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三国之将神 >

第21部分

三国之将神-第21部分

小说: 三国之将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45章 费董霍三英齐聚 孙刘曹大局初定() 
霍家堡前,诸将看着小祖宗对着一个比他年纪更小的,准确的说是一个半大孩子行礼时自己战战兢兢的站在后面,心情别提有多么复杂。

    霍弋先行行了一礼,慢慢上前自马车上护着刘禅下了马车。马车后,又两个少年下了马,躬身向霍弋行了一礼:“费祎、董允见过霍将军!”

    建安十八年的冬天尤为寒冷,可不是吗?此刻平素训练严苛的霍家军皆不由自主的抽搐着脸颊,实则是任谁看到四个半大孩子凑在一起各自像模像样的互相行礼,心里想笑却摄于霍弋的淫威不敢笑,倒是难为了众将士。

    可是只有霍弋才明白,这一日的汇集代表着什么,这代表着蜀汉中后期政权的股肱人物的汇集,四相中到了两相。自己如果经营得当,自己可以在蜀汉后期得到很大的发展空间,他突然意识到,主公刘备将这三人送到自己面前,仿佛是为自己打开了一扇大大的方便之门。

    刘禅站在车前,端方有度,七岁的少年已然懂得礼仪尺度,不得不说家教并非不严,如此看来,刘禅并不是弱智,只是被管控的太过,没了自己的想法,容易受到别人的摆布。

    四人论资排辈,虽说费祎年岁最大十六岁,董允次之十四岁,霍弋十四岁,比之董允又小了一月,刘禅最小只有7岁,但费董二人皆奉霍弋为大哥,毕竟二人无爵无位,仅仅凭借着家族声望及自己的才学才得到主公的信任,选来陪少主读书,但霍弋则是实打实的军功累积到了裨将军的位置,平日里自己这一辈的少年人物,谈论的皆是霍弋在蜀中作战的事宜,对霍弋是推崇备至,又怎么敢跃居其上做他的师兄呢?

    但霍弋坚持以年纪论,最后终究是听了霍弋的话,四人以师兄弟论,以年岁为长幼。

    费祎董允二人著称于蜀汉后期并不是运气,二人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比之邓艾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是以教授三军文学的任务便落在了二人身上。

    刘禅则早晚跟着霍弋,习武读书,形影不敢相离。

    时间过得很快,转而又入了建安十九年春,刘禅一行在霍家堡已然是融入了环境,费董二人读书闲暇之余教授军士课业,捎带着刘禅一起,二人又追着霍弋学了一路剑法,成天佩剑着短襟,一改往日里长衫的文士打扮,除了面颊的白皙,早已看不出来二人有一丝文士的儒弱之气,身上有文士的正气,散发更多的又多半是阳刚。

    刘禅现如今也不再缠着霍弋,练了一年武,结结实实的读了一年书,成天里吃住皆与军士同。骨子里的那些似乎来自其母亲的软弱,渐渐的被坚韧不拔的气质掩盖。

    不变得依旧是看着霍弋时眼中的敬服和亲近,或许是因为霍弋是赵云的徒弟,而赵云又两度救刘禅于水火,自小听着这些事迹的刘禅对赵云十分感恩。是以因此,刘禅似乎对霍弋十分信任,几近言听计从。

    刘禅一行人在霍家堡的安逸,让霍弋感到了不安,自己要的可不是一支太平部队,唯有血与火才能锻炼出一支铁军,自己要靠着这四百九十六人复出的。

    刘备提前取得益州,也使得天下的局势渐趋微妙,汉中张鲁惴惴不安,眼见着刘备手握两州势力,秣马厉兵,广罗人才的孙权、曹操似乎也略感不安。

    荆州临近的北边襄樊一代,曹军云集,戒备森严;江东庐江一代,孙权麾下吕蒙、鲁肃、甘宁各自统军驻防,调动防备也异常森严。

    就连各地蛮夷也屡屡攻破城镇,制造混乱,天下的眼光,似乎也在瞬间聚集到了刘备势力这一边,安静的过分,杀机重重。

    虽然足不出户,但依照自己的推测,荆襄一带,迟早会爆发出大战。此时的刘备,身边谋士无数,相信以诸葛、庞统、法阵之流的眼光,不会看不出此时隐藏的杀机,如何应对,这时才是考究这些人本事的时候。

    霍弋又拿出了去年收起的地图,缓缓摊开,看着荆襄一带的地形图,苦苦思索着。前世一味的与孙权势力求和,不可谓不高明,但是最终的结局终究是孙权成了最大的赢家,拿下了大半荆州,关公失荆州,最大的祸首便是一直与刘备势力为和的江东。

    短短的五年时间,那时还是建安十三年的赤壁,对敌双方实力差距都相当悬殊。当袁曹两家在河北争霸时,蜀汉的肇建者主公刘备虽已有英雄之名,却尚不足以参与如此高级别的博弈。

