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居唐朝-第2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阳公主上前扶住圣人,柔声道:“阿耶,龙体要紧,求阿耶莫要生气,若是因此气坏身子,叫儿等如何是好!”
说着,还轻轻给圣人揉胸口,平息他的气怒。圣人给女儿这么安抚一下,扭头看到她满脸的关切担忧之色,叹了口气,分派道:“着人立即把尔朱焕、桥公山押解到仁智宫,吾要亲自审问。”
“喏。”
闹出这么一件事情来,圣人也没了玩乐的心思,摆摆手,让大家各自散了,齐王、秦王原想跟去安慰圣人,也被圣人赶了出来,唯有平阳公主扶着圣人,跟着一起去了。
薛朗但是能理解,圣人三个成年的儿子——
长子乃太子,圣人一直在支持他,维持太子的的正统地位,结果,维护半天,发现这小子私底下居然小动作不少。
庆州都督乃是一州军事长官,手握兵权,太子给这样的人送盔甲,是人都想问句,太子想干嘛?
次子秦王也不是省油的灯,一直在与太子互别苗头,手下人才济济,功勋赫赫,太子若无圣人支持,只怕弹压不住。
四子齐王,两位兄长之争本与他无关,却不消停,自己主动搅和进去!
这么一想,三个儿子竟没一个省心的!薛朗觉得这样的爹,做得也忒受气了些!儿女皆是前世债!
出了这么一桩事情,仁智宫里再没了玩乐之声,平阳公主一直到傍晚才回来,圣人这一天都心情不好,公主留下劝慰,待圣人安歇才回来。
“尔、桥二人定有问题!”
没头没尾的,平阳公主突然说了一句。薛朗心中一动,道:“太子既然派他们二人押送盔甲,想来应该极为相信他们。这种事情,不是亲信不足以托付。”
“正是如此。”
“然而,事情却正好是这两人告发的。”
平阳公主断然道:“大兄为人忠厚,机变不足,若有那奸邪之人,假忠藏奸,多会上当!罢了,此事已非我能管之事,且看父亲如何处置吧!”
尔、桥二人还未押送到仁智宫,太子建成已然单人快骑,只简单带了护卫,连夜奔赴仁智宫,等早晨圣人睡醒,太子已然跪在寝殿外请罪。
圣人哼了一声,怒道:“让他滚进来!”
不一会儿,太子进来:“不肖儿毗沙门拜见父亲,因儿之故,坏了父亲避暑之兴致,儿不孝,请父亲责罚。”
听到已然蓄须的长子以幼时乳名自称,圣人不禁一阵心软,旋即想起他的罪过,冷哼一声:“既然知罪,你且说说,何以辜负为父信任,派人与杨文干送盔甲?”
太子道:“回禀父亲,儿之所以着人私下赠送杨文干盔甲,乃是儿之前着杨文干私募壮勇,这些盔甲便是为装备壮勇所用。”
圣人大怒:“京师内你私募两千长林卫,为父已假装不知,不曾责你,竟仍未满足!为父未死,大郎,你想做甚!”
太子跪在地上,严正道:“此事罪证确凿,儿无话可说!儿唯有一句,形势所迫,有备无患!除此之外,再无他意,请父亲明鉴。”
圣人不语,只眼神复杂的看着他:“毗沙门,汝乃太子,朕尚未死,汝何至如此?难道京师内那两千长林卫仍不够?”
建成眼泪唰的流下来,哭道:“儿知私募屯卫之事瞒不过父亲,然二郎的天策府如芒刺在背,儿若再无行动,朝堂之上可还有儿立足之处?人人只知秦王,可还知儿这个太子?”
圣人大怒:“糊涂!朕离京时监国者何人?不正是你吗?身为太子,朕已为你铺设坦途,为何有大义坦途不走,非要行崎岖阴晦之路!大唐方才开国,天下有多少眼睛望着你,你可知?蠢材!蠢材!”
建成傻眼!
圣人继续怒骂道:“前有杨广之祸,前车之鉴不远,你若端正己身,何惧之有?二郎身有大功,名正言顺,汝知乎?如今这般,连所谓亲信都弹压不住,识人不明,尔叫人如何想?”
押送盔甲与州都督这等本应是机密之事的事情,挑选的人选本应是绝对的亲信,然而,太子却被亲信的人出卖了
太子不禁慌了:“求父亲指点!”
圣人瞪视着他,心头颇有些颓丧,奋力挥手:“滚!滚回京师去!为父此时不想看见你!滚!”
“父亲息怒,儿这就走!”
