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杂货-第2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喝粥,还有各种炊饼小菜呢。
罗二娘在食堂里看过一圈,大致都还觉着满意,于是便出了食堂,外面天光见亮,有一些早起的小娘子们,这时候已经起来洗漱了,也有一些勤奋的,便要趁着做工前这一点时间认几个字。
县中蒙学里用的课本,二娘也曾买过几本放在那会客用的大堂之中,作坊里能识字的娘子们又抄了一些。
这人也分很多样,有些个小娘子下工以后也不爱与人闲谈笑闹,专门就爱坐在那大堂之中看书识字,一看便要看到大半夜。
二娘并不吝惜灯油,这些小娘子们将来若能学有所成,于她的羊绒作坊,也是一个助力。
二娘的胶底皮靴一步一步踩在打扫得很干净的水泥地面上,晨风吹起她的衣角,干净的颜色,清新的气息。
二娘的步履轻快稳健,从那羊绒作坊出来,沿着旁边那条小路走过一段,路上遇着不少到作坊区来干活的城中百姓,一路与人打着招呼,很快便到了大街上。
天色这才刚亮,常乐县城的大街上便已十分热闹,尤其是刘活他们那个卖轧棉机的摊位上,更是里三圈外三圈围满了人,大多都是敦煌晋昌这一带的,其中也掺杂着不少胡人。
今年来往他们常乐县的胡商不少,常乐县中目前主要有三样东西最吸引他们,那就是针、白酒和茶叶。
“……”
“大伙儿都看看哈。”
“白叠花从这边放下去,手柄摇一下……”
“看到了吧,这些小铁钩?”
“这些小铁钩把花绒勾起来,再看着这边的刷子,刷子一扫,诶,你们看这个花绒就被扫出来了……”
“再看这花籽。”
“花籽都掉到这下面来了,看到没有?”
“不用的时候吧,这木斗一收,盖子一盖,你们看哈,这就是个木头箱子吧,搁炕头上,还能当个小桌啥的。”
“搬动的时候也方便,这儿配了个带子,往肩膀上一挂就成了。”
“甚?再来一次?”
“莫有了,去年那白叠花多贵,还能留下这么一些今年给大伙儿做演示就很不错了,每天只能演示这一回,今日没看清楚的,明日再来。”
“那要实在不放心,你便等今年白叠花丰收后再买。”
“莫有了莫有了,今日的白叠花已经莫有了。”
“……”
这边还有人缠着刘活他们还要看演示,那边一些个财大气粗的,这时候早已经开始掏钱买货了。
那些个西域来的胡商,好多都是带了金银财宝过来的,其中难免也会有一些次品假货。罗用安排了有经验的吏员过来帮他们掌眼,公府那边俸禄照发,这边还能挣点外快,这些吏员也都挺乐意。
二娘见他们这边忙得很,便也没有上前去打招呼,径自去了那卖菜的铺子。
这菜铺子最早只有一名差役看着,现如今已是增到三名,又来了一个上了些岁数的吏员,另外一个是编外人员,乃是常乐县当地一个富户的亲戚,因为那个富户配合公府做过不少工作,对县中也算颇有贡献,前些时候他对罗用开了口,罗用便给他的这个亲戚安排了这么个活计,也算是有来有往。
这菜铺子里近来生意很好,主要是各种酱料卖得好,尤其是通了这条木轨道以后,晋昌城那边不少人都来买。
罗二娘进去的时候,他三人扫地的扫地,整理货物的整理货物,一边干活一边说话,相处得也是其乐融融。
甭管过去是拿刀的还是拿笔的还是扛锄头的,到了这里那就都是卖菜的。人到了这岁数,每天还能吃上安稳饭,不给儿孙添负担,再加上这铺子里每日都是人进人出热热闹闹的,他们瞅着就很高兴。
“二娘来了。”
“二娘今日怎的这般早就过来了?”
“可是要买什么物什?”这三人见着罗二娘,便与她打招呼。
“我那边拌凉菜的辣酱没有了,需得买些。”二娘笑道。
“那我这便与你送去?”那农户出身的老汉问道。
“不急。”二娘说道:“中午饭以前送过去便可,还有酱油也一并与我送一罐过去。”
“好嘞。”
“你们可吃过早饭了?”
“方才吃过了。”
“二娘可是还未吃?”
