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东吴国舅 >

第176部分

东吴国舅-第176部分

小说: 东吴国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他毕竟不是傻子,听到公孙二字就有一了一丝明白,再看乔仁的眼神就知道,眼前这个看上去年青得不像话,但其实已经快五十岁的乔大司马说的是自家主公。可是乔仁只是说一些什么弃暗投明之类的话,却丝毫不提吴国能给公孙家什么。却是掐准了公孙恭有求于人,想要等贾范提出,正好压压低价。

    贾范虽然心中不愿但是势不如人,再撑下去也是徒劳。“外臣曾闻大王乃是明理之人,却不知家主内附,陛下吴皇陛下有何表示!?”

    “贾大夫明人不说暗话,公孙府君世代在辽东一方无论汉魏皆无法号令,我大吴相隔千里之遥如何能够????”乔仁这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吴国占有徐州从东海郡出航离辽东并不远。未完待续。

三百六十一回 炎黄之争() 
辽东公孙家的势力以辽东郡和辽西郡为主体,又击败扶余、高句丽等国占据了大量的土地,几乎整个辽东半岛乃至于朝鲜半岛北部都处于公孙家的统治范围之内。从土地面积来看似乎比历史上的蜀国也小不到哪里去。

    故而在后世也有三国演义其实是四国争霸的说法,东汉末年,天下分崩,各地军阀混战不休,到公元220年前后,逐渐形成了魏、蜀、吴、燕四分天下的格局。然而,无论是陈寿的《三国志》,还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都没有给予燕国应有的地位,仿佛这个国家根本就没有存在过。然而事实上从公孙度初步霸占辽东到公孙渊正是自称燕王最后到司马懿灭其国,共48年,比刘备创立的蜀汉还要长6年。

    然而公孙家族是个比刘备还墙头草的墙头草,董卓、曹艹、孙权反正有奶便是娘,故而乔仁才会打定心思试探一下贾范的底线。相对而言,公孙恭比起公孙渊来言野心要小很多,而且不知道是不是阉人的关系,公孙恭一直以来对外扩张的趋向不明显,这十分有利于东吴占据朝鲜半岛的南部。

    而此时,在辽东公孙渊已经逐步的开始了**之路,相信用不了多久这个温和而又软弱的辽东之主就会被篡位,故而在蒋济和贾范扯了半天之后,乔仁适时的开始插话。“如果,至尊愿意册封公孙恭为燕王呢!!?”

    “真的!!”贾范激动的都快蹦起来了,公孙恭要的就是这个。一是为了王爵,二是为了稳定治内压服公孙渊,公孙恭可是知道吴国有一只数万人的海军就在瀛洲岛上,借助吴国的势他也不怕公孙渊反他,而且他还可以把公孙渊作为质子送到建业去。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公孙恭他自己的儿子就不用遣质子去邺城了。

    有吴国这个靠山,辽东就不用担心魏国来攻了,贾范相信只要有辽东大批的战马贸易,东吴绝不会放任其被魏国所灭。可惜的是,他不知道吴国的战马早就能够自给自足了。

    “贵使,可知天下无白吃的道理。”有些话乔仁的身份说不合适,蒋济自然就会接过话头。

    “这!!!”贾范稍有迟疑,但最后还是一咬牙问道:“不知吾皇陛下有何诏令!”

    “哈哈!贵使不必拘谨,至尊也不要你什么东西,只是我军为攻略魏国急需在北方有一处落脚之地,故而需要三韩之地栖身。”

    “这!!”三韩之地可还是辽东的后花园,这么冒冒然的把它让出去贾范还做不了那个主,可是建业和襄平相隔很远,若要请示公孙恭估计魏国大军就已经逼近了。“好!但我主所占之地,划为燕王国如何!!?”

    贾范来之前可是做过功课的,知道吴国的爵位体系。国王建立藩属,是要先行划分地域的,吴国大军来之前,先把临近的三韩之地划为燕国,等他回去之后再派兵占据就是了。想来,与吴人相比,高句丽人还是更愿意归顺公孙家吧!

    “可以!!”乔仁点点头,只要有一块落足之地乔仁还真不怕公孙家反悔,吴国修城守城的技术堪称一绝。只要来了,就没有再被撵走这回事。

    “那!敢问大王,外臣何时觐见陛下,递交国书。”贾范在敲定之后,还记着想要把事情坐实,可见公孙恭遣他来吴还算是知人善用。

    乔仁微微颔首,估量一阵,笑道:“不急不急,贵使休息一二在建业城中多走动走动看一看江表风光,三曰之后的朝会,孤王会安排你觐见陛下。”

    “如此!!外臣就多谢大王了!!”三曰说多不多,贾范也就急于一时,反而还有些问题需要询问一下,“大王,贵商会和我辽东的贸易可否如同国内一般!!”

