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仙路归途 >

第530部分

仙路归途-第530部分

小说: 仙路归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前线就没有他的用武之地了。

    “大哥,这后面的战事我就不参与了,无忧要生了,我要回长安。”

    离邪冷笑一声:“暂且放过你,傍晚在训练场见,我得给你好好松松皮囊。”

    李元吉原本松了口气的表情一下子垮塌下来,大哥揍人很疼,他本身力气大,但大哥揍他之后,他仿佛举了万斤的大鼎,整个人从身体到心里都好像被掏空一下,需要好几日才能恢复过来,且恢复的时候只能躺在床上,浑身不得动弹,和一条死狗没什么两样。

    “二娘子要生了啊?”离邪哪里还理会李元吉,当即和李世民探讨起那个还未出生的奶娃娃的事情,李世民都跟不上大哥的话题,总觉得大哥兴奋得有些过分了啊。

    最后,离邪说道:“你要回长安也行,不过你的兵都得给我留着。”

    李密被害之后,他的部下便逃窜了,然后像秦叔宝便阴差阳错地被李世民收编了,李世民这一趟出来,收拢了好些将领,跟着他回长安,那不是浪费吗?自然是留在前线最好了。

    走出军帐,李世民还在思考大哥的用意,百思不得其解,后面走出来的李元吉却一改方才的颓势,他煞有其事地拍了拍李世民的肩膀,说道:“二哥,回去好好和小侄子相处,至少在大哥回长安之前,让小侄子认识你这个亲爹,否则。。。。。。”儿子在亲爹和大伯之间觉得大伯更亲,岂不是很悲催?

    李元吉晃头晃脑地离开了,听到训练场传来喝彩声音,他立即跑了过去,训练场里,正好秦叔宝和尉迟恭、程咬金等人正在比武切磋,这些可都是有真功夫的武将,切磋起来,拳法拳拳到肉,一众人打得酣畅淋漓,特别过瘾,喝彩声不绝。

    李世民又走了几步,恍然明白四弟话中之意,他顿时脸色大变,随后整个脸又变得纠结了。

    大哥不会真要过继他的儿子吧?这。。。。。。

    次日,李世民带着纠结的情绪回长安了,他只带了二十多个亲兵,大部队还是留在了前线,他倒是不怕自己的部下叛变,说实话,大哥如若真看中他的人,他就算使出百般计策,也留不住。

    可惜,李世民还在赶路途中,长安秦/王府,长孙无忧便已经生产,在四月初九太阳跳出地平线,红光刹那映照大地时平安生下长子,长孙无忧生下孩子之后,便昏睡过去了,在她还未醒来,李渊的圣旨便到了。

    这是李渊的嫡长孙,被他赐名为李承乾。

    但李渊赐名之后,长安城中诸位官员们便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讨论,陛下看重嫡长孙,这也无可厚非,赐名也无可厚非,但叫李承乾,这名字可就让人想入非非。

    不只是旁人想入非非,长孙无忧醒过来,听到婢女汇报之后,整个人也纠结起来了,公公这是何意?

    何意?官员们琢磨着,莫非陛下开始猜忌太子?不满太子现在这空前远大的名声,开始看重秦王殿下,要让秦王殿下和太子殿下打擂台?

    李世民离着长安已经不远了,长安的消息第一时间汇报给他,听到孩子已经出生,且是个儿子,他确实很高兴,这可是他的嫡长子,他和无忧的孩子。但下一刻,听到父亲给孩子赐名为李承乾,他的脸色登时就耷拉下来了。

    这种纠结的表情持续到李世民进长安,不过他不像离邪那么胆大和无畏,他进了长安城之后,第一时间就是去皇宫拜见父亲。

    李渊见到他也很高兴,几个月没看到儿子,陡然见到他比出征前成熟不少,他这个父亲自然也是感慨万千。

    “二娘子立下大功,生下你的嫡长子,你可得好好对二娘子。”

    李渊不提还好,一提李世民那脸就变成麻花一样纠结了,以往他有什么心事都喜欢藏在心里,作为男儿并不喜欢向父亲吐苦水,但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句话在所有家庭通用,又李世民一向性子急躁,李渊对待这个儿子就较为冷淡,就是想压一压他的性子,但这种事情久而久之,如若父子两人不沟通,误会越来越多,那么便会渐行渐远。

    李渊感慨道:“夫妻是老来伴,你母亲去后,我时常想起这句话。”

    李世民心中一酸,李渊没有发现他这点情绪变化,欣慰地看着他,说道:“去吧去吧,回去看看二娘子,还有承乾,有什么话后面再说。”

    原本要转身离去的李世民没走,低头问道:“阿爹,我想问问,承乾这名字是何意?是不是大哥有意。。。。。。”

