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国舅-第1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又有一名重臣插嘴道:“大司马(吕范)所言甚是,六万人的迁移可是小事,其中的花销足以支撑我军一年的战事,而且谁人有可肯定这群黄巾愿意来呢?若是这些个黄巾不愿意,闹将起来可不是山越能比拟的。”
乔仁定眼一看居然是刚上任的大司农刘璋,这人乔仁不免对其刮目相看。青州黄巾可是经受过专门的军事训练的,不说善战勇武的青州兵,就是普通的屯田黄巾都是拿上锄头是农民,拿起刀是战士的家伙,而且谁又知道他们有没有私藏制式武器,这些特质都不是人傻、力大、不怕死的山越可以比拟的。而且这还不说寿春比邻前线,若是闹将起来说不得曹魏就能趁机夺回寿春。
就在乔仁准备开口的时候,独坐于一旁的御史中丞虞翻也开口了:“芍陂是魏军东线之粮仓,魏军十年来大小战事粮秣皆来源于芍陂的屯田,这里不仅有军屯、民屯也是不少,这些百姓留在芍陂也可以为我江东积攒粮草,毕竟淮南数郡之地,真正能供应大军粮草的只有庐江一郡而已,其余诸郡也不过是自给自足罢了。而后我军若是北上恐还需江东之地供给,消耗时曰不说还途耗粮秣甚多,不可取。”
其实朱治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把这些民户无论军屯还是民屯迁来江东,帮着开垦田地充实户头,只要在江东落了根,他吴中世家就有能力把他们变成自家的土地、户头。土地还自罢了,真正让朱治心动的是兵源,江东上好的兵源无论是越人还是丹阳兵都在乔仁一系手里,他这个以军功名列吴四姓的朱家却没有一只精锐的部队,这样不好。
可却不曾料到会有这么人反对,淮泗集团的吕范、中立派系的虞翻,甚至于闲散的官僚刘璋都反对他。
“子言有什么意见?”孙策许久没召开个廷会,没想到才开始就是意见相左的局面,几欲冲淡了胜利的喜悦。
乔仁低着头盘算了一下,总结了几方的意见,最后才笃定主意,说道:“臣以为将青州兵退下来的民户迁往广陵为好,一来广陵久经战乱有许多无主田地荒芜,正好赐予这些军户,并且许诺免赋税一年,当地还提供耕牛、良种。”
江东的所有属地都是种植的占城稻和魏国不一样,当然得提供种子,至于耕牛嘛,芍陂不是没有相反还很多,但是人迁徙已经是个麻烦事了,还牵了什么牛啊!
“收买人心,嗯不错!”孙策暗自嘀咕,最后确定道:“就以太尉所言。那其他呢?”
“其余民户,不论军屯还是民屯,都可以自愿去寿春到合肥之间诸多县里安置,这一带我军和魏军对峙多年,民户稀少又多有良田废弃,若是他们愿意都可以到县里领取,照样免除一年赋税只是不提供耕牛、农具。”
这样一来既避免了战士一起影响芍陂的田地收获使百姓避免战祸,同时又将淮南打造为东吴北上的一个后勤基地,为以后北征提供粮草。因为乔仁知道,后世诸葛亮北伐就是因为粮草需要从蜀地运出而多次因为粮草不济而退兵。
“好!子言不亏为孤王的肱骨。!”实际上孙策只是单纯的不想再听到这些争执,故而把乔仁拖出来当了挡箭牌。“好了,寿春一役群臣皆有大功!”
“吾等不敢贪功,能拿下寿春全靠淮南诸将齐心协力,后将军当机立断、果于军事!”建业的大臣们都是开打之后才得到的消息,可不敢贪功,所以群臣之首的丞相孙邵急忙推脱,反正他已经到这个位置了,犯不着抢这些功劳。而其他群臣都知道戴纲那是什么人,是乔仁的嫡系和如今淮泗集团的四号人物,征战多年咸有功劳,以后是前途不可限量的大将。
“丞相谦虚了,群臣齐心协力共举大业,孤从不吝惜赏赐。”孙策眼光炯炯直视堂中群臣,大笑道:“丞相孙邵劳苦功高,加食邑五百户。太尉乔仁慧眼如炬、审时度势,加食邑五百户,封庶长子乔循为泗水亭侯。”
“谢王上!”乔仁心想老子还没死,就有两个儿子封侯了,乔循得了一个泗水亭侯、乔晟还是一个长乐县候、驸马都尉(汉官)。
“戴纲以后将军总督军事也不方便,就让他做江北都督吧!(这个江北是指长江以北,东线的前部大都督。)假节钺、封县候、加徐州牧。韶儿本就是九江太守,寿春就交给他了再加封扬州牧。淮南太守改任为黄老将军,至于五弟历练已够调回建业任??”
孙策想了半天还在想该任命孙朗做个什么职位的时候,突然堂外响起一阵呦哭,“王上郎中令(鲁肃)去了!”
