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杂货-第2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竟**是**越**长**越**俊**秀**起**来**,**气**质**也**愈**发**沉**静**。******&**n**b**s**p**;**&**n**b**s**p**;**&**n**b**s**p**;**&**n**b**s**p**;**说**实**话**,**罗**用**这**一**县**之**长**当**得**并**不**轻**松**,**好**在**还**有**乔**俊**林**在**身**边**,**虽**然**这**小**子**最**近**脸**色**臭**了**些**,**话**也**不**多**。******&**n**b**s**p**;**&**n**b**s**p**;**&**n**b**s**p**;**&**n**b**s**p**;**“**头**一**批**白**酒**,**这**两**日**便**能**出**来**了**吧**?**”**罗**用**问**道**。******&**n**b**s**p**;**&**n**b**s**p**;**&**n**b**s**p**;**&**n**b**s**p**;**“**嗯**,**最**晚**后**日**。**”**乔**俊**林**回**答**说**。**
第281章 茶叶买卖()
政治斗争就是一场漫长而又持久的拉锯战尤其是对于那些树大根深的士族大家来说。
罗用原本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在这些大佬面前不堪一击经过这么多年的经营和积累,他也渐渐在这个时代扎下根来。
虽然他现在看起来还很弱小却也不是谁人都能轻易拔得起。
上一次罗用之所以会被人弄出京城与其说是被朝堂背弃,倒不如说是一场政治上的妥协。
罗用这些年的作为,到底还是赢得了不少人的好感,因为经商一事被发配边疆,那也算是依照朝廷法度做出的处理,但是如果真有人想要置他于死地的话,那就超出了很多人心里能够容忍的底线。
徐茂公本名徐世积乃是瓦岗寨出身少年时便跟随翟让起兵后来李密加入瓦岗寨当了大当家,翟让退居二位,因为一些内部矛盾李密最终还是在一场宴会中除掉了翟让听闻在那一日,徐世积险些丧命还是王伯当救了他一命。
那时候徐世积还很年轻,二十四五岁的样子,李密要除翟让他因何会险些丧命,说起来,大抵还是因为站队问题。
后来李密走投无路的时候,他也没想过要去投奔徐世积。
但是最后徐世积投唐的时候,当时他手底下的那些部众,以及自己当时所占地盘,都没有直接以自己的名义献上去,而是写信给李密,让李密去献。
徐世积此举赢得了唐高祖李渊很大的好感,说他是一名纯臣。至于他究竟是因为忠义才这么做,还是一种策略,那外人就不得而知了。
之后那些年南征北战,徐世积这个人最终能上凌烟阁,相对于某些帝王心腹左膀右臂来说,他的地位纯粹就是用战功堆叠出来的。
徐世积为人并不莽撞,这么多年下来,他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血气方刚的少年郎,平日里大抵就是奉行一个明哲保身,朝中那些个乌七八糟的事情他也不爱管,而那些人轻易也不会来碰他这一块硬茬,如此也算相安无事。
这一次徐世积之所以会在朝堂之上说那一番话,大抵也是动了怒气。像他这种不轻易掺合到朝堂之争的人物都表态了,再加上皇帝这一次的立场也比较明确,那些人看着风向不对,自然也就偃旗息鼓了。
“父亲。”眉目俊逸的年轻人站在书房外,往屋里头望了望。
“阿茅啊,快进来。”中年男人笑着招手,他这儿子近来也是长进多了,老爹心里高兴,连称呼都变了,以前要不是语重心长唤他“以茅”,就是暴跳如雷连名带姓喊他“白以茅”。
“听闻今日早朝,又有人攀扯罗家。”白以茅进屋后,在他老爹对面的木榻上坐好,说道。
“无碍,他们一时也翻不出什么浪来。”朝中不少肖小,整日就如野狗一般,瞅着机会就要扑上来咬人,能踹就踹能躲就躲便是,真要整日与那些人一般计较,这日子还能不能过了。
“听闻今日徐茂公站出来说话了?”白以茅问道。
“徐茂公倒是其次。”白老爹挥了挥蒲扇,言道:“还是三郎这一招自秽之计使得好。”
“自秽?”白以茅不解,讲那几个黄段子就算是自秽了?