“县衙那边今日吃的r片炒馎饦,滋味可好了,你也去吃些吧。”
“众人方才言是还未吃饱,叫那厨娘再炒一锅呢,你这时候过去正好。”
自打开春以后,他们这里的羊r渐渐又变得很贵起来。
今日一早罗县令馋r,于是便叫厨娘从仓库里搬了两坛子r罐头出来,又捞了些馎饦,放些菜蔬下去一块儿炒了,炒了好几大锅,楞是没吃够,一个个那肚子里头就跟装了个无底d一般。
罗二娘过去的时候,罗用捧着一碗炒馎饦正吃着,见她来了,便冲围在锅边正分馎饦那些个喊道:“喂,给我阿姊留一碗。”
“……”那几个大肚汉围在锅边你一碗我一碗地分着,对他们罗县令的喊话,硬是装作没听到,有些个面皮薄的,这时候耳朵都红了,耳朵红了那也不肯让馎饦。
“我来。”乔俊林这时候站起来,从一旁拿了个干净的空碗,几步走过去。
他也不欺负那些个头小的,专门拣那些长得最高最壮的,拖出来两三个,他自己就能挨着锅边了,然后很快就给罗二娘打了一大碗冒了尖的炒馎饦出来。
那几个大块头也不敢抱怨,缩缩脖子继续往锅边挤,争取在锅里的炒馎饦被抢空以前,还能再打一碗。
他们乔头儿向来这样,别人是柿子专拣软的捏,他是专门拣硬茬来碰,在他们这儿,块头大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好处。
“吃吧,阿姊,今日这炒馎饦好吃得很。”罗用笑眯眯对二娘说道。
“哎。”二娘笑了笑,接过乔俊林递过来的那一大碗炒馎饦,就着厨娘给她打的一碗馎饦汤,大口大口便吃了起来。
“阿姊你可吃得完?”
“吃得完吃得完。”
:
第345章 希望()
去年入冬那时候; 羊r甚贱; 常乐县公府大收羊r,其中一部分像往年一样做成烟熏腊r,另一部分则做成r罐头。尘↙缘↘文?学↘网
这r罐头比腊r口感嫩; 滋味亦是颇佳,菜铺子那边每天都要开几坛子来卖,价钱不贵; 但常乐百姓的消费能力毕竟还是低了些; 真正吃得起的也就是少数商贾富户,以及一些往来食客。
“阿姊; 你那边可要r罐头?我这里还有好些。”罗用对二娘说道。
“要啊; 如何会不要。”二娘咽下一口r片炒馎饦; 爽快道。
这r片炒馎饦; 加些酱油; 再调些辣味; 滋味确实是好; 只可惜这r罐头也难得,白面也贵,她们那羊绒作坊就算是出了名的伙食好; 也不敢经常吃。
那些小娘子看着虽比罗用他们这边这些个糙汉文静秀气得多,却也都是长身体的时候; 成百上千个正在长身体的小娘子; 那吃起饭来……总之; 能从罗用这边拿点不要钱的r罐头; 二娘也是挺高兴。
一听说他们县里要给羊绒作坊送r罐头,这会儿正吃饭的这些个差役吏员,便有不少人面上现出了r疼不舍之色。
众人心中也都很清楚,那羊绒作坊那么多人,寻常送个三五坛子的,根本不够哪里,这回他们库房里的那些r罐头,至少也得没掉三五十坛。
二娘见他们r疼那样儿,也假装没看见,笑嘻嘻依旧吃自己的炒馎饦,待她吃饱了,罗用便领她去库房拿r罐头。
那库房打开来一看,好大一间屋子,一个个货架上满满当当摆满了r罐头,这还只是其中一间而已,罗用说另外还有两间呢。
“这般多?”方才见外面那些人一脸r疼那样儿,二娘还以为他们这边也没多少了呢。
“不多了,一直要吃到入冬去呢。”这边这几个库房里的r罐头,主要就是用来自己吃的,要用来卖的,便都放在菜铺子那边。
“今年入冬再多做一些。”二娘说着便去去抱货架上的r罐头。
“娘子莫要脏了衣裳,我们几个来搬便是。”后面过来的几名吏员忙道。
“与我阿姊搬五十坛,装了牛车送到羊绒作坊。”罗用对他们说了一声,复又对二娘言道:
“去年也想多做一些,奈何不够杜仲胶,我当时差点没把自己的鞋底都给抠下来。”
“今年这批杜仲胶可是快要到了?”二娘笑问。
早些时候罗用便与她说,去年卖白叠布的那些钱,他都让人换成了杜仲胶,从长安城一路运到他们常乐县来。
自打前些年,罗用他们在西坡村开始种起了杜种树,做起了杜仲胶,制出了胶底皮靴之后,不少地方的人便都纷纷种起了杜种树。
转眼好几年时间过去,现如今最早的那一批杜仲树也已经种下去许多年了,中原许多地方都能产胶,尤其是在那秦岭一带,听闻许多世族大家在那边都有杜仲园,动辄就是大片山头。
这两年在长安各地皆能买到杜仲胶,价钱也不似早年那般其贵无比,只依旧还是贵,贫民百姓买不起,至少也得是个小富之家,才能给家里的郎君置上那一双两双的胶底皮靴。
在他们陇西这边,杜仲胶的价钱更贵,这回他们做罐头用到的这些胶垫,也是罗用这些弟子们当初从常乐县带过来。
“前两日方才收到信件,言是亦到了凉州城,在那凉州城中歇息数日,再与赵家的商队一起过来。”罗用回答说。
