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居唐朝-第1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薛朗补充道:“还可向当世大家约稿,比如给论语、四书作注之类的。若是有足够的银钱,还可悬赏向民间征集典籍孤本,借来走样品,重新排版印刷!”
李渊、李世民父子一听,脸上的表情都隐约带着兴奋,秦王道:“父亲,若此事能成,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伟业也!”
李渊点点头,目光闪烁,吩咐内侍道:“传太子来!”
“喏。”
内侍领命而去。
秦王隐约有点儿遗憾,却也莫可奈何。
不一会儿,太子建成疾步而来,进了紫宸殿,见平阳公主、秦王、薛朗都在,眼睛微微一缩,不过还是从容不迫的上前,行礼道:“儿见过父亲。阿妹,二郎。”
平阳公主与秦王一起行礼:“见过大兄。”
薛朗也行礼:“臣见过太子。”
各自见礼完毕,圣人道:“建成过来,且先看了再说。”
“喏。”
太子建成上前一步,接过圣人递来的疏奏,低头细细看了一遍,眼睛一亮,急忙道:“恳请父亲把此事交予儿办理。”
秦王也道:“儿愿为父分忧,自荐主理筹备图书馆一事。”
这两人竟然争上了!
不过,这也是能理解的事情。筹建图书馆,无疑是一件能刷声望的好事。即便是累世官宦的世家,也不敢说自家藏书天下无人可比。但有了图书馆则不一样。
薛朗的疏奏里,提出筹建国家公立图书馆的疏议后,又写了许多的细则来完善,目标只有一个!以向当世大家约稿,以征集奖励的方式,向民间广泛的征集典籍孤本,借用做印刷的样品,假以时日,建成最大、最全的书库,不是问题。
这样的一座书库,可以想象对读书人的吸引力。今后的图书馆,必然是读书人云集的地方。读书人代表着人才,人才,不管是对圣人还是太子,或是秦王,都至关重要。
圣人高居首位,看着座下的两个儿子,不置可否,反而问薛朗:“此策乃是薛卿家所奏,对于主事之人选,卿家可有腹案?”
卧槽!圣人不想夹在两个儿子间为难,居然把难题丢给薛朗!还好哥们儿有准备——
在写疏奏的时候,薛朗就顺便考虑过这个问题,心中已然有了准备,心里吐槽完圣人,面上肃容道:“既然圣人动问,那臣便举贤不避亲,此事臣举荐平阳公主主理!”
太子一听,连忙道:“阿妹身为女子,不参朝政,此事如何能让阿妹主理!儿反对!”
秦王看薛朗举荐的人是平阳公主,便没再说话。
薛朗道:“回太子,臣之所以举荐平阳公主主理,正因为公主乃是女子之身,主理此事,比之太子与秦王任何一人都方便。”
太子皱眉问道:“此话何出?请薛侍郎解惑。”
薛朗道:“敢问太子,天下间藏书最丰者除了大内,其余皆是世家吧?”
太子想了想,颔首:“确实如此。”
薛朗道:“我朝的人才选拨制度循前朝实行的是科举制。此制选才,论才论德,不论血统出身,乃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世家士族以天然的优势,把持着大多数的书籍知识。太子请试想,同样是两个士子,一人出自世家,一人出自寒门,两人科举,谁考中的胜算大些?”
太子道:“自然是世家子。”
薛朗道:“对,就是世家子。世家子家中长辈,代代读书,世代为官,在科举上,这些长辈便是名师,若是考中为官,这些长辈既可为奥援,又可为参谋指点一二。这些优势,寒门士子都没有,久而久之,朝堂之上,放眼望去,皆是世家士族之人,寒门士子几乎没有。敢问如此局面之下,圣人政令如何施行?”
不止太子,李渊父子皆悚然一惊。
薛朗这才道:“图书馆的建立,正是打破和避免这种局面形成的第一步!让垄断在世家士族手中的知识,面向广大民众,广开民智之举!但是,世家之中,人才济济,智者云集,不会看不出此举所带来的后果,未免世家反弹,此事,臣以为交由平阳公主为好。”
平阳公主是女的,又不可能继承皇位,声望再大也不会对皇位造成威胁,还免得你们兄弟两个抢来抢去,让圣人为难。
这句话薛朗没说出口,想来以圣人的明智,自然能想到。
果然,圣人道:“此议朕准了!此事便交由平阳主理。”
平阳公主这才出声:“喏。”
薛朗悄悄的松了口气,还好,活字印刷术带来的好处,最后还是在平阳公主手里,不枉费他耗尽心思筹划。
第335章 太子仁厚()
平阳公主是女子,声望高了,确实于皇位来说,没什么威胁,但是,能增加自身的筹码就行。
薛朗希望他的公主殿下,既有钱,又有名,那么,地位就能无比的稳固。不论是谁,想动她都要考虑一下。这也是薛朗的目的所在。所以才想着把公主殿下的声望往高了堆。
事情议定,圣人让薛朗写个详细的计划书给他老人家过目,眼看天下将晚,怕再说下去,宫门下钥出不去,圣人便让大家散了。
“薛侍郎!”
