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超时空城管 >

第492部分

超时空城管-第492部分

小说: 超时空城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是昔年的军阀混战,那么无论是哪一派军阀入主上海,都会给“洋大人”们卖一个面子,不会随意触犯外国人的利益。但眼下来的却是信仰马…克…思主义邪说的赤…匪他们的作为可就难说了。

    假如赤…匪真的挥师猛攻租界,虞洽卿实在是没把握这些“万国商团”究竟能支撑多久。

    事实上,出于对苏俄革命的惨烈记忆,还有对赤色分子的刻骨恐惧,就在上海市民大批涌入公共租界的时候,租界内的一些富豪大亨却同样在收拾行李,抢购船票,准备逃出上海躲避战祸。

    但是,一旦逃出上海,对于那些头面人物来说,就意味着失去了对局势的掌握。当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夕,上海被赤党的工人纠察队控制的时候,如果虞洽卿等诸位“海上闻人”不是留在上海积极周旋,从国民革命军之中寻找可以依靠的力量,而是卷着行李仓皇出逃的话。那么,得不到江浙财团资金援助的蒋介石,恐怕未必有胆量对赤…匪举起屠刀。中…国现代历史的走向,也就很难说会变成什么样了。

    这回到底要不要离开上海呢?望着窗外难民们人头攒动的景象,虞洽卿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然而,还没等他最后拿定主意,租界工部局总董事安诺德派人送来的一张请柬,却打断了他的思路。

    看着手中这张精美的请柬,虞洽卿忍不住发出了一声轻笑,“圣诞宴会?!都什么时候了,安诺德还有心思办这玩意儿”他屈指弹了弹请柬的纸面,“也罢,我就在租界再留几日看看形势吧!”

    与此同时,身在苏州的王秋同学,也望着身边堆积如山的各色古董,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作为全国大名鼎鼎、人杰地灵的“园林之城”,以及江南水乡的人文胜地,苏州民间的古董文物一向甚多,各式明清家具、名人字画、官窑瓷器、玉石刺绣样样都有,早就让穿越者们垂涎不已。

    于是,应“共…产国际纵队”的强烈要求,红十军团在控制了苏州城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征购”了全城的古董店,给店主发了一大笔英镑或美元钞票,然后把店内存货一扫而空;第二件事情则是打土豪斗地主,把城里那些豪门大户一个个尽数拘来,用“革命语言”数落一通,然后给他们做一道选择题:愿意乖乖交出家里藏着的古董珍玩,就赏赐大笔钞票,不给的话就上街游斗结果大多数人都选择了拿钞票。

    第三件事情则是搞“以旧换新”活动,用“高端洋气上档次”的塑料和铝合金家具,换走那些“低端土气没格调”的红木和黄花梨家具——这个主要是针对家里有好东西的一般人家,以此来维护红军的形象。

    几招齐下之后,一时间全城骚然,苏州各处名园尽数遭殃,什么拔步床、八仙桌、太师椅、玉石屏风、宣德炉、三足鼎、官窑宋瓷、汉朝铜镜、唐伯虎和郑板桥的字画、甚至是积年好木料打造的棺材统统都被搜罗到了红十军团的临时指挥部,再被王秋同学通过虫洞传送回现代世界。

    ——所谓“盛世古董、乱世黄金”,在民国时代朝不保夕的国人眼里,古董的价值意义实在有限。

    在刚刚看到这么多古玩的时候,王秋同学一度感到很兴奋,但随着传送回去的古董越来越多,他却不由得犯了嘀咕——之前在异世界收集的木料、金银、毛皮,还可以勉强说是输入原材料,支援国家建设。如今弄回去这么多不能吃不能穿的古董,虽然利润十分丰厚,但感觉似乎对国家对社会没啥好处

    如此这般瞎琢磨的多了,王秋心中那点原本快要掉光的节操,也就渐渐回来了于是,本着对国家、对政府、对社会的责任感,他抽空找了个机会,跟杨教授谈及此事,却得到了一个出乎预料的回答。

第731章、搜集古董的意义(上)() 
第731章、搜集古董的意义(上)

    “搜集古董,与国无益?谁说的?”杨教授惊讶地眨了眨眼睛,“且不说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就是纯粹从社会经济学角度来说,这也是在创造市场购买力,帮助国家避免经济危机啊!”

