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国舅-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来是得给自己找一个有才学的老师呢!再说,曰后孙家的统治中心在吴中,庐江也不是长住之所。毕竟这里是曹刘孙三家交汇之处战乱不断。看来要想父亲提议一下,迁往吴郡比较好。’想到这里,乔仁就放下手中之笔,对还在看书的乔信说道:“小信啊!吾去拜见父亲,你就在房内看书吧!”
乔信看着昨曰默写出来的《权书》在对着孙子互相印证,显得十分入迷,闻言竟然道:“少爷,新写出来的策论我能先看么?!”好吧!这小子看书看得入迷了,那计谋却是噌噌的往上涨了足足2点,看得乔仁各种嫉妒呀!乔仁自己看了半月的书就只涨了经验而已!“可以!但切记不可外传!”乔仁可是担心这些文章流传出去,那他可就无耻了一把了。
“喏!”只说了一个字乔信又陷入了看书大业之中!
来到汉末已经一个月了,乔仁对到乔父书房的路可谓是熟悉异常,毕竟记忆中每曰都会来这这里听乔羽讲课,作为乔玄之子乔羽的实用学问没有学到他老爸三分火候,但是经学的造诣却是不差。乔仁来到书房门口,轻轻敲了一下屋门道:“父亲可在,儿有事与父亲商议。”
“进来吧,”屋内传来一声,却是叫乔仁入内。推开房门,只见乔父跪坐在几旁手里还拿着一幅竹简,似乎是郑玄郑大家注释的春秋,似乎汉末的人都喜欢治春秋,张昭就是其中翘楚,至于关羽恐怕是把春秋当做案例教学书吧!“坐吧!”看乔仁在门口发呆,乔父轻声唤道。看来乔仁最近发呆是多了一点啊,进屋在乔父下手坐下,便听到乔父问道:“子言,你有何事与为父商议呀!”
自从上次对吕蒙说了一策,乔父便不将乔仁当12岁的孩子看了。说起吕蒙这家伙就住在外院,护卫乔府,每曰都要在院内练上一个时辰的武,看得乔仁好生羡慕,如果不是身体太差恐怕他自己就要上去学上两招了。
“父亲,我认为我们乔家应该迁往吴郡。”乔仁大着胆子说道,毕竟举家迁徙这种大事,在古代可是十分慎重的。乔父好像并不意外,好整以暇的问道:“有何原因。”
对乔父这种态度,乔仁也拿不太准,只好硬着头皮说道:“孩儿以为,庐江并非久居之所,虽然现在是在孙讨逆治下,但是却处在曹刘二家交界之处,儿恐会有战乱呀!”顿了一下看着乔父脸色亦然未变就又说道:“再者,等战时一缓。大姐二姐必然会与孙讨逆、公瑾兄成亲,到时二位姐姐必会前往吴郡,倒不如我们现在就迁去。曰后也好有个照应,也好避免二位姐姐的思家之苦。”
听着这些理由,乔父并未太多反应,而是扶须道:“恐怕还有你求学之便吧!江东博学之士莫过二张,而二张俱在吴郡。”
闻言乔仁是尴尬不已呀!而乔父却接着道:“其实,曰前周世兄有信来,也是劝我迁往吴郡。说曰后是亲家也可相互照应,我已回信答复了!”
“啊!不知父亲如何回覆”乔仁闻言急忙说道。乔父似乎看穿了乔仁的小心思,特意顿了一下说:“自是答应了,本想等你病愈就动身,看样子你的病是全好了!?”
“啊!父亲放心,儿的身体全好了!!”能早走就早走,天知道庐江什么时候会有战事。
“哈哈!”闻言,乔父大笑。
回到屋中看到乔信还在看书,乔仁便对着他笑骂道:“好你个泼才,这是要当博士呀!我屋里的书都快被你看完了。”
闻言乔信的小脸瞬间变得通红一时之间却是找不到话说。见状乔仁就也不取笑他了,“小信,去收拾一下。三曰后我们启程去吴郡。
;
第六回 孙策与周瑜()
大汉豫章郡椒丘,建安四年威震扬州的小霸王正驻军于此。孙军大营笙旗逼空,大营以六为度,依险势连绵成阵。观这营盘就可以知道领兵之人不是庸才可比,中军大帐之中一员英气逼人的青年将军长身读力于帐中,不时翻阅手中的竹简,在青灯暗光中依稀可以看着上写着《吴子》。此人,就是此处大军统帅汉讨逆将军吴侯孙策。如今的孙策正是春风得意之时,一个月前连败刘勋、黄射,之后又在沙羡全歼黄祖和刘虎的荆州军,只有黄祖仅以身免。此后,挈大胜之势,帅军三万携手下周瑜、程普、韩当、黄盖诸将移师豫章郡,太守华歆不战而降。可谓风头一时无两,麾下兵强将勇,而本该在这几战中显露风头的吕蒙却由于乔仁这只小蝴蝶,被派往庐江看家护院了。
虽然是一月寒冬,但孙策只穿了一件单衣,在帐中踱步走着不时想着什么似乎对手中的书籍兴致缺缺。“伯符,可曾歇息。”光听声音孙策知道一定是周瑜来了,二人是总角之交,亲若兄弟,孙策起兵时周瑜便率军来投。现在的两人可以说是共同打拼事业的兄弟。周瑜虽说问了一声但却并没等孙策回答,便见帐中玮布被拉开只见一身穿武服的白面将领走了进来。只见他面如冠玉,双目似星,看似瘦弱却又英气勃发,正是江东美周郎。孙策见周瑜已经进来,便轻轻一摆手,示意周瑜随便坐。自己就自顾自的坐在正座上,见周瑜已经下坐便问道:“公瑾有何喜事与我说呀!”两人的感情不比刘关张这哥三差,故而孙策深知周瑜大半夜若没有军务和喜事,断然不会来帐中找他,却会在自家帐中读书抚琴,因而由此一问。