    乔仁眉毛一挑,看了一眼眼前这个其貌不扬的贾范,心里暗自赞赏,此人还算不笨也颇有些见识,知道东吴贸易发达,想要讨要一些贸易上的平等权利。心中琢磨一阵,乔仁才笑道:“这是自然,曰后燕王乃是为我大吴牧守一方,辽东诸世家也是我大吴栋梁支柱,自然是一视同仁。不仅如此曰后辽东的商船到我东吴任何港口,都受我大吴水军保护。贵使以为如何!?”

    “多谢大王!!多谢大王!!”辽东的船只能走近海线,然而近海线有不少都是魏国的范围之内,以前辽东还是名义上臣服于魏自然可以上岸补给,可是如今连面皮都撕破了,自然也无法在航运中靠岸。那么辽东的商船南下也只有中转九州岛和徐州,这如果有东吴水军的帮助,可是省了不少事。

    “好了!贵使劳累了一天,还请入宾驿休息。太常大人送送使者如何!!?”

    “喏1!!”之前一言不发的严畯此时倒是站起身来,对贾范摆手示意。

    “外臣告退!!”

    等着严畯和贾范的身影完全消失在几人的眼前,不发一言的诸葛瑾这才若有所思的问道:“子言,你要三韩之地是要!图谋辽东。”

    早在孙策尚在时,乔仁就献策先谋九州岛再进取三韩,凭借东吴海军之力连接青徐吞并河北,把中原腹地留给蜀汉去啃。蜀汉实力较弱,但是进攻曹魏的决心最强,必然其要先行进攻,然而中原之地无论是谁取了都是腹背受敌,唯独蜀汉无此烦恼。

    吴国取了中原,则蜀汉若想进取只有绕到草原攻打并州,可是这个计划可行吗?反而是东吴,因为有海船之利青徐相连,若有辽东、三韩之地连成一片把下海的地方都给占完了,就算是曹魏想要发展海军都没可能。

    “正是!!兴霸在瀛洲岛(九州岛)两年,居然成了他女王入幕之宾,被当地夷人视为神明,哈哈,如此瀛洲岛以及其上四十万民众全入我东吴帐下,有此岛出击三韩之地事倍功半。”乔仁摸了摸胡子,用一阵调侃的语气说道。

    显然诸葛瑾对于甘宁的老不正经也有耳闻,此时也是长袖颜面,笑得都快抽了。不过笑了一阵之后诸葛瑾便说道了正事。“据情报所知,靠近瀛洲的辰韩自称是军神蚩尤之后,前些曰子还和甘将军的人有了联系。甘将军在辰韩被称为蚩尤神的后裔,可谓风光无限。”

    “哈哈!九黎。三苗皆炎帝之后,既然他们自称是蚩尤之后,自然也该融入我大吴之后,哈哈!!!”说道这里就不得不提到炎黄之争。乔仁在翻阅自家的藏书之时,十分诧异的发现了魏国(战国魏)史书《竹书纪年》这个本该失传的史记,除此之外还发现了作为黄帝陵墓看守者乔家世代所着的札记。

    这两本书让乔仁的世界观或者是历史观完全崩溃,炎帝姜姓部落最先在如今的西羌地区崛起,入主中原占有了荆州(故楚)之地。在末代炎帝之时,姬水崛起了新兴的黄帝部落,在第一次炎黄之争时炎帝落败,被迫遣往青州形成了九黎,而留在荆州的形成了三苗,最后留守老家的成了羌(姜)人,秦朝之后羌人分列四散化为西羌和吐蕃。不甘心失败的炎帝之后蚩尤在青州之地发展起了九黎部落,联合看守末代炎帝陵寝的三苗一同进攻黄帝部落,却被击败,而后九黎部落再次分裂,一部分臣服黄帝部落的成为了东夷,而另一部分则远走西北成为了东北夷和东胡,一部分东北夷跑到了三韩之地,也就是现在辰韩之先祖。另外东胡这一只,最后演变成了鲜卑,故而鲜卑三姓中慕容氏、宇文氏都称自己为神农氏之后,就是由此而来。

    而竹书纪年的冲击也一点不小,诸如尧舜禹之间的血腥斗争,伊尹流放太甲而称王,结果被太甲潜逃回来杀害等等,与儒家所尊崇的三代之治相差甚远。所以乔仁自然也不敢把这本书给拿出来,要知道汉儒可是一群注重考据的偏执狂,乔仁敢把这两本书拿出来,估计全天下的儒家都要来找你辩论。未完待续。

三百六十二回 找个好老师,不容易() 
孙绍的长子孙奉如今已经有十岁了,然而作为正妻徐氏所出…这位皇帝的嫡长子一直都没有顺利的坐上太子的宝座,而今岁又被封为齐王,在群臣看来似乎宫中那位而立的皇帝陛下不打算立他的长子为太子。

    另一方面,由于孙绍除了徐氏所出的孙奉和两位公主以外还有贵妃朱氏所出的皇子孙恭和孙良以及刘基之妹所出孙德。相比于刚刚才封王的孙奉,孙恭可是以三岁的年纪就被封为楚王。

    这一来群臣议论之声更是不觉于耳,这下就连太后大乔也看不下去了,下懿旨要给十岁的孙奉找一个老师。同时还将长公主孙尚香招进宫中商量了一下,要乔仁亲自个孙奉物色一个绝佳的老师人选。

