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心攻略-第1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的黑暗与孤寂中,熬不住,先疯后死,都不在了。
第二百四十七章过渡()
夏悯静静的看着这最后的三个人,有时候他会想,自己为了这些人而选择屈辱的活下来,是不是全无用处?这三个人,又还能熬上多久呢?他自己又能再坚持多久呢?用不了几年,最后,他们都会在这秦宫里无声无息的消失。
但这样的想法,在今天之后,不会再有了。苏怜还在努力,那么他就不会放弃。先生曾经说过,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有希望的感觉,真好,就像天上的那轮小月,虽然,它并不明亮,也不温暖,但却是黑暗中唯一的美好。
有人在月下放纸鸢,今夜风高,把纸鸢托得很高,很高,以至于从废弃宫殿里出来的夏悯,在看向那轮小月的时候,也同时看到了纸鸢。
“小夏悯,夜里睡不着啊,走,我陪你放纸鸢去!”
记忆里,曾经有人在深夜里,大笑着把他拎上屋顶,在司空府里放了一夜的纸鸢,那时候,他还年少,但心思已沉,夜里总是难以入眠,时常看着月亮发呆。
大盗郭暖啊,其实是个孩子王,苏怜也总爱找他玩。发呆的时候,他的心是空虚的,放纸鸢的时候,他的心是快乐的。那之后,他就不再看着月亮发呆,而是学会了在月下放纸鸢。
夏悯垂下眼眸,说希望,希望到,活着果然是有意义的,先生的话,从来就没有错过。又回头看了一眼那处废弃的宫殿,一起坚持下去吧。
谢谨言也看到了纸鸢,他当然不是夜里睡不着觉,无聊的在屋顶看月亮时发现的,他是紧赶慢赶悄悄的赶,终于绕开秦吴交战的地带,按照顾凤寻的吩咐,赶到了秦都,进城的时候,正好是城门落闸的前一刻,当时天色就暗了,等他和随行的几名梅花卫找到落脚地,填饱肚子,再清洗了一身的风尘,时间就已经到了深夜。
身处险地,不得不小心谨慎,谢谨言亲自在落脚点周围巡视了一番,才打算回去休息。那纸鸢,就是巡视的时候,无意中看见的。
什么人,竟然有这大好的兴致,在半夜三更里放纸鸢?
本着多一事和多两事没有区别的原则,谢谨言派了两名梅花卫趁黑摸了过去。没办法,他名字里有一个谨字,谨慎多思就是他的风格,半夜放纸鸢这事儿明摆着不正常,他不派人去探查不是他的行事风格。
不过没查出什么动静,那两名梅花卫去得快,回来得更快,还没有摸近,就遇上同行了,考虑到梅花卫在五大密卫组织里一向是个垫底的存在,加上他们还身负着保护紫衣侯的重责,所以这二位密卫大人有志一同的怂了。
看着灰溜溜回来的梅花卫二人组,谢谨言也没说什么,更不要提责罚,天时地利人和,他们一样不占,没带着尾巴回来就该偷笑了,实在不能强求太多。不过那个半夜放纸鸢的无聊家伙就要自求多福了,在秦都,千鳞卫就是地头蛇,天时地利人和,样样占全,那家伙被地头蛇盯上了,够他喝一壶的。
这一壶,没够郭暖喝的,真当他什么准备也没有,就在千鳞卫的脑门儿上动土?有了准备的独行大盗,就算是地头蛇,咱也不怵。
千鳞卫只捡到了绑在树上的一根线,线断了,纸鸢飞了,放纸鸢的人,当然也早不知道跑哪儿去了。
郭暖也不知道夏悯看到没有,反正他不急,等下个月初一,他再放一回,那孩子是个心思重的,以前就这样,现在,恐怕心思更重了,心思重的人,夜里睡不着是常有的事,多放几回,早晚能瞧见。
怕就怕啊,苏怜那孩子性子急,迟迟得不到消息,要做出什么不理智的事情来,希望他口中的那个小师弟,能制得住他吧。
几日后,秦宫里突然失火,烧掉了半栋御膳房及紧邻的一间香料室,秦皇正因被吴皇阴了一记而心情不好,宫中失火又非吉兆,大怒之下,让千鳞卫介入调查失火之因,结果得出一个老鼠偷油撞倒了油瓶,油淌了一地,灶台里的火星子溅出来,才引起了失火的结论。
火势扑灭很及时,没有牵连到更多的宫殿建筑,但被烧掉的香料却抢救不回来了,那一夜恰又起了风,香料燃烧后产生的各种香气,弥漫了整个秦都。
郭暖当时正在扎第二个纸鸢,嗅到了香气后,哈哈一声长笑,扔了纸鸢,道:“好孩子,还跟以前一样,聪明极了。”
做过厨子的人,能从香料中嗅出很多信息来,他只放了一次纸鸢,夏悯却通过香料,传递出了他想要表达的消息。
