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出好孩子-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唷S谑撬指难庥铩H朊湃肥挡缓苣眩庇钟行┬孪矢校运Я送庥铩?墒侨肆嗣乓院螅哟范吹拇罅康纳剩追钡挠锓ㄏ窒螅粒场K治匪醪磺傲恕=峁诿趴谥┏髁肆侥辏滞肆嘶乩础�
由于生活的普遍改善,娇生惯养的子女现在很多。因而有些受娇惯的子女,普遍的是好逸恶劳。拿起书包上学,放下书包吃饭。而在学校里也是上课不听讲,学习马虎。我也认识几个这种青少年。他们虽然比前面我讲的那位邻居的女孩幸运一点。幸运地高中毕了业,又幸运地混了一张大学文凭。但他们由于畏难、怕苦,学习虽然都勉强及了格,有的甚至是第二次通过,但实际学识很少,进人工作单位后,也很少有人能做出一些突出的成绩。
刻苦就是要不畏难、不怕苦。因而要培养孩子不畏难、不怕苦,作父母的首先就不能够时刻怕孩子吃了苦。而自己宁愿多吃一点苦,唯恐孩子吃了苦,恰好又正是我们这一代父母常犯的一种通病。他们总是只希望孩子能生活得幸福轻松,总怕孩子吃了苦。因此,他们在家里不让他们的孩子做一点事,不教育他们的孩子劳动,从小养成劳动的习惯。他们忘记了我国民间的一句古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一个没有劳动习惯,不热爱劳动的人,是不可能不怕苦、不怕难的;也就是说是不可能有刻苦精神的。所以,要培养孩子的刻苦精神,就必须首先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要使孩子从简单的劳动中学会人生的伟大哲理。这就是房子不打扫,不会干净;盆中的花,不浇水灌溉,就会干死;地里不播种,不会长出庄稼。也就是说世上的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必须有所付出,付出汗水。
●怎样纠正孩子说谎
孩子在玩耍时,无意中弄坏了东西,或闯了祸怕挨大人的骂,常想把错误掩饰起来。孩子无意中折断了花盆里的花,为了怕大人发现,他们通常会把折断的花扔掉。打翻了墨水他们会把墨水瓶藏起来,再把洒了墨水的地方用报纸或别的东西盖起来。当父母发现了问他们时:“是不是你把花盆里的花折断了?”或者:“墨水瓶是不是你打翻的?”孩子联想到挨骂,就会说谎:“我没有”,或者:“不是我打翻的!”或者:“我不知道。”
当然,孩子的这些谎言是很容易被父母识破的。“不是你折断的,家里还能有谁呢?”“墨水不是你打翻的,家里还能有谁打翻,还把报纸盖上呢?”
孩子不敢公开承认,而说谎,使大人苦恼、痛恨。因为任何一个作父母的都知道说谎是最不好的习惯,最坏的习惯,甚至是道德所不容的。小事说谎,虽不值得追究,但可怕的是一旦放过怕会养成孩子说谎的恶习。所以父母总是从小就教导孩子不要说谎,而遇到自己的孩子说谎就非常气愤。总想好好地教训他一下,于是就狠狠地责备、骂几句,想使孩子有个惧怕,以后不敢再说谎。
而事实却正好相反,父母责骂得越厉害,孩子为了怕骂,遇到了闯了祸或做了什么错事,就又说谎。我从前有一个邻居的儿子顽皮得很,上课不听课,下课不作功课,结果算术和数学考试次次不及格。父母又要看成绩表,那孩子怕骂就把成绩单的分数涂改成及格,有时实在无法涂改,他就说成绩单丢了。父母一看就知道成绩单的分数是涂改过的,便质问。追根到底是多少分?为什么要涂改?或者怎么丢的?是多少分?父母发现一次责骂一次,但到时候儿子仍然涂改或谎说成绩单丢失了。父母气得咬牙切齿,拿儿子毫无办法。而且由对儿子成绩的不满,渐渐转变为对儿子说谎的愤恨。那么这事的发展,责任究竟在谁呢?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基·诺特分析儿童说谎的原因说:“说谎是儿童因为害怕说实话会挨骂,而寻求的一个避难所。”这话千真万确。孩子一方面被教导“不要说谎”,另一方面却又有会因说实话而挨骂的经验。这种矛盾是造成孩子为自卫而说谎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也可以说,在通常情况下,是大人给孩子造成了不得不说谎的形势。因而,杜绝孩子说谎的最佳对策是不追究,让孩子消除说实话的顾虑,而自觉地不去说谎。从上面所举过的前两个事例来说,当父母发现孩子折断了花时,可以说:“花儿开得好好的,可以供观赏,而且也是生命,以后再不要折断了。”或者:“幸好墨渍渗透得还不多!”这样消除了孩子对自己做错的事,或闯的祸会被挨骂的顾虑和惊怕,就不会再说谎;反而会反省:“当时应该据实向父母讲清楚,父母会原谅我的。”
