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仙侠武侠电子书 > 英雄狂歌 >

第124部分

英雄狂歌-第124部分

小说: 英雄狂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候弓大喊:“山猛住手。”

    山猛的身形却并未停止,继续围绕夜行侍袭击,身形渐快,出刀的方位更为刁钻。

    严不惭一刀空挥,凛冽真气袭卷山猛的脚踝,想将她的行动冰封。

    山猛脚一弹,身子腾空,凛冽真气只命中地面,大地结冰,山猛身形落地踩着冰地滑过,对於凛冽寒气应变得宜,似乎早已习惯与冰雪搏斗。

    候弓预判山猛位置,近身出手。

    山猛见候弓有意与自己为敌,挺刀斩向候弓的手腕。

第231章 天子第一() 
候弓早有防备,手平移数吋,已算准山猛的着刀点。

    “叮”金铃脆响从候弓腕中发出。

    山猛听见这金铃声全身一震,停止任何动作,短刀缓缓垂下,刀锋沿着候弓的手划落,将候弓衣袖切断,露出候弓层层包裹的紫金铃。

    “是你控制了卓山萌。”穆天寒对候弓能控制山猛的行动颇感兴趣。

    “控制,可以这麽说吧。”候弓道。

    “把那铃铛交出来。”穆天寒道。

    “上一个从我手中接过紫金铃,妄想能控制山猛的人,已被山猛杀了。”候弓道。

    “这麽说来,卓山萌倒是挺服从你的。”穆天寒道。

    “我长得帅吧。”候弓得意道。

    “你这紫金铃从何而来。”穆天寒道。

    “是我”候弓道。

    “慢着。”严不惭伸手制止在说下去。

    “不惭大哥怎麽了?”候弓道。

    “先让穆天寒把卓山萌的身世讲清楚。”严不惭道。

    “好,我把卓山萌的身世告诉你。李,你说。”穆天寒道。

    “谁?”候弓道。

    “夜行侍赐在下之名,李。”夜行侍道。

    “这是姓吧?”候弓道。

    “夜行侍无名无姓,李是我的代号,由宗主所赐。”李字夜行侍道。

    “何以山猛有名有姓。”候弓道。

    “这只是夜行侍口传,她被赋予正式名为:天。之所以还叫卓山萌是因为她是墨家纯正的後裔,卓莫修之女,但她之所以能保留全名,一半是因为卓莫修的名气,另一半是因为她还没被赐名前已成为天下最厉害的杀手。”李字夜行侍道。

