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闯末世-第1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曹操是太监的后代,袁绍这点就比曹操强多了。
后来董卓进京,把持朝政,想废掉少帝,立刘协为帝,袁绍这时候还是很英勇的。
据理力争,董卓气的拔出宝剑,袁绍也是如此,天底下只有你董公厉害吗,我的剑未尝不利,说完就离开洛阳。
后来天下诸侯反对董卓,袁绍还做了十八路诸侯的盟主,非常风光。
但是在救援汉献帝这一条上,袁绍差了曹操一筹,曹操把皇帝接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
从这方面看,袁绍的政治眼光起码是比不上曹操的。
后来袁绍占据冀州,又攻打公孙瓒占据幽州,直至拥有冀州、青州、并州、幽州。
天下十三州,他自己占了四个,手下兵多将广,谋士众多,达到了实力的顶峰。
但是官渡之战,袁绍一败涂地,拥有这么强实力的袁绍为什么会失败呢?
首先说兵力,袁绍手下的将领和曹操相比还是弱了一筹,颜良文丑虽说被吹嘘的很厉害,但是被关二爷斩于马下。
其他的也就张颌和高览算是名将,但是在失去了颜良文丑后,袁绍手下能独当一面的将领就比较少了。
虽然兵力较多,但是从整个三国来看,并不是谁兵多谁就能赢的。
然后在看袁绍的谋士。
说起来,袁绍的谋士各个也都是很厉害的,四大谋士,审配、逢纪、郭图、许攸,还有田丰、沮授。
从这里来看,袁绍手下的谋士和曹操相比是不差的,但是袁绍手下的谋士虽然都是人才,但也都有各自的缺陷。
荀彧对此有过评价,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智,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无用。
除此之外,袁绍也是一个耳根软的人,优柔寡断,犹豫不决,手下谋士也为了争权夺利互相攻击,内部集团没有曹操稳定。
而且,袁绍听不进手下谋士好的建议,比如官渡之战进行前,田丰就建议袁绍:
趁曹操去攻打刘备时,袭击他的后方,必能取胜。
但袁绍反而怀疑田丰,把田丰关进了大劳,有一首好牌,但是自己不会打。
此外,官渡之战袁绍失败,还有一个原因,许攸投降了曹操,肯定出卖了很多情报,并出计偷袭乌巢。
于是袁绍的粮草被曹操烧了个精光,没有粮食还打什么仗,失败也就是必然了。
虽然官渡之战袁绍败了,但是他还是回到了冀州,手下地盘还是那么多,实力还在,还是有很大机会能东山再起的。
可惜没多久他就病死了,临死前也没有安排好继承史书说袁绍的施政很得河北人心,死后无数人感怀。
其实这正说明他作为乱世军阀的极大缺陷——搜刮榨取领地最后一点战争潜力,用于兼并争战,才是一个军阀的本能。
而袁绍犯的正是和刘表刘璋一样的错误,临到最后和曹操的大决战,仍然根本没有充分发挥领地动员力。
而后来三分天下的曹操刘备孙权们,在这点都远胜于他。这也让袁绍最终功败垂成,一腔雄心壮志成空。
袁绍费尽半生心血,谋划巨大阴谋,终究成功摧毁了延续四百年的大汉王朝,开启了一个持续四百年的新时代:士族门阀天下。
因此他亦可算是此后三四百年士族政治时代的揭幕者。
即使是笑到最后的河内司马氏祖孙三代,也只是继承他遗志,效仿他事业的后辈罢了。
“累世公卿立大名,少年意气自纵横。空招俊杰三千客,漫有英雄百万兵。
羊质虎皮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更怜一种伤心处,家难徒延两弟兄。”
这首诗评可谓是对袁绍一生入木三分的写照。
袁绍,字本初,出身东汉名门望族“汝南袁氏”,家族有“四世三公”之称。
早年“凭世资,为郎”,后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十八镇诸侯讨伐董卓,时为祁乡侯渤海太守的袁绍被推举为盟主。
在汉末群雄割据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后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公孙瓒,一统河北,一度势力登峰造极。
更兼有兄弟袁术官至后将军,实可谓家底颇丰,实力强大。
后来成为气候并三足鼎立的三股势力,都曾经是袁绍的小弟。
袁绍被任命为中军校尉时,曹操才是典军校尉;讨伐董卓时,曹操和孙坚都只是归他调遣的先锋而已。
刘备更不用说,彼时暂居公孙瓒手下,还无立足之地,后更是兵败投奔在自己麾下,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如此大差距的起步起点,他人怎么后来居上了呢?为什么袁绍未能“三分天下有其一”呢?
