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好父母好孩子 >

第14部分

好父母好孩子-第14部分

小说: 好父母好孩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位老师对我说,不久前他们学校的孩子同日本的孩子一起开展了一次活动。老师们发现:日本孩子身上有一种不怕困难、坚毅不拔的韧劲,耐受力很强,孩子发了烧,自己想办法,不去找老师。他们的领队说,从小家长就告诉他们,爱护身体是自己的事,自己的事要自己负责。
在韩国,家长同样也很注重从小锻炼孩子的意志。他们给孩子穿上羽绒服,让他们在冰窟窿里呆上一阵儿再出来,让孩子懂得“寒冷”的滋味。
可是,在我们国家,挫折教育做得却很不够。由于父母的娇宠,孩子的心理承受力相当脆弱,一点点小的挫折或失败就有可能酿成一桩惨祸。
一个9岁的男孩,平时在家里很得宠,在学校是个中队长。有一天,他向哥哥要糖吃,哥哥说,糖是留给爸爸的,没有给他吃,这孩子一气之下竟用红领巾上吊自杀了。心理脆弱到了何等地步!
究其原因,是因为现在孩子们的生活太幸福了,许多家长唯恐自己的孩子再遭受艰难困苦,能够替孩子承受的,他们都“承包”了。幸好,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这样的“幸福”。一些生活在贫困环境中的孩子,由于生活的磨练,比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更容易形成良好的品质。
黑龙江省有个男孩子叫纪洪波,他的爸爸只有一条腿,一只胳膊,妈妈没有双腿,只有一只胳膊、两个手指。从小,爸爸妈妈就没有抱过他,学走路时摔得鼻青脸肿。3岁起,他就自己照看自己了;到了5岁时,他就能帮爸爸做饭了。
后来,爸爸死了。妈妈便不吃饭、不起床,她不想活下去了,因为她不想连累儿子。小洪波对妈妈说:“妈妈,你不能死!你死了,我就成了孤儿了。你好好地活着,我一定能养活你!”
从那以后,他每天早早起来给妈妈做饭、熬药,帮妈妈套上假肢后,自己再吃饭上学。一次,他病了,咬着牙挣扎着走下楼时,昏倒在地上,被过路的民警送进医院,他才知道自己患了十二指肠溃疡,面临着穿孔的危险。医生告诉他要住院治疗时,小洪波哭了:“我住了院,谁来照顾我妈呢?”
我想,像纪洪波这样经历过磨难和挫折的孩子,才会真正懂得生活的真谛,也才会更好地爱别人,爱我们的祖国。
承受挫折的良好心态,是在童年和青少年时受过挫折并不断地解决困难中磨练出来的。这是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
卢梭曾经说过:“你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使你的孩子不幸吗?这个方法就是百依百顺。”
所以,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过分娇纵、百依百顺,只会产生强烈的负面效应;妈妈爸爸无微不至的关怀,只能是让你的孩子一次次地与能磨练他成长的艰难困苦、失败挫折失之交臂,使得他们缺乏面对挫折并战胜挫折的勇气和经验,一旦遭受到挫折,便会无所适从,一蹶不振。
巴尔扎克说过:“苦难对于人生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万丈深渊。”一个人受不了委屈,经不起挫折,害怕困难,是不可能面对未来竞争激烈的大千世界的。哪位父母又能够保证,你的孩子一生不会受到挫折呢。
3.培养竞争能力……告别嫉妒
与嫉妒绝交的人才有可能取得优秀业绩。
进入新世纪后,人们都有了一种紧迫感: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生产过程越来越趋向自动化,地球上的人口越来越多……摆在我们和孩子们面前的将是激烈的竞争。
多年前,一位82岁的法国老记者来中国少年报社采访,我问他:“法国的孩子们都在想什么?”他说:“他们想的是如何占领空间。”
