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英烈-第2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管钱远山等人的提案写得很好,有关训练计划、造船计划等方面的内容也包含其中,可以说是非常完美。但是,对于王崤峻来说,现在团队正在快速扩张自己的势力,无论是扩大“飞龙军”,还是在整个幽都府乃至南京道布置眼线、暗探,都需要花费大量的钱财,以团队目前的财政状况,确实并不太适宜组建耗资巨大,同时又见效较慢的海上作战力量。
不过,就在王崤峻打算否决掉这份提案的时候,钱远山等人在提案中所列出来的组建海上作战力量的作用,却使他又马上改变了这个决定――钱远山等人在提案中提出,组建海上作战力量,不但能够维护穿越团队的海岸及海上利益,而且在必要的时候,完全可以灵活使用这支力量,通过海路将“飞龙军”输送到沿海的任何一个地方,从敌人意想不到的方向出击,给予敌人致使一击。
这一条提议之所以能够打动王崤峻,是因为在这个大家通常都不重视海上力量的时代,漫长的海岸线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完全不设防的,拥有海上作战力量的一方将可以在这条海岸线的任何一点为己方的部队开辟登陆点,使己方的部队能够随心所yu的进行袭扰,甚至是大举进攻,而对方除了消极防御外毫无办法。这一点,对于不久之后将会面对幽州之战的“飞龙军”来说,很可能会给予其意想不到的帮助――更何况钱远山等人在提案中还提到了海军陆战队的建设,这更是一支可以直接进行由海到陆作战的强大力量。
海上作战力量对幽州之战可能的帮助,使王崤峻改变初衷,决定支持军事部的这份提案,并下决心在团队财政能承受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拔出资金,支持海上作战力量的建设,争取在幽州之战到来时,其能够派上用场――虽然前世有“百年海军”的说法,并且前世的历史也证明了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需要足够长的时间和足够大的投入,但对于穿越团队来说,现在最需要的不是可以称霸全世界的海军舰队,而是能够将“飞龙军”送到幽云十六州沿海任一地点的运输船队,这在短时间内却是有可能办到的。
下定决心的王崤峻随即便将自己的想法讲给了张维信听,对此张维信也是非常赞成――文科出身的他虽然对军事了解不多,但对一支强大海军对一个国家的作用还是有些认识的,因此对王崤峻的这个决定是绝对支持的。
就军事部有关建立海上作战力量的提案达成一致意见后,张维信要与王崤峻商量的事情也就告一段落了。王崤峻在将四份消息都仔细读了一遍,并在上面写上自己的意见后,将四份札子又还给了张维信。
张维信接过札子后,便向离开小会议室,他先将刚才与王崤峻讨论的,有关高军职务岗位的问题、扩大武器生产产能的问题,以及筹建海上作战力量等三个问题重新梳理了一遍,形成了三份正式提案,再加上王崤峻和自己的意见一同通过电台发给李俊武、杨新,以征求他们的意见――是否需要征求远在“开封留守处”的徐绍安的意见,则由杨新来决定,并通过架设在“静园”的电台直接与徐绍安进行联系,“清园”这边不会过多干涉。
电报发出一段时间后,李俊武和杨新便发来了回电。在电报中二人表示,对于这三项提案在原则上均给予支持。而得到了李俊武和杨新的支持,也就等于这三项提案已经在委员会内通过。
根据以往的经验,委员会赞成的提案在委员会扩大会议上通常都会顺利获得通过,这一点在应历七年yin历九月二十九这天召开的委员会扩大会议上再次得到了验证,由张维信、李俊武和钱远山分别向扩大会议提交的这三项提案均获得了通过。
三份提案有大有小,实施起来自然是有快有慢,其中最慢的自然是建立海上作战力量。
因为事涉建立海上作战力量,所以这份提案也被称为《海军提案》。
根据提案,海上作战力量的建设将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花一到两年的时间,打造一支能运送三千人在环渤海任意地点实施登陆的运输船队,为很快就会到来的幽州之战提供支持。
第二步,是花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打造一支能运送三千人在中国任意沿海地点实施登陆,并能为登陆部队提供一定火力支援的近岸海军。
第三步,是花二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打造一支真正意义上的远洋舰队,
