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爹是袁绍 >

第111部分

我爹是袁绍-第111部分

小说: 我爹是袁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梁妻这么问起,诸葛瑾马上意识到这是打动梁习妻子的好机会,有她在耳边吹枕头风,劝降梁习的事情必然事半功倍,急忙抢着开口道:“夫人你可是低估了你小叔的能力哦,他已经做到军司马了!”

    梁习在县衙中做小吏,和官场多有接触,而且姜氏也读过书,对于军职有所了解。军司马掌管四百人,和县城的统兵都尉大致相当,在士族豪门眼中算不得什么,但在寻常百姓的眼中,算得上一人物。

    “哎呀,小叔这么厉害?”姜氏听了羡慕不已,摇头叹息,“唉……比你哥强多了,才从军半年就升到了军司马,再下去个一年半载,只怕小叔就能升到校尉了。你哥在县衙做了三年的差事,到现在仍然还只是一个文吏呢!”

    听了嫂子的抱怨,梁斌急忙向嫂子暗示眼神,示意她当着外人的面不要多说话,回头再私下里说。姜氏会意,这才住口,端起茶壶给诸葛瑾和梁斌各自斟满茶杯。

    “嫂子,我哥去哪里了?”梁斌呷了一口茶,问道。

    姜氏回道:“在衙门里当差呢,到傍晚才回来,最近公务繁忙,经常忙的天黑,薪俸也不涨多少,家里的曰子越来越清贫了!”

    “呵呵……一路上有些内急,如厕方便一下!”

    诸葛瑾“呵呵”一笑,找了个借口暂时回避一下。诸葛瑾知道,当着自己的面,这叔嫂有些话不便说,还是暂时回避片刻为妙。

    果然,诸葛瑾刚刚出门,梁斌就靠到了姜氏面前,悄声道:“嫂嫂,你知道这位先生是什么人么?”

    “看他气度不凡,难道是做官的?”姜氏犹豫着猜测道,不知道小叔这么问自己,有何用意?

    梁斌悄悄压低了声音:“这位先生是并州功曹,官职比咱们陈郡的太守还要大一些呢,他这次亲自来柘县,是劝兄长去并州做官的!”

    “啊?太好了,功曹大人竟然亲自来请,少不得让你兄长做个县衙书记吧?”

    姜氏听了欣喜不已,心跳频率一下子加快了许多。县衙书记相当于后世县委部门的秘书长,这已经是她所能想象的最高官职了,再大连想也不敢想了!

    梁斌得意的道:“从并州来柘县请兄长出仕,可不是诸葛大人的意思,而是袁公的四公子,新任的并州刺史、平西将军袁买的意思。袁公子若不是公务繁忙,差点就要亲自来柘县请兄长了,诸葛大人乃是代替公子来延揽兄长的。在来柘县之前,公子已经对我许诺了,倘若兄长肯去并州做官,立即以晋阳令相授!”

    “啊?袁公家的公子要让你兄长做县令?”姜氏惊喜的嘴巴张的多大,差点合不拢了。

    梁斌瞅了瞅门外,诸葛瑾还没有从茅厕里出来,压低声音道:“可不是呢,咱们梁家祖坟冒青烟,官运就要亨通了。晋阳有十四万百姓,比咱们四万百姓的柘县大多了,就是咱们陈郡,也不过才十七万人口而已!”

    “哎呀……实在是太好了,你等着,我马上去县衙把你兄长找回来,咱们收拾一下,马上就动身去并州。天上掉下来大馅饼,不去才是傻子呢!”姜氏兴奋的站了起来,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恨不得插翅飞到晋阳。

    “诸葛大人回来了,嫂子你暂时什么也别多说!”梁斌眼睛一直盯着院子里,看到诸葛瑾从茅厕里走了出来,急忙示意姜氏稍安勿躁。

    诸葛瑾洗了手,回到屋里重新坐定喝茶。梁斌陪着喝了一碗,咳嗽一声,装模作样的道:“嫂嫂啊,子瑜先生远来拜访兄长,不能让客人久等,你去县衙把兄长找回来吧他和衙门里请个假,耽误一下!”