有一味香料的气味特别的浓重,叫做木香,木字不出头,就是“不”,香字音近“想”,木香,就是不想。夏悯知道郭暖是为什么而来,但他不想郭暖冒险,不想被救出去,留在秦宫里,对他来说更有意义。
但他还是给郭暖留了一条路,御膳房失火,自然有人要承担责任,尤其是秦皇近来的心情很不好,在找不到失火的直接责任人的情况下,理所当然的迁怒了当夜在御膳房当值的三名御厨,各打三十仗,卷铺盖回家。
御膳房少了人手,当然要补足,而郭暖呢,除了独行大盗的身份,他也是个厨子,手艺很好的那种。这样的机会,郭暖要是不抓住,他就不是郭暖了。
哪怕见不上面,说不上话,郭暖和夏悯,依然能配合得很好。
越国夫人和韩王妃的密信,比范九斤的密信迟了五天,经由梅花卫的渠道,秘密送达西京。里面详细记述了永宁公主潜逃的始末,补全了范九斤的密信里没有交待清楚的一些细节。
很是惊心魂魄,赵国夫人和韩王妃刚抵达越地,就吃了永宁公主一记大亏,差点在越宫里被毒杀,亏得当时范九斤隐在暗中,发现得及时,揭破了永宁公主的杀招,赵国夫人和韩王妃逃过一劫,才意识到永宁公主对越宫的渗透比她们原先以为的还要深,这两个女子也是极有决断之人,当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越宫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全部清理了一通。
永宁公主见势不好,以退为进,上演了一出哭皇陵,仿佛越国夫人和韩王妃要将越国宗室赶尽杀绝的架势,联合越国宗室对越国夫人和韩王妃施压,斥她们为西楚走狗,要灭尽越国皇嗣血脉。又把忠王之死的旧案翻出来,矛头直指越国夫人,同时还以韩王妃的生母之死来离间越国夫人和韩王妃。
一时间越国夫人处境艰难,得亏得韩王妃当真是个深明大义的女子,心中只以大局为重,私怨为轻,在永宁公主来离间她的时候,假装中计,虚以委蛇,暗中却在宗室间游走,晓以大义,陈述利害,最终与越国夫人联手,揭破了永宁公主的毒计,将永宁公主软禁起来。
原是准备将她押往西京交给凌寒,只是永宁公主到底在越都经营多年,早就给自己准备了后路,被软禁的次日,她就潜逃了,还扔下好几个后手,将越都搅得一团乱,令越国夫人和韩王妃忙于收拾残局,根本就顾不上追捕她。
好容易终于将越地的形势稳定下来,越国夫人和韩王妃才赶紧给凌寒送了密信来将前因后果交待清楚,然而说是交待,其实还有向西楚讨要好处的意思,毕竟稳定了越地,也算大功一件,这个时候不要好处什么时候要。
越国夫人想要的,自然是权,更大的权力,借口也很好找,整顿越地,清剿永宁公主的余党,连将作监都能买通,可见永宁公主的同党绝对不在少数,她要生杀之权,要先斩后奏之权,而这样的权力,更方便她掌控越地。
第二百四十八章盗图()
凌寒考虑了两日,然后拍板,给她。但是代表生杀之权的信物却交给了韩王妃保管,也就是说,这份权力,是同时给越国夫人和韩王妃的,越国夫人想把越地变成她的一言堂,就得先搞定韩王妃。
但韩王妃是有主见的人,放得下私怨,撑得起大局,越国夫人想搞定她,就只有事事从公出发,以越地为重,若想谋私,韩王妃又岂是易与之辈。反过来,韩王妃如果想私下干点什么,越国夫人也必不会让她轻易如愿。
这就是制衡,顾凤寻教导了凌寒许多为帝之道,制衡二字便是精髓,这一次,凌寒也算是牛刀小试。
楚国从吴境撤兵了,夺下了吴国两座城后,楚皇见好就收,这个举动引起了西楚上下一致的警惕,如果说之前他们还在怀疑楚国突然攻吴,是不是楚皇发疯,那么现在可以确定,楚皇绝对不是发疯,而是早有预谋。
于是再没有人反对往两楚边境增兵,重布兵防自然也更加顺理成章,但就在这个时候,兵防图却失窃了。
意料之中的失窃。
苏怜自接了假密旨一案,今日一开堂,明日一传讯,差不多朝中近半数的大臣都被他传讯过,其间也不知得罪了多少人,把这案子办得是怨声载道,又人心惶惶,偏凌寒又有话在前头,倒教人不好对他发难,只冷眼旁观他能把这案子审个什么结果出来,若是不尽如人意,只怕弹劾苏怜的奏章能把凌寒整个人都淹没了。
如是吸引了绝大多数的人的注意力,自然就如了内鬼的意,趁人不备,从弘文阁里盗出了兵防图。