此外,根据钱远山等人在提案中的建议,“飞龙军”将成立一支专业的海军陆战队――这支部队人数不必太多,现阶段控制在一个营,也就是六、七百人左右的规模。
与建立海上力量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相比,建立新的工业生产基地所花的时间则要少得多。根据李俊武代表科技部提出的方案,新的工业生产基地就建在离“翔龙堡”不远的一块平地上。出于安全和技术保密的考虑,新基地依然会建成类似“凉园”的堡垒式,只不过其规模和生产能力要比“凉园”的老基地大百分之五十左右。
由于只是一处工业生产基地,除了工匠和安保人员外,并不会安排大量穿越众居住于此,因此新生产基地并没有像“凉园”那样建起大量的住宅,而且也没有起一个类似住宅的名字,而是被直接称呼为新工业区。
同样是由于只是一处工业生产基地,新工业区除了对围墙、望楼等防御设施要求非常高外,其内部的厂房、仓库、住宿区等建筑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并没有要求进行jing雕细琢,因此虽然面积广大,但其建设时间并不长,预计将在半年内建成并投产。
而在三项提案中,实施时间最短的就要属有关高军及部分后备力量培养班学生的工作和学习安排问题,从提案获得通过到提案的最终实施估计在三、五天内就能完成――如果不同什么意外的话。
第十二章 实施决议()
yin历九月二十九这天的委员会扩大会议结束之后,会上所做的相关决议也开始实施。根据军事部的提名,黄海被任命为“飞龙军”海上作战力量的指挥官,辛飞宇当他的副手――其原来兼任的炮兵营营长职务转由曾志林兼任。此外,部分“飞龙军”老兵也被抽调出来,作为这支新组建部队的第一批战斗人员。
不过,由于“飞龙军”一直是将注意力放在陆战上,对海战甚至是水战都从未涉足过,对航海驾船的知识更是一窍不通,再加上现在穿越团队除了有几艘供盐户们用来出海打渔、改善生活的小渔船外,没有任何船只,所以尽管被挑选出来的“飞龙军”老兵都略通水xing,但在团队拥有足够多、足够大的船只之前,他们的主要训练和生活依然只能在陆地上进行,顶多是偶尔乘小渔船出海转上一小圈,体验体验在海上航行的感觉而已。
其实,即便是穿越团队有了足够的船只,这些从未cāo过船的老兵们也只能充当战斗人员,而无法担任船只的cāo作手――毕竟从一无所知的新手到能够熟练cāo作船只的老水手,之间的过程绝不是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而且,作为一个对技术要求非常高的军种,所谓的“百年海军”绝不是一个夸张的比喻词,而是海军发展的真实写照,想要一蹴而就的建成一只强大的海军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被选出来的“飞龙军”老兵,与其说是来当海军的,还不如说是来当海军陆战队的更为贴切一些。
当然,面对这种缺乏技术人才,特别是航海、造船方面技术人才的情况,穿越团队是不会害怕困难的。他们在尽可能发掘自家兄弟潜能的同时,也将目光转向了本地人。委员会和军事部一方面要求黄海以及科技部的兄弟们尽最大可能整理在前世学到的各种航海、造船、海军建设、海军发展、海战等等相关知识和资料,另一方面则通过一些相熟的本地士绅、商贾招揽具备航海、造船等相关方面知识和经验的本地人为自己效力――这些被招募来的本地人均由科技部以黄山为主要技术带头人的多名穿越者组成的航海技术小组统一领导和指挥,为这支新组建的部队提供各种技术上的支持。
如此一来,便可以集中两个时代的航海和海军理念为穿越团队所用,从而使其能以最快的速度为自己的海上作战力量,或者说尽快的为“飞龙军”海军搭建起发展的基础和未来发展的脉络
另外,由于黄海原本是隶属于保卫部的,此时又担负着为“开封留守处”提供安保支持的重任。因此,为了将黄海调职对“开封留守处”安保工作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委员会在通过建立海上作战力量决议的同时,也决定由保卫部二科(负责“静园”安保工作)主管程飞立即启程前往开封,接替黄海担任“开封留守处”安保主管――程飞保卫部二科主管的位置由杨新代理。待程飞抵达开封,黄海在与之完成工作交接之后,才能回返幽州,开始履行他新的工作。
