”杨婆婆点头。
姜摇面色一喜;“那您能不能告诉我一些关于修仙者的信息啊?我想知道开脉境的八个小层次是怎么划分的,还有关于方符的知识噢,对了,杨婆婆你知不知道北海在哪里呀?”
杨婆婆似乎是被姜摇这一连串的问题吓着了,见鬼似的看着他,半晌后才道:“你难道不是修仙者?这些东西你也问我?”
“可是我真的不知道”姜摇苦着脸。
“你是从哪来的?”杨婆婆问道,她想起自己似乎只问过这个后生的姓名。
“大蜀国,凉州城。”
“凡人世界?”杨婆婆微讶。
姜摇摸了摸头,怎么每个人见他从凡人世界来都是这幅模样,凡人世界来的人少块肉不成
“所以你是意外走上修仙这条路可你既然要去蛮兽门,又为何询问北海?难道你只是去蛮兽门打听消息?”杨婆婆在原本那张椅子上坐下,推测道。
姜摇摇头:“不是这样的,我想去蛮兽门是听说那里修仙者很多,没有别的目的。”
杨婆婆多看了姜摇两眼。
“北海很少听人提起这个地方,我也不太清楚。”
姜摇心里微微失望。
但接下来杨婆婆的话却让他精神一振。
只闻杨婆婆继续道:“不过北海肯定距离这里很远,因为我们现在所处的这片地域,叫做南疆。蛮兽门只是南疆东部一个宗门,而你所说的北海,最起码在南疆的北面”
“南疆北面!?”姜摇吸了口气。
“你很着急去这北海之地?”
“不算着急,我只是想心里先有个底。”
“那就等去了蛮兽门再了解吧,那里多半有你要的答案。”杨婆婆说道,“我就只跟你说一些基本的东西。”
杨婆婆说着点了点头,示意姜摇在另一边的椅子上坐下。
“你若是刚开始修行的话,现在就是开脉境。开脉的八个层次,其实是个笼统的概念,因为划分标准和真正的修为进展并没有太直接的关系。”
杨婆婆缓缓说着,却让姜摇一阵疑惑。
她忽然问道:“所谓开脉,是开体内之灵脉,你知道灵脉究竟是什么吗?”
“我能感受到体内的灵脉,至于究竟是什么”
姜摇想了一下,终究没能答上来。
杨婆婆显然料到他这种情况,点头意会,道:“在跟你说灵脉之前,我必须先跟你谈谈经脉的本质”
随着杨婆婆娓娓道来,姜摇的认知终于逐渐打开。
经脉,是很多凡人常谈论的一个词,习武之人讲究运行真气,经脉就是真气的载体。
但是学医的人都知道,经脉其实是无形的。那么经脉究竟存在与否呢?
答案是肯定的,但“无形”也不假。其实经脉就是“气”在体内流经,演绎的一种“路径”,是一个虚的概念。这个“气”就是生机,凡人中的内功高手习惯说是“真气”,本质没有区别。
灵脉却跟经脉不同,多了一个“灵”字,显然跟天地灵气沾上了关系。
每个人细心感受下,都可以或多或少地,发现体内存在的“气”。但只有极少的一部分人,在母体内就被上苍眷顾,受到了天地灵气的滋养,体内的“气”与灵气亲和。
这是能够踏上修仙路最关键的一点,修士将之称作“灵觉”!
只有与灵气亲和的人,才拥有“灵觉”,能吸收天地灵气。也只有当天地灵气不断融入到体内,形成专属于灵气运行的脉络,才算真正在进行“开脉”这个过程。
这也是开脉境的本质。
“灵觉的强弱赋予修士不同的天赋,即资质。资质好的修炼自然更快,体内灵脉可以迅速成型,而当灵脉足够稳定、体内灵气也足够浓郁之后,就可以真正定型了,之后就进入了筑基境。”
“开脉境的八个层次,也就是从最初入门,到定型筑基之间的整个过程。之所以说这八个层次难以划分,是因为不同的人所开灵脉也不一样,而灵脉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体内灵气数量上的差异,故而难以通过数量来确定具体的层次。”
“笼统的划分,即不看灵力的强弱,只看灵脉的结构。”杨婆婆顿了顿,继续道,“凡人讲究奇经八脉,在修士这里也是类似,灵脉的主体共有八条,修士所开灵脉越多,筑基的成功率便越大,所以八个层次其实是说的质量而非数量。”
“那岂不是说,灵脉开得越多越好?”姜摇问道。
“大错特错!”杨婆婆直接否定了姜摇的想法,“灵脉的构建取决于功法的等级,只有足够优质,才能顺利构建!”
“而除了构建灵脉,灵气的聚集也是重中之重,这一点受灵觉的影响。灵脉越多负荷就越大,对灵觉弱的人而言,开多的唯一后果就是严重拖慢修炼速度,甚至一生止步开脉境!”
“这么严重?!”姜摇面色变了变,看来是他把问题想得太简单。
他不禁想到自己两门功法同修的情况,神秘口诀和广水诀所开的灵脉是不同的,姜摇忽然有些拿不准这到底能不能行得通。
但就在他细想的时候,杨婆婆却说道:“你不是还要问方符吗?”