此事一出,引起的风暴立刻压倒了假密旨案,成了当前最要紧的大事,凌寒冷着脸,力排众议,将追查兵防图失窃真相的权力交到了弘文阁舍人顾凤寻的手,理由倒是现成的,弘文阁在职的官员只有顾凤寻一人,既然是从他手上失窃的,自然要从他手上追回来,同时命西镇抚司全力协助,听任调遣,限期十五日,追回兵防图,成则论赏,败则问罪。
顾凤寻接到旨意就知道凌寒这是在给他铺路,兵防图的去向,一直都在掌握中,偷图的人,是弘文阁的一名内侍,从他动手开始,就被老仆盯上了,一直盯到了宋阁老的府上。只此一遭,内鬼是谁已成定论,再无疑惑。
兵防图随时可以拿回来,宋阁老也随时可以拿下,但顾凤寻并不着急,拿下宋阁老不难,难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宋阁老毕竟是三朝老臣,又是先帝托付的顾命,在朝中根结颇深,所以顾凤寻和凌寒都认为,要么不动,要动,就要连根拔起,将动荡减轻到最弱的程度。
这十五天,其实是留给苏怜的,明里,他是因为假密旨案而传讯了朝中近半的大臣,暗里,其实是为了找出这些人里面,哪些是宋阁老的人。
只要苏怜这里尘埃落定,那边,顾凤寻就可以放手收网,请宋阁老请入瓮。
所以,这十五天里,所有的人都关注着顾凤寻的动作,但他却偏偏没有任何动作,难免教人心生疑窦,这位天子近臣顾舍人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有一些不明其中关窍的人,甚至开始怀疑是不是顾凤寻监守自盗,盗走了兵防图。当这个猜测出现苗头的时候,立刻就被人利用上,暗地里推波助澜,恨不得立刻就把这口黑锅扣死在顾凤寻的头上。
而这推波助澜的幕后主使,自然就是宋阁老。
有道是人老成精,从兵防图到手的那一刻,宋阁老就隐约觉得有哪里不对,似乎太顺利了,在他开始打兵防图的主意时起,发生的事情一桩桩一件件都完全按着他的心意来,他需要有一件事来引开朝堂的注意力,于是假密旨案就爆发了,都不用他来出手。
当他决定动用宫中的暗子去查凌寒把兵防图藏在哪里,凌寒就大大方方的把郑侯召到弘文阁,讨论起兵防调动的事宜来,似乎全然不在意让人知道兵防图就藏在弘文阁里。
当他启动很久以前就安排在弘文阁的暗子盗图,考虑过种种失手的可能性,连应对的方案都拟出了一二三来,未及启用,兵防图就安安稳稳的摆在了他的书案上。
一切都顺利得不可思议。
换了旁人,大概只觉得运气好,天意助他成事,但宋阁老当了多年的内鬼,面上老成持重,内心终日惶惶,早已养成多疑的性子,只觉得事有反常即为妖,将近日发生的事情,桩桩件件在脑中反复揣摩推测,意欲寻出其中的蹊跷来,却又全然无痕无迹,仿佛一切都是顺理成章,自然而然。
若这背后当真有人在设套儿,那么这手段可谓是天衣无缝,因势利导,使人不知觉间便已入毂。想到那主审假密旨案的苏怜,正是韩察的门生,宋阁老便生出警觉,莫不是韩察在背后布局?
但这一念头很快又撇开,他与韩察同朝多年,岂能不知韩察的手段,此人有经世治国之能,于大局上高瞻远瞩,眼界开阔,行事四平八稳,走的徐徐图之的风格,而宋阁老眼下的处境,却仿佛是牵线木偶,被人诱导着步步走入陷阱,这其中对细节的拿捏、对人心的掌控、对形势的引导,便仿佛是最高明的弈者,步步为营之中,又有剑走偏锋的犀利,手起刀落的果决,绝对不是韩察的风格。
如果不是宋阁老人老成精又生性多疑,换个人入此局中,只怕直到死都是个糊涂鬼。
但如果不是韩察,又有什么人能布下这等缜密精细到全无痕迹的陷阱,让宋阁老这等多疑精明的人,也是直到身入局中,才隐约觉察出不对来。
西楚朝堂若有这样的人才,又岂会是默默无闻之辈,早该引起宋阁老的警觉才对。
究竟是谁?
宋阁老重新开始思量,思绪不再只桎梏于近日,而是推到更早以前,先帝方逝,新皇初登大宝,西楚朝堂上,又多了哪些人,少了哪些人,反复思量,方才想到了弘文阁舍人顾凤寻。
宋阁老早知道这个人,也知道新皇十分看中于他,但对此人,他却一直没有太过重视,原因嘛,一则,此人年纪太轻,纵然有才,也要在朝堂上历练几年方能显出他的能耐来,而区区一个七品舍人,纵然前途无量,眼下却连立在朝堂上的资格都没有,宋阁老再是多疑,也断无现在就把此人当成对手来看的道理,无非就是让弘文阁里的暗子多加关注,后来暗子传来消息,说顾凤寻在弘文阁无非是做些整理文书的事情,有时候还偷懒,全无特殊之处。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