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定居唐朝 >

第195部分

定居唐朝-第195部分

小说: 定居唐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薛朗大笑起来,道:“是吗?若下次再有人这么说,记得帮我转达一下感谢。”

    这是成长背景造成的差异!

    薛朗习惯了后世的行事作风,在拍卖会这档事儿上,走的是阳光施政的路子,自然与唐朝的土著官员们有区别。这时候的人,还习惯官府说什么照着做就是,解释那是讲给圣人听的,小老百姓听话就好。

    薛朗本来只是因为要暗箱操作有些心虚,尽力的想办法补救,结果居然补救出这样的结果来,这也算歪打正着吧?

    不过,这些只是小节,无关紧要,薛朗真正关心的是,各方的运营计划要递上来了!这个就需要好好挑选了。

    在薛朗看来,这相当于一份带着承诺性质的计划书,宴席当日,在薛朗的一再强调下,各家都郑重对待了,不过,比较蛋疼的是,薛朗的文言文阅读水平,阅读起来还是有些苦逼——

    并非一字不懂,字全认识,连在一起就一知半解的,加上没标点符号,还要断句,看起来就更费劲儿了!感觉这个措施真是自己把自己坑了!

    如果文言文都跟现代那些似的,断好句,分好段,那薛朗有信心靠自学就看懂,甚至还能写出几篇粗浅的文章来,但是,这时候的文章都是没标点符号的。为了节省纸张,连段落都不分,全靠自己。

    这个问题落到薛朗头上就苦逼了!不会断句真是一个蛋疼的问题!

    最后,没有办法只得又悄悄摸上平阳公主的门,请求公主殿下帮忙啧,在门口遇上平阳公主的嬷嬷,那张脸真是黑得跟锅底似的。薛朗有些惭愧,其实在成亲前这一段时间,按照习俗,他俩是不能见面的,但是公务为重对吧?这绝对不是借口!

    薛朗这么跟平阳公主说的时候,惹来公主殿下似笑非笑的表情,一双美目瞥他一眼,感觉什么心思都被看穿了——

    论找个厉害女朋友的坏处!

    这计划书挺多,一天是看不完的,平阳公主先粗略的挑选一遍,挑出写的好,再从中精选。这是好几天的活儿!

    “距离拍卖还有几天?”

    “唔还有十天!”

    平阳公主略作沉吟道:“也好,留下我替你选吧,不过,这么多份,我一人十天之内看不完,让初雪和阿柳来帮忙。”

    阿柳?!

    薛朗反应过来:“是柳女官吗?回京后便再没见过,她还好吗?”

    平阳公主道:“阿纪去国子监上学,她仍担任着我的女官一职,近日嬷嬷在给她挑选夫婿。”

    薛朗还惊讶了一下:“居然要成亲了?也好,等选好了日子,你告诉我一声,我也给送份贺礼。”

    平阳公主没答,而是眼带探究的看着他,看得薛朗莫名其妙:“这样看我做什么?”

    平阳公主问道:“阿柳就要嫁人了,难道不觉遗憾吗?”

    原来竟然是这种想法!

    薛朗不禁失笑:“建瓴你想到哪里去了?我对柳女官可从没有什么不该有的想法!”

    “真的?”

    “比真金还真!要说对女子有想法的,整个大唐也就你一个!”

    薛朗说得无比认真,这是他的心里话来着。或许看见别的美貌的女子会多看两眼,但绝不会有什么异样的心思,纯粹只是对美的欣赏。

    “算你会说话。”

    公主殿下笑容恬淡。闲扯了两句,平阳公主问起他对计划书的挑选标准来,薛朗就这个问题,与她讨论了一番——

    红薯、土豆的推广,关系到国计民生。挑选推广计划书的时候,就必须要挑选有切实措施和步骤的,且这些措施和步骤不能太过伤害平民百姓的利益,否则,一件好事就变成了坏事。

    来长安参加拍卖,这些人出钱出人出力,花费颇靡,不可能让他们一点利益都不占,那不符合人性,也不符合情理。薛朗允许这些人谋利,但这个利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把所有问题沟通完,平阳公主目光柔和的看着薛朗,还未说话呢,嬷嬷从外面走进来,板着个脸,语气十分恭敬:“公事既已说完,驸马还请早些回去吧,以免天黑误了时辰。”

    薛朗打了个哈哈,苦笑一下,朝平阳公主耸耸肩,道:“建瓴,那我走了?”

    平阳公主嫣然一笑,点头:“路上小心。”

    只用了五天功夫,平阳公主便使人来找薛朗,说是已经挑选出来,让薛朗过去看看,看是否合格。

    以平阳公主的施政经验,事前两人又沟通过,遴选出来的,自然合乎标准。之后,两人再从这些合乎标准的里面,结合地域、来历、势力分布等客观条件,又选了一遍,才算大致选好,只等最后的暗拍,然后就可以两相结合,确定人选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切就等拍卖!