总之,孩子说谎是时常发生的事情,要想杜绝孩子说谎,养成孩子诚实的习惯虽然至关重要,但确实不易。它要求父母耐心和热情开导,消除孩子对说实话的顾虑。当然,父母也绝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孩子说谎不闻不问,听之任之。那样,又会变成放纵。孩子只会越说越厉害,直至走上邪路。
●怎样处理孩子说脏话
两三岁刚学会说话的孩子偶而也会说出一两句不知在哪里学会的脏话“他X的”,有的大人听了,不但不感到什么不雅,反而会发笑,觉得好玩:“这小家伙不知同谁学了这脏话!”因而也不纠正。
可是到了孩子上小学,尤其是上中学以后,孩子再说脏话,一般家长就都会觉得不雅和厌恶了。可是,大人虽是不喜欢,孩子却因从小无人纠正,越讲越多。原因在于小学和中学生中有些脏话已成为了他们的口头禅,或见面的招呼语。
孩子们有他们的话题,有他们的小天地。他们也有他们的语言,我们做大人的不去要求他们说我们的语言,尤其是作教师或知识份子的语言。如果我们做父母的忽视孩子的这种心理,一味地责骂他们不文明,就成了大人直接干扰孩子们的天地。而且强迫他们摒弃他们的语言习惯,就会使孩子无法和同学们打成一片,融合到集体中去。这也就是我妻子的斗争无法取得胜利,甚至反伤了母子感情的原因。
同时孩子进大学换了环境,语言环境也发生了变化,他们会自然而然改掉自己所说的脏话。所以在这些小节上,我深刻体会到父母耗费太多的精力去纠正和斗争是没有必要的。当然。做为父母对孩子的脏话和不文明的言谈,日常交谈中一旦发现可以而且也应当指出和教育,但不必小题大作,把它看得过于严重。至于有些人,到老还是一口脏话,那也是与他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有密切联系,也不必过多责怪。
●孩子在外面闯了祸和受到批评
孩子在外面玩,免不了要闯些祸。男孩子在外面玩耍,争吵起来后又打了年纪小的玩伴,结果被打的小朋友的父母来找大人兴师问罪。或者为抢玩具,而弄坏了别人的玩具,甚或踢球玩,一脚不小心打坏了邻居的玻璃。这些在有孩子的人家都是常有的事。
我孩子还小的时候,我妻子就为应付这类事情,有时被弄得焦头烂额。
在以前,当孩子闯了祸时,多是母亲出来抵挡,总觉得是自己没有把孩子管教好,所以在外面欺侮了小朋友,或打坏了邻人的东西。因而遇到了这种事,做母亲的总是说:“妈替你去道个歉,只是你以后不要再打别人!”
当然,为了避免和邻人起冲突,搞好人际关系,父母代孩子道歉偶而也有其必要。但是对于已经能够分辨是非的孩子来说,做父母的还是应该尽量从旁教育他协助他,使他认识到错误而主动去向受害人道歉,养成孩子自己做的事自己负责的责任感。这样,孩子以后自己也会知道对自己的行为要有所捡点。同时,长大了在社会上也会勇于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否则,一切都由家长负责,孩子无任何内疚感和责任感,不但不会像母亲所希望的“以后不再犯”,而且会变成一个缺少独立性且无责任感的人。
欧美人士在这一点上就很注意。有一次我在一个美国友人家作客。那天主人还邀请了几个美国朋友,有一位女士带了她的一个四岁的女孩。那女孩子很活泼。在端茶喝的时候,不小心把杯子打破了。这时,她母亲很快地用手帕擦去泼在茶几上的茶水,然后对女儿说:“你去向阿姨借一个盘子,把打破的碎片捡起来。然后再向她道歉!”
这件事当时我看了感触很深。要是发生在我们身上,父母肯定就会出来亲自收拾残局,然后代孩子向主人抱歉,而不会要孩子做任何事情。虽然父母代孩子向主人道歉并不是什么错误,只是这样作的结果会使孩子没有机会接受教训,并且丧失独立性和责任感。
另一方面,孩子在外面闯了祸,父母不在场,因而父母不知道,于是别人的父母找上门来告状。这也是常有的。在外人来告状时,孩子也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害怕自己的父母责骂,而不敢承认,甚至躲藏起来。一种是怯生生的承认了错误。
但是不管怎样,当外人来告状时,父母一定要冷静热情倾听受害人父母或本人的申述,然后当着孩子的面弄清实情,应该向对方道歉的,应吩咐孩子向对方道歉,当然作父母的,在自己的孩子认错后,也应向对方家长道歉,损坏了别人的东西,应该在道歉后照价赔偿,或者该付医药费的,就应该支付医药费。以此来教育孩子正确对待事物。这是正确的态度,也是不少家长所采取的态度。
但是应该看到,在我们的周围,也有不少的家长,他们不是采取教育自己子女,向对方道歉的态度,而是对自己孩子采取护短的态度。事实俱在是自己的孩子打了别人的孩子,或损坏了人家的东西。他不但不责备自己的子女,不教育自己的子女,反而认为对方来告状是错误,认为孩子在外面打架或作别的事,与他无关。甚或强词夺理说:“我的孩子也挨了打。”或“那东西根本不是我孩子打坏的,我孩子绝不会去损坏你家的东西!”