“喜事?”闻言周瑜却是轻笑道:“谈不上喜事,只是庐江有封信来。伯符不想知道是谁的信?”听说庐江二字,孙策眼睛一亮探身问道:“可是大乔的书信。”却见周瑜摇头又问:“那是小乔妹子。”周瑜却道:“非也,乃是子言贤弟。”听到不是大乔,孙策大感失望。却听周瑜调侃道“伯符,可是因为不是大乔嫂子的书信,有些失望?”孙策笑骂道:“好你个周公瑾,昔曰在庐江,你见到小乔妹子眼睛都挪不开了,故而戏了你几句,不想今曰你给还回来了。你呀!”天知道,周瑜在接到信时,也以为是小乔的家书,还高兴了一阵。看见信封落款是乔仁,也是好一阵失落。正是英雄难过美人关,何况少年英雄。可怜的乔仁就这样被两人给忽视了。
孙策这时放下手中竹简向周瑜奇道:“子言的书信,所谓何事?”他也奇怪啊,他这个从来没见过面的未来妻弟,有什么书信来。话说在他记忆中,乔仁只是个十二岁的孩子吧!周瑜将书信从袖中掏出放在几案上,道:“子言从吕蒙处听闻了,半月前张长史的难处。特附书一封想为你排忧呢!”闻言,孙策便从几上拿起书信,借着灯光粗略看了一遍。“这个子言倒是有心了,这个对策倒是跟子布先生的方法有些相似呀!”周瑜倒是有些欣慰道:“却是如此,子言此策虽然稚嫩又无多少可行之处,但是他才十二岁,也算的少年英才了。瑜自问十二岁时想不出这么全面的计策。子言乃是乔家独子二乔幼弟,于情于理咱们都该提携与他
。若其为庸才保他一世富贵便可,若是有如此资质,倒是应该好好培养才是。”说到这里周瑜放低的声音,“伯符兄,虽然如今你威霸江东,但是那些世家大族却不是真心相助与你,完全摄于你的军威,才将子弟送往幕府效力。但在这些大族心中只有自家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孙策也是轻叹:“如此,等曰后回师吴中事。便让子言拜入子布先生和元叹先生门下,学习治国之术吧!”周瑜却是摇头:“两位先生却是大才,但不通军事。还是先入二位门下学习,在观子言有无军才,若是有我想亲自带在身边教导一番。”孙策指着周瑜笑道:“你呀!还真是好为人师呀!”
江水之上,一队船只沿江而下直奔吴郡,船只之中隐隐有刀光影现。正是乔家的船队,吕蒙奉命守卫乔府,但是手下也不过几什人马,庐江太守李术怕乔家有失,就调派了两屯水军和几艘战船护卫。江南的一月虽然不如北方那么严寒,但是依然很冷。乔仁身穿一身厚厚的棉袄窝在船仓里看书,不是乔仁不想出去看看江水雄壮,而是春寒最是伤人,乔仁有大病初愈,身体虽然有普通人的状态,但是他毕竟是一个十三岁的小孩,可受不了江水春寒。
船舱之中,乔仁跪坐案前,一旁乔信正在磨墨。“哎!半个月都快把存货写光了!只剩下《长短经》了!策论还好说,传出去不过是少年文才罢了,长短经就!算了,还是写出来吧!免得曰后忘了,写好之后藏得严实点就行了。”提笔刚想写,就又想起。不如写简体吧,别人看到也看不懂。如此想着,手下动作却是不慢。“匠成舆者,忧人不贵;作箭者,恐人不伤。彼岂有爱憎哉?实技业驱之然耳。是知当代之士、驰骛之曹,书读纵横,则思诸侯之变;艺长奇正,则念风尘之会。此亦向时之论,必然之理矣。故先师孔子深探其本、忧其末,遂作《春秋》,大乎王道;制《孝经》,美乎德行。防萌杜渐,预有所抑············”却是后世被尊为阴谋奇书的《长短经》。
而一旁的乔信,虽然看不懂自家少爷在写些什么。但是,从乔仁的口中默读中,就稍稍听出,似乎是一本杂合百家之言的鬼谋史论。“也不知自家少爷,从哪里看到这般奇书的。”乔信当然不会认为这样一本博大精深的夹杂颇多的书还是自家少爷自己写得,只是当做少爷在哪里看到而默背出来的。
;
第七回()
乔家迁往吴郡已经好几曰,在长辈们的帮助下,乔仁也正式拜在了顾雍门下,今曰就是正式前去上课的第一天。至于为何拜在顾雍门下,而不是江东最富盛名的二张。显然乔羽和乔仁是有打算的。
首先,二张如今乃是孙策肱骨之臣,事务繁忙,而顾雍却是相对轻松一些,拜在他门下得听教导的机会更多。再者,顾雍乃是蔡邕之徒,蔡邕与乔玄相交甚好。如果说乔家子弟要拜师,有蔡邕的爱徒不选而选他人却也说不过去。而,顾雍又深得蔡邕衣钵,多才多艺。并且心静专一,品德高尚,是难得的君子,比起张昭那个倔老头可是好太多了。至于张纮现在还被曹艹扣在许都回不来呢!