第413章 大势所趋() 
拍卖在宫里举行,下马桥到光范门的距离,右金吾仗院旁边的大块空地,属于皇城,一者显得庄重严肃;二者表达朝廷的重视;三者,直接从右金吾卫调集人手,警戒站岗。

    偌大的广场之上,两个蒲团加一张小案几,便是一个座位,每个座位皆标了号数。座位与座位之间间隔五米左右,左右两边皆有金吾卫站岗。

    薛朗天还没亮就来了,检查场地的布置,核对流程,待时辰一到,参加拍卖的人鱼贯而入,寂静无声,井然有序。

    每个有资格参与拍卖的,都给发了一块木牌,进出皆有金吾卫验证身份——

    “禁随意走动,禁大声喧哗,禁交头接耳!听明白否?”

    “明白!”

    “请进!”

    也没有高音喇叭、无线话筒什么的,在这个通讯基本靠吼的年代,举行这样大型的活动,只能靠人工通知,按照地域划分了片区,不同片区,起拍价不一样。每个片区皆安排了人手,专门告知拍卖的规则和底价——

    “各位早上好,欢迎各位参加此次红薯兼土豆粉条作坊独家经营权的拍卖活动!此次拍卖模式为暗拍,一共三轮,以出价高低和运营计划二者综合为考量,取中者将拥有该地区三年的粉条作坊独家经营权,此经营权受朝廷保护,为该地区的独家,余者皆不许经营,违者罚没所得,并处于所得百倍的罚款!”

    “啪啪啪!”

    薛朗的话音刚落,李氏兄弟带头开始哗哗鼓掌,参加拍卖的人听到自己的权益受到保障,自然也是热烈欢迎的。一时间,掌声居然颇为热烈!别说,还真让薛朗有种在现代发言演讲的感觉。

    薛朗感觉有些囧,不过,面上还是保持着严肃道:“凡是参与此次拍卖的人,拍得者种子和耕种技术、粉条制作技术皆有朝廷免费提供并跟进指导,没有拍到的,将获得购买种子的资格,当然,耕种技术朝廷也会提供指导。”

    又是一阵掌声,不过,气氛比之刚才的热烈,却莫名紧张了许多。薛朗比比手,示意大家安静,接着道:“因为地域、气候不同,各地耕种情况不一样,有些地方能种两季土豆,有些地方只能种一季,根据地区不同,底价也不同!拍卖期间的纪律,刚才大家进来的时候,卫兵已跟大家说过,希望大家严格遵守,违反者将取消资格,驱离出去!大家面前的案几上皆放有笔墨纸砚,一刻钟之内,请大家写好第一轮的出价,一刻之后会有金吾卫来收取!”

    每家最多只许进来两人,又不准交头接耳,金吾卫在一旁虎视眈眈的盯着。一时间,场中挤眉弄眼的人满天飞,却无一人开口。

    一刻的时间,一会儿就到,很快就有金吾卫上前,从一号桌开始,按照区域划分的不同,一摞儿一摞儿的收上来!

    待收上来后,金吾卫站回自己的位置,又宣布第二轮开始,中间只稍停片刻。三轮写完,并不在当时公布结果,结果将于三天后在各驿站、各里坊的布告栏处、东西两市门口张贴公布。

    三轮完毕后,所有参与拍卖的人,在金吾卫监督护送下出皇城。皇城门口,等了一溜儿的马车。出来的人多表情凝重,略带忐忑,也不知是否能拍中!

    一辆装饰豪华的马车上——

    “三郎!”

    “父亲,您怎么来了?”

    父亲表情严肃,问道:“结果如何?”

    三郎摇摇头:“今日并不公布结果,那位薛侍郎说,衡量结果的标准要出价与推广营运计划相结合,结果将于三天后公示。”

    父亲面沉如水:“在你们进去之后,朝廷发了诏令,昭告天下,红薯、土豆将由此次参与拍卖者推广,朝廷让利三年,着参与者推广,请百姓监督,如有推广不力者,可向朝廷举报,朝廷将严加惩处!”

    三郎一怔,道:“好个薛异人,原来做的是这个盘算!我等出钱出人出力,岂不是白忙一场,皆是为朝廷做嫁?”

    父亲颔首:“如此一来,百姓皆知主力推广者乃是朝廷,也只会感激朝廷,哪里还会记得我们这些出力者!经此一事,李唐皇室定将声势裕隆。”

    父子俩儿面面相觑,随着马车晃动,却无一人说话。良久,三郎才道:“如此一来,也有个好处,朝廷声望高了,天下归心,天下便能长治久安。越是长治久安越需要我等,父亲,儿建议自此之后,当严格督促族中子弟专心向学,若能多出几科进士,则家族昌盛可期矣!”