    “创造市场购买力,避免经济危机?!!您不是在开玩笑吧!”王秋一时间听得目瞪口呆。

    “怎么会是开玩笑呢?你在学校里的思想政治课上应该读到过,经济危机是怎么诞生吧!”杨教授如是问道,然后没等王秋开口回到,就径自说了下去,“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雇佣劳动制度为基础的。在这一制度中,资本与劳动存在着根本对立。为了最大限度地追求剩余价值,资本主义企业一方面不断增加资本积累、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尽可能压低工人的工资。这样就形成了生产的无限扩大和普通劳动者购买力相对不足的矛盾,需求增长经常赶不上生产增长,从而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这一串拗口的专业名词,顿时让王秋听得有些头晕。于是,杨教授只好拿出了自己在大学里上课的本事,一边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一边跟王秋耐心地解释其中的道理:

    “从资本主义出现那一天起,就存在一个根本性问题:购买力不足。如果所有的生产都放在资本主义系统里进行,必然存在一个问题——工资买不光所有商品,必须利润也加入购买,产销才能平衡。

    而这就引发了下一个问题——消费倾向递减原理。虽然说赚钱多的人花钱也多,但从比例来看,月薪500块的人必然花光收入,1000块的人最多攒一两百元,月薪一万的时候,可以每月攒几千存款。等到月入百万,虽然奢侈品消费已经不少,但占总收入的比例可能也就是两三成。至于收入更高的人,往往消费就要停滞了。在物质享受上,美国首富未必能够和国内的某个大房产商拉开明显的差距。

    这咋一看是好事,有钱人不消费,多好啊,为社会节约资源。但是从全局上看,问题就出来了。利润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工资分配在大多数人手里。工资基本都花掉了,但利润大部分没有被花出去,势必造成这样的局面:商品售价>老板的消费+工人的消费。商品不可能在这个体系内都卖出去。

    卖不出去咋办?老板的第一反应是减产避免亏损。减产不是为了少造东西,而是为了少开工资。工人没了工资自然就不买东西。结果,从全社会来看,购买力减少的比例比商品减少的比例还高。各行业的老板只能下意识地再裁员,再限产这样一轮轮的折腾下去,整个国民经济就崩溃了——这就是经济危机。

    总之,经济危机的诞生就是这个原理。只要你一心立足于在体系内解决问题,这个问题就根本绕不开。

    当然,这个问题在工业化之前并不严重。没有工业的年月,个人生产率很低,个人消费却有下限——总不能让人饿死。所以,在农业社会里,剩余产品再多也不是大事,只要君王或贵族们稍微挥霍一下,或者打几场战争,剩余产品就消费掉了。在更多的情况下,实际上是社会财富不够用,底层百姓只能饿肚子。”

    “总而言之,在工业革命之前的农业社会,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下,制造不出太多的剩余产品,所以不太会发生经济危机。但问题是,到了19世纪初,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和西欧率先完成,而且立刻和资本主义结合,人类的生产力水平一下子突飞猛进。从此工人就可以制造出远超过自己基本需求的财富,资本家们则发现自己开始需要不停地操心生产过剩——虽然这很蛋疼。”

    杨教授摊了摊手,“从本质上来说,经济危机就是一种因为‘生产过剩’而造成的‘富贵病’——不是人类真的高风亮节到了不想吃得更好,穿得更漂亮,住得更舒适。而是在纯粹的资本主义市场制度之下,无法提供足够的购买力,必须想办法从外界来找到其它的购买力来作为补偿否则就会出现传说中的资本主义悲惨世界——因为产煤太多,卖不出去,煤矿工人被迫失业,然后因为买不起煤取暖而冻死这听起来让人感觉很荒诞,但是没有办法,资本主义就是这样一个整天发愁生产力过多的坑爹制度。

    早在马…克…思的青年时代,这一问题就已经发展到了很严重的程度——每一次经济危机爆发之后,工厂就会纷纷减产关门,机器设备的价格跌到和废铁差不多,而失业工人们则饿死的饿死,自杀的自杀,造反的造反结果就出现了明明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却流离失所、饥寒交迫的怪现状。按照传统的宗教和道德观念,这分明就是‘末世之兆’,说明整个世界都出了问题,需要来一次天翻地覆的大变革才行!

    1848年的欧洲大革命就是这么闹起来的,当时爆发经济危机的年份已经比正常的年份都要多,而活不下去的无产阶级则是在全欧洲揭…竿而起,甚至一度占领了大部分的工业城市,几乎颠覆了整个社会秩序——很显然,从当时的欧洲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内部,已经是无法解决经济危机这一破坏性的大问题了。

    于是,当时的马…克…思就觉得,既然资本主义容不下新兴的工业生产力,就该让位给新制度。现在工业化已经摆在面前了,能限制发展的只有购买力,那应该让工人组织公有制企业,多余的商品直接分掉,不就解决问题了吗?总之,马…克…思当时觉得资本主义已经快要到头了,让无产阶级接班只是个时间问题。”

    “但事实显然并非如此,苏联还要再过七十年才会诞生,而资本主义更是一直延续到二十一世纪也没有崩灭”王秋皱着眉头说,“难道是因为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体制改革,推行了福利制度?”