“就是这个。”姜摇连忙将四张方符取了出来,放在桌子上。
其中有两张所画的纹路是一样的,另外两张则各不相同。
“这两张相同的,是土障术方符。”杨婆婆只是粗略看了两眼,就认出道:“另外的两张,这张是金枪术方符,那张是炽焰术方符。”
姜摇认真按照杨婆婆所说,记忆着三种法术对应方符的纹路。
但很快就被杨婆婆打断:“你没必要死记,这些纹路是法术本身衍化,只需以心神感应其中的能量,就能辨出究竟拓印的是何法术。”
姜摇闻言,好奇地拿起一张土障术方符试了试,果真在里面感受到一股沉重的气息,仿佛他只要一引动,就能施放土石之力。
姜摇一阵惊叹。
“法术符本身没必要浪费心思,你需要的是对各种法术的了解,但这都是不外传的东西,你只能去了蛮兽门之后,用你的贡献来换取了。”
“不过除此之外,也还有第二种选择,就是杀人越货,而且效率更高”
杨婆婆目光在姜摇手上的乾坤戒和腰间的乾坤袋上来回打量了几眼,意思不言而喻。
姜摇眼神闪了闪,下意识地想要为自己说两句,但话刚到嘴边,杨婆婆便下了逐客令:“行了,跟你也说了这么多了,自己慢慢领悟吧,路都是靠你自己走。”
“啊,那,那我先走了”
“把你的务农衣带上!”
第28章 小麦农()
回到自己石房的姜摇,感觉收获满满,脑子里一直消化着从杨婆婆那里汲取的知识。
“修仙啊修仙,果真是大道!”
然而,这并没有影响到原本杨婆婆对他的要求。第二天一大早,姜摇就被拉着来到了麦田里。
务农衣和手套,都已经穿戴在了身上。
“你只需要扶正歪倒的麦秆,如果发现有什么问题,第一时间告诉我,千万不要自作主张!”在灵麦的问题上,杨婆婆显得很谨慎,“我就在这片麦田里,你只要喊两声我就会听到。”
姜摇点了点头。
活其实并不重,最初他完全就是想多了,以杨婆婆珍惜灵麦的程度,又怎么会随随便便让他做技术活呢?
单纯地扶秆用不了太多时间,况且出问题的毕竟是少数,哪怕麦田这么大,也只用了不到一上午的时间,姜摇就结束了一天的工作。
下午的空闲时间,姜摇立刻开始着手练起了炽焰术、土缚术两门法术,抓紧时间增加自己的可用手段。
修炼时间则是安排在了晚上。
姜摇只给自己两个时辰进行睡眠,看起来的确少了点,但事实上这就是姜摇目前需要的睡眠时间。修行带来的改变是巨大的,各种身体的机能都在蜕变,自然也包括恢复精力的速度。
时间过得很快。
一切都循规蹈矩进行着,姜摇彻底成为了一个小麦农,每天上午不再需要杨婆婆督促,自行就前往麦田工作,其余时间则按照自己的安排进行。
灵麦毕竟不是普通的麦子,除了蕴含大量灵气,本身的质量也非常高,这段时间姜摇就没发现哪根麦秆真出了什么问题,每颗麦粒都沉淀饱满,麦香浓郁诱人。
当然,大部分功劳都要归于杨婆婆的悉心照料,这一点无可厚非。
对此,姜摇还是相当佩服的。能够长达十年坚守着一件并不简单的事情,本身就代表了一种成功,更何况这件事情完成得还相当好。
但随着他跟杨婆婆之间逐渐熟悉,姜摇开始了解到一些真相。
这偌大的一片麦田,居然并不是杨婆婆的。
在麦田的西南方向,有一个蛮兽门领下的修仙世族——袁家,才是麦田真正的主人。杨婆婆也是袁家的人,但只能算是麦田的打理者。
从姓氏就能看出,杨婆婆并非袁家子弟,而是以外系修士的身份进入,这点和那童子李向倒是相似。后来杨婆婆嫁给了袁家一个修仙者,生了一个孩子,日子倒也融洽。
等孩子长大后,杨婆婆又抱上了孙子,可以说十分圆满了,但变故就在这个时候发生,杨婆婆的夫君和孩子在一次家族任务中,双双遇险而亡,原本的幸福家庭瞬间破灭。
家里最重要的两个男人死了,自然受到家族的冷落,双双的打击让杨婆婆几乎崩溃。
直到十年前,杨婆婆的孙儿检测出还算优秀的修炼天赋,情况才好转起来。孙儿被送进蛮兽门,杨婆婆则得到了种植灵麦田的这样一份差事,一干就是十年。
十年如一日,为的只是能在完成家族生产量的基础上,多给自家孙儿谋一些麦米,以供其修行。
姜摇来得巧,正好赶上这最后一年,在知晓了这些前因后果之后,也难怪杨婆婆会为了一粒麦米就跟他着急。
“砺儿若是在这里,与你的年纪也差不了多少。”杨婆婆的孙儿叫做袁砺,十年前也就七岁,的确跟姜摇一般大。
“他有回来看过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