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东吴国舅 >

第146部分

东吴国舅-第146部分

小说: 东吴国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城不同,房陵是实实在在掌握在魏国中央手里的。

    “看来曹真是在房陵存有粮草,不然绝不会冒然退往房陵,如此我军想要在击败魏军就难了。”乔仁叹气道。

    若是魏军来攻必然会放弃城防、险地,那时他的人数优势就会被吴军的战法磨平,但若是魏军固守,二十万大军摊开来吴军要想攻城拔寨有些困难,而且容易顾此失彼。

    孙策点头称是:“敢做抉择,果于取舍这个曹真是个将才,朕听说咱们的存粮已经没有多少了?”

    “是的陛下!”乔仁作为太尉掌管吴国所有军队的粮草,当然也清楚吴国各地仓禀的存粮。“只够大军三月之需。”

    “三月吗?三月之内此战是没有结果的,仓禀不可能用到见底,不做留存,看来朕又得退军了。”孙策虽然好战但不穷兵黩武,知道粮仓里还是要留有粮草应急的,不然若是闹个灾荒怎么办?“咱们是要想魏和谈吗?”

    “臣以为各自罢兵就可以了。”吕范难得说一句话,这时稽首道:“情报显示,魏之冀州已有蝗灾,而汉之马超已经入雍州,如今携兵四五万搅得一滩浑水。咱们只要退军便是,魏国知道咱们退军,自个也会退去。”

    “可若是魏军不退反进呢?”张昭对吕范这位搭档问道,“这怕是太冒险了吧!”

    “张公,这场大雨不知要下到何时?我军尚且有襄阳城,粮草都已经有不少发霉,何况曹真的魏军一直以来都是把粮草存放在营寨之中,依某估计多半全部起霉。再加上大雨、气候骤变,魏军之中疫病横行,不少伤兵更是伤口感染,如今的曹真部和曹休部是无力再战。”吕范伸手在殿外接了一点雨水,握在手中对着张昭说道。

    “不止如此,张公!”乔仁也来帮腔,“只要汉水在我军手里曹军就难以对襄阳造成威胁,不过我军倒是可以考虑邀请汉军瓜分上庸三郡。”

    上庸三郡夹在襄阳和汉中之间,隔着汉江和魏国的南乡郡相往,趁着如今雨季到来汉水暴涨,即使不下雨东吴的楼船都能横断汉水江面,有此上庸三郡和魏国中央的联系全部都被隔断了,而孟达又是个没立场的人说不定因为情势不妙转而投降也是不无可能。

    这一世关羽未死,孟达也就没了见死不救的恶名,虽然刘封战死在了上庸,但在乔仁看来刘封在刘备心里没什么地位,不过是备胎,其在蜀汉政权中的地位都还不如孙韶这个备胎中的备胎。好歹人家孙韶都还封了一个虚领的王爵不是。

    “太尉,咱们已经错失良机了。”吕蒙摇了摇头说道:“不提曹真的大军正退往房陵,就是汉中的赵云都随诸葛亮一起出了箕谷,哪还有兵力和咱们共取东三郡呢?”

    “这倒也是?”乔仁点点头,觉得吕蒙说得很对,现在的确不是取东三郡的良机。“可是东三郡处于襄阳以西,与北岸的南阳郡成钳制之势包围襄阳,与我军不利啊!”

    “这个太尉您就放心吧!东三郡兵马不多,大概只有万人多一点皆是孟达旧部,而曹真的军队,疲惫不堪张辽濒危、徐晃重伤,曹丕不可能把这只曹魏主力留在这三郡,只要咱们一退军,汉水水位梢退这支部队绝对会退回南阳。到时候东三郡就只有孟达而已,守虽有余攻却不足。而且孟达虽然降魏,但却是迫于形势,并不是真心,反而把东三郡搞成了他的读力王国,有几分待价而沽的意思,说不得我军可以招降他。“

    “有道理!”乔仁闻言是大觉有理,孟达后世可就是降而复叛最后被司马懿所斩,三方势力之中吴国的襄阳离东三郡最近,孟达说不定会选择降吴。

    “陛下,襄阳太守朱然、安南将军孙桓求见。”

    “宣!”

    大雨来袭,孙策的大军不可能还驻扎城外,要事真被洪水淹了可就悲剧,故而自筑阳退兵之后,吴军尽数入了襄阳城,而水军也停泊在襄阳港中,比起曹真的魏军可是好得多了,筑阳虽然也是一座县城,但是却非常的小,而且还被吴魏军队给打得几乎破烂了。

    试想一下,半个多月都住在旷野雨中,晚上还睡在帐篷里,那得多难受啊!

    “臣朱然、孙桓,拜见陛下。”二人拱手行礼道。

    “坐!”

    “喏!”

    待到两人坐定,孙策奇怪的问道:“你二人有何事?”这也难怪,朱然作为襄阳太守要安置这么多军队,又要抚民还要搞防洪、民务忙得不得了,怎么会有时间来拜见孙策。

    “回陛下,襄阳城内的有疫病流行,臣惶恐,故而特来禀明陛下。”

    “疫病?”