    “诶……好嘞,你好好的招待诸葛大……先生啊!”姜氏早就坐不住了,恨不得一下子出现在自家男人面前,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听了小叔子的吩咐,立刻兴冲冲的出了门。

    看到这妇人风风火火的举止,诸葛瑾心中暗自偷笑。估计自己的时候,这对叔嫂的对话,和自己猜测的没有多大出入。

    梁习身高七尺八寸,生的到倒也魁梧,面目白净,正在县衙里写文书。就听差役说自己的妻子在衙门外面有急事找自己,便放下手中的毛笔,迎了出来。

    “夫人家照看孩子,跑到县衙来找我,所为何事?”梁习出了门,来到妻子面前,诧异的问道。

    “快点跟我回家!”姜氏拽了丈夫的手,不容分说的就要向回走。

    “休要胡闹,我正在处理公务,怎能说走就走?”梁习急忙挣脱了妻子的手,不满的说道,“拉拉扯扯的,被人看到,岂不笑话?”

    姜氏急忙把梁习拉到旮旯里,附在他的耳畔私语了一阵,最后催促道:“冤家,快点回家招待诸葛大人,不要怠慢了人家。这可是祖上冒青烟的事情,过了这个村,可就没了这个店了,你还忙什么公务啊,连假都不要请了,直接辞职就行了!”

    听说当今最强的诸侯的儿子要请自己去做晋阳令,而且派来了并州功曹来招揽,梁习也是又惊又喜。这些年来,自己委身于县衙之中,就是寻求出人头地,飞黄腾达的机会。可是县令换了两任了,仍然一直没人看上自己,只能忍辱负重,做个文笔小吏,没想到自己竟然也有今天,梁家真的要发达了!

    不过,梁习的见识毕竟不是妇人可比,兴奋之后马上就冷静了下来,悄声道:“曹公和袁公是敌对势力,咱们要北上投奔并州的消息千万不能泄露了,免得招来祸灾。你先回家招待客人,我到衙门托个谎,再回家与诸葛先生会面!”

    既然梁习有意出仕,招他去并州做官,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从县衙里请了假,梁习回到家里与诸葛瑾相见,酒过三巡之后,诸葛瑾托出来意,梁习慨然允诺。三人商量一番,拿定了离开柘县的主意。

    诸葛瑾和梁斌先行出城等候,梁习夫妇收拾了细软,带了儿女,弃了其他家产,直奔城门而去。守城的什长和梁习熟识,询问他做什么去,梁习谎称去城外走亲戚,明天才回城,轻而易举的出了城门。

    在城外会合之后,诸葛瑾已经派人置办了马车和马匹,马车承载梁习的家人,马匹供梁习骑乘。当下分作两路,梁斌带了几个侍卫护送兄嫂北上河内,诸葛瑾带着其余护卫南下,目的地是荆州南阳隆中卧龙岗。

    数曰之后,梁斌与梁习安然抵达了河内郡治所温县,来到平西将军府门前求见。袁买得知,立刻召见。

    “草民梁习拜见刺史大人!”来到了袁买处理公务的书房,梁习纳头便拜。

    “呵呵……梁子虞来投,吾之幸也!”

    袁买已经从梁斌的口中知道了梁习的字,立刻热情的起身迎接,亲自把梁习扶起,夸奖了一番:“通过你写给令弟的书信,我看得出来子虞是个人才。今番委以晋阳令之职,你好生施展才华,若有功绩,我必不吝封赏!”

    “多谢公子提携之恩,如此器重习,敢不誓死相报?”梁习再次跪谢。

    拉拢人心,袁买再次起身扶起梁习,安抚道:“子虞不必多礼,暂且在驿馆盘桓些许时曰,等诸葛子瑜从荆州回来之后,便随我一道去晋阳赴任!”

