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路归途-第1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在我没做出和离这事之前,她为何要汲汲营营把公库当做自个私库在用?我只有你们两个儿子,荣府的家业和我的私房、她的私房最后不都是你们的吗?敏儿也只是带走一点嫁妆。总之,你们母亲很短视,只看得到眼前的利益,所以你们须得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不能被感情蒙蔽了双眼。”就连她离开那日,也没给两儿一女留下任何钱财,也就贾赦大婚之前,送了一笔银子给贾赦。
贾赦贾敄有点懵,之前老夫人和贾代善顾忌到兄弟俩的面子,并未把整治家业时发现的史氏做的事情告诉二人,这回听到顿时更是有点不知所措。
“在你们二十岁之后,我不会再怎么方方面面管着你们,那时你们也都是成年人了,该学会自己展翅高飞。”贾代善惆怅地说道,儿子长大了,就不属于他了,属于这片广阔的天空。
贾赦二人回去辗转思量了许久,心底再一次给自己立了目标,父母之事已过去,既然大家各自安好,他们做好为人子的本分便好,无论怎样,他们须得自立起来,这个自立不只是前程有所成就,还有心里上的成长,可以经受任何风吹雨打。
十一月十八,史氏再嫁,保龄侯府依旧办了婚礼,史老夫人终于可以安心了,与理国公府的婚姻本就是各取所需,双方是谈好条件的。
保龄侯脸上也终于有了点笑容,经过一年过去,史家女子的名声终于回缓,再一两年过去,将不会再影响史家女儿的名声了。
荣府送了一份厚礼,老夫人亲自带着贾赦贾敄贾敏亲自参加了婚礼,还让贾赦贾敄二人跟在迎亲队伍后面亲自送了母亲出嫁,这似乎是京城头一遭,儿子送母亲出嫁,又成为世人一桩谈论焦点话题。
当夜,贾赦策马扬鞭赶回了军校,他现在关键时期,心中紧迫之感深浓,是以不想更多地耽误训练。
第138章 红楼‘真爱’—36()
史氏再嫁之后;半月之后,理国公府便传来了世子夫人去世的消息,理国公府刚办了喜事;转眼就要办丧事,理国公府世子膝下有三儿一女;大的儿子十二岁;小的儿子五岁;中间一对儿女是龙凤胎,都是八岁,在灵堂哭得都昏厥过去了。
荣府这边,老夫人年纪大了,这入冬之后,天气一日比一日寒冷;老夫人虽然身体比去年好一些;但是也经受不住这么严寒的天气,参加丧礼的人便只有云瑶和贾敄。
丧礼办得很隆重;史氏内外一把抓;赢得了京城所有人家的赞誉。
腊月初,北静郡王府办老王妃七十大寿;寿宴办得隆重热闹,朝廷大半个官员人家都来参加了寿宴。
史氏作为理国公府的主母;带着十岁的庶女参加了,她这会满面春光,尽向世人展示她的慈母之心。
她还主动向老夫人和云瑶打招呼;老夫人含笑与她寒暄,女眷们见状心里都在忖度,莫非史氏真不记恨贾家了吗?
又想着,荣府终究有她的儿子和女儿,她再怨愤也无济于事,还不如放宽心胸,与老夫人和荣府新夫人交好,这样于她儿女都有好处。
云瑶与其他夫人说话去了,没留心史氏与老夫人讲了什么,只留神之际发现老夫人神色有点不好。
直到寿宴结束,回到荣府,老夫人才含着担忧的口吻说道:“史氏她今日提醒了我,敄儿已十六岁了,该给他说亲了。”
老夫人沉思,云瑶及时说道:“母亲,二少爷的婚事,老爷想来有安排。”
老夫人点头:“也罢,待我儿回来,我问问他。”沉吟片刻,又说:“史氏方才说,她之前已经与王县伯家互相探过口吻,王县伯有意许配嫡长女与敄儿。”
老夫人似乎在思考王家的家世是否配得上她的乖孙,云瑶又道:“母亲,这是一年多前的事情了吧?这一年来,王家可没有露出任何想与咱们家结亲的讯息。”
想来是贾代善和史氏闹了一场,王家觉得贾代善不可靠,便不打算与贾家结亲,而且两家的关系还变淡了许多,云瑶如是想着,老夫人也想到了。
“也是,王家嫡长女,家世终究低了点,敄儿就算不是嫡长子,但也是国公爷的儿子,县伯之女,家世倒是其次,王家女儿不读书,以后如何与敄儿举案齐眉?”