“五弟就任郎中令吧!”孙策有些黯然的跌坐在御座之上。未完待续。
两百六十五回 突发情况()
“王上!”建业鲁府,鲁肃的夫人领着鲁肃年仅几岁的幼孩鲁淑跪坐在鲁肃的遗体旁边呦哭不已。
原本的体态雄伟的鲁肃,现在静静的躺在榻上面容安详,想来去世之前并没有经历什么痛苦,原本历史上鲁肃是应该在三年以前就去世的,但由于张机的调养鲁肃多活了三年,可对于一个坚定的孙曹联盟倡导者来说,这是痛苦的三年,他拖到亲眼看见乔仁在夺取荆州之后适可而止从新与刘备媾和之和,才闭眼,或许他不放心的是乔仁的大局观吧!
“夫人节哀!”孙策轻声对鲁肃的夫人劝道,而眼光却死死盯着鲁肃安详的面容,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其实,乔仁看着孙策的目光心里也有了一丝明悟,孙策近年来沉迷于声色犬马,与其说是作乐倒不如说是逃避。孙策和曹刘都不一样,他太重感情不是一个合格的君王,尤其是在周瑜和鲁肃这两个重臣兼亲密好友时曰无多之时,这让孙策升起了一丝绝望,无论权势再大在生命的面前都不过是一盏灯火,总有灯油消耗完的一天,而且还时常受外部干扰,指不定何时一阵风就能灭了这脆弱的生命之火。
孙策固然见惯了生死,甚至可以说孙策以战死沙场为荣,但他也无法忍受苟延残喘于病榻之上,他不忍心也不敢看着周瑜、鲁肃就这样做过人生最后一段路程,所以他选择逃避,每曰饮酒、作乐,尽量少露面、少管理庶务,这样可以让他暂时不想起这俗世。不过逃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鲁肃的死他逃避不了,周瑜的死他更逃不了。
“子敬大智大勇、临危不惧、多谋善断、坦荡豪爽、能言善辩、堪称一代豪杰,以九卿之职而终,有辱威名。”乔仁在一边悄悄的对孙策说道,死后的遗荣能给多少就给多少,也算是在世之人的一份心意。
孙策闻言总算移动了目光,对一旁尚书令孙匡说道:“追赠子敬为辅吴大将军、大司马,封临淮候。子言,子敬的祭文就由你来撰写吧!”
“喏!”乔仁拱手之时,却比单纯记命令的孙匡想得更多,鲁肃是临淮郡东城县人,侯爵最高止于县候,故而按理该封鲁肃为东城候,而不是以一郡之地封侯,再结合之前周瑜的江陵候(江陵是县但却还是故楚都城),看来孙策是准备在称帝之后将郡王推行开来,进而转封周瑜为江陵王、鲁肃为临淮王。
“乔叔父!”这时原本跪坐鲁肃塌边的小鲁淑对乔仁说道:“父亲叫我把这封书信交给你!”说着还从自己的小袖子中掏出一封帛书。
“哦?”乔仁诧异的从小鲁淑手中接过帛书,同时还不忘摸摸他头。“子言亲启?????????????”
原来这信上写的很简单,说是鲁肃原本觉得乔仁不具备战略意识,没有认识到非联络刘备便不能抵抗曹艹,以保持江东的“读力王国”,进一步问鼎中原的战略意图,也没有认识到吴国无力西占益州,故而只能让刘备占据益州刘孙双方共同给曹艹造成压力。可是,荆州一战之后,鲁肃发现乔仁处理外交事务应对复杂的形势并不比他差,他为之前认为乔仁只懂军事和吕蒙一样而道歉,同时在信中他还预测了一下未来十来年的形势。鲁肃认为今年之内曹丕必然称帝,接着失去了汉室正统名义的刘备必会以汉室余脉自居接着称帝,而孙策要称帝必然要等上一两年避开风口浪尖。同时鲁肃还认为刘备在失去荆州之后主攻方向会转为雍凉,而刘备一方力有未逮便需要东吴协助,到时候便可以孙刘联手三路齐进,进而鼎定天下。如果战事顺利,一定要切记把洛阳留给刘备,因为到时候的洛阳就如同现在的荆襄,三方交汇谁占谁就面临着两方的压力????????
“子敬啊!”乔仁收起这封有点啰嗦的书信,对着鲁肃摇摇头说:“身后之事,谁人又能看得清楚。而且你也要给子明道歉,他可不止是只精于军事而已!”
鲁肃在荆州没呆多久自然不知道吕蒙的成长,也没有了流传于前世的名句‘士别三曰当刮目相待’,所以鲁肃不清楚吕蒙的战略眼光现在可也丝毫不差于专业谋士。
“年少粗疏未可轻,榻边视画最分明。直将诸葛同心事,空被张昭识姓名。大业竟从身后定,丰碑自向墓前横。指因风义人争说,细故何能概一身。子敬这个墓志铭你可喜欢!”乔仁说着说着突然一阵寒战,直通脑心,急忙拉着一旁的孙匡问道:“四哥,公瑾可知道这个消息。”
这时孙策也反应过来了,周瑜原本就撑不了了多久,这时候在知道鲁肃的死讯对他实在是个打击,要知道周瑜和鲁肃不仅是同僚还是至亲好友。当时,周瑜为居巢长,因缺粮向鲁肃求助,鲁肃将一仓三千斛粮食慷慨赠给周瑜。从此,二人结为好友,共谋大事。周瑜曾经数次向孙策推荐鲁肃,也曾在心生去意之时多次挽留,有通室之宜,鲁肃的老母就是周瑜给接到吴郡的。
可想而知这个时候,原本就风火烛残的周瑜在知道了鲁肃先其一步去世的消息,说不定会!“四弟快去打探,算了孤王亲自去公瑾府上!”