建成看老父大怒,不敢久留,离开仁智宫后便快马赶回长安去。
圣人听到回报,不禁数声长叹,此事若二郎来,绝无大郎之优柔寡断,君子不密失其身,连这等小事都做不好的大郎圣人又是一叹,神情晦暗不明。
数日后,尔朱焕、桥公山被押解到仁智宫,同步而来的还有庆州都督杨文干兴兵叛乱的急报。
圣人高居上位,居高临下的望着跪着的尔、桥二人,神情莫测:“太子有错,你二人检举有功,功过相抵,恕你二人无罪,然却不得再领军,卸甲归田去吧!”
二人一脸感激之色,连忙谢恩:“多谢陛下不罪之恩,小人感激不尽。”
圣人摆摆手,让人把两人带下去,又道:“太子犯错,王圭等身为属僚却不力谏,难逃辅佐不力之责,着贬斥!”
薛朗默默腹诽,这绝对是迁怒。所以说,太子臣属不好当,有功是太子的,有过是臣属的,太子就是一朵洁白的白莲花!简直就是一个大写的呵呵!
杨文干反了,朝廷需要派兵镇压,圣人立即下诏,着左武卫将军钱九陇与灵州都督杨师道率兵镇压。
屋漏偏逢连夜雨。圣人刚派出兵去镇压内乱,边关传来急报,突厥部落近日开始集结,疑似又欲扣关。且集结时日长,规模大,不知将来几多大军,尚在查探中。
接到急报,圣人把秦王、齐王、平阳公主、薛朗召集起来,于仁智宫正殿内议事。
圣人面沉如水,拍了一下桌子,恨声道:“突厥年年来扣关,于此我朝已有应对,不算突兀,可虑者不过是兵力调配和精力分散之问题。”
第451章 难题()
于朝廷的兵事动向,秦王了如指掌,略作思索后,道:“平定辅公佑一战,已然大局在握,接近尾声,断不可半途而废,以致前功尽弃。只不知此次突厥集结了多少部落,人马几何,规模大小。”
齐王道:“不管规模大小,来一个打一个,来两个灭一双便是。父亲,儿随时待命,恳请父亲准许儿带兵出征。”
这话说得真真是年轻气盛!
圣人连眼皮都没撩一下,平阳公主看他一眼没说话,秦王眉头微皱,道:“与突厥一战,关系极大,岂可儿戏?尚未开战你便有这般轻率之语,若在我军中,先打三十军棍,再言其他!”
齐王不服,还待说话,圣人已然皱眉道:“够了!你二哥、阿姐皆是军务练达、能征善战之人,他二人尚未说话,何时轮到你说话!”
齐王瘪嘴,强忍心中不快,应道:“喏!”
平阳公主这才说道:“前年颉利来犯,被我军痛击,大败而回。颉利非庸才,若今年再启战端,定是为胜而来,想来规模应该不会小,定然来势汹汹。来者不善,我军不可小觑,当早做打硬仗之准备才是。”
平阳公主之言,得到圣人和秦王的赞同。圣人道:“如此一来,为迎战突厥早作打算,杨文干叛乱一事,须得速战速决,决不可拖延!不然,倒时突厥进犯,既有辅佑公,又有杨文干,难免牵扯精力!此两者比之突厥,不足为虑。”
别人不知道,薛朗缺失知道这场战事的过程和结果的
这次突厥来犯,乃是突厥可汗,颉利可汗两部集合,集结了两部全部的兵力,兵锋直指长安,已然威胁到新生的大唐帝国的存亡。
彼时,时值雨季,关中连绵大雨,粮道受阻,武器受雨,朝廷及军队皆心怀忧虑,士气不振。关键时刻,仍是秦王李世民力王狂澜,使用李建杰,分化突利的联盟,劝服突利与唐朝结盟,并与突利皆为兄弟,方才使得突厥退兵。
这一战,可以说不胜不败,只是暂缓了突厥的攻势。
于是,薛朗道:“禀圣人,战事一道,臣不懂,不过,臣这里有一事,想提醒圣人。”
“贤婿讲来便是。”
“喏!”
薛朗道:“如今已然六月,若突厥来犯,大致在七月至八月这两个月内。然则今年的天气,自春入夏,已然下过好几场大雨,比之去年,雨水来的早,来得多。届时若是打仗,天气晴好自然好,若是遇到连绵大雨,则粮道如何走,兵器如何保存,这些须得提前考虑、布置。”
现在的道路,即便是最好的,有人维护的官道,甚至是长安城内的朱雀大街,都是泥土路面,晴天还好,若是遇到连绵大雨,必然泥泞不堪,车马载重运输,受道路情况影响颇大。遇到连绵大雨,若是再运输辎重。粮草,可以想见,定然十分困难。
薛朗道:“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还请早做打算才是。”
圣人不语,平阳公主、秦王也是皱起眉头,凝目沉思——
薛朗所说的这个情况,有很大的可能成为现实。前年他所言草原雪灾之事,事后证实确实发生了、有此事佐证,薛朗在天气上的断言,并不是信口开河之人。
圣人在大殿内来回踱步,来回走了五六次,断然道:“敕秦王世民领兵,出战宁州,务必以最快的速度评定杨文干之叛乱!若得胜还朝,为父便立你为太子!”