呈三足鼎立之势,自然少不了天时地利人和。我们姑且不论曹刘孙三股势力的“发家之路”,单说一说袁绍为何“家道败落”。
绍术兄弟,未能一心断金。十八路诸侯会盟时,其弟袁术,心胸狭隘,贪功逐利,不发粮草致使孙坚兵败,那简直就是不捧他哥哥的场啊。
袁绍用人,不能知人善用,发挥出团队的最大能量。
不能纳田丰、沮授忠言,并下罪残害,以塞视听;文有郭嘉、荀彧、许攸,武有张郃、高览。
因不得重用,投奔曹操,并在官渡之战中为曹操出谋倒戈,致使袁绍大伤元气,也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后来有伟人评价说:袁绍这个人多谋寡断,有谋无断,没有决心,不果断,结果兵败于官渡。
所以有谋还要善断。这也算是绍成不了大事的一条致命缺陷吧。
对子嗣以及权力的继承安排,缺乏帝王及诸侯政治家的胆略和远见。
他把势力范围分别给了四个儿子,直接加剧了四子之间的骨肉争权,自相残杀。
祸起萧墙,也加速了袁氏家族被吞并的历史进程。
官渡之战,对袁曹两个集团来讲,都可称之为升降转折点。
本章完
第327章 官渡战役()
令宁凡没有想到的是,吕素素不仅对袁绍这等世家大豪门的事情很感兴趣,同样也对战争感兴趣。
吕素素摇晃着宁凡的胳膊,央求道:
“公子,讲讲官渡之战吧。”
宁凡很奇怪,吕素素这样贤妻良母型的温柔女子,怎么会对战争感兴趣。
不过,他也不好拒绝,便顺应着讲了讲。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
建安五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
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原的基础。
官渡战役是名副其实的以少胜多之经典战例。
袁、曹军在官渡直接作战的兵力对比为十万五比三万三。
如果加上未直接参战的后军和运输部队,双方兵力对比为十二万比三万四。
袁绍军:兵力基本没有什么争议,三国志、资治通鉴均有比较明确的记载参加进攻的为精兵十万,战马万匹。
估计兵力为十二万人,其中骑兵一万多。
另外,世语记载为袁军步兵五万,骑兵八千,合计五万八。
在《三国志》注引中孙盛评曰:“绍之大举,必悉师而起,十万近之矣。”
而张А逗杭恰吩疲赫胶蟛懿佟吧鄙茏浞舶送蛉恕!币仓っ髟芫谑蛞陨稀
曹操从许昌亲自带到官渡的有一万人的中央精锐部队(包括徐晃、张辽、许褚、关羽),《三国志——武帝纪》所说的“曹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就是指的这部分军队。
原来在河水,即黄河,一线驻守的部队是:
白马刘延军1千人,原武于禁军2千多人(后来增加到4千),乐进军估计也有4千人在延津一带(其中骑兵1千人)。
这样在官渡一线的曹军总兵力应为一万九。
官渡之战时决定三国历史走向的一次重大战役,在这次战役中曹操以觉得劣势的兵力大破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那么在这次力量悬殊的对决中曹操和袁绍各出动了多少兵力呢?
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袁绍既并公孙瓚,兼四州之地,众十馀万,将进军攻许”,这里我们可以推测出袁绍的大军人数应该在十万左右。
关于袁绍大军人数在十万左右在《三国志魏书袁绍传》中也得到了证实。
然而关于曹操这边参战兵力的记载却没有那么详细,有一个比较可靠的推测是曹操在官渡之战投入的兵力大约在10000人左右。
但是有一个问题是曹操在官渡之前曾招降了百万黄巾军并且从中挑选了30万精壮男子将他们编成了青州军。
那么为什么在官渡之战的生死关头曹操却只投入了10000兵力去作战呢?难道曹操早就认定自己可以以少胜多战胜袁绍吗?