    八年以后赤壁之战之时,孙刘两家联手实力也逊于曹操,不降即战,严峻局势使得他们没有更多选择余地。

    而现如今,三方三国基业已然初步形成,三方都灵活敏锐的勇敢或自由的运用政治军事外交各种手段,权术纵横,机谋变化。

    三方均是独立的,任何一方都不敢轻信他方同时也不会被他方轻信。虽然因为实力的关系,本势力与江东在之后数十年间基本一直保持着名义同盟的关系,但双方隐藏在戏言嘲噱后的严密戒备始终没有撤去。

    丢了荆州后的刘氏,以白帝城一线为界的蜀汉防线一直保持到数十年后蜀汉灭亡,即使其间东线无战事。

    和中有打,打中也有和。和和打打,打打和和。所谓“联吴抗曹”即使出于蜀汉贤相诸葛亮,也只能注定是指导策略而非一以贯之的真理。所谓的湘水之盟在霍弋看来,却如同以地事之,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白话说便是资敌,你一味的单方面求和,但敌人的胃口太大,和谈的条件只能止一时,那便不如一战!

    这三方争夺最激烈也是整个三国史前期的高潮之处,就是即将在建安二十四年展开的荆州攻防战。

    围绕着这一战略要地,三方几乎可以说都是殚精竭虑精英尽出。最终结局虽然要在二十四年结尾那几天才落定,但争夺早在建安十九年就已明朗。

    前日里就听说关将军和东吴甘宁在益阳一代的江水对峙数月,看样子大战着实要一触即发了。

    只能期待三年后自己的复出,希望自己的到来,不会影响到让荆州大战提前开启。

    所以,自己接下来的举动关乎着三方事后的态势,如何在三方没有察觉的情况下,能让自己这四百九十六人得到真正的战阵磨砺呢?

第46章 南蛮起作乱武陵 霍弋动意图练军() 
霍弋明白,孙权曹操驻扎在各地的军队自己是不能动的,万一激起双方势力大战必然是天大的祸事,现下是本势力发展最好的时刻,自己只要保得荆州安稳便能够为日后的汉国奠定扎实的基础,那时候再稳稳图谋天下,便是省力许多了。

    此时自己需要的仅仅是静静的蛰伏,等到各方势力摩拳擦掌时再出手,尽可能的让自己这只蝴蝶的安静一会。那么,既然谁都不能动,霍弋的眼球瞄向了武陵郡,哪里标注着除了五溪蛮外,十数支大小不一的蛮人部落。

    霍弋眼睛的余光扫到了堂下兢兢业业护卫着自己的霍狂,话说,自己手底下还有一个蛮王,不是吗?想必霍狂对武陵的地形该当十分了解才是。

    这些蛮人作战勇猛,但缺乏教化,装备简陋,但是不错的练兵对象。广布在武陵零陵一带,这一时期,尤以武陵五溪蛮最为著称。实则是五溪蛮实力强大,其余蛮族虽不比五溪蛮,却多着数万人口,少则百余户人家。

    礼记有云:“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

    南蛮由来已久,其中分布又以交州为最广,但此时交州已经被孙权占领。能够拿来练兵的,唯武陵零陵二郡之蛮族了。

    武陵郡充县前些日子被南蛮攻破,百姓官兵,死伤枕籍,主公大军正在蜀中休整,关羽又领荆州精锐与江北江东对峙,脱身不得,此刻关将军想必正在焦头烂额当中。

    怕是也就在这个时候,士仁与关羽方才心生嫌隙。士仁驻防公安,负责诸郡郡兵提调,掌控着关羽后勤补给。

    关羽闻听武陵郡县城屡屡为蛮夷所破,多次写信苛责士仁。实则是郡兵并没有什么战斗力,且人数稀少,守备郡城绰绰有余,但若分布各县,一一驻防,便显得不怎么够用了。

    士仁敢怒不敢言,只得拆东墙补西墙,结果叛乱之蛮夷越来越多,甚至有燎原之势。

    此时的霍弋留书一封,着霍正传回了江陵,意思简单的很,自己于家中丁忧,虽不能上阵杀敌,但自有一支五百人的精卒,可否交由他的副将王冲来平定蛮族的叛乱。

    枝江离江陵并不甚远,关羽拿到了信,略微心安,只提笔准了霍弋的请求,又传令公安的傅士仁,在武陵郡郡治临沅城备足五百人需要的供给军械,全力配合霍弋这支强军的行动。

    霍弋当然不会真的说让王冲领军,他自己必然是也要跟着去的,只不过这一回,自己个可不会随意插手军阵指挥,只做幕后人,他要看一看,自己这些个日子的训练,是不是让自己的这支赖以复出的部队能够在脱离自己的情况下,独立作战。