“小孩子不懂,你还得多学多看。”有些话讲得太明了也是不好,万一年轻人没轻没重再拿到外面去说。
“我与罗助教差不多大。”白以茅也很不喜欢老被人当小孩子看待。
他现在还管罗用叫罗助教,虽然罗用现在已不是太学助教,但是长安城中还有很多人是这么称呼他的,当然也有叫他罗县令的,但凡那么叫的,多少都有点幸灾乐祸的意思。
“你也知自己与他差不多大。”一说这个,白老爹就来气,别人家小孩这么大都能独当一面了,他家这小子最近稍稍勤奋些许,他这个当爹的就高兴得跟捡了钱一般,真是比不得
第282章 罗县令()
唐俭这一路走得并不孤单除了自家仆从以及朝堂方面给他安排的差役随从,还有马王几家人运送大批茶叶与他同往常乐县而去。
今年这一批茶叶从南方运往常乐县在运送路线上,这些人内部也曾有过争议。
一些人主张到潼关之后便取道北上沿着朝廷先前铺设的从长安城到定胡县的那一条水泥路,先回了离石老家再说,他们这几家商号对这条路都很熟,到了离石县还可以好好休整一番。
从离石县再次出发,经孟门关再由北边那一条罗家弟子们铺设的水泥路去往凉州城。听闻在那条路上行走,只要是离石县的人,那一路上的村镇百姓都颇热情再加上他们这一次还有数名罗家弟子同行有那几人在他们这个商队甚至连过路费都不用交。
而且北边那条路收过路费的关卡本来就比南边这条少很多收费也轻得多,听闻不少小商贩都更喜欢走那一条路。
只是北边那条路虽有诸多便宜,但到底还是远了些这批茶叶从南方各地运过来本来就已是十分不易,前面又有那么长的路要走谁也不想平白再增加那许多路程。
马王两家的主事都更倾向于走南边这条路,刚好这时候听闻唐俭也要去往常乐县,于是便shàng mén询问可否同行,唐俭倒是挺好说话,一口就答应了,于是他们这两拨人便走到一处去了。
茶叶虽是轻便货物,但到底是载了货,路上走得也不快,唐俭倒是不着急,这一路过去这么远,他这把老骨头也比不得年轻的时候了,还是悠着些,慢慢走吧。
夏末秋初,雨水颇少,正是行商运货的好时节,从长安城去往凉州的驿道新铺了水泥路面,道路宽阔平整,三十里一个驿站,驿道两旁的人烟也并不算稀疏。
时而还能遇着一些乡野草集,路上不时也能遇到一些大小商队或是驿卒,还有一些附近的乡民,有骑驴的有跑马的有赶车的,也有用肩膀背着货物行走的……
“衡二郎,你在好好的长安城不待,因何要去往常乐县那苦寒之地?”
这天下午,一日之中太阳最大的那几个时辰过去之后,唐俭从他那辆马车里出来,骑在马背上,慢悠悠走着,一边还与罗家几个弟子说话。
“师父在那边,大伙儿都不太放心。”衡致言道。
当初罗用虽是收的衡玉为徒,但要说跟罗用时间更久的,还得是他这个次子衡致,师公师祖那些个称呼罗用也不爱听,便让他跟其他弟子跟着一起喊了师父。
“你这一走,阿枝能舍得啊?”
说话的是刘活,他们家现在养羊不多,早前那片草场,如今也大多都被罗用那些弟子及其家人们开垦成田地,种上了庄稼。
刘活前些时候跟人一起运货到长安城,原本还想着自家师父不在的时候,他这个当徒弟的也要尽一份力,多帮帮四娘她们。
结果赶上长安城这边几名弟子正准备去往常乐县,于是他便说什么也要跟着去。常乐县那地方他一早就想去了,无奈路途实在太过遥远,并不是一两个人说走就能走着去的。
“怎的不带她回离石老家。”阿枝与衡致的事情,大伙儿也都是知道的。
“阿枝不欲回离石,再说还有四娘她们在长安。”衡致回答说。
“听闻那乔俊林的舅舅与她同住?”有人道。
“侯校书的婚事也近了。”衡致说道。
“哦,不知是哪家娘子?”
“便是那胡博士家的女儿。”
“倒是一门好姻缘。”
“正是,听闻是个知书达理的好女子。”
“我怎的听说她们家后宅不甚安宁。”
“不安宁是不安宁,女子总归还是好女子。”
“都是大人的事,与年轻人又有甚相干。”
“……”
要说罗用不在的这段时间,长安城也是发生了一些事情的,比如说衡致和阿枝确定了关系,现在也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
若无意外,这一次衡致从常乐县回来,他二人应就会完婚。
还有侯蔺的婚事也定下来了,娶的不是别人,正是早先罗用还在长安城的时候,侯校书整日躲着的那个上司家的女儿。
原本他是不喜自家上司强行推销,在国子学中任职,时常也听同僚们提及胡家后宅并不清静,又听闻这名女子长相黑胖,怎么看都不似良配,于是避之唯恐不及。
然而那名女子却颇喜欢侯蔺,几次主动与他接触,表明自己的心迹。
然后侯蔺慢慢也发现,这其实是一个性格坚毅心思细腻的好女子,大抵是因为成长环境有些复杂,显得比同龄人要成熟不少,再仔细看她的外貌,虽然不算亮眼,却也有她自己的韵味,越看越觉得耐看……
如此这般,这两个人便也成事了,也等不到乔俊林回来吃他舅舅的喜酒了,择日便要完婚。
细说起来的话,真正促进侯蔺这个大龄男光棍下定结婚的决心的,这其中也并非没有现实因素的考量。
罗用这一次突然出京,事情来得这么急这么突然,把侯蔺也是有点搞怕了,这还是罗用,名气颇大的离石罗三郎,他将来还有再次回到长安城的可能,若是换了他侯校书呢?