“嘶!”
不止秦王,在场之人,齐齐变了颜色,即便是城府最深的平阳公主,也不禁小口微张,满脸惊讶之色。
秦王先是一愣,旋即一喜,响亮的答道:“喏!”
“父亲!”
与太子建成最亲近的齐王跪了下来,满脸焦急之色:“父亲改立太子之言,可是当真?大兄虽有错,但罪不至此,求父亲收回前言。”
平阳公主表情莫测,问道:“父亲此语,莫不是戏言?”
秦王抬头,看看齐王,又看看平阳公主,表情晦暗不明。
薛朗才不理他的想法,儿是严正道:“太子之位关系江山社稷,岂可如此轻易许之,圣人可知,今日圣人随口一语,将会给朝堂造成何等动荡?突厥来犯在即,圣人却于此时轻言易储,如此轻率,置国家安危于何地?此事,臣绝不赞同!”
平阳公主也道:“驸马之言,便是女儿之意,请父亲三思!”
圣人表情有些尴尬,摆摆手,道:“二郎且去领兵符,归来再说。”
秦王能如何,只能领命:“喏!”
秦王快骑回长安,领了兵符,准备点了兵便开赴宁州。而圣人在仁智宫也待不下去了,于第二日便起驾回长安。
圣人都要回去了,薛朗与平阳公主自然也不能留下,跟着圣人一块会了长安。唯有齐王,满脸郁郁,圣人并没有答应他领兵出战突厥的请求。比之年轻,于军事一道上无有什么才能的秦王,圣人显然更意属秦王,秦王能征善战的威名,是用赫赫战功堆砌起来的,齐王比之显得太嫩,太不靠谱了,这位皇子可是有丢下城池、下属,自己一人逃亡的黑历史。
回到长安的第二日,圣人便马不停蹄的开了朝议,平阳公主也被召了来参加朝会,薛朗自然也在列。
宫人扛来地图,指着地图,加上朝廷陆续收到的急报,众人各抒己见。封德彝道:“天气时序奶天定,不可违也。为今之计,唯有早作打算一途。若是提前把粮草筹集好,运势过去,可否行得通?”
薛朗心中默算了一下,道:“夏收的新粮刚入完库,若平叛杨文干之乱十日花费得短,以如今积存的粮草,应付起来应该不难。”
然后,薛朗把现有的存粮数据大致说了一通,这信手拈来的本事,听得朝臣们频频点头之余,也对他的博闻强记敬佩不已。
裴寂道:“粮草既够,如今唯一可虑者便是运到何处积存!还有,若是遇到连绵大雨,兵器当如何保存。”
现在可没有润滑油之类的防水的东西,铁铸的兵器,遇到大雨天气,上锈是一个叫人头疼的问题。
萧瑀道:“粮草、兵械皆是重要之物,若要提前运输,运到何地且不说,单只是否可以托付一事,便是难题。杨文干举兵叛乱尚未平定,若是”
萧瑀话虽然没说完,但大家都听明白他的意思了。各州领兵的都督,并非人人皆忠诚于朝廷,从武德元年至今,已有数州刺史、都督造反作乱。粮草、兵器若是先存放于各州,若是有人据此举起造反,那就是资敌了!
天气对战事的影响,莫说古代,就算是有了飞机、大炮的现代,也是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朝廷开了这一次朝议,虽然对天气问题束手无策,但也达成共识——
若突厥来犯时,真遇到大雨连绵的天气,军械当如何运输,成了摆在朝廷诸公案头的首要问题!
下朝时,平阳公主与薛朗一起回家。公主道:“前年大雪,幼阳你提供的床弩助秦王破敌,今年大雨,幼阳也无有办法吗?”
薛朗苦笑起来,道:“虽然殿下你对我有信心我是很高兴了,但是,我也不是小叮当啊!”
何谓小叮当?“
公主好奇的问了一句。薛朗道:“一个似乎无所不能,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能想出办法的笨蛋。”
公主面露不解,薛朗只好大致把漫画的情节给她说了一通,听得公主殿下颇为神往:“想不到还有这等有趣的故事,幼阳擅画,不若把这个故事画给我看吧?”
薛朗:“”
感觉自己挖坑把自己埋了!
第452章 求教()
“若说办法的话,其实有一个!”
坐上马车,薛朗方才犹豫的道,心底有些为难:“只是于这个办法来说,心里不太有底。”
平阳公主鼓励的看他一眼,微笑道:“且说来听听,为妻与你参详参详。”
薛朗点点头。
天气对战事的影响,在现代似乎也没什么办法解决。虽然在网上听说过所谓的气象武器,然而,因为不是身处其中的人,也无从知道真假,自然也就不知道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