    “确实,虽然资本家自己无法解决经济危机的问题,但政府还是能够拿出对策的——政府可以在利润中收一部分税,然后转化为购买力,政府可以向富人收税转移支付给穷人,减缓经济危机的出现。政府可以立法限制最低工资,允许工会集体谈判,好减少剥削率,也就减少了一点购买力缺口。最不济,在国民经济大雪崩的时候,政府也可以站出来狂印钞票,把灭顶之灾变成水淹脖子的小问题”

    杨教授如此答道,但却又突然话锋一转,“不过,这些宏观调控的措施,大部分都要到二十世纪才会被广泛应用,在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之所以得到缓和,主要应该归功于三个外部因素:

    第一个因素,就是技术进步。马…克…思在当时并没有想到,从十九世纪下半叶开始,人类又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从蒸汽时代进入到电气时代,各项新技术如雨后春笋一般蓬勃发展:电报、电灯、电话、电动机、内燃机、汽车、石油化工、合成染料很显然,生产技术的突飞猛进,逼迫着资本家们进行工业设备的更新换代,否则就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之中被淘汰——而这种对设备的投资,也是一种巨大的额外购买力,可以在若干年内弥补供给与消费之间的缺口,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危机的发生。

    第二个因素,则是新市场的开辟。具体来说,就是中…国、印度、土耳其等等‘东方世界’被西方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国门,成为了欧洲商品的倾销市场——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结果就是我们的老祖宗上千年用丝绸、茶叶和瓷器赚来的白银,开始哗哗地倒流回西方,最后导致民国年间的乡村全面破产!

    第三个因素,则最直接、最荒诞,最奇妙,也跟我们如今搜集古董的情况最相似——那就是金矿!”

    说到这里,杨教授就变得一下子眉飞色舞起来,“1848年,北美的圣弗朗西斯科发现露天金矿,1851年,澳大利亚的墨尔本也发现了露天金矿。这两个地方当时都是山高皇帝远的无政府状态,而且金矿埋得不算太深,不用太大投资就能直接挖到矿石,甚至不用打洞都能在河床里面淘金。于是,全世界的穷汉子们闻讯蜂拥而入,希望能一夜翻身。前者因此被中…国人称为‘旧金山’,后者则是‘新金山’。

    需要注意的是,跟旧大陆不同,美洲牛仔们人人骑马打枪,澳洲历来就是囚犯流放之地,居民凶悍无比,这样的地方,不管是先占矿脉的地主还是后来的财团资本家,短时间内都没法把这些金矿变成少数人的财源,只能眼睁睁看着近百万好汉满地发财。当时许多海船到了美洲和澳洲,刚到夜里就有一大半苦哈哈的穷水手逃下船去淘金,船长一觉醒来,发现人跑了个精…光,连船都开不走,于是只好自己也去淘金了。

    这种淘金潮对世界人民有什么好处?没什么好处,黄金不能吃不能穿,从整个世界的角度来说,粮食没多生产一粒,棉纱没多纺出一根,倒是少了成千上万的精壮人口去搞生产,简直是有害无益。

    但另一方面,这场淘金潮对资本主义的世界有什么好处?救命之恩!资本主义缺的就是需求,需求就是货币。在金本位时代,黄金就是购买力!当然,根据前面说的消费递减原理,这些黄金如果是集中在几个大矿主手里,那只是给富人的豪宅里增加了金砖收藏,也增加不了多少购买力。但偏偏澳洲和美洲的金矿都在蛮荒之地,分散到了无数淘金者的身上,他们拿着黄金买吃买穿,就是响当当的购买力。这就好比是上帝雇佣了这些人口,给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注入硬通货,于是就购销两旺,经济危机一下子就缓解了。

    你看,黄金这东西分明不能吃不能穿,开采它们反而要消耗劳动力,居然能缓解经济危机,促进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繁荣。这说明经济危机根本不是什么物质上的问题,而是人类自己给自己找别扭。黄金救世界,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的荒谬性。马…克…思就是看到这种荒谬性,才提出要搞公有制和共…产…主义,建设一个更合理的新社会但非常遗憾的是,一直到咱们那会儿,这个新社会似乎还是没有建成”

第732章、搜集古董的意义(下)() 
第732章、搜集古董的意义(下)

    “听上去确实是很奇妙也很荒诞但这跟我们收集古董有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