    “可能是家族血统。”严不惭道。

    “在我们这期的夜行侍大夥都这麽说。”李字夜行侍道。

    “卓莫修知道他有个女儿吗?”严不惭道。

    “应该是不知道,但这十几年来我们都假设卓莫修已死,直到我们发现锦衣卫在墨栏城搞些小动作,而你严不惭以凛冽剑法横空出世,让我们知道卓莫修没死。”李字夜行侍道。

    “只可惜卓莫修这次是真死,而他也不知道有个女儿在世。”严不惭喃喃道。

    “山猛没有母亲?”候弓道。

    “其母是响当当的女侠,露素芽。”李字夜行侍道。

    “姓露,该不会是青城派的?”候弓道。

    “正是青城露一酌的门下。”李字夜行侍道。

    “露一酌不是五绝吗?何以卓莫修跟青城晚辈结缘?”候弓道。

    “露一酌虽武功在五绝之一,但其当时已年过半百,而卓莫修与武林群雄争锋时正值壮年。”李字夜行侍道。

    “如此说来卓莫修与露素芽年纪倒是相当。”候弓道。

    “独酌剑莫言,露一酌排第二,那独孤零年纪岂不是更大。”严不惭沉吟道。

    “独孤零弱冠之时已傲笑江湖,年龄与唐言七相仿。”李字夜行侍道。

    “卓山萌之母露素芽可还活着?”严不惭道。

    “露素芽若还活着,怎会让自己的女儿沦为夜行侍旗下的杀手。”李字夜行侍道。

    “她是怎麽死的?”严不惭道。

    “在朝廷派出锦衣卫与精兵攻打墨栏城时,露素芽也有参与守城。”李字夜行侍道。

    “卓莫修不在城中?”严不惭道。

    “卓莫修在朝廷屠城时便已被大内高手围攻而死,我也不知他居然竟逃过死节。”李字夜行侍看向严不惭。

    “卓莫修可是五绝之一,怎麽可能轻易被杀。”严不惭质疑。

    “当时的大内高手都是锦衣卫丶夜行侍与魔教人马,为了确保能杀死卓莫修。”李字夜行侍道。

    “魔教与夜行侍都是卓莫修渊源甚深的组织,怎麽可能”严不惭道。

    “朝廷一声令下,即使卓莫修是我们夜行侍的教头也必须死。”李字夜行侍道。

    “为何”严不惭道。

    “凛冽剑杀一骑当千,墨家之秘百兵破城,你是听过吗?”李字夜行侍道。

    严不惭点头。

    “试问朝廷怎会留墨家这个威胁呢。”李字夜行侍道。

    严不惭只能叹气。

    “但是狡兔死,走狗烹,消灭墨家,分裂魔教,最後夜行侍也被朝廷所剿。”李字夜行侍叹道。

    “我是莫教头的最後一期学生,墨家覆灭那年我二十岁。”李字夜行侍此時道。

    “你与卓山萌不是同期的?”严不惭道。

    “不是,翠袖才是与山猛同一期的训练生。”李字夜行侍道。

    “李先生讲了个背景身世,翠袖该你把剩下的讲完了。”候弓望向身後的翠袖。

    卓山萌。

    夜行侍之中天资最高,杀人数最多的刺客。

    相传为卓莫修与露素芽之女。

    八岁之前,在卓山萌还没接受正式的夜行侍训练前,她在牢笼中与饥饿的巨狮搏斗爭食,她只有一把短刀,却必须应付狮子的尖牙与利齿。

    第一晚,狮子大咬着肉块,卓山萌抢输了狮子。

    而那块肉是牢笼之中最初,也是最後的粮食,尔後的一个月都没有人再送粮食到屋内。

    铁牢里只剩两个饥饿的动物。

    当时是冬天,牢笼在一处高山上,大雪纷飞,卓山萌冷饿交加,她握紧短刀,只知道自己必须要活下去。

    第四十七日白天,夜行侍打开牢笼,满身爪伤咬痕的卓山萌走出,身上披着从狮子身上割下的毛皮。

    蟒蛇丶老鹰丶班虎丶野狼。

    一只丶两只,半打,一群。

    卓山萌从来没有想过逃亡,彷佛地牢便是她的家,猛兽凶禽都是她的食物。

    打赢之後,卓山萌都会被放出来与一般的夜行侍进食,夜行侍的食物比生肉好吃百倍,她甚至已经找出规律要在何时杀掉猎物才能在牢笼外待比较长的时间。

    天下奇兽都被卓山萌吃下肚後,夜行侍开始放人进来。

    在一开始,人远比动物来得容易解决。

    後来,进到屋子内的人虽然有受伤,但攻击的方式都各有不同。

    走着奇怪的步伐,有的甚至刻意模仿着老虎或老鹰的型态,力气甚至大过猛兽。

    但是最後还是被卓山萌割开喉咙丶刺穿心脏丶或者先伤害脚手四肢,再慢慢找机会下手,或快或慢但只要是卓山萌的猎物都逃不了一死。

    之後无伤且持兵器的敌人开始进入铁牢,卓山萌进入恶战。

    敌人奇怪且熟练的姿势,剑之尖配合诡异凌厉的身形,将卓山萌逼入绝境。

    卓山萌同时也练就了一身快速的身法。

    一名散发的男子持枪入内,卓山萌与之交手久久难以获胜,明明有枪头却以另一端棍头攻击,男子迟迟不对卓山萌下杀手,双方皆面临人体饥饿极限。

    饥饿的持久赛以时常三餐不继的卓山萌获胜。

    散发男子临终前似乎说了些话,但卓山萌没有细听,便将他的喉咙划开。

    人们都会尝试求饶或说服卓山萌不要杀了他们。

    卓山萌只觉得奇怪,进入牢中的不都是猎物吗。

    牢笼外老鹰下扑掠食,麻雀在老鹰金色爪子中挣扎。

    天上鸿鹄不会考虑燕雀的看法,生与死由强者决定。

    使枪者是卓山萌牢笼中最後的敌人,之後她便正式与无名无姓的孩子们接受成为夜行侍的训练。

    卓山萌无丝毫障碍跻身成为最强的夜行侍。

第232章 夜() 
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此刻朝廷重兵压境。

    朝廷军队在岳麓山脚驻扎,目的为了要平定在岳麓书院的叛逆份子,终止异端学说。

    嵩阳丶岳麓丶石鼓丶白书洞并称中原四大书院。

    以岳麓为首的书院为了重振中原至宋代来积弱不振的文人体制,开始革新变法。

    六艺:礼丶乐丶射丶御丶书丶数。

    古代文人具备的才能之中射与御,代表着弓箭与驾车,弓箭是历久不衰的兵器,春秋之交战以战车为最为重要的战略单位。

    自古以来九州之文人雅士要求的是文武双全,而宋代重文轻武和强干弱枝造成金丶元两朝攻占中原不费吹灰之力。

    南宋虽有岳飞,北宋曾得狄青,也只是沦为武将末路。

    大明洪武年间文人志士一致认为要重振国威惟有“文武并重”,至此四大书院培养院生学识与武艺。

    但兴武也同时触犯了朝廷大忌。

    江湖各大门派,最多的是源自佛道两家,或是乞丐组成丐帮,或宗教或职业集合组成的公会组织。

    而更贴近人们的绿匪盐帮因为干的是非法勾当,所以行事低调,且与地方政府疏通有无,双方关系良好,所以官府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书院为半官方组织,更有许多文人在朝为官,若是让他们培育文武全才的势力,势必成为朝廷的忧患。

