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至高密令 >

第138部分

至高密令-第138部分

小说: 至高密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能是老鹰吧?”妈妈不太确定的说道。

    “爸爸!爸爸!你来看看,是什么鸟!”见妈妈不好使,小孩开始骚然爸爸。

    爸爸转头瞅了一眼,“没见过,这鸟长得好奇怪。”

    一边说着,爸爸觉得有些奇怪,“我们现在算是平流层吧,这么高的地方也有鸟能飞上来?”

    说着说着,爸爸掏出手机给那只奇怪的大鸟拍了几张照片,顺手发在朋友圈里。

    ‘在平流层发现奇怪的东西,我们家娃当时就惊呆了!’

    刚刚发完不久,下面就有人留言。

    标题党征服世界,地球已经放不下了!

    经鉴定,这是一只鸟!

    经本人认真论证,这是一只大鸟!带羽毛的,真的有羽毛诶!

    还真是平流层啊!层流云清晰可见,话说万米高空真的有鸟能飞上去?

    楼上孤陋寡闻了吧,那些每年跨越珠穆朗玛峰迁徙的候鸟们算什么?

    确实有能飞上平流层的鸟,这不稀奇,问题这鸟长得好奇怪,话说这照片是在哪个位置拍的?

    见到这个问题,爸爸直接回了一句:目前应该在黔省上空。

    这鸟的特征比较奇怪,没见过这种鸟,建议找专家看看。

    我去转给专家看看

    不大会,一条显得非常专业的留言发了上来:

    找了个鸟类学的专家,人专家看了照片也说没见过这种鸟,需要查下资料仔细辨认一下。专家的分析如下:能飞上平流层的鸟类不少,大多分布在隼科、鹰科、鸭科、信天翁科之内,这只鸟的羽翼形态偏向于鹱形目,不过既然在黔省上空的话,应该不是海鸟,海鸟不会离开海洋那么远;可能是角度的问题吧,总感觉这只鸟的身体形态比较奇怪,如果有分辨率更高的照片就好了。

第308章 落水洞() 
吃晚饭的时候,一张非常清晰的黔西南山区地下遥感图已经摆在孟阳面前。

    这是一张三维地质结构图,就好像一块刚刚出炉的发糕一样,方方正正的地块上,布满了各种空洞和地层。

    “去除地层,将所有空洞和地下河标示出来。”

    随着孟阳的指示,结构图中的底层全部隐去,只留下地层中的各种空洞结构,打眼望去,就好像一个被大群蚯蚓辛勤耕耘过的花盆一样,里面到处都是各种通道和空隙。

    去除那些太过细小的孔隙,去掉那些过于狭长,径宽不够的通道,去除那些过于狭小的溶洞。。。。。。

    很快的,几个大型地下空间出现在孟阳面前。

    “把黔省的国家公园、地质公园之类的景区调出来,看看哪些是已经被发现的。”

    很快,一张地图出现在画面中,那几个挑选出来的大型地下空间与地图进行比对,很快挑出来两个处于景区范围内的,还剩下三个可选目标。

    “把遥感数据传给探险者,让它实体探索下这三个地下空间。”

    接到命令的探险者立刻腾空而起,飞往最近的一个目标,几十分钟以后,探险者在一个青翠的山头降落下来。远处山脚下是一个山区村寨,而探险者需要探索的目标就在这座山的内部。

    根据巡天鹰提供的探测数据,探险者脚下不远处就有一个落水洞,从这个落水洞向下探索,转折经过多个溶洞,就能够抵达那个庞大的地下空间。

    探险者没着急进入地下,它先落在地面上,开始快速的吞噬地表的植被,甭管灌木还是杂草它来者不拒,大口大口的吞食下去。

    随着快速的吞食,探险者的身体缓缓变大,它身后的翅膀慢慢缩进背部,消失在皮肤下面。

    收回翅膀的同时,探险者的身体也在发生巨大变化,原先的大雁身体正在向蜥蜴方向变形,腹部出现六条腿,这六条小短腿上支撑着长宽比已经高达十的长长身体。

    头部向身体靠拢,脖子慢慢融合不见,身上的羽毛彻底融合消失,皮肤开始被细密的鳞片覆盖。

    探险者不仅身体外观上发生着巨大变化,身体内部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体的拉长,它的消化道并没有拉长,多出来的空间全部被大量的脂肪细胞和电池细胞占满。

    探险者疯狂吞食的食物,经过消化道的加工,不断生成各种浓缩的营养物质输送到脂肪细胞里储存起来。

    大量的营养被储备起来,大量的水分被储备起来,皮肤随时吸收着阳光,将其转化成电能补充进生物电池中。

    吞噬持续了一整天,等吞噬完成,探险者变成一条长达十五米,海碗粗细的多脚蛇。此时探险者身体两侧密密麻麻排列着近二十对小短腿。

    这些小短腿非常有特点,它们拥有锋利的尖爪,像是老鹰爪子一样,但是在掌心处密布着细密的吸盘,这些腿上明显没有关节,更像是章鱼的腕足。

    此时的探险者像蜈蚣更多过像蛇,这种奇怪的形象如果不小心被人看到,没准就得吓疯几个。

    “boss!探险者一号变形完成!”