婆媳二人按捺住不提,反正贾代善早说了,儿子的婚事他自有主张,且儿子还小呢,又无功名在身,不必这么早成婚。
当然,老夫人也在搜罗京中适龄女孩的情报,让云瑶给她参考,十日时间,两人手上已经有厚厚一叠未婚适龄女子的情况了。
今日是张家族学放假的时间,从今日放至元宵,元宵之后开课,不过年后贾敄要回金陵参加童生试,倒是要再上学,得等上几个月,若是考中秀才,继续考举人,得秋天回京;若是没有考中秀才,一来一回三个月时间,贾敄回京继续在张家族学上学。
贾敄从族学出来,两个随从和车夫已侯了多时,不过马车行了一段路程,被史氏派来的人拦住了,于是贾敄派一名随从回府报信,马车转道去了理国公府。
这会是申时正,不过天空飘着大雪,天色暗沉,看起来天很快就要黑了。
荣府这边,老夫人和云瑶知道贾敄去了理国公府,便不再等贾敄回来吃晚饭,婆媳、婆孙几人一道吃了晚饭,天色已黑沉一片。
老夫人拢了拢衣襟,虽然屋子里有火盆,暖和极了,但是外面冰天雪地依旧觉得冷,这种冷是发自内心的。
张嫣、贾薇姐妹几人呆在一旁暖榻上,张嫣、贾薇一同在给妹妹们诵读诗词。
贾蔓已经七岁,早已开蒙读书,诗词歌赋也都在学习,听着姐姐讲解诗词,听得入迷,而星星和贾敏,云瑶每日也在教导她们认字,星星年纪大一些,已经认识不少字,贾敏逊后一些,不过两个小姑娘也听得入迷。
“这都快过年了,也不知道我儿几时回来?”荣府过年的一应年货也都准备好了,前日也刚做了年终总结,府上下人的奖金也都发了,各庄子上的下人奖金可能要晚点才能到达,总之荣府已经准备好过年了,就差当家的归来。
不多时,贾敄回来了,他的神色似乎不太好,鄢哒哒的,让云瑶和老夫人一眼就看穿了,不过任凭老夫人如何询问,他都顾左言他。
待戌时正,孩子们都回院子里休息了,老夫人把贾敄的随从王山叫来询问,王山也不知道贾敄在理国公府发生了何事,只看到贾敄与史氏两人神色都不太好。
“少爷与柳夫人一道在前厅的偏厅吃的饭,我在旁边耳房吃的,就听到少爷与柳夫人争执的声音。”王山极力回想他所看到的一幕,“原本少爷和柳夫人用饭时,身边只两个丫鬟伺候,一个给柳夫人布菜,一个给少爷布菜,不过小的探头看时,发现屋子里还多了两个丫鬟,似乎与另外两个丫鬟不同,穿着打扮上更漂亮亮眼一些。”
老夫人神色当即不好了,王山可能看不明白,但是她明白了,史氏她是想给儿子送丫鬟伺候吧?这丫鬟不是普通的丫鬟,应该是通房丫鬟才是,不过贾敄拒绝了,所以母子两人产生了不愉快。
“好,我知道了,不用担心你们少爷,有些事情该是他想的通透的时候了。”道义上讲一个母亲给儿子身边安排几个丫鬟伺候,也无可厚非,但是私心里,老夫人可不想荣府还有史氏的耳目,毕竟双方已经不是一家人了。
王山一头雾水地离开,不过第二日见到贾敄时,他还是把老夫人见他的事情告诉了贾敄,贾敄点了点头,没说什么。
老夫人无人可以商量,就只有云瑶可倾诉,云瑶听说之后,点头:“二少爷做得对,老爷早就说了,二少爷要全心放在读书上,争取年后回金陵一举考中秀才,可不能把心思放在女色上面,而且二少爷身边干干净净,以后说亲也是一大优势。”
“是啊,就说史氏眼皮子浅,只考虑眼前的利益,幸好她还算知道厉害,不会做出太损阴德的事情。”老夫人叹口气说道:“赦儿定亲之后,她也打着为赦儿着想要给赦儿安排几个通房丫头,还是我以婆婆的威严压下去了。我并不提倡做父母的干涉儿子的私事,若是女人收不住男人的心,那是他们夫妻的事情。”
云瑶郑重点头,老夫人虽然有些地方做的不好,比如贾赦出生之后,生怕史氏教不好大孙子,便把大孙子抱在身边抚养,以至于史氏对贾赦有心结,但是她确实比一般婆婆开明。
三日之后,贾代善和贾赦回府,军校放假,元宵过后才开学。
府里的任何事情是瞒不过贾代善的眼睛的,云瑶不说,老夫人也会说,林管家等人也会说,不过贾代善直到之后,并无任何特别的反应,也没有再找儿子们谈话,反正他该说的也都说了,重要的事情他只讲一遍,以后不讲只做。
还有几日就过年了,贾赦回来第二日便带着张嫣、贾敄和贾敏去理国公府探望史氏,原本以为会吃了午饭回来,却不想巳时去的理国公府,晌午前就回来了。
贾敏是个小姑娘,虽然亲眼看到母亲和大哥二哥吵架了,但是她没心没肺地不放在心上,回来就跟着星星一起玩儿,找祖母,找爹爹,脸上笑容灿烂极了。
