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之帝王大业-第2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然,掌柜的话一出,让在场的气氛在场被点燃了,如果说一千元只能说明这个贵客有钱,那么邀请用餐,就说明这个贵客身份非常尊贵。
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小心思,于是纷纷开始谋划起来,要知道这也是一个不错的几乎,尤其是对于在场的学生士子来说,他们可都是为了出名而来的,这也是一个扬名的好机会。
很快,就有一些学子纷纷将诗文做好了,店小二纷纷将诗文小心地送到了三楼的雅间里面,下面的众人也都看着三楼上面的那个雅间,都想知道里面的这个客人是什么身份。
赵昀也没有看送进来对这些诗文,他看了看身边的乔行简,然后说道:“乔大人,劳烦一下,看一看一千元给谁。”
乔行简脸上露出一丝微笑,他知道赵昀对于这些诗文也没有什么兴趣,反倒是他来了兴致,于是一首首地开始看了起来。
很快,乔行简就挑选出了一首诗词,在乔行简看来,别的诗词都无法和这首相比。
“陛下,就这首了,没有之一,就是它。”
乔行简随后恭敬地将诗文摆放到了赵昀身前,请赵昀过目。
赵昀对于诗文也没有多大兴趣,他只是想通过诗文,找几个学子上来谈论一下,了解一下他们的内心。
此时看着眼前的诗文,赵昀顿时一阵惊愕,因为赵昀感觉非常熟悉,第一句话就让赵昀震惊了。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赵昀惊愕地看着眼前的这首词《摸鱼儿,雁丘词》还有下面署名的作者“元好问”。
赵昀略微恢复了一下精神,随后心中就是一阵惊愕,他竟然在这里遇到了元好问,就是赵昀这个穿越者,也都被震撼到了。
很快,诗词的比试结果出来了,同时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也被书写到了大号宣纸上面,向下面的学子们公布了。
“向兄,这次一定是非你莫属了。”
在公布之前,向盛还是非常自信的,他认为在场的这些人出了江南理学的几个学子外面,其他人都是北方学子,没有什么才学,几个江南理学的学子学业也不如他,于是向盛非常自信一定就是他胜出了。
身边的人也纷纷恭维过来,认为向盛一定会胜出,但是随着最总成绩公布,在场人都震撼到了。
此时随着《摸鱼儿,雁丘词》被书写道大号的宣纸上面,然后被悬挂在了二楼上之后,在场的人都看到了这首词。
向盛在一脸得意之下看着公布的诗词,但是随后他的脸色就变的有些挂不住了。
“怎么可能?”
向盛看到第一眼竟然不是自己的诗词,顿时愤怒不已,然后就脱口而出,但是他的语气随后就变的低沉了,因为这首诗词确实比他的好。
“好词,好词。”
随后,在场众人纷纷叫好,他们都是文人,对于好的诗文,一眼就可以辨认出来,这就是好词,没有任何疑问。
向盛的脸有些挂不住了,他知道诗词的比试没有作弊,如果他认为这首《摸鱼儿,雁丘词》不如自己的诗词,那完全可以让楼上将自己的诗文公布。
但是向盛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他知道公布了他是诗文,就是在自取其辱,他的诗文绝对没有在这首词好。
很快,众人就将目光从诗文上面转移到了作者身上了,于是纷纷开始看向在场的众人,都想知道元好问是哪一位。
“楼上的贵客有请元好问公子上楼。”
掌柜一脸激动,然后看向元好问,店小二已经将元好问的位置告诉他了,随后众人纷纷看向最在最边缘的元好问。
元好问有些不自然,然后缓缓地站了起来,在场的众人有人欢喜,也有人脸上不自然。
尤其是向盛,竟然是这个人,之前被自己鄙视看不起的北方人,现在竟然超越了他,让向盛内心实在无法接受,但是无情的事情就在眼前,向盛只能接受,这里面没有虚假,你不服气可以站出来,但是向盛现在没有底气了。
(本章完)
第484章 治理天下()
元好问有些不自然,被店小二一步步地引导着朝着楼上走去,在这之前,掌柜已经将一千元交到了元好问手中。
就在此时,一个店小二跑下了楼,然后来到了掌柜身前,随后在掌柜耳边低声地说了几句,掌柜一听,立刻看向下面的客人。
“楼上客人有请刘明太公子上楼。”
随着这个掌柜的话一出,众人又是一阵惊愕,竟然要求刘明太,于是又对这个刘明太的身份开始好奇了,也不知道刘明太是什么来路。