    “脂肪细胞准备充足了吗?”

    “准备好了。”

    “电力充满了吗?”

    “还没有,预计还需要两天时间。”

    “那就等充满电力再下去。”

    “是!”

    两天之后,探险者已经做好了所有准备,随时可以进入地下进行探索。孟阳再次打量一下探险者的身体结构,说道。

    “简化身体脏器,只留下最基本的消化道。”

    “是!”

    跟随指令,探险者身体内部再次进行调整,各种脏器不断缩小,消化道缩短并拉直,多余的细胞全部被转化为脂肪细胞。

    “转换能量供应模式,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进入休眠状态,开启电力供应。”

    探险者的心跳平缓下来,呼吸慢慢停止,身体里无用的器官全部进入休眠状态,体内积存的热量被热合细胞快速吞噬掉,变成能量储存起来。

    仅仅十几分钟之后,探险者的体温已经降到只有零上几度的水平,远低于周围环境的体温让它的身体开始吸收着周围的热量,这些热量进入体内会再次被热合细胞转化掉。通过这种方式,探险者可以缓慢汲取周围环境的热量,补充平时的消耗。

    此时的探险者就好像刚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一样,身体上缓缓散发着凉气,在周围潮湿的空气里凝结出丝丝缕缕的雾气。

    “出发!”

    一声令下,探险者身体两侧的腿同时开始波动,它行走的时候就好像蜈蚣一样,同侧相邻的两条腿交替向前迈动,形成一道腿的波浪。

    探险者贴着地面爬行,很快来到落水洞的洞口,本来幽深黑暗的洞穴,在探险者的视野下变得清晰明亮起来,这是探险者开启了红外视觉。

    探险者像是一条蛇一样蜿蜒而下,它的脚爪牢牢扣住洞壁上的凸起,当遇到光滑的岩壁时,它的脚掌就会贴合上去,用掌心的吸盘固定自己。

    探险者稳稳的向地面深处前进,陡峭得近乎垂直的落水洞在它脚下如履平地。

    落水洞不大,宽的地方有饭桌大小,细的地方才不过水桶大小,有的地方是浑圆的形状,有的地方则沿着岩石裂隙展开,变成不规则的树枝状。好在探险者身体细长,完全可以通过这些地方。

    随着探险者向下探索,小不点开始逐步定位和绘制地形图,巡天鹰提供的毕竟是大尺度上的结构,无法具体到每一块岩石,每一个细小的裂缝。

    随着探险者的深入,周围环境的温度迅速降低,等探险者前进了二十多米的时候,周围环境温度已经降到零上十度左右。

    很明显,这是一个空气流动性比较差的落水洞,说明它下方联动性不好,也没有水体存在,没有形成空腔效应,导致洞**的空气既没有产生对流,也没有形成环流。

    ps:据说今天是个节日,那么就要成为节日里第一个求票的作者,票票!!还要。。。。。。

第309章 溶洞生物() 
落水洞很长,在落水洞里足足前进了几百米,探险者才算进入一个比较宽敞的地方,这里是一个小型溶岩缝隙,地面稍有些湿润,表层一层非常清浅的水在缓缓流动。就这个水量,想要接满一矿泉水瓶估计都得半个小时。

    这明显是地下水渗水,如果外面下雨,估计这里的水流就会变大,从这条缝隙的大小可以估算出这里形成时间并不太长,估计也就几百年的样子。

    在喀斯特地形区,地面上的河流百川东到海,地下还有另一套百川东到海。这里作为一座山峰的封顶,估计就是一条地下河的起源地,或者一个支流的源头。

    按照探测结构图的指引,探险者沿着水流方向继续深入地下,探险者在这探索的时候,巡天鹰正在它头顶上不住的盘旋。

    现在巡天鹰的飞行高度已经降下来了,就在小山的上空不住盘旋,探测雷达对准探险者的方位,不停的切换不停的波段,一遍遍的扫描。在这种高精度的探测下,探险者周围的地质结构异常清晰的展现出来。

    “试试超声波扫描!”

    看着探险者在地下的溶岩裂隙中游走,孟阳决定测试一下相关的器官,先看看效果,别到需要用的时候发现不顶用可就坐蜡了。

    随着孟阳的命令,探险者的头部开始发生变化,鼻子的位置上隆起一个凸起,耳朵开始扩张变大,本来的蜥蜴头上开始长出来一只蝙蝠耳朵。

    吱!