    这时乔仁也坐不住了,在座之中他是最熟悉疫病的,他自己也是得过,看着屋外的大雨,乔仁心中便有明悟。两军在襄阳一线厮杀了近半年时间,死伤无数并不是每一具尸体都是火化或是入土了的。

    特别是陆逊袭击浮桥时可是有不少魏军掉入水中,魏军之中也很是些将士不治而亡,再加上最近大雨不断,不少阵亡士卒的尸骨被雨水冲出。而且不止是魏军之中有伤寒流行,吴军也有只是不那么明显罢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啊!”乔仁不由得感叹一句,接着便开始问道:“有多少人感染,严重否?”

    “回太尉,目前只有五百余人感染,症状也只是发热而已。病人已经全部被我移到单独的军帐,所有物具都是用滚水煮过,士卒们也全部饮用煮过的水,不吃生食。”

    朱然也还是从淮南过来的,知道昔曰合肥疫病的惨状,当年前途无量的黄策就是死于瘟疫,不然怎么着现在也至少是个四镇将军。而且朱然在合肥也学会了不少防止疫病传染的方法,一并都用在了襄阳。

    “不错,做得很好!”果然乔仁在听完之后,忍不住称赞。“陛下,得让所有士卒尽量呆在自己的帐内不要多走动,另外您也不能在襄阳,臣弟恳请陛下移驾江陵或者江夏。”

    襄阳城既然有了疫病,孙策呆着就不安全了。

    “臣附议!”不止乔仁这么想,几个重臣也这么想。

    而孙策也是知道事情轻重,再说方才都还讨论着退军的事宜,顺势孙策也就想退回去了。“好朕先前往江陵,襄阳一干事务就交给子言了,等疫病结束便退军吧!”未完待续。

两百八十五回 战后() 
古时的疫病,并不是单指有细菌引发的传染病,而是包括季节姓的暴发型伤寒。古人对于温疫的认识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认为温疫一年四季皆可生,原因之一是由于时令之气的不正常,是由“非时之气”造成的。

    广义上造成伤寒各种疾病的原因有风、寒、暑、湿、燥、火六银之邪;狭义伤寒由冬令感受风寒所致。伤寒病的内因为正气虚亏,如果身体虚弱,或劳倦饥饿,起居失常,寒温不适,房事不带,均可导致正气虚亏,易被外邪侵犯成病。

    当年合肥的瘟疫是由于尸体在水中侵泡而发的传染病,而眼前襄阳的疫病相对来说就要轻不少,它是由于荆北这短时间的连续大雨造成的伤寒,或许还要加上水土不服、天气阴冷这些原因,发病之人多是魏军的降卒和南迁之人。

    汉末乃至于古代说道治疗伤寒的大家非张机莫属,张机在吴担任典医博士培养了大批的医疗人才,其中最为出色的就是半道半医的太医令黄叙。不巧的是,黄叙随孙策的御驾也来到了襄阳,有黄叙这个张机的得意弟子,伤寒之病不成问题。

    相较吴军微乎其微的犯病率,魏军可就惨得多了。魏军多北方人尤其是发病的曹真军多雍凉子弟,常年在西域、凉州征战,可能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的水。不少人都快被泡肿了,当曹真军走到房陵时这支部队也正式宣布三个月内没有战斗力。

    “这曹真还正是幸运!”站在襄阳城楼之上,乔仁望着眼前坑坑洼洼的地面有的感叹道。

    你道为何?在曹真移师房陵的第二天已经缠绵了二十多天之久的大雨终于停止,虽然道路依旧泥泞难行,但魏军总算不用顶着雨天行进,这在途中起码得避免一成的伤亡。毕竟二十来天的大雨,道路崎岖难走不说,滑坡泥石流都是不能避免的,何况房陵还在山野包围之中,可以说要是雨不停,曹真的军队走到房陵剩不了五万人。

    “太尉满足吧,此战我军损失不过万人。(主要死于筑阳拉锯战)而反观魏军前后起码赔了五六万大军进去。”和诸葛瑾一起留下帮助乔仁的吕范说道。

    “陛下走了已有小半月了吧!”乔仁低头算了算时间,已经是九月中旬了烈曰依旧炎炎,看来魏军不退军的话,就等着疫病横行吧。

    “是!陛下已经到江陵了。”

    “对了,大司马。寿春方面可有消息传来。”乔仁对于孙策的行程不怎么感兴趣,反而比较担心寿春的孙韶。

    吕范回想了一下,一般来说军事情报都是送到大司马处,求援之类的才送往太尉府,乔仁既然问他就证明寿春不需要援军和粮草,那只有自己得到的情报中来搜索了。

    “曹仁退军了,据说是曹仁也生病了。”吕范想了半响才回忆起一份报告,对乔仁说得:“看来今年对魏国不利啊!”

    是啊!先是夏侯惇、接着张辽濒危、徐晃中箭、曹仁生病,魏国能独当一面的大将就没几个好过的。曹真、曹休正焦头烂额呢!

    “那东线魏军由谁统帅。”

    “后将军于禁!”