    父亲满意的看他一眼,颔首道:“我儿这才是老成之言。不仅如此,此次新粮种的推广,我们家当好好做,争取做到最好,好好配合朝廷才是。”

    “喏。儿晓得该如何做,父亲放心。”

    “你做事我是放心的。”

    父子俩达成一致,也为今后家族的动向有了成算。马车吱呀吱呀的行在长安城内的道路上,三郎掀开马车的布帘,默默地看着外面——

    “父亲,您说,此次所谓的拍卖会,是否是哪位异国归化的薛异人所为?”

    父亲道:“李唐皇室近期颇多动向,皆是在薛异人归化后发生,以往历朝历代,从未有过这诸多举措,想来应该就是薛异人之功劳!这薛异人出身虽差,然却颇多才能,否则,圣人也不会把他那嫡出的守寡女嫁与他!”

    三郎点点头,道:“这两日看那薛异人行事,仪表堂堂,颇有大家风范,言行皆能服众,如斯风度,叫人心折。这样的人,竟归了李唐天时地利人和,莫不是天数真站在李唐这边?”

    “慎言!”

    父亲呵斥一声,三郎连忙噤声不语。过了一会儿,父亲才沉声道:“去岁薛异人进京进献祥瑞,为父身在长安,有幸目睹。百姓山呼万岁,天命在唐,方有此报,回去多督促子弟读书向学吧!”

    “喏!”

    父子俩在马车内的密语,旁人自然无从知晓。然则,在一辆辆从皇城门口归途的车上,这样的对话发生了不知凡几。

    虽然大家都未明说,但此次参与拍卖的人,但凡有识之士,心头都已有了一个明悟——

    李唐大势已成,天下世家郡望唯一能做的不过是督促子弟专心读书,争取多有子弟入朝为官,方能延续家族荣光,保持话语权。

第414章 秋雨连绵() 
三天之后,拍卖结果如期公布!拍中迅速安排人手跟进朝廷的一切培训,没拍中者收拾行囊,在下元节来临之前回归各地,当然,走的时候,都没忘记买些种子回去——

    因种子有限,朝廷有限购,红薯每人可购买十亩地的种子,土豆则不超过两亩。实在是因为要推广的地区多,怕种子不够。

    因为不到季节,所以,首先做的是粉条制作的工艺培训。待学会后,可各自归家,待到播种季节,朝廷的指导人员会奔赴各地进行技术指导。

    至此,拍卖会圆满结束。被薛朗称作拍卖委员会的临时团队,上至薛朗,下至吏员,全都领到了圣人从自己私库中发下的赏赐,忙活了一场,这是大家应得的奖赏。

    领完赏赐,薛朗特意站在门口等大家,看着所有人都一副开心的样子,笑着做例行感谢道:“这些日子辛苦大家,感谢大家的帮助,拍卖圆满结束,从明日起,放假三天,大家好好休息,之后,大家仍回原来的部门上职。谢谢诸位,与大家合作非常愉快,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再次合作,后会有期,再见!”

    所有人,包括李氏兄弟,大概是第一次被上峰致谢,皆有些手脚无措,众人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最后推举口才最好的小李郎出来,躬身抱拳,向薛朗行礼道:“薛侍郎,下官受大家所托,代表大家向薛侍郎致谢,跟随薛侍郎这几日,大家皆学到许多书中无有的知识,我等也当向薛侍郎致谢!谢薛侍郎指点!”

    “谢薛侍郎指点!”

    薛朗摆摆手,又寒暄了几句,方才各自散去。说实在的,薛朗连续忙碌了好几天,身上确实有疲乏的感觉,散伙后回家洗了个热水澡,喝了一盏腊梅给泡的参茶后,倒头就睡,一直睡到第二天日上三竿才醒。

    起来精神还有些温吞,裹着个毯子,听薛偲请问事情:“大郎,下元节快到了,府中该如何过,请大郎示下?”

    “下元节?这是什么节日?我从未过过,有什么讲究没?”

    薛偲答道:“下元节乃是水官生辰,道家要做道场,祭奠水官大帝,民间则多是祭拜先人,工匠则要于下元节祭拜炉神。”

    说到祭拜先人,薛朗就想到他刚来时编造的谎言,快要跟平阳公主大婚了,祖宗牌位、祭祀什么的,确实应该重视起来。

    他刚建府的时候,按照习俗是要请祖宗牌位的,那时弄了个简单的仪式,每天早上起来燃上三柱清香,遇到清明寒食就烧些纸钱。等以后成亲了,这些都是主妇做的事情,他需要重视起来!果然,一个谎话就要用摆个谎话来圆!

    薛朗想了想,问薛偲:“现在联系一个道观做个道场还来得及否?”

    薛偲道:“长安城内,道观、佛寺众多,自然来得及。”

    薛朗略作沉吟后,道:“你持我的名帖,去联系一家口碑好些的道观,来做一个道场,然后看着需要什么东西,你也准备一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