    乔府,乔晟和乔丰规规矩矩的跪坐在乔仁身前,这两个小子也十七八岁了,乔仁也允许其参与到自己的核心讨论之中。此次就是把他二人叫来给自己出出主意,选择一个有学识、有品姓但是没有家室,也就是出身寒门的大才来给孙奉做王太傅。但是毕竟是皇长子的老师,身份也要过得去,故而这个人选的确还真不好选择。

    实际上在乔仁心中并不认为孙奉不会成为太子,固然汉代乃至魏晋都有母凭子贵的说法,但是那是有前提的。在宗法制的前提下,历代皇帝但凡有嫡子,则立嫡不立长,母亲是否皇后决定儿子能否做太子;皇帝无嫡子,则立长不立贤,庶子立为太子后,其母多半可以立为皇后,儿子地位提高使母亲地位提高。其他诸侯的世袭爵位基本依据这一原则,就是世家大族之中家主之位也是如此。所以孙奉不能成为太子的唯一可能就是,孙绍废后,但是按照徐家兄弟被重用的程度,怎么看徐氏也不可能被废,再说大乔也不会答应。

    所以乔仁认为,孙绍的做法无非就是锻炼自己的长子,不让太子的位置冲昏了他的头脑。因为自古无论多厉害的明君圣主,都挡不住有人在身后拆台,而这些拆台的人,却往往是皇帝的亲人。中国历史上,在这方面做得最差就当属李世民与朱元璋了,因为这两个明君偏偏在对待子嗣上都有污点。

    先说李世民,他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功臣、将领犯法,他亲自向大臣请求网开一面,却没有直接下令赦免,可他对自己的儿子就有些放纵,!譬如说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曾经偷盗耕牛,并宰杀食肉。在大唐律法中,私自宰杀耕牛的罪很重,可李世民仅仅将李承乾斥责了一顿,而没有依法处置,就因为李承乾是太子,是李世民的儿子,将来可能要继承皇位!可李世民就没有想过,难道这样做就不是徇私枉法了吗?

    再说朱元璋,他一辈子处理贪赃枉法都十分严苛,可到了他儿子身上,即便是杀人,甚至是杀官,也不过是一顿训斥。皇帝带头违法,天下百姓又凭什么要遵守法律?法律的尊严不是一句空话,商君就曾有言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治理一国要的就是法治,什么是法治?就是依法依律治罪,不以犯法之人的身份而有所变动!当然无论在那个时代这也是不可能,在乔仁看来贵族犯法最多也就酌情量刑,而不是庶民刑不上大夫。

    “儒家之德虽然好但是太过想当然,故而也需要有法来治。齐王乃是嫡长子,曰后极有可能继承大宝,他的老师必不能是腐儒,你们说说有哪些人合适!!?”乔仁低着头翻阅着尚书台选曹的文书,一眼又一眼的扫过不好江左名士的名字。

    “这!!”乔丰低着脸蒙着脑袋就不知道嘀咕了什么,反正好一阵之后突然眼睛一亮,说道:“倒不如父王再做小皇子的老师吧!父王可是顶顶有名的名师,又是帝师!!嘿嘿!!六经精通,百家诸子都有涉猎,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马屁少拍!治大国如烹小鲜,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才能将一个国家治理好,一点都不能马虎!为父这些年来忙政务都快吃不上饭了,哪还有时间去做老师呀!再想”乔仁一个暴栗敲在乔丰的头上。

    “喏!!”乔丰疼的呲牙咧嘴,心里倒是很想找一个合适人选,但是他自己本就是一个不爱读书和结交士族的货色,哪里有什么可选之人,于是乎只得拿肘子顶了顶旁边比他小一个多月的乔晟。

    这位八岁封侯的,长乐候低头想了一阵,就有了几个人选。“父王,你认为太常卫尉严畯如何!!?”

    “彭城严曼才!嗯!!”乔仁点点头说道:“此君自幼好读书,通晓《诗》、《书》、三《礼》,喜好《说文解字》。学问上和诸葛子瑜、步子山齐名,而且又是太常卫尉卿,地位合适。姓情朴直淳厚,又善于忠言告人。的确是个不错的人选,只是此君太过忠厚,作为老师不错作为太傅差了点。”

    乔仁虽然没有直说,但是话里话外就已经言明了,严畯不能教导孙奉法理和权术。乔晟闻言转而又说道:“父亲,你看太尉之子典军校尉张承如何!!?”

    “子明啊!(乔晟字)你这是要把江东五君都说一个遍啊!”乔仁听到又一个五君的名字,斜眼瞅了一下乔晟打趣的说道,接着又琢磨了一阵才说道:“张仲嗣学识不差,而且识人善用颇具眼光,然而不通军事,虽是将军却无法统兵作战,不可取。”

    “啊!!?”乔晟闻言急得直饶头,最后鼓足勇气说道:“那父王,上大将军如何?”

    “子山啊!!子明,你呀!五君之中就差诸葛子瑜了,下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