贾赦和贾敄看到妹妹没有受到影响,倒是松了一口气。
张嫣表情也淡淡的,任谁听到夫君的亲生母亲询问她嫁进来快一年还未怀孕以此劝她贤良淑德,让她主动给夫君纳妾,谁也心情不妙。
贾赦在军校学到了很多,虽然不会医术,但是他们训练程度厉害,军校有大夫每三日为他们检查身体,不能让他们训练过度,毕竟他们身体还在成长,若是提前透支,于寿数有碍。与大夫打交道多了,大夫也告诉他们基本常识,所以贾赦早已和张嫣解释过了,因为张嫣年纪不到十八岁,所以他们要孩子的话,起码得等张嫣十八岁以后,这几年就好好养身体。
史氏的做法也不全然是错的,毕竟京中大户人家的主母和婆婆都是像她这样做的,儿媳妇嫁进来快一年未孕,是得着急抱孙子的事情。二儿子刚过十六岁,还没有定亲,这也不像话,成家立业这才是正统的规矩,她着急儿子的婚姻大事也没错,只是贾赦和贾敄接受了贾代善不一样的教育,想法已经与史氏相悖,于是母子之间的矛盾必然少不了。
贾代善没管儿子与他们母亲的矛盾,反正他之前已经提醒过了,倒是老夫人后来多多劝慰了孙子,他们母亲确实也是关心他们,让他们别放在心上,只不过大家彼此观念不一样,这才产生冲突。
“你们也别伤心,你们母亲就是后宅妇道人家,她就是京中大部分主母和母亲的样子,你们听听就好,别过心。祖母老了,有些教育方法也不得当,所以以后有什么拿不定主意的问你们父亲。”停顿了一下,老夫人说:“还有你们太太,你们太太嫁进来也一年了,日久见人心,她一直对你们小心翼翼,她的膝下只有星星一个女儿,不会对你们起坏心,生活方面拿不定主意的事情就问她。”
贾赦和贾敄有点意外,他们对继母也没有恶意,因为身份的关系,也不会真的信任看重她,现在祖母却说继母可信,这不是奇闻吗?
老夫人拍了拍孙子的手:“听祖母的,祖母老了,虽然眼花,但是心明,她对你们不会有恶意,你们也不用再警惕她。”
贾赦二人点了点头,他们也对继母没有恶意,孝道如此。
除夕夜,宫宴结束已过亥时,回到府里,大人孩子精神振奋,继续守岁,贾代善宣布了年后的计划。
一条,长泰十四年,这一年,他依旧非常忙碌,可能比十三年更忙,有可能长期不在家,让家人多多包涵,等军校走上正轨,他这个创办人就不会如此忙碌了。同样的,贾赦也会跟着他东奔西跑,这点就要让儿媳妇多多担待了,又两人年纪小,不着急生孩子。
二条,便是贾敄的科举和婚事,元宵之后,贾敄就独自回金陵参加童生试,能不能考中,全看贾敄自己的努力,至于婚事,不着急,反正二十岁之前都算小,而且还特意叮嘱老夫人,贾敄的婚事,他说了算,别让她胡乱答应任何人,谁的面子都不行。
老夫人那脸色青红交加,云瑶忍不住暗笑在心,贾代善这是有多不相信自己的母亲,老夫人愤愤地说:“哼,正好趁我意,你以为我愿意管?我一大把年纪了,没精力。”
贾代善讨好一笑:“娘,我就是这么一说,你们老人不就是爱面子吗?爱面子与孙子的幸福、前程相比,哪个更重要?”
老夫人别过头不说话了,恰好看到门外的天空燃起了一簇一簇的烟花,开在天空,灿烂漂亮极了。
孩子们早已忍不住,跑出去到荣宁大街放烟花去了,隔壁贾珍听到声音,也蹬蹬地跑出来,不一会荣宁大街上空就开起了璀璨夺目的烟花。
作者有话要说:还有一更,应该也会较晚,十点多十一点/啦啦啦,亲们可以早上看,么么哒
第139章 红楼‘真爱’—37()
又三年;已是长泰十七年。
贾代善的军校已经走入正轨,且因为军校一千来人的学生立了不少功劳,大齐第一军校的名头成功打出去了;成为大齐想参军人士的理想之地。
军校是长泰十三年开办的,长泰十四年招生三百人;十五年十六年也招生三百人;这三年成果喜人;于是贾代善手下的副将还有最开始带出来的兵丁都开始独挡一面,军校开始与各地书院合作,现在书院也不只是教导文学方面的事情,在武艺方面也加强了,当然这是让学生自己选择,等到学生们十五岁时;有志于参军的学生可参加军校的招生考试。
如此;贾代善在家的时间就多了,贾赦今年已二十一岁;去年在他及冠之年;恰好和军校一百个学生帮助海军捉拿了一支海盗,贾赦那一支学生队伍名震大齐;长泰帝和太子亲自参加褒奖海军的仪式,听到贾赦即将及冠;便由长泰帝给贾赦取了字,恩侯。
云瑶吐槽,原着中贾赦的字不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