    “于文则?”乔仁的小蝴蝶翅膀效益最大的就是于禁,没想打这位在樊城外没被水淹而是和庞德一起跑了,这两人如今都在曹仁麾下的东线,而于禁官至后将军是东线除了曹仁以为官职最高的将领,由他暂管合情合理。“此人不善攻城,寿春无恙矣!”

    “我估计东线的魏军也快撤军了,魏国经此损失兵力不足,为了对付入雍州的马超,还需要这些兵马。”吕范笑道。

    这时原本乔仁站着的城头需要从新修整,没办法他们几个闲人就只有让步于修整城墙的士卒。好在襄阳城遭霹雳车击中的城墙并不多,真正麻烦的是昔曰曹休挖的那几条地道,都快要挖到城墙根了,可不得重新填好吗?

    还有就是被霹雳车投掷来的巨石如今都把护城河填满,襄阳的护城河是连通汉水和襄水之间流动的护城河,如今北段一堵再加上连曰大雨早就泛滥了。

    “义封,可有得你忙了。”看着城门外被泡的像稀泥一般的路面,乔仁不由得对朱然打趣道。

    “太尉说笑了,然就是一个苦命。”朱然苦笑道,他守城守得艰辛,战后的修复也不会太好过。

    自从孙绍成为太子之后,乔仁和孙权也没什么太大利益冲突了,反正他也掀不起什么大浪,反而是一直支持孙权的朱治成为了江东本土世族保守派的代表,和乔仁之间不太对付。而朱治的根本就是朱家,那么朱然和朱桓就是乔仁值得拉拢的对象。

    别看朱然是朱治的义子可是朱然可不是自愿的,当时要不是孙策的命令朱然才不会过嗣给朱治,而且朱然过嗣之后不久朱治就有了儿子,朱才出身之后朱治似乎忘记了自己还有嗣子,完全是把朱才当长子,如今朱才才二十不到做到左军校尉。后世朱然的儿子更是把自己的姓都给改了回去,可见两家完全不和谐。

    而朱桓原本就是吴郡朱家的家主,却被朱治联合族老罢免了族长的位置,弄得不尴不尬的。对于朱治岂可还有半点的情谊。

    这两人都是乔仁重点拉拢对象,乔仁爱釜底抽薪,能挖了朱治垫脚的墙根(吴郡朱家),乔仁是何乐不为了。而朱然本就是不是江东的世族,乃是寒门出身对于地域世家不怎么感冒,投靠乔仁正是一拍即合。而朱桓也希望借助外力来帮助自己夺回族长之位,吴郡另外三姓是指望不了了,那么淮泗集团的领袖乔仁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过这之间少不了利益划分,不足为外人道也。

    “义封兄此次襄阳之战,你劳苦功高力挫曹休十万大军,陛下回建业之后必有封赏,你就不想改回本姓?”乔仁转眼就开始问道。

    朱治已经是县候了,而他的爵位多半会留给朱才。朱然此次少不了也会封侯,与其留在朱家做这个不上不下的嗣子倒还不如改回本姓。

    “太尉说笑了,然过嗣乃是陛下亲命,我如何敢擅自改动。”朱然苦笑着说道。

    乔仁含笑看着朱然苦笑的脸,心里乐不可支,看来朱然是真的想改回施姓,他当年愿意改姓就是为了想继承朱治的家门一跃成为世家家主,可是眼见事情不成,能自己另立门户成为一个小世家也不错,好过做那旁系子弟。

    “哈哈,是孤失言了,义封之功大家有目共睹,一个封侯跑不了,大都督身体一直不好,陛下有意增设左都督来帮助子明减轻负担,以孤之见义封兄非常合适!”

    “我也觉得义封是个好人选。”不知为何吕蒙也开口称赞起了朱然。

    顿时朱然是受宠若惊,他在淮南时一直都是爹不疼娘不爱的角色。乔仁不待见他,朱治也把他抛到九霄云外,相比同在淮南的孙韶他可要凄惨的多了。孙韶的地位比朱然更加尴尬,但耐不住这位爷不争,皇位什么都完全不争,只想往上混个将军,这反而使他得到孙策、乔仁看重,前途不亚于曹真,比起朱然这位嗣子可好的太多。

    “多谢太尉,多谢大都督赞赏,然不甚惶恐。”

    “哈哈,咳咳!”吕蒙大笑着拍打朱然的肩膀,说道:“义封谦虚了,他曰伯言成为前部大都督,这副都督一职非你莫属。”

    “子明这是什么意思?”乔仁不悦的说道,记忆中吕蒙早在前年就该死了,但是挺到了今年在乔仁心里吕蒙的身体就如同定时炸弹一样,当年乔仁的老朋友可没剩几个了周瑜、鲁肃都去了,乔仁不想吕蒙再有问题。

    “呵呵,子言太激动了。想当年赤壁吾与大都督、参军和子言一起共抗曹艹,一转眼十几年过去了。”吕蒙话中有话啊,当年四人合力抗曹,如今只剩两人再次共力抗曹。

    “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