我听了心里一震。我们的孩子又在想些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我们的孩子想得最多的是如何考取重点学校。这也是一种竞争,是一种较为低层次的竞争:人与人的竞争。
古语云:“满招损,谦受益。”总结了人与人相处、人与人竞争的经验和教训,其中也多少包含着成功之后遭人嫉妒的苦涩。
嫉妒心理是人与人相处、人与人竞争中十分可怕的一种阴暗心理。尤其对于孩子来说,其危害性最大。
北京一所重点中学的一个男孩曾对妈妈说:“我们学校虽然是重点中学,但同学们都很自私。我病了那么长一段时间,没有一个人来看我,我落下了功课,谁都不告诉我。”有的学校里,学习好的同学临考前书包被人偷走,住宿的同学在被子里发现一根很大的针……这都是学生们嫉妒心理的表现。
南方一所县实验小学,搞了一个“甘璐落选的是是非非”队会。甘璐是一个女孩子,在和一个男孩竞选大队长时当选了,可是半个月后,在选县少代会委员时,她落选了。一些师生感到奇怪和不理解,便召开这次队会进行热烈的讨论。
一个男孩说:“甘璐当了大队长后就骄傲了。有一个同学在放学路上玩纸镖,本来应该是路队长管的事,可是她偏要去管,她就是想出风头,显示她是大队长。”另一个孩子马上说:“你说的不对,当时路队长不在,甘璐怕同学出危险,才去管的。如果在前线,班长牺牲了,战士冲上去,你能说他是出风头吗?”又一个同学说:“有一次我和一个同学站在台阶上,甘璐把我们撞了,也没说对不起。”另外那个同学马上说:“不对,当时咱们站在台阶上,甘璐拿着拖把,走得急了,碰到了咱们,她说‘对不起’了。”每件事都摆开后,发现都不是甘璐的错。
有一个女孩说:“甘璐当了大队长以后,我就嫉妒她。以前她是中队长,我是小队长,她就比我多一道杠,现在她又比我多了一道杠。每当上课老师叫她回答问题时,我就用白眼儿翻她,希望她答错,挨老师的批评。”
那个落选了的男孩说:“我就是不服气,为什么好事儿都是甘璐的?”于是同学们就说:“都是你嫉妒甘璐,在后边搞了那么多鬼名堂。实际上你就是光想当官不干事,我们才不选你。”这件事的是是非非终于搞清楚了。
这不是一件孤立的事,许许多多学习好的、当干部的同学在学校里是孤立的,因为其他孩子嫉妒他。
我跟一些孩子谈过竞争与嫉妒的问题。我问他们:“什么是竞争?什么是嫉妒?”他们都说不太清楚。我告诉他们:“比如说两个人跑步,一个在前边,一个在后边。后边的人想,前边这个人现在最好让石头绊一跤,然后我好超过他。这就是嫉妒,嫉妒是把自己的成功建立在别人失败的基础上。可是反过来,如果后边的人想,我要使劲儿跑,超过他,我一定要超过他。这就是竞争,竞争是把成绩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
孩子的嫉妒心理,很大程度上是大人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熟视无睹的默认造成的,并随之“根深”而“蒂固”。
有的孩子喜欢告状、打小报告,如果老师听信他们的话,那就是在助长他们嫉妒的恶习。
有一年,我们在武汉举办了一次全国性的少儿艺术比赛。一名9岁的辽宁男孩扬琴弹得很好,在预赛中排第一名。但决赛时,他得了第二名,吃晚饭时,他说:“比赛用的琴有毛病,比赛结果也不公平,你们能不能跟评委说一说?”我们没有答应他。当天晚上领奖时,他妈妈竟然不让他去领奖,说:“二等奖有什么好领的?我们孩子参加比赛从来就没得过第二名。这次来之前已经和校长打了保票,就是要得第一的。”
我对这位母亲说:“中国这么大,人口这么多,有天才的孩子多的是,我们有责任让他们个个都成才。如果大家都像你一样,还谈什么公平竞争?!”
我在一次联欢会上,给孩子们讲过这样一件事:两个中国孩子去国外参加歌唱比赛,一个唱得好些,另一个唱得差些。到了比赛点以后,唱得稍差的孩子得了感冒,另一个孩子冒雨请来医生,自己却被淋病了。到了比赛那天,唱得差一点的孩子病全好了,得了金牌;唱得好一点的孩子因为嗓子还没恢复好,结果只得了银牌。
我问孩子们:“你们说,应该怎么办?”
一个男孩子站起来,不假思索地说:“应该把金牌还给人家,本来就是人家的嘛!”