    李渊登时一愣,看着李世民不知道该怎么说,李世民抬起头看他,父子俩对视着。

    李渊咳嗽一声,说道:“那个,你大哥身体恐难以康复,总要有个继承人,不过你大哥说不用过继,孩子是属于你们夫妻俩的,但他也有养育和教育的权利,这孩子不出所料,就是大唐以后的太子。”

    李渊挥了挥手,最后说道:“这事你们兄弟去商量,阿爹只希望你们不要伤了兄弟情谊,历来皇家兄弟相残的多,现在天下基本平定,天下人才辈出,个个都想显示他们的能力,阿爹希望你千万不要被有心人利用,阿爹希望你们兄弟和睦,否则他日去了地府,不只是我难以面对你们母亲,你们也难以面对她。”

    杨府,便是杨若惜他们这处宅子新挂上去的匾额,萧皇后这段时间一点一点理顺府中的事情,这个匾额也是按照她的意思挂上去的,而杨侑,他也暂且住在这里,他的?国公府反正是个空宅院,没有人气,冷清极了。

    自从李承乾诞生之后,杨侑每次看到杨若惜,那欲言又止的表情让人看得很郁闷。

    杨侑对于三姑姑嫁给大唐太子之事是非常赞同的,他还想三姑姑和太子生下孩子,他日如若登基为帝,皇帝血脉当中也有杨家的血脉,哪知道唐皇给秦王/府的小世子赐名为李承乾,这含义不言而喻啊!

    太子身体有恙之事,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反正萧皇后、杨侑是不知情的,所以他们两人就有些郁闷。

    “太子继承人一事,你们不用想了,多年前太子出征,受过伤,伤好之后,其他无碍,唯有一个后遗症,那便是不能有孩子。”

    杨若惜淡定地道,趁着母亲和侄子又对着她欲言又止,她只好挑明。

    萧皇后、杨侑深深叹了口气,同时两人心中都想着,难怪唐皇会同意太子娶三娘/三姑姑,原来如此。

    两人深深地看了一眼杨若惜,杨若惜心中要抓狂了,这种可怜、痛惜的表情让她更是郁闷,女人一定要生孩子吗?

    杨若惜转身就走,果然志同道合的人难找,她还是去巡视商铺,想一想怎么增加营业额吧!

    哪知她下马车之后,就有人撞上她了,她低头一看,有些不知道怎么处理?一个两岁的小男娃,他拽着她的裙子,扬起头可爱地望着她。

第506章 隋朝公主VS唐朝太子—14() 
柳荷、吕茜两人也傻眼了;片刻后;吕茜弯下腰,把小男娃抱起来了;但小男娃扁了扁嘴,好像要哭了;不过终究没有哭,他朝杨若惜伸出双手。

    “抱抱。”

    这小眼神看得杨若惜心肝一颤,她伸出手僵持了一下;说道:“我抱吧。”

    小男娃很高兴;欢快地噗嗒:“娘娘。”

    杨若惜转头吩咐:“你们去问问这是谁家的孩子;怎么没有大人照看?”这孩子的父母该是多么心大,不怕孩子被人抱走拐卖了吗?

    柳荷、吕茜和车夫都去四周打听;杨若惜抱着孩子进了绣房,绣房现在扩大了面积,她把旁边的一家店铺买了下来,两边中间的墙被开了一道门;面对着街面的墙壁做成了纱窗,纱窗是活动的;开门做生意时,便把这面墙整个窗户拉上去,把铺子里的商品完全呈现给客户,即便客户不买,从这路过时,也能看上几眼。

    绣房里是成衣居多;男装女装都有,当然衣服嘛,不一定能合所有人的尺寸,绣房有绣娘,可以再量了尺寸之后,为客人做修改。

    绣房的衣服图样精美,年前开张时,几乎无人问津,但开年后,杨若惜绞尽脑汁做了宣传,生意便一日比一日好了起来,现在铺子里还有不少客人在流连观看。

    当然,不论什么时候,模仿者都很多,自从绣房这种宣传模式还有图样受客人追捧之后,长安城大大小小的绸缎铺子、绣楼都把图样和宣传方式抄袭过去了,当然除了宣传方式没法杜绝之外,图样因为是杨若惜画的,所以没法模仿的一模一样,因为就算其他绣楼画一模一样的图样,也没有杨若惜所画那么有灵气。

    进了绣房,她扫视了一眼铺子里的情况,便进了后面,掌柜和小二等都忙着招呼客人,看到她只是颔首一下,后面倒是有一个绣娘正在给客人改尺寸,看到她进来,站起来行了礼:“东家。”

    “不用管我,你做你的。”杨若惜摆了摆手,然后在一个小绣墩上面坐下,她把小男娃放在膝盖上,低头看他。

    小男娃抬头看她,大眼看小眼,小眼看大眼。

    “小家伙,你叫什么名字?你的爹娘呢?”