袁绍)又以中子熙为幽州。。。。。。。。。。。。。。。以审配、逢纪统军事,田丰、荀谌、许攸为谋主,颜良、文丑为将率,简精卒十万,骑万匹,将攻许。
据记载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对峙之时曾一度处于劣势。
据史籍记载”时(曹)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
这里交待官渡之战前期曹操在前线布置的作战兵力竟然不到一万人,而且和袁绍对峙的时候还损失了近两三成的兵力。
关于《三国志》里记载曹操的兵力居然不到一万人在后来也有被人质疑过,大约一千年之后的南宋裴松之在注《三国志》的时候曾说道:
“魏武初起兵,已有众五千,自后百战百胜,败者十二三而已矣。但一破黄巾,受降卒三十馀万,馀所吞并,不可悉纪;虽征战损伤,未应如此之少也。”
这里的说的大致意思就是曹操自起兵之时就有5000多兵马加上后来收编了30万青州军和兼并其他势力的人马,认真算起来曹操手下的兵马少数有几十万。
尽管再战争中曹操的兵马肯定会损耗,但也不至于到官渡之战的时候只有不到一万人参战吧?
那么曹操在官渡之战上投入的兵力真的仅有10000人吗?关于曹操兵力的具体数据已经很难统计了,如果算上曹操的后勤部队和预备军保守估计曹操的兵力应该在20000左右应该是可信的。
那么曹操为什么在收编30万青州军后却在官渡之战上投入了不到2万的兵力呢?
事实上曹操不是不想动员更多的兵力去迎战袁绍,这里面他自己也有自己的苦衷,首先来看看青州军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
在各路诸侯讨伐董卓不欢而散不久在青州一带活动的百万黄巾军一下子涌入了兖州杀了兖州牧刘岱,这时候在鲍信等人的拥戴之下曹操成了新的兖州牧。
后来青州黄巾军向曹操投降,史籍记载“冬,受降卒三十馀万,男女百馀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
这就是青州兵的由来,如果我们不仔细的看一定会认为曹操这是发了一笔横财然而事实上却并不是如此。
作为一支有着特殊编号的军队来说,青州军的名气其实是很糟糕的。
关于青州军参战的两次记录,“布出兵战,先以骑犯青州兵。青州兵奔,太祖陈乱,驰突火出,坠马,烧左手掌。”
这是一段关于吕布和曹操作战的记录,在战斗中吕布以骑兵冲击青州兵,青州兵的表现是一触即溃。
这一战导致曹操大军阵脚大乱而在混乱之中曹操从马上掉了下来还烧伤了左手。
“未至太祖所,道见十馀人被创裸走,禁问其故,曰:“为青州兵所劫。”。。。。。。。。。。。禁怒,令其众曰:“青州兵同属曹公,而还为贼乎!”乃讨之,数之以罪”。
这段记载是曹操被张绣击败之后,青州军在败退的时候居然还不忘打劫百姓,青州军的不法行为恰好被曹操的大将于禁正好撞见,盛怒之下的于禁于是亲自整饬军队前去讨伐青州军。
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青州军不仅战斗力差而且军风也不正。
而且直到曹操去世的时候青州军依然是军纪不好的军队,试想这样的军队统帅会将其带入战场吗?
本章完
第328章 诸侯各谋其政()
听宁凡分析了袁曹两方军队的各种形势,尤其是曹操派出的军队。
吕素素对此深以为然,点头讨论,说了许多。
她随身服侍宁凡,听其与易小川讲了许多兵法战例知识,对于这些事情颇有见解。
吕素素说明道:
曹操的后勤供应不了几十万人在前线作战。事实上在和袁绍对峙官渡的时候,曹操就连手下2万多人的粮草供应都保障不了。
曹操与袁绍对峙时,因为军队缺粮已经打退堂鼓了,他都准备撤回许都了。
曹操之所以缺粮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当时中原混战才结束不久,尽管曹操占据了中原地区但是当时中原的经济还处于恢复中,这就迫使他只能使用有限的兵力前往官渡和袁绍对决。
而且当时南方还有荆州的刘表与江东的孙吴势力,曹操在北上时也不得不留守军队防备中原地区。
综上所说,这么多原因加在一起,大概就是曹操在官渡之战时为什么只投入了近2万人参战的缘故吧。
宁凡对吕素素是刮目相看,没想到吕素素还是巾帼不让须眉!
果然不愧是吕雉的妹妹!
他想着,吕素素有如此天赋,将来必定可以作为助力。
故而,将那时的天下大势对她说明了一遍。
官渡之战从建安四年六月袁绍南下开始,到建安五年十月曹操火烧乌巢,大败袁绍结束,持续了整整十六个月。
官渡之战时曹操势力范围主要在中原地区,可谓四面皆有敌人。这时候如果有人从背后袭击曹操,曹操很难取胜。
那么在这十六个月里,其他群雄都在做什么?为何坐视曹操统一北方?
那么先来谈谈官渡之战前死去的群雄:
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中大部分因实力不济很快被消灭。
其他:张邈、陶谦、吕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