也有的孩子说:“你说的不对。得金牌的孩子应该感谢另一位,说‘是你帮助了我’,而得银牌的孩子应该说:‘不要这样说,都是为了祖国争光嘛!’……”看得出,先回答问题的那个孩子,存在着不正当竞争的心理。
后来,我发现许多有了些成绩的孩子,都不太懂得正确对待自己的成绩和别人的成绩;还有的孩子存在着“你好,我就要打击你”的狭隘心理……这些不良的心理状态,都是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的。
嫉妒的心理,在成年人中尤其是成年妇女中,表现更为突出。她们的做法常常是“无事生非”。
一个辅导员是普通人时,没有人过多地议论她;一旦成了优秀辅导员,出了名,就会有人说她这也不好那也不是;如果成了全国优秀辅导员,还有人写匿名信,告她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我经常对女辅导员们说:“作为一个女人,要想成功,就不要怕别人说。有这样一句歌词:‘要生存,先把泪擦干;走过去,前边是个天。从来女子做大事,九苦一分甜。’不是说得很好吗?我想,这不光是指付出辛勤的劳动,而且要承受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如果一个女人怕人议论,那她就干不成什么事了,因为,你过于计较别人的看法。要知道,只要你干得好,周围总有人不平衡,议论你、贬低你,以得到一时的满足。这种时候,你不要理睬他们,只管大踏步朝前走,走得离这些人远了,他们也就不说你了,因为,他们只对自己周围的事有兴趣。”
男人的嫉妒平时看不出来,其实更为可怕,表现为“怀恨在心”。两名同在一个研究室工作的研究生,都相当能干、有才华,互相间也暗暗地在竞争着。后来,其中一名被派出国,令另一名十分嫉妒。他虽然笑着把别人送到了机场,但随后在出国同事十分孤独寂寞的时候,接连写去了三封饱含刺激意味的信。第一封信写道:自己已经是研究室主任了,颇得领导们的器重;第二封信说:单位刚刚分给自己一套条件很好的房子;第三封信的内容是:我有女朋友了,非常可爱,她就是你原先的女朋友……
最后,那名出国的研究生由于意志薄弱,心理承受能力差,没有学完就提前回国了。他是一个失败者,他对男人的嫉妒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他也是一个脆弱者,没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所以才会受外界干扰,当然不会成功。
只有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既懂得竞争又懂得超脱的人,才会成功。孩子们应该从小就得到这种训练。
克服嫉妒,参与正当的竞争,是我们对孩子的期望,也是未来对孩子们的要求。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在竞争中求得共同的发展和进步是我们最迫切的愿望。因为,还有更为激烈,更为高层次的生存空间、生命资源等等的竞争在等着我们的孩子们,与人的竞争都处理不好,何以参与更为深刻、广泛的竞争呢?
4.培养社交能力……成功社交三大秘诀
热忱……捧出你的心;沟通……打动别人的心;自信……赢得大家的心。
歌德说:“人不能孤独地生活,他需要社会。”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能给人生带来快乐,而且能助人走向成功。
因此,社交能力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能力。
这一代独生子女虽然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但由于小家庭之间的封闭、孤独而不善交往。这一点,应当引起年轻妈妈的足够重视。
一些从小很有才华的孩子,就因为“不合群”,长大以后,一直“怀才不遇”,自感“英雄无用武之地”,不仅才华得不到发挥,而且一生总是“不顺”;一些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人,反而受到大家的欢迎,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自己也感到很快乐。任何人都不会喜欢性情乖戾、忧郁的人,人人都喜欢与快乐而热情洋溢的人在一起。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呢?
从许多受人欢迎的孩子身上,我总结出三个“秘诀”。
秘诀之一:热忱……捧出你的心
一个人成功的因素很多,而热忱是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
热忱是发自内心的兴奋,是一种深存在人内心的炽热的精神特质。成功的人和失败的人在智慧和能力上的差别通常并不很大,但如果两个人各方面的素质都差不多,具有热忱的人将更有机会如愿以偿;一个人能力不足,但是具有热忱,通常也会胜过能力很强,但欠缺热忱的人。
一个领导的热忱,会影响他部下的工作情绪;一个母亲和师长的热忱,会影响孩子和学生的情绪。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进行过“期望效应”的试验。他来到一所中学,考察一个十分普通的班级,临走时,他兴奋地告诉班主任:你们班上有18名学生很有培养前途。
罗森塔尔的热忱影响了这位老师。从此,老师对这些学生特别关心,脸上总挂满了微笑,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总爱向他们提问……高中毕业时,这些学生都考入了重点大学。
当罗森塔尔再次来到这所学校时,笑了,他告诉老师,那次他只是随便点了18个人,并没有认真对他们进行考察,是老师对学生的热忱、信任产生了今天的效应。这个故事说明,成年人的热忱能改变孩子的命运。
那么,成年人如何将热忱传递给孩子呢?这里介绍三点。
目示。妈妈或老师一个亲切的目光会使孩子兴奋不已。有的孩子因老师上课不看他而误认为老师不喜欢他,使他感到伤心。
一个男孩子问我:“上课老动怎么办?”我告诉他:“找一张白纸,画上一双眼睛,当成是‘知心姐姐’的眼睛,放在课桌上。每次你想动时,看见‘知心姐姐’正看着你,你就赶紧告诉自己,上课时不能做小动作。”果然,他很快克服了自己的毛病。
他爸爸说:“孩子上课总爱玩东西,老师经常告状。我打他,他也不听。用了你的办法以后,他就管住了自己,这个学期还被评上了三好学生。你说神不神?”我说:“不神,这是因为我信任他,他有了自我约束的能力,就管住自己了。”
手示。不同的手势表达不同的感情。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