“飞龙军”海上作战力量的创建需要等黄海千里迢迢从开封赶回良乡后才能正式展开,而新工业区的建设却不需要有任何等待。从应历七年十月初开始,随着财务部将大笔款项拔付给科技部,距离“翔龙堡”约五里远的一处山间谷地平坦的谷地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工地。接下这处大工程的依然是之前负责修建“凉园”,现在正在修建“翔龙堡”的那个工匠联盟派出的施工队伍――之前的“凉园”工程和现在的“翔龙堡”工程使这些人在得到了穿越团队信任的同时,也从这两项工程中尝到了甜头,所以当穿越团队提出要兴建新的工程时,双方可以说是一拍即和,很快就达成了新的合作协议。而且这些工匠把头的能量也确实巨大,在继续“翔龙堡”这个大工程的同时,依然能够召集到足够的人手参与到新工业区的建设中去,没有耽搁一点工期。
就在yin历十月初一新工业区开工奠基的这一天,高军、邢正男、常茂以及另外十一个十四、五岁的半大小子一起抵达了“清园”。
这十来个少年进“清园”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向各位住在“清园”的穿越众们见了礼――对于高军来说是幼弟见兄长,对于邢正男、常茂来说是晚辈见长辈,而对于其他少年来说,却是下人见主人了。
见完礼之后,张维信代表众兄弟讲了几句话,既算是对这些少年人的鼓励,也可以看做是对他们的鞭策。随后,张维信便宣布了这些人的工作安排。
其中,作为穿越者之一的高军是排在名单第一个的。根据他之前的学习表现以及个人意愿,高军被团队安排先在商贸部跟随负责一般零售业的宋飞扬实习,在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掌握了一定的商业常识和技能后,再向餐饮娱乐业或者奢侈品业方向发展。
邢正国作为王崤峻的义子,又是这批少年中年纪比较小的几个人之一,加之张晓菲又可怜他的身世,希望将他留在自己身边加以照顾,不愿意让他过早的踏足商场或者战场,因此排在名单第二的他被安排进了他原本最不可能进入的领域――情报部。
当然,以邢正男十三、四岁的年纪,是不可能真正参与到情报部工作中去的。委员会的这个安排,主要还是充分考虑了张晓菲的意见,使她能够借此照顾邢正男,并继续教给他各种知识。至于等邢正男完成必要的学习并真正成年之后,是不是依然会留在情报部,那就要看当时的情形而定了。
排在名单第三位,出身军人家庭的常茂,则是毫无意外的被安排到了军中当差――这也是他自己的第一志愿。不过,在常生俊的请求下,常茂并没有被安排到由其担任副营长的骑兵营,而是进了由王保山担任营长的第三步兵营,当一名小小的班长――依军事部的意思,是想安排常茂当主力连连副的。但常生俊考虑到自己儿子年纪尚幼,虽然此前一直跟着自己习武,进了后备力量培养班之后又学了不少新的与作战有关的知识,可毕竟都是纸上谈兵,并没有参与过一场那怕最普通、规模最小的战斗。如果一上来就到主力连当连副,其结果不是他在连队里站不住脚自行离开,就是因为达不到一个连副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而在这个职位上无所事事、尸位素餐。
其他十一名少年的去处基本上是分四大块:一是加入商贸部,学习经商做买卖;二是进入军事部、“飞龙军”,学习练兵、作战;三是加入科技部,依靠自己在培养班上所学的科学知识,去给几名穿越者当徒弟;第四,也是最后一个选择,就是进入情报部,充当电报收发员、探子、秘谍等等。
工作安排完后,委员会便放了这些少年三天假,让他们放松一下。而得了假期的邢正男和常茂二人则顾不上休息,分别回到自己的家中,看望父母。其中,常茂在放假之后便即刻回了常生俊在良乡城内置办下的宅院,与自己的母亲见面――常生俊有军务在身,一般都是住在“飞龙寨”那边,回家的次数并不多。这一次由于正赶上“飞龙军”再次扩军,常生俊忙得脚不沾地,更是已经连续两、三个月没回过家了。因此常茂此次放假回家只是见到的母亲,而没有见到父亲。而身为王崤峻义子的邢正男,虽然急切盼望着见到自己的母亲,但他还是控制着自己思家的心情,在王崤峻、张晓菲身边待了一天后,才急忙赶回“飞龙寨”,去见仍然住在那里的生母――自打邢正男前两年离开“飞龙寨”到王崤峻身边生活,特别是进入后备力量培养班学习之后,这母子二人俩见面的次数不超过五次,等待见面的心情可想而知。
应历七年yin历十一月初一,在《海军提案》获得通过一个月之后,黄海在数名亲卫的护送下,风尘仆仆的从开封赶回了良乡城。
对于穿越前是海军军官身份的黄海来说,能够有机会干回自己的老本行,重新到大海上去驰骋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因此,在听到穿越团队有意组建自己的海上力量,并任命自己为这支力量的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