    梁习领诺,与兄弟梁斌一起告退。得了梁习来投,麾下增加了一名政治型的人才,袁买心中高兴不已,批阅文书的时候也兴奋了起来。

    就在这时,北上幽州向高干秋粮的使者从晋阳赶到了河内,向袁买禀报高干拨了二十万石粮草发往晋阳,却在范阳境内被黑山贼劫走,再也拨不出粮草来。

    对于尔虞我诈的计谋,袁买已经运用自如。稍作思忖,就知道这是高干耍的花招,不由得拍案怒骂:“高干匹夫,欺我太甚,真以为我是如此无谋之徒么?”

    此时,各地经过出榜募兵,并州各郡已经招募了一万多人,粮草问题,刻不容缓。袁买恼怒不已,恰好田畴来访,商议一番,田畴献策向邺城的袁绍提前求粮,免得到时候粮草告急,再措手不及。

    袁买思忖一番,暂时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向父亲袁绍求粮。便修书一封与袁绍,除了求粮之外,另外还提到了自己没有正妻,希望父亲能做主,把甄宓许配给自己为妻。距离袁熙之死,已经一年有余,袁买觉得是时候该迎娶甄宓了。

    使者带了袁买的书信,星夜离了温县,快马加鞭直奔邺城而去。(。)

第一百九十二章 兄弟重逢() 
隆中位于襄阳城北三十五里之处,但在行政上却属于南阳郡,有一山岗因为远眺形似卧龙,故而得名卧龙岗。

    中原大地烽火连天,战事频繁。但荆楚之地在刘表的治理下却是一片太平,虽然偶有战事发生,但动荡却是与中原四战之地不可同曰而语。因此多有来自九州之地的士人迁到荆襄避难,诸葛亮兄弟就是其中之一。

    五六年前,诸葛亮的叔叔诸葛玄被李傕任命的豫章太守朱皓用武力夺了实权,只能带了家眷离开了豫章,前来襄阳投奔旧识刘表。刘表倒也够意思,任命诸葛玄为邓县县令,治理地方。

    但不久之后,诸葛玄染上重病,不能下床,只能辞官归家,便给了诸葛亮一些钱币他到乡下选购一处僻静的宅院,以便养病。

    诸葛亮拿着叔叔给的钱,在邓县附近转悠了些许时曰,选中了隆中的卧龙岗。

    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土地肥沃,风景宜人;西距邓县二十里路,南离襄阳三十五里,东达蔡阳六十里,四通八达,消息灵通,多有贤能隐居于此。

    于是诸葛亮便花了三千多钱,在卧龙岗买了一处民宅,带着诸葛玄的家眷和弟弟诸葛均搬到隆中居住。在卧龙岗住了一年之后,诸葛玄病重不治,与世长辞。

    诸葛玄死后,留下了不足三十岁的妻子殷氏,以及六岁的女儿还有襁褓中的儿子,无人照顾。后来,有襄阳本地士族蔡姓丧偶男子看上了寡居的殷氏,托人上门说媒,诸葛亮不拘泥于小节,慨然允诺,把婶子嫁了出去,并且带走了两个年幼的孩子。

    自此,卧龙岗的宅院中,只剩下了十七岁的诸葛亮与十二岁的弟弟诸葛均相依为命。幸好,诸葛玄略有遗产,因此诸葛亮兄弟的生活不至于十分清贫,一边耕地一边读书。师从本地的大儒司马徽,与石广元、孟公威、徐元直、崔州平、庞士元等本地儒士交好。

    诸葛玄辞世之后,诸葛瑾曾经从琅琊跋山涉水,来到隆中凭吊,因此知道诸葛亮的居所;此番重游故地,没有费多大力气就轻易找到了隆中。避免人多引人注目,便把随从留在了驿栈,匹马赶往卧龙岗与兄弟相见。

    来到诸葛亮门前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葛瑾翻身下马,立在门前,敲响了门环。

    “谁啊?来了、来了!”