    一道人耳完全听不到的声波,呈扇形被发射出去,随后这些声波在周围岩石上不断的反弹、折射、反射,回波被耳朵收集起来,经过各种加工,慢慢将周围的地形勾勒出来。

    对比红外视觉图像和探测结果,这个超声波定位精确度还是不错的,可惜它的工作范围有点短,只能扫描五十米以内的地形,再远就会出现模糊和错误,估计跟地形环境以及距离损耗有关。

    “测试下结构探测。”

    吱!

    扇形声波这次没有向前发射,直接向探险者脚下的岩层发射出去,超声波打在岩石上,大部分反射回来,小部分直接深入岩石内部,不断向下传播。

    声波在岩石内传播,一边传播,一边不停的发生各种折射,大量回波反馈会地表。这些回波被耳朵收集起来,岩石的内部结构和密度变化就被清晰的勾勒出来。

    岩层探测距离只有两米多,超过五米已经完全无法采集到有价值的回波了。

    “开启次声波探测器。”

    超声波指向性非常好,但是次声波正好相反,它很难当做一种主动探测波来用,但它同样有价值。

    环境中会产生大量的次声波,这些次声波多数比较微弱,但是大规模的地质活动和气候活动会产生强大的次声波,这些次声波就有了实际的探测意义,可以用来预警地质灾害和气候变化。

    近距离的次声波探测,可以作为一种生物探测的手段,在灾难搜救中同样也有重要价值。

    探险者的耳膜稍稍变动一下,开启了次声波接收模式。

    周围嘈杂的次声波立刻显露出来,有气流流动造成的次声波,有山风略过树林的声音,有山体热脏冷缩不均导致的颤动,有水流冲刷过岩壁的声音,甚至还有生物内脏运动的声音。。。。。。

    这些声音仿佛背景噪声一样,经过山体的无数次折射和衍射,来源指向都已经彻底模糊掉了,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分辨这些声音是谁发出来的。

    虽然多数次声波无法分辨出来源方向,不过一些距离比较近的声源还是能够被分辨出来。其中一个水体流动的声音,下方四十多米处。

    “比较下探测图。”

    调出探测图,探险者下方的四十多米处是一条暗河,暗河水量不大,大概每秒两三个立方米的样子,也就是一条小溪的水平。

    “继续前进。”

    暗河与这次的探索目标无关,它从探险者身下横穿而过,前行几公里之后会重新冲出地表,变成一汪清泉。

    探险者已经深入地下近百米,溶隙内的温度恒定在零上五度左右,湿度不高,二氧化碳含量要比地表小很多。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被周围的水分子吸收,再次与周围的石灰岩结合,变成可溶性矿物质。一旦水流经过,就会把这些可溶质带走,慢慢侵蚀出石灰岩地层中独有的喀斯特地貌。

    溶岩裂隙很快走到尽头,探险者出现在一个溶洞的侧壁上,这个溶洞里遍布大大小小的钟乳石,洞顶正有淋漓的水滴滴落下来,在溶洞底部汇聚成一条地下河。溶洞不大,只有十几米宽,地下河浅的地方只有半米深。

    “转换成潜水模式。”

    探险者趴在洞壁上开始变形,它首先长出一对腮,蜥蜴尾变换成鱼尾,二十来对小短腿由鹰爪向鸭掌变换。

    很快转换完成,探险者爬下洞壁钻进水中,超声波和次声波探测仪刚刚打开,就捕捉到一些奇怪信号。通过超声波的勾勒,很快将声源的形状勾勒出来,这是一种长约二十多厘米的鱼。

    “趋近观察,打开探照灯。”

    探险者头部升起一只探照灯,这种灯由强化后的萤火虫发光细胞组成,这些发光细胞组合成一个小巧的手电筒形状,可以汇聚出笔直光束。

    一束光出现在这个幽暗的溶洞中,这可能是数十万年来,这个溶洞里出现的第一束光。

    光芒照亮了水底的镜像,一条全身近乎透明的奇怪鱼类出现在视野中,这条鱼像是一条放大拉长的蝌蚪,浑身没有任何颜色,全身呈半透明,内脏清晰可见。

    这条怪鱼对突然出现的光线毫无反应,它的头部没有眼睛,只有两个并不明显的黑点,这明显是已经退化的眼睛。

    它的嘴跟蝌蚪嘴非常像,似乎就是两片开合的皮肤,既没有牙齿也没有正常的嘴部轮廓,好像头部突然裂开的一道小口子。

    看来这个溶洞有生物生存。

    “打开生物探测器。”

    这是一个生物电探测器官,当它开始工作,在探险者周围浮现出星星点点的生命闪光。

第310章 钻探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