刘明太一听,顿时大喜,立刻起身朝着楼上走去,很快就走到了元好问身边。
刘明太心中大喜,他知道楼上的人绝对是大官,而且知道他,说不定就是当朝的内阁大臣乔行简,刘明太自然是欢喜不已。
“沽名钓誉。”
此时,向盛内心一阵不服气,随后对三楼的赵昀的身份也有些抱怨,认为这些人都是在沽名钓誉。
但是向盛的内心还是在期待,说不定也会要求他进入,但是向盛的期待没有发生,随着元好问和刘明太上了三楼,就再也没有动静了。
刘明太走到元好问身边,他对这种有才学的人是非常敬服的,而且看的出来,元好问非常谦和,有才学,还非常谦和,完全不是向盛那种,仗着有些点才学,就忘乎所以。
元好问也非常谦和地给刘明太让路,但是刘明太拒绝了,然后两人就来到了三楼赵昀的雅间里面,略微整理了一下衣服,随后就进入了房间。
元好问根本就不知道赵昀和那些大官,看到赵昀坐在首位上面,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然后微微地行礼。
但是他身后的刘明太看到赵昀之后,就被震撼到了,他虽然不知道赵昀,但是赵昀身边的乔行简认识,刘明太认为乔行简都不能坐主位,那么主位上面的人只有一个人,那就是赵昀。
而且赵昀是军人出身,刘明太一看就看出了赵昀身上的霸气,随后朝着赵昀说道:“草民拜见皇帝陛下。”
刘明太随后朝着赵昀行礼,不是跪拜之礼,赵昀已经明确废弃了跪拜之礼,刘明太只是抱拳行礼而已。
元好问之前还没有明白这些人的身份,但是随后听了身后刘明太的话之后,顿时惊愕不已,一时间竟然忘记行礼了。
略微的惊愕之后,元好问这才明白过来,然后朝着赵昀行礼,书生之气也透漏出来了,立刻将刘明太压下去了。
片刻之后,刘明太和元好问两人都入座了,他们两人都非常紧张,此时竟然和当朝皇帝和几位内阁大官一同用餐,这让元好问和刘明太非常紧张。
赵昀看着两人紧张的样子,微笑着朝着元好问说道:“元公子的词很好,明日就去皇城报道了,去找李松。”
赵昀看上了元好问的才学,李松那里需要负责诋报的事务,还有和赵昀沟通,一个人有些忙碌不过来,赵昀准备将元好问派过去,两人一同办理诋报和他身边的事务。
元好问一听,顿时惊愕不已,他感觉就像在做梦一样,大宋天下都清楚李松是谁,赵昀身边的秘书,虽然没有官职,但是整个大宋朝的官员都要对李松微笑着说话。
去李松那里,依然是没有官职,平日里都是穿着文吏的衣服,但是谁都知道那个位置的重要。
元好问有些受宠若惊,就是的众人都非常惊愕,其中明白人都知道赵昀身边人的重要,这些人从来都干预参与朝政,就是赵昀都非常少干预内阁的政务,但是他们有另外一个渠道,那即是诋报,诋报的威力实在是令人恐怖,上面的一片文章就可以将一个人遗臭万年。
此时元好问直接去了李松身边,虽然没有官职,但是不知道多少人是挤破脑袋往里面钻呢。
“谢陛下。”
元好问随后起身还礼,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一下子就来到了大宋皇帝身边,一时间让元好问还无法回过神来了。
看到元好问有些眩晕的样子,赵昀也不再理会,然后看向刘明太,随后朝着刘明太说道:“你打算建造羊毛布厂,说说你的计划。”
刘明太听了赵昀的话之后,立刻朝着赵昀说道:“草民看到辽东安定,将来草原也将被大宋收复,到时候羊毛的供应一定非常稳定,将羊毛制成厚布,在北方是有很大市场的,民间百姓很多都是有织羊毛衣的传统,我想就是大量生产这种后世保暖的布料,等到北方稳定久了,百姓生活富足了,这些羊毛布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多,还有就是将来军需物资里面也会有需求,毕竟和棉布相比,羊毛布也有很多优势,所以草民准备在辽阳建厂。”
赵昀听力刘明太的话之后,微微点了点头,这个年轻人不简单,可以看到很远,而且能够以市场和经济学的角度分析问题,这是非常难得的,同时也说明了,中国商人离开都非常优秀。
赵昀随后朝着刘明太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们就来一个约定,明年秋天去辽东,我就去你的工厂看一看,看你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果做好了,我就入股你的工厂。”