“这条木轨,若能通到凉州城就好了。”二娘言道。
这条木轨若是能通到凉州城,那她这边作坊里的那许多存货,便不愁运输了,罗用他们做的那些烟熏腊r和r罐头,也能运到凉州城那边去卖。
每年入冬那时候,常乐县这边的r价比之凉州城那边还要低上许多,凉州城这几年人口增多,城中物价比之中原虽也不贵,但也绝对不会出现像常乐县这种入冬羊r贱如土的情况。
“早晚都会通的。”只要不打仗,只要不动荡,发展都是必然的。
然而在眼下这个年代,战争总是频频发生,想要不打仗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一天晚上,又有一批精铁经由那条木轨道从晋昌城运过来,白天的时候轨道上很忙,几乎没有什么空闲,所以罗用他们自己运货大多选在晚上。
罗用的那些弟子们打造器械,需要用到精铁的地方不少,陇西这边铁价颇贵,比河东不知贵了多少。
“这一批铁质可还好?”站台那边卸货的时候,罗用也过去看了看。
“只是寻常。”他的一名弟子摇头道。
“先用着吧。”罗用自己大致也懂一点,借着火把的照耀略略看了一下今晚到的这一批货,品质确实不算好,价钱却不便宜。
“待伊吾那条木轨通了以后,我们几个便去伊吾那边看看。”罗用那名弟子言道。
“此事留待明年再说,今年多做一些轧棉机,这铁用来做轧棉机也够了。”罗用却说。
从伊吾到晋昌那么远,就算他们出了全力修路,至少也得大半年才能修好,那时候差不多该入秋了,那突厥人也不知道具体几月份来犯,罗用不希望自家弟子遭遇战事。
在遥远的阿拉伯半岛西面,阿普这时候才终于说服了他的部族,带着那些从战火中残存下来的部众,决定要穿越危机重重的大食国,长途跋涉前往那个阿普他们口中的东方国度。
这些人之所以迟迟不肯答应跟阿普一起去往大唐,一方面是因为路途艰辛危险,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听闻了,在那个遥远的东方国度,他们这些黑皮肤的人,会被当地人当成奇珍异兽贩卖。
然而阿普告诉他们,他的师父送给他两个神奇的种子,只要他们能种出这种粮食,并且把粮食献给那位东方的国王,他们就能在那个国家获得庇护,免受战火的侵袭,也不会再被人当成牲畜贩卖。
于是他们就在尼罗河边种起了番薯,往那两枚种子上面淋些清水,待它们发出绿芽,长到巴掌那么长,便割下来,c在河边松软肥沃的土壤之中。
然后很快的,他们便看到那些藤条发出嫩芽,越抽越长,然后很快铺满了整个地面,几个月之后,他们从那片土地挖出了许多番薯,这番薯生吃甘甜脆爽,烤熟以后甜糯美味,部族里的男女老少都也很喜爱。
然而要离开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这一片土地,前往一个全然陌生的国度,对于许多人来说,依旧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若不是战争太过频繁,死伤太过惨烈,他们最终也许并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阿普和他的父亲带着族人,沿着他们回来时的那一条路行走,结果刚刚走到大食国边境,就被扣住了。
这一次,就算阿普拿出之前哈桑给他的那张羊皮纸也不管用,那些人不仅不肯放行,还捉了他们去做苦力。
直到数月之后,大食商贾哈桑用他从罗用那里换来的罐头方子,在大食国大办罐头工厂,大大地挣了一笔,并且逐渐成为国内的一个商业巨头。
这时候有人来奉承他,并跟哈桑说,他的一群家仆被另一个家族的势力扣押了,正在边境上做苦力,还告诉他阿普他们当时拿出那张羊皮纸的事情。
哈桑当然记得那张羊皮纸,他也有意要与罗用继续打好关系,那名东方少年很不寻常,也许他们将来还会有其他合作,这时候自己若是送他一个人情,将来在交易过程中就会很有利。
于是哈桑让人去与扣押阿普他们的那个家族势力交涉,那个家族对阿普的家族原本并不友好,然而今时不同往日,阿普的家族如今接着r罐头的生产,已经打入帝国上层,这时候若是因为一群奴隶便与他们起冲突,那是十分不明智的。
数日之后,阿普他们终于结束了这一段痛苦不堪长达数月的奴隶生活,哈桑的人找到他们,给了他们食物和衣服,并为他们请了医生。
经此一劫,原本所剩无多的部族人口又有了折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