刚出紫宸殿,薛朗被太子叫住:“见过太子,不知太子叫住臣有何吩咐?”
太子面目沉凝的看着薛朗,道:“前些日子,听到一个传闻。据说,薛侍郎之义弟江临与卢氏的卢靖有仇怨,为此曾惊动过薛侍郎,闹上公堂?”
薛朗心中一动,坦然道:“确有此事。”
太子目带深意的望着薛朗,道:“世家士族,枝繁叶茂,家族庞大,人口繁杂,其中有那么一两个败类,也情有可原。世家士族,家学渊源,根基厚重,多是一州一郡之望,郡望之家,乃是当地民心所向。我先前途经苇泽关时,为的便是去安抚因刘黑闼作乱而造祸的山东豪门士族。”
说到这里,顿了顿,问薛朗道:“说了如此多,你可明白?”
薛朗面容整肃:“多谢太子指点,臣明白。”
太子欣慰的点头,道:“幼阳,你之才干,圣人赞赏,我也赞赏,然则,有些政策,在我看来却过于激进。治国之道,不该如此,望你三思,切记,切记。”
“喏。”
见薛朗应了,太子才满意的点点头,转身回他的东宫去。薛朗默默叹气——
太子建成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也有他的优点。刚才那些话,他其实是在点薛朗。应该是太子觉得薛朗提出的政策、疏奏,太过针对世家,他觉得策略虽好,但是,太子认为并不是合适。显然,太子的施政理念是与世家合作,而不是与世家对抗。
可是,以薛朗从后世穿越过来的眼光来看,世家士族的势力是必须打压的,乡贤郡望的存在就是分薄中央的权力,阻碍中央政令的施行。明显与太子联合世家的施政理念不合。
太子刚才说得不算明确,但话里话外的意思却点明了。显然,太子是顾忌到紫宸殿外的人,怕人多口杂,把薛朗的理念泄露出去,若是让世家知道以薛朗现在的势力,简直毫无抵挡之力。
太子仁厚果然如此!可是,施政理念不合,这是个大问题!即便不知道将来的皇帝是二凤君,薛朗果断也跟太子混不到一块儿去。所以,太子的情,薛朗领了,但很遗憾他做不了太子的臣子。
出了紫宸门就看到平阳公主窈窕的身姿站在那里,脊背挺得笔直,在门口等他。秦王是匆匆被传进宫的,手头还有事,已经先走了。
薛朗连忙过去:“建瓴!”
平阳公主回头,夕阳西下,夕阳的光晕照在公主身后,让她的面目有些模糊、朦胧,透着一股神秘的美。
平阳公主展颜一笑,没说话,待薛朗走进,细细打量他神情,似乎才放下心来,道:“宫门快下钥了,我们快回吧!”
“恩!”
薛朗开心的点点头,与平阳公主一起走出宫廷。
跟平阳公主一起,薛朗哪里还有空去想太子的想法什么的,想起今天在紫宸殿内,公主殿下光明正大的把他叫做“我的幼阳”,薛朗就忍不住心潮澎湃——
平阳公主当时可能是出于保护他的目的才公然如此宣称,但是,公开了就是公开了,最大的好处就是,薛朗尚公主的事情应该可以提上日程了,也就是说,该准备大婚的东西了。
新婚礼服什么的,尚的是公主,自然有礼部承办。不过,聘礼却没人能代给,而薛朗恰好今年最穷!咋办?
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啊!
“在想何事?一忽儿开心,一忽儿难过的?”
大概是薛朗脸上的表情变来变去的让平阳公主看得好奇心起,逐开口问道。薛朗打了个哈哈,又不想骗她,便婉转道:“在想挣钱的事情,圣人连媒人都找好了,我该准备聘礼才是!”
平阳公主也不见羞涩,叹道:“我今日原只想着保你,免得你太过冒昧触怒圣人,谁知竟把自己也套进去也!”
薛朗笑得开心:“我知道!过程不重要,结果让我欢喜便好!”
平阳公主睨他一眼,却没说话。薛朗福至心灵,问道:“建瓴还在担心预言之事?”
平阳公主眉宇含忧,道:“武德六年尚未过完,我如何能安心!”