赵昀的话让刘明太欢喜不已,皇帝竟然也入股,着实在是出乎他的意料,赵昀这是在向外界传达一个信号,那就是鼓励商贾。
赵昀要渐渐摆脱赋税的基础,现在的大宋,赋税主要来源还是农业,商人虽然富裕,但是社会地位卑贱,同时缴纳的赋税还无法支撑大宋。
赵昀需要大量的工厂和商团,而且让他们做大,这才是将来支撑大宋赋税的基础,所以他大力鼓励商业。
宋朝的商品经济是非常活跃的,这一点完全不同于其他朝代,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社会思想开放,这个时代很多女子出来做工挣钱,但是在明清时代,是根本看不到的。
赵昀需要推进商品经济的繁荣,从而推动工业文明,这才会国家鼎盛的基础,赵昀内心是想要培养一些大的商团。
(本章完)
第485章 高考大纲()
在京城,元好问很快就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一切原因都因为他在状元楼的那首的那首《雁丘词》,其中的那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更是被人们津津乐道。
八月底,秋风已经刮起,大宋朝迁都之后的第一场科举考试就要开始了,同时这也是天下一统之后的第一次科举考试,最重要的还是南北分榜。
但是直到八月底,大宋礼部才将科举考试的范围、时间和形式公布,虽然有些晚,但是也全部都在众人的意料之中。
科举考试计划在金秋九月份举行初试,初试将在京城考场,此时各地推荐和选拔的学子已经纷纷来到京城,这些人足有两万多人,需要进行一个初试,进行筛选。
赵昀今年将文吏也加入了科举之中,在录取的官员下面,将会招收大量的文吏,这两万人中,只要能够过初试的,基本上就具备文吏资格了。
初试结束之后,将在十月举行正考和殿试。
大纲中对初试和正考的考题范畴都有明确的阐述。
初试试题是礼部统一制定的,然后运到考场,等到考试那天打开,分发给考生。
初试以《书经》、《诗经》、《礼记》、《孟子》、《论语》、《春秋》、《周易》为范围,试题以帖经为主,帖经就是在经书中任取一行,补全上下文,或掐头去尾和中空一句,补全全句。
正考依然是以《书经》、《诗经》、《礼记》、《孟子》、《论语》、《春秋》、《周易》为范围,分为两场。
正考第一场是经义和诗词,经义就是从以上书籍中任取一些语句,然后解释这句话的意思,考生回答此题时需要以十三经注疏为标准回答。
十三经注疏,即指后人为了便于查阅《易》、《诗》、《书》、《周礼》、《礼记》、《仪礼》、《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孝经》、《尔雅》、《孟子》等十三部儒家经典的注和疏加上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的一部书。
诗词,用给定的题目做诗三首,词两首。
第二场为策问,以一句话为题,结合当下时事提见解,论对策,要求论之有志,不得无的放矢,证之有据,须以历朝正史和大宋政令法令为据,而用句有一定押韵即可。
以上两场考试,南方取成绩前三百五十名的考生,北方取成绩前两百名考生参见殿试,殿试考试试题内容为以当下事实案例为本,依据大宋政令法令进行剖析,各述己见,并可加以讨论和建议。
科举的大纲一公布,顿时引起了文人士子们的热议,因为科举考试直接将之前的分科全部取消了,也就是说之前的明经和进士此时都不存在了,摆明了就是进士科。
赵昀的想法就是让考试变的简单,在赵昀看来,明经和进士都是对儒家思想的考察,其实没有什么区别,赵昀心中也想分科,但是他的分科不是在儒家典籍考试上面分科,而是想要增加完全不同的科目,例如司法。
司法考试现在还成熟,赵昀虽然有心建立一套独立的司法体制,但是现在还做不到,索性在考察儒家典籍上面,就直接安排一个科目好了,这也是对传统儒学的一种削弱。
隋唐虽然设置了很多科目,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对儒家典籍的考察,所以赵昀就直接设置一科,将来儒家典籍的考察就是一个科目,等到其他科目增加进来了,也可以降低儒家典籍的影响。
考试大纲一公布,很快就放读书人沸腾了,初试自然不用说了,对于这些文人士子们来说,帖经是最简单的考试内容了,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