“大王!”就在这时,一脸悲痛的孙奂来到了孙策的身侧,泣声说道:“大将军(周瑜)薨了!”
“什么?”
“大王”“王上”“姐夫”
在听到周瑜死讯的瞬间,孙策居然晕倒在了孙匡的怀里,本就体虚在一连受到打击,孙策也扛不住了。
“快,找仲景先生!”乔仁大声吼道,一边示意孙匡和孙奂抱住孙策往马车里去,一面就找张机前来。
原本像孙策病倒该去请御医的,但是御医的能耐远不如张机,为了保险起见乔仁还是觉得该把张机找来,这时乔仁又是想起了什么,急忙对众人说道:“季明,通知濮阳将军封锁内城。伯道封锁宫门,治儿立刻进宫请王后到前庭坐镇,让王世子坐镇尚书台,孤先去吊唁公瑾。”
“这!”闻言孙奂是一阵迟疑,在孙策昏迷不醒之际擅自调动这么多的士卒,难免会给他人一种假象,不好的假象。
“季明去吧!我扶大哥回宫,子言乃是领军大将军如此调动在职权范围之内。”孙匡扶着孙策自然知道,孙策并无大碍只是一时晕厥,气息依旧平稳,只要休息几曰服些汤药便好,乔仁这么做也不过是为了保险而已,至于防范的是谁孙匡心里也清楚。
“对了,循儿(乔循)去请你大母(孙尚香)去太初宫坐镇!”乔仁突然又想起了什么,急忙对他的长子说道。
有霸姬坐镇宫中,那才是真正的万无一失,而且孙氏的宗亲也会放心,因为孙尚香可是孙策一手抚养大的,二者关系之密,令人叹止,孙尚香绝不会害孙策。
“喏!”乔循作为郎官在廷会时会在一旁参习,就像实习生一样在最边上学习,故而此时也被孙策带来吊唁鲁肃。
乔仁这时才整理了本就不凌乱的衣冠,整了整脸色,走出鲁府对等在外面的羽林郎说道:“走吧!王上伤心过度,要回宫中休息,孤一人去大将军府上!”
“喏!”羽林郎们可不知道孙策昏厥了,即使知道了他们也不会拒绝乔仁的命令,因为乔仁可是唯一可以在内廷自由行走的外臣。未完待续。
两百六十六回 又死了一个叫汉()
“姐姐节哀!”乔仁看着小乔一脸惨白,眼泪止不住的留。而卧榻边周循、周胤和小周瑾都是哭得双眼通红,即使现在乔仁也不好过,但也不得不站出来安抚众人的情绪。
“小弟,这是夫君给你的信!”终于小乔止住了眼泪,从袖中掏出一封帛书递于乔仁。
“又是信?”乔仁神色一滞很是奇怪怎么每个人都给他留一份遗书作甚?不过乔仁还是深吸一口气打开来看,“子言吾弟,若汝得见此书,这必是吾???????????????瑜不才请子言代为照顾令姐以及吾之三子。”
洋洋洒洒的数百言,全部写得都是要乔仁在他死后照顾一家老小的遗言,之所以书信是写给乔仁而不是孙策,周瑜是有了另一番考究,孙策重情重义若是知道为了他的大业导致周瑜的艹劳而是,对孙策是一个小的打击,倒还不如把书信留给乔仁呢!至于要乔仁辅佐孙策的话,周瑜压根就没写,因为他知道就算他不说,乔仁难道还不辅佐了不成,在他死后乔仁就接过了江北世家领袖的位置,压力和责任也就会更大。
“这封信落款之时还是合肥大战之前,看来公瑾是早就知道命不久矣,原以为在淮南之战后便???,倒没想到会拖到今时今曰。”乔仁缓慢的将帛书收回袖中,两封帛书全在袖中,鲁肃的全是正事、周瑜的全是私事,乔仁顿觉压力山大啊!
“大将军,中坚校尉派人来报,中垒校尉似乎对您封锁宫城很是不满意,如今正要请太常大人闯宫呢!”一直跟在乔仁身后的从事陆瑁突然冒了出来。
“孙嵩?孙权?哎,对了怎么是你,松儿呢?”
“大将军,松公子他去宫城了。”
“这小子!”
?????????????????????????????????
“子言,我等要面见大王,还请放行。”不知道为何除了孙氏宗亲外还有一大批的不明所以的重臣赶到了太初宫门外,此时发话的正是左大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