    朝廷颁令,废兵止武,所有百姓禁止摆刀弄枪,任何人不能习武以乱社会安定。

    其中更限制了书院的教学科目。

    在朝廷的规定之下,四大书院阳奉阴违,白日习文,而在日初前日末後,密集的训练武技。

    最终纸包不住火,朝廷发现书院培养武士的威胁开始积极介入书院事务。

    嵩阳书院最高负责人直接替换由锦衣卫掌管。

    而紧接着朝廷派军意图镇压其中最为甚嚣尘上的岳麓书院。

    但凡改革就会有温和派与激进派,而温和的嵩阳书院已归顺,朝廷便拿书院中的领头羊“岳麓书院”开刀,打算杀鸡儆猴,即刻派出部队镇压。

    作战之巧,部队行军,间谍先行。

    锦衣卫已开始渗透岳麓书院,而当时的锦衣卫千户接到了秘密指令,於夜间开始与书院进行战斗。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书院位在岳麓山东,此处环境清幽,青苍古树环绕。

    充满文人逸气的岳麓书院如今却笼罩着战争肃穆之气。

    岳麓书院山门前第一道关卡:

    太极拳阵

    无极而生太极,太极而生阳,动极而静。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动拳者三十二人,静掌者三十二人,正符合这阴阳之数丶两仪之图,在岳麓书院殿前山门摆出太极图阵。

    六十四名拳师们并非岳麓书院,而是从庐山白鹿洞书院前来的学生。

    他们知道朝廷必定派出士兵捉拿岳麓书院,此番援助,是要让朝廷军队知难而退,让他们知道书院改革的决心。

    年轻的学子希望以非暴力的方式和平解决。

    在这拳阵下,锦衣卫纷纷败退。

    武,止戈为武。

    拳阵,兵不血刃。

    白鹿洞书院的太极拳阵便是一种和平的象徵。

    锦衣卫除了少数的人手断腿折外无人死亡,均好奇这般文弱之士如何练得高强的武功。

    知识便是力量,而书院便是知识的文库。

    而知识囊括了打仗的兵书,射箭的技巧,骑马的身法,奔跑的吐纳,搏杀的秘诀。

    四大书院藏着千古记载的文典武经,道家从黄帝丶老子丶庄子丶列子丶鬼谷子丶张良丶司马徽丶诸葛亮丶黄裳之着作皆在书阁之中,道家的提心练气的方法亦注解在旁,其中包括了历代士人的练武心得。

    练武者,乱世彰显,太平则隐。

    许多高强的武者走上了开宗立派之路,更有数不清的武者将自己的习武心得写在书中,却不被发现,名字被世人遗忘,绝世的武艺只有一本积灰的竹简知晓。

    而书院学士为了力图改革将藏经阁里里外外寻了个遍,把失传的内经武典重现,找了德高望重的宗师“露一酌”研拟许多功法,书院依循古法训练书院院生。

    露一酌随後仙游离去,但功法已立,书院所集古人大成的功法实际已可比拟武林各派绝技。

    最先被用来实战的便是太极图,中原千年来易与道的精华便在这太极之理中。

    万法皈一,太极拳不只是武当派的专利,而是武当张三丰集道家之大全,而书院先生们也在博览道家经典的同时领悟出太极图之理。

    根据典籍所载,太极诸般应用中,以戟之最为多变,枪最为实用,刀最凶厉,剑最为巧妙,掌最为仁慈。

    在严密的太极拳阵前,锦衣卫一身武艺完全无用武之地。

    锦衣卫连续闯阵十一次都被阻挡下来,锦衣卫损伤惨重。

    一名青衣书生昂首阔步走出,他的衣袖在上臂打结,裤管卷起绑住在膝上,用以方便行动,他的身形细瘦,丝毫看不出这书生是能够以武力阻挡锦衣卫的人。

    “在下院生杨寒枝。”为首的青衣书生谦卑有礼道。

    “我是锦衣卫千户游有竽,还不立刻束手就擒。”领军的锦衣卫道。

    “千户大人这是你第十一次闯阵了,还请你禀告朝廷我等的决心,将来必定以此武艺报效国家。”杨寒枝朗声道。

    锦衣卫千户见自己的部下连一个文弱书生组成的阵形都无法破,已然不悦,而这院生竟要自己夹着尾巴回去登时火冒三丈。

    “小小的院生胆敢大放厥词,来人。”锦衣卫千户游有竽大喝。

    “在。”部下低头抱拳。

    “领我旗下百人再次闯阵。”游有竽挥手下令。

    一百名锦衣卫与六十四名院生所组成的太极图。

    若以人数来看是锦衣卫占着优势,但战争胜负从来不是只看字数。

    锦衣卫是朝廷从武林各门各派所挑选出来的菁英。

    但好汉不当兵,并非所有门派顶尖的人都愿意为朝廷办事,导致锦衣卫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