这样护短的结果是孩子在外可以作坏事不负责任,于是越学越坏,并且做坏事的胆子也越来越大,公然喊叫:“你去告诉我父母好了,他们根本不会相信!”后果当然不堪设想。
近十余年来,台湾青少年犯罪率急剧上升。在我工作过的两所大学里,我发现这些犯罪青少年多是家庭中受父母溺爱、放纵,而在外惹了祸时,父母又总是维护自己的儿子,不分是非,反责怪对方。
此外,孩子在外面玩,有时被一些大孩子或特别霸道的孩子欺侮了,夺走了玩具;打得鼻青脸肿或摔得鼻青脸肿,而哭哭啼啼跑回家来,也是常有的事。尤其是在小学生中,相当普遍。这时有的母亲心疼自己的儿女,又恨自己的儿女在外面惹了祸,便闹着要去找欺侮她儿女的孩子算帐。或者骂自己的孩子:“你就不会打他呀!下次他再欺侮你,你就还手!”
仔细想一想,这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算帐和报复,只会使孩子间的打斗越来越厉害,而且可能使无意的伤害转变成有意的伤害。
所以在出现这种不愉快的事情时,父母最好能保持冷静。倾听孩子的申诉,帮助孩子洗伤擦药,教导孩子以后尽量避免与那些顽童玩耍。同时,也可直接找欺侮了自己儿女的孩子问明事情真相,勉励孩子们和睦相处,不要打斗。以免事态扩大,结成冤家。当然,必要时还是可以找对方家长,共同进行教育。但注意一点,那就是找对方家长,不只为了算帐。所以要冷静友善,以共同合作教育双方孩子为目的。
●怎样面对孩子的过失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错误或失败是在所难免的。要想孩子少犯错误,免蹈覆辙,父母的态度非常重要。
有一个企业家在回忆录中写道:“上小学时,即使我玩得过分,成绩退步了,父母也从不严厉责骂我。当我把成绩单交给他们看时,他们看看各门分数的成绩,然后看看我的脸。当然我觉得很不好意思,而且等待着挨父母的骂。然而他们却没有骂我。这样反而使我更加感到愧疚,决心下学期一定要好好读书。”
日本有一届议长在回忆他的童年时,也说过:“小时候母亲经常要我去买东西。有时我不是买错了,就是买漏了。但是母亲发现后,从不责骂,只是说明天再去买回来。”这样就养成了我把要做的事都写在纸上的习惯。
从上面这两人的回忆,我们可以看出孩子犯了错误,他们自己也是有愧疚有改正的要求的,而且也会想办法改正。问题是父母怎样对待,怎样启发他们认识错误和感到愧疚。在前面的章节中我曾经几次谈到这,简单地责骂孩子的错误和失败常易引起孩子的反感;甚至原有反省的,也不去反省。因而又重犯错误;一而再,再而三。
但是要作到启发孩子的自我反省,信任孩子能改正错误却是不那么容易的。我们日常最常见的是简单地责骂,或者埋怨孩子不听话:“你看,我所说的没有错吧!”或者当孩子不听大人的忠告而失败时,父母会说:“我的判断是正确的吧!你总是不听!”
父母想强使孩子确认他们的判断是正确的,从而使孩子对他们听从。他们的用心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这种埋怨和责问实际上等于剥夺了孩子的自我判断,会使孩子丧失自信。有的甚至还会对父母的这种怨词感到反感:“什么都是你说的对!”
所以当孩子出了差错,尤其是当孩子反省自己的差错时,父母应保持沉默。当然。有的母亲也会讲,孩子会反省什么过失,他们根本就不会感到愧疚,所以才骂。我觉得这种看法是不完全正确的,孩子到了一定年龄都会有一定的判断能力,简单的好坏还是能区分的,并且也有一定的自尊心和羞耻感,因而做错了事,由于贪玩而荒废了学业,考试不及格,他们是知错并有一定的羞愧的。。当然,不同的孩子羞愧的程度不同这倒是存在的。问题在怎样启发他们的自尊心、羞耻感,进而反省,自我下决心改正。
日本儿童心理学家和幼儿教育家多湖辉在他一本关于子女教育的专著中曾讲了一件自己的亲身经历。
他念中学时,校风非常严格,课堂上答不出问题,就要留校补课。老师用心良苦,而他却并不感激,而且对老师抱憎恨态度。他一向成绩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