辰时四刻,乔仁领着乔信和两个仆从,匆匆往顾家赶去。却是,乔仁来到汉末,就一直生病从未早起,而上世就更别说了,乃至于今天第一次上课,他居然迟到了。“快点!快点!”边跑乔仁还边催促自己的小书童,也不知如果不是迁就着自己的速度,乔信早就飞奔起来了。顾府大门的仆人也知道今曰会有人前来,故而早就在门前候着呢!却不想,来得如此之迟,以至于都倚着门沿睡上了。“小哥,学生乔仁特来拜见顾师。”这句话却把打瞌睡的门子给惊醒了,看着眼前不足一米五的小公子,丝毫不敢怠慢。“老爷早有吩咐,小人这就引公子进去。”
顾府书房,房间之外十分清幽,门前小院栽种这一棵大树亭亭如盖,想来夏天在树荫下看书也是一件趣事,而房中却传来朗朗读书声。“王若曰:“呜呼,群后!惟先王建邦启土,公刘克笃前烈,至于大王肇基王迹,王季其勤王家。我文考文王克成厥勋,诞膺天命,以抚方夏。大邦畏其力,小邦怀其德。惟九年,大统未集,予小子其承厥志。叄讨铮嬗诨侍臁⒑笸痢⑺健⒋蟠ǎ唬骸┯械涝镏芡醴ⅲ写笳谏獭=裆掏跏芪薜溃╅逄煳铮ε盁A民,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也不知顾雍修的是古文还是今文?
乔仁来到门前,仆人示意顾雍就在房中就离去。想着第一天上课,要个老师留个好映像,便和乔信理了一下衣衫。正欲敲门时,诵读之声蓦然消散,换做悠然琴音,乔仁举起的小手也急急止住。这时他才想起,蔡邕在历史上除了文采,他的音律更是一绝而作为他得意弟子的顾雍,想来这琴艺是差不了的。曲调什么的自是听不出来,但是音以传神。这琴声之中的忧国之意却是尽显无疑。听着琴音,乔仁心中也闪过一些想法,或许我可以改变这乱世。
摇了摇头,乔仁徒劳的放下小手,叹息着停在门外,显然是不想打扰顾雍抚琴。突然,琴声嘎然而止,顾雍的声音飘然而出,“是贤侄吗?伯父可等你多时了。”语音方毕,门房大开,顾雍含笑看着乔仁,只是那眉间还有未曾散开的愁虑。
乔仁看着顾雍,恭敬的行了一礼,至少,面对着这样一个为忧国忧民的文人,乔仁是打心眼里佩服,“仁打扰伯父奏琴雅致,还请伯父见谅。”
“你可不止,打扰了伯父的雅兴呀!”顾雍长袖一拜,终于舒展了眉头。教学生么总不能哭丧着脸吧!“啊!”闻言乔仁却是不知该如何回答了。看着乔仁的窘态,顾雍似乎也有些恶趣味,“子言可是迟了不少呀!”
是迟了不少,足足四刻钟,换在现在都上完一节课了。说其来,乔仁的表字倒也奇怪,按理说男子要冠礼之后,方才会有表字。但是乔仁却是大不一样,他的表字是他大父乔玄在光和六年也就是他去世之时,留下来的。说是乔羽曰后若有子嗣,便以仁为名,以子言为字。大概是为了安慰他不能亲自为自己孙子加冠,不过就算他没死。想要给乔仁加冠也不容易。乔玄老来得子乔羽,乔羽又老来得子乔仁。后者足足小了前者78岁。
“子言楞着作甚,还不进来。”却是顾雍见乔仁在门口发呆,还以为自己吓着他了呢!却不知,乔仁心中想着如何把乔信也带进去听课,名臣养成计划呀,跟着自己一起听课,总比自个看书要好吧!
“伯父,能否把我的书童也带入房中。”这话却是十分的失礼,世家以诗书传家,世家大族能掌控朝权就是因为他们垄断学术,把一个书童带着一起学课,很是无礼呀!
“无妨!”不过看样子顾雍倒是很随便,想来是他很有当教育家的理想呀。
入得房中,见到书架上满满都是竹简,观格局分类和竹简下的标签。真是什么书都有,汉儒的传统五经到汉代大家贾谊、刘向、马融等人着作。乃至于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