    这四百九十六人,加上王冲、邓艾、霍狂、霍布衣这一干将领,还有自己优胜劣汰挑选出来的参谋营十人组,能不能在这次绞杀蛮族的过程中得到成长,且让自己拭目以待。

    刘禅、董允、费祎等人亦是要跟着来的,霍弋自然是不肯的,霍弋在四人中威信极高,此番征伐南蛮,虽说是练兵,但是毕竟己方只有军五百不到,若遇上大股蛮军,有所损伤是避免不了的。

    这三人虽说练了段时间的武艺,但战阵厮杀非同儿戏,霍弋又怎么肯让这蜀汉帝国的后主轻易陷于险境?临行前,自是嘱咐刘禅等人用功读书习武,更不可走漏了自己跟着部众去了武陵的消息。

    一路行军之下,自是不提,南郡紧邻武陵郡,路程倒是不远,这六百余人人人有马,倒也快的紧。

    数日后,霍弋一行已然是离着临沅城不足十里,却见临沅城外锣鼓震天,远远的,数十骑人马迎了过来。

    此时霍弋早已作一低级军官打扮。

    王冲识趣的紧,策马上前,那来人为首者长须飘然,容颜俊朗,身材高大,见了王冲行礼道:“将军辛苦!久闻糜将军神武非凡,乃是一早便追随主公的股肱之臣,今日一见果不其然!”

    王冲尴尬了,没想到对方认错了人,起手作揖:“在下裨将军霍弋副将王冲,奉霍将军令,来此地提取军需,前往充县平乱。”

    那人明显的呆了一呆:“霍弋?霍弋是谁?”

    王冲心中微怒:“敢问阁下是?”

    “在下乃是武陵郡商贾贾隆,今日闻听南郡有援兵到此弹压蛮寇作乱!特联合郡中大户到此为糜将军接风!怎么?来的不是南郡太守糜将军吗?”那为首的道。

    “并非糜太守亲来!”王冲无奈道。

    “将军可是前锋?”那贾隆问道。

    “并非前锋,此乃我军全部人马!”

    “将军说笑了,蛮军势大,前者郡兵千余人皆被其击溃,你这里只有这么些人,如何能撄其锋芒?”那贾隆似乎不太相信王冲的话。

    王冲冷声道:“我军乃是精锐之军,郡兵如何能与我等相较!”

    那贾隆无奈叹息,低声道:“主公难道已然放弃武陵郡了吗?如此大乱,只派了几百人,这不是以卵击石吗?”言罢,也不提劳军接风之事,转头领着那些个商贾大户的代表头也不回的走了。

    王冲愣在当场,苦笑不得。

    霍弋想着,这南蛮当真如此可怕,让这些个商贾闻风丧胆到如此地步了吗?

    回头看了一眼霍弋,却没得到任何提示,无奈之下,王冲领着部众直往武陵城而去。

    武陵太守、都尉早都已去了充县附近指挥郡兵作战,只有从事樊胄在城中,闻听援军只有五百,只是让手下的小吏领着人将供给发放给了霍弋的部属,换了关防文书,便再也不过问霍弋等人的死活。

    想想也是,盼了许久的援军终于来了,结果却只有五百人,任谁也难以接受如此事实了。

第47章 众将议稳扎稳打 情报来霍弋接手() 
不过幸好霍弋要的就是低调,自己没打算彻底剿灭这些个蛮族,在自己日后的计划里,这些蛮族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自己要做的,就是悄悄的将自己的部众磨练成一支强军!

    领完了军械粮草物资,装车后,王冲在霍弋的示意下,领着这五百来人,出了城。

    临沅城外五十里外沅水南岸,霍弋这支人马驻扎在这里,斥候营在王贺的统领下已然四散开去探明各地蛮族部族的动向,五溪蛮各族虽明里头没有参与此次暴动,但各族凑得起这么浩大的声势,必然是有人在其中居中调动,除了五溪蛮中的头领,还没有谁能有这么强的号召力。

    霍狂也带着十几个斥候去了其本族探听消息,王贺带人去了五溪之中一向较为激进的雄溪。

    第一步要搞明白的,就是在各族背后煽动的,到底是哪一个蛮王?亦或者说,是否有孙权或者曹操的背影。

    天色渐暗,各营有条不紊,骑营轮番巡视营地周边,步军各营又加派人手,轮流值夜。王冲的中军大帐,除了外出探清敌情的王贺,各部主官及参谋营十人皆在此聚集,霍弋站在一边并不插话,只是听着诸将你一言我一语的谈着自己的看法。

    实则霍弋在此过程中也在学习着,尤其是霍布衣及王冲二人,二人久历战阵,经验丰富;邓艾虽未经战事,但天赋很高,偶尔一句话也能让人惊奇无比。

    到临沅时,那郡中小吏虽不耐,但还是将现下蛮族暴动的情形清清楚楚的说了一遍,蛮族暴动目前还仅仅局限于充县以西,各县郡兵已然全部发动,前往镇压。

    虽说仅限充县一隅,但却十分要命,这里是荆州陆路通往蜀中的要道,霍弋自蜀中至荆州时,走的便是这一条道。而且规模很大,充县一县之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