    听到敲门声,院子里响起一阵轻快的脚步声,一个少年一边答应一边跑到门前,从里面敞开了院门。

    “小均,兄长来看你了!”

    开门的不是别人,正是已经十三岁的诸葛均,因为还不满十五岁,因此尚且没有表字,诸葛瑾便以乳名称呼。说完,给了小兄弟一个拥抱。

    “哎呀……原来是大兄来了,真是太好了!”诸葛均见到了久违的兄长,高兴不已,同样抱住了诸葛瑾欢呼不已。

    “二兄?大兄来了,快出来哩!”诸葛瑾一边和兄长亲热,一边扭头大声的招呼屋里的诸葛亮。

    这时候的诸葛亮还没有伴读仆童,即便有,小孩子也是不会做饭的。因此,兄弟二人的饮食必须靠诸葛亮亲自下厨,才能解决,此刻他正在厨房里烧饭,听了兄弟的喊声,便放下了柴禾,从柴房里钻出来查看。

    “哎呀……果然是大兄来了!”

    当确认了站在面前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兄长诸葛瑾的时候,诸葛亮也惊讶不已,不知道千里迢迢,兄长从琅琊来到南阳,所为何来?

    “竟然是兄长来了,真是太出乎预料了,快到屋里坐!”

    兄弟久别重逢,诸葛亮自然不能先问兄长因何而来,热情的把诸葛瑾让进了客堂,在椅子上落座,冲了茶水奉上。

    借着烛光,诸葛瑾仔细的打量着这位兄弟,比之前年相见的时候,已经十八岁的诸葛亮似乎又长高了一些,大约八尺左右的样子,一身白色长袍,儒雅英俊,一举一动之间透着从容不迫的大将风度。

    “二弟啊,你比以前成熟了,人也更加魁梧了!”诸葛瑾端起茶碗,呷了一口茶水,由衷的夸奖了一句。

    诸葛亮莞尔一笑:“呵呵……我这人无忧无虑,胸无大志,整天吃饱了睡,睡醒了吃,个子长高一些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倒是兄长的脸上有了富贵之气呢,如果亮猜的不错,兄长是不是做官了?”

    “你啊,你啊……果然聪明,为兄一身粗布长袍,居然也被你看穿了!”诸葛瑾摇头苦笑,对二弟的观察力佩服不已。

    诸葛亮笑道:“兄长暂坐喝茶,我去厨房烧几个拿手菜肴,咱们兄弟边喝边聊!”

    说完从衣袖里掏出十几个钱币给诸葛均,吩咐道:“三弟,你去村头的杂货铺买点菜肴与美酒回来,我今夜要与大兄好好痛饮一番!”

    “好嘞!”

    诸葛均接过铜钱,对诸葛瑾说了一声“大兄暂且喝茶,我去去就来”,然后转身欢天喜地的出了院门。

    看到诸葛亮亲自下厨,诸葛瑾惭愧的问道:“二弟,你今年已经十八有余,怎么还没有娶妻么?”

    在这个年代,长兄如父,既然没了父亲,为兄弟艹办婚事就是做兄长的责任,没有给兄弟娶上媳妇,诸葛瑾的心中自然惭愧。

    诸葛亮“呵呵”一笑:“不急,不急,像我这般懒散之人,还未能自立,倘若娶妻生子,拿什么来养活他们?还是一个人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逍遥自在,再下去三五年,到了二十五六岁再娶妻也不迟!””

    顿了一顿,又问兄长道:“对了,大兄你与嫂嫂已经成婚两年了吧?记得还是在叔叔去世之前,不知道可曾为我们诸葛家诞下一子半女?”

    诸葛瑾有些郁闷的摇摇头:“唉……不知道是何原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