第283章 大食人()
罗用现在手头上还有不少种子,但他却不敢轻易拿出来。
上一次拿出玉米; 原本就已是冒险了; 现如今世人都言此乃天赐第六谷; 天佑大唐,当今圣人乃是得天独爱的真龙天子。
但兴许也有那么一两只老狐狸已经注意到了,第六谷出现在长安城的那一年夏季,刚好就是离石罗三郎第一次入京之时。
在很多人眼中; 罗用这个人都是有些神秘的,如果说这第六谷乃是出自他之手; 想必众人也不会感到太过惊奇; 只是这样一来; 皇帝的立场就……
所以就算再多给罗用几个脑袋,他也是不敢轻易再把空间里的种子拿出来的,尤其是土豆番薯这些个; 这不仅关系到他个人的身家性命,还关乎整个时局的安稳。
眼下这时候; 各个士族大家的力量还颇强大; 李家人当了皇帝; 其他各大家族在扮演辅佐的角色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掣肘王权。
这个掣肘会让君王相当不爽; 但也会让他们时刻保持着警醒,它约束着君王,让身居高位的九五之尊不至于为所欲为,这就是皇权与相权的平衡; 唐以后,相权逐渐走向衰微。
而唐初这时候相权的强大,这股力量并非是皇家赋予的,而是掌握相权这个群体本身就是一些强大的家族,他们拥有强大的力量,有着深厚的民众基础和崇高的社会地位。
在一个太平年间,这些力量之间相互团结相互压制,与皇权之间达成一个平衡稳定的结构,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整个社会都可能会因此陷入混乱。
处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罗用这只小小的蝴蝶,也是不敢乱扇翅膀的。
他这一次之所以做出十分喜爱收集种子的姿态,并不是为了夹带私货,而是真的想要寻找一种种子,这个种子并不好找,短时间内怕是很难如愿,所以他只能早早把自己喜爱收集西域各种种子的名声放出去,意图就是让这些胡商从各地寻来种子,投他所好。
对于这些带着种子来找他的胡人,罗用那是很慷慨热情的,不仅如对方所愿给他们讲各种笑话,常常还令人拿出许多酒菜招待,一两壶白酒,也总是少不了的。
而罗县令正在寻找的种子,不是其他,正是棉花。
他早前在整理空间里面那些书籍资料的时候,曾经看到这样一段内容,说的是唐中期社会上有一种名叫白叠布的布料,乃是从西域而来,价钱昂贵,只有身份尊贵的人才能穿得起。
后世不少人认为这个白叠布就是棉布,并指出在唐中期那时候,xin jiāng一带已经有棉花种植,只是并未传入中原,中原地区开始大面积种植棉花,那还要等到宋元年间。
罗用穿来这里这么久,还从未听闻过白叠布这种布料,兴许是因为时间尚早,眼下还是初唐,距离中唐还有一百多年时间呢。
不知这时候的xin jiāng,也就是时人口中的西域各国,是否已经有人开始种植棉花了,不过,即便是西域没有,天竺那边总该是有的,天竺便是后世的印度,棉花的原产地之一,还有一个是阿拉伯。
罗用目前正在积极与各地胡商接触,此事若是做成,那他这个离石罗三郎,大约也就直接可以升级成为罗公了吧。
只是这棉花种植最终是否能够顺利落入他手中,还得看天意如何。
前两日,罗用与一群粟特人胡商吃酒的时候,席间有几名中年粟特人,十分地见多识广,于是罗用便与他提了提棉花这个东西:
“听闻西域亦能产布,非丝非麻非葛,诸君可曾听闻?”
“西域确能产布,不知明府所言是哪一种?”
“我亦只是听闻,道是比绢布结实,又比麻布柔软,其色洁白如雪,穿之甚暖。”
“这……”这几个粟特人却都是一副摸不着头脑的样子。
“看来我兄弟几人还是见识太少,不知明府是听何人所言,此布出自哪一国?”其中一名粟特人问罗用道。
“便是前面经过常乐县的几名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