“我不怕!不过,我也知道,这件事说再多也没用,你心里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真的放心,我能做的便是一直陪着你,准备好婚娶之事,等着你。”
薛朗说的坦诚。平阳公主幽幽一叹,嗔怪一句“傻子”却没再多说其他。
两人沉默的走了一段,快到宫门时,平阳公主方才开口问道:“这些时日一直在读书么?”
薛朗答道:“读的,不过,文言文水平有限,经常读得一知半解的,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平阳公主道:“此事不急,可慢慢来,毕竟你自幼便是用的白话文,读不惯、写不来文言实属正常。只要坚持多看多听多写即可。”
两人随意的聊着,到得宫门口,平阳公主上了肩辇,先行出宫。薛朗眯着眼,慢慢的往下马桥去,对于如何赚钱,心里倒是有了点儿想法,只待回去便命人去办。
心里这么想着,回家的步伐也变得急促起来。回家便翻箱倒柜的算账,总和资产。待算出总账,留了一个月的花用后,把阿陈也招了回来,细细交代一番,方才让他外出采买。
紧接着找来荷香,也是细细吩咐一番。然后便在府里的东南角空闲的院子里忙碌起来。
薛朗府里忙得热火朝天,他本人却还需要去民部上班。三日后,圣人下诏,薛朗还在民部衙门上班,就有传诏的礼部官员来拜访,当着众人的面宣诏,招薛朗尚安国平阳公主。
第336章 同心协力()
“大哥!”
“幼阳!”
薛朗刚回到府里,江临和苏寒就迎了出来,苏寒急急的拉住薛朗,问道:“圣人下诏让幼阳你尚平阳公主,可是真的?”
相比苏寒的激动,江临就平静许多:“衡宇,圣人已下诏,此事自然是真的。小弟恭喜大哥得偿所愿。”
就知道瞒不过江临。薛朗笑着摆摆手,笑得像个二傻子。苏寒看看江临,又看看薛朗,惊叫道:“阿临怎么知道的?”
江临笑眯眯的道:“自然是看出来的。”
苏寒惊呼:“我为何没看出来?”
江临意味深长的笑笑,没说话,苏寒只觉面皮发热,莫名的有点儿心虚,果断的转移话题:“幼阳,婚期可定了?有何事我能做的,尽可直言!”
江临也道:“衡宇说得对,大哥有什么需要我们做的,只管吩咐便是。”
薛朗心中一暖,也不掩饰,道:“最大的困难就是聘礼!我手头的东西感觉薄了些,拿不出手,这一年要努力挣钱才行!”
说到挣钱的事情,江临和苏寒都不禁一滞。想了想,江临道:“我空闲的时候多去打猎,试着多猎些猛兽。”
苏寒也道:“我出去找个医馆坐诊!”
这便是好朋友、好兄弟。薛朗心头感动,道:“你们两个的好意,我心领了,挣钱的办法我已经有了,不过,没有人手,所以,我也不跟你俩客气,今天正好我们仨儿商量一下。”
“嗯!”
江临和苏寒齐齐点头,等着薛朗的下文。薛朗想了想,道:“我的办法还是年前和你们说的那件事,熬糖!”
江临道:“大哥,我们没有蔗园,恐原料跟不上。”
薛朗道:“所以,我们就去买!比起自己建蔗园,去采买肯定成本要涨一些,利润变薄,但目前的情况下,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部曲们等着,聘礼也等着!”
江临和苏寒想了想,也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苏寒立即道:“幼阳,我能做甚?尽管直言!”
薛朗想了想,道:“明天休沐日,要办阿临的加冠礼,等办完,阿临就要去大营,为上战场做准备,所以,阿临的任务就是好好的训练,我还等你回来喝我的喜酒。明白吗?”
江临郑重的点点头:“大哥放心,小弟省得轻重!”
江临这一年来,成长了许多,比之当初的淳朴青涩,成熟了许多,也稳重可靠了许多,薛朗对他很放心。
然后,薛朗对苏寒道:“阿临不在家,我又走不开,所以有些事只能落到衡宇身上。我们现在没有蔗园,手头的本钱也不算丰厚,但是,本钱厚有本钱厚的做法,本钱薄有本钱薄的做法!”
薛朗把自己的打算细细向苏寒说——
薛朗打算让苏寒去买现成的糖。这时候的糖,都是块糖,片糖,砂糖的做法还没有传入中国。并且,糖的颜色比较杂,即便是最好的糖,也带着黄色,并没有后世糖那样的晶莹剔透,这是因为糖里面的杂质并没有去干净的缘故。而要把糖里的杂质去除,办法很简单,用黄泥。
薛朗临时想出来的办法便是去收购别家熬好的糖,自己回来在加工一遍,做成晶莹剔透的霜糖,加价卖出去。等水果出来,还可以在糖里加入水果,做成水果味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