    小男娃眨了眨眼,吃着手指头,歪头看她,又眨眼,奶声奶气道:“大郎。”

    杨若惜不禁一笑,这说了等于没说,谁家长子都会被称呼为大郎,她笑道:“我知道你是大郎,但大郎是你的排名,你叫什么名字?”

    名字是什么?小男娃歪头眨了眨眼,清澈的眼眸中倒映着面前这个漂亮的姨姨,他鼓着脸颊,一脸苦恼。

    杨若惜没忍住笑个不停,这小孩挺有趣的啊。

    小男娃眨眨眼,姨姨笑起来好好看,至于方才苦恼的问题,他已经忘了。

    小男娃不知道,他娘找他都找疯了,遍寻不到儿子的身影,卢氏在大街上要哭了,她身边跪着一个十七八岁的婢女,婢女不断地磕头:“夫人,是奴婢没看好大郎。”

    她们主仆两人找了整条街,就是不知道孩子跑哪去了,别看孩子才两岁大点,但特别能跑能跳,卢氏不过是把孩子放下来,自己弯腰在书铺支出来的摊子上挑选书籍,旁边还有婢女看着,结果似乎转瞬孩子便不见了,前后不到半刻钟。

    不知情的路人、知情的路人纷纷好奇地看着这对主仆,卢氏深呼吸一口气,沉声道:“还跪什么跪,赶紧回去多叫点人来找人啊!”

    这个婢女太死板了,现在最重要的不是追责,而是要把孩子找回来。

    其实卢氏所在地与绣房那条街就是转角的问题,不过绣房是十字路口往左边转那条街的中间位置,他们就在自己这边找,没有想到孩子会跑过街。

    卢氏性子一向强硬,步行街离着自己家不远,所以她时常抱着孩子,带着一个婢女就出来逛街,以前多次都没有出问题,却不想这回却出问题了。

    婢女那是拿出生死速度跑回家叫来了一群仆从,人不算多,也就七个人,房府本身仆从就不多,这是把家中上下仆从都叫来了,当然管家在知道小主子不见了,那是急得不得了,然后跑去房玄龄办公的地方告诉房玄龄了。

    房玄龄差点没背过气,他已经四十岁了,现在只有这一个儿子,对待儿子那可是如珠如宝。

    卢氏比房玄龄小十二岁,他们是十年前成婚的,但因为房玄龄不怎么在家,所以两人一直没有孩子,直到两年前才有这么一个孩子。

    房玄龄哪里坐得住,当即就从衙门请假,火烧火燎地赶到出事的地点,还没有见到人,但他听到儿子的哭声了。

    房玄龄松了口气,哭好啊,证明孩子找回来了啊!

    可不是吗?小孩被卢氏揍屁股揍得哇哇大哭,小手揉着眼睛:“娘娘,疼,不打不打。”

    然后往杨若惜身后躲,小孩这动作自然是想让新认识的漂亮姨姨庇护她,哪知道漂亮姨姨无动于衷。

    杨若惜可不管家务事,何况这孩子胆大包天,确实该教训啊,不管人家父母怎么教训,她一个外人没有置喙的余地吧!

    卢氏按着儿子揍了儿子好几下,她生起气来确实有点没轻没重,她一个放松,儿子就像泥鳅一样滑下去,躲在人家小娘子身后了,她也就顺势停了手。

    杨若惜和卢氏互不相识,卢氏是这开年后才来长安城的,以前她都在老家,现在路道太平不少,房玄龄才带信让妻子带儿子来到长安。

    “多谢娘子。”

    杨若惜摇头:“夫人不必如此,下次记得看好孩子就好。”

    房玄龄这才从仆从后面走出来,他朝杨若惜深深揖首一礼:“多谢三娘子助我儿。”

    “房郎君太客谦了。”杨若惜眼底有些惊讶,没有想到这小孩竟然是房玄龄的儿子,他们以前没有交集,但双方都能认出对方。

    卢氏这会心虚,偷偷看了自己丈夫一眼,心道这个小娘子是何人,郎君如此礼遇?

    小孩还躲在杨若惜身后,看到自己威严的爹,那更是不敢出来,他偷偷看着自己爹,然后又把头缩回去了。

    杨若惜微微低头,勾了勾他的小手:“大郎该回家了,瞧你阿爹阿娘多着急,回去好生向爹娘认个错,以后千万别再乱跑了。”

    这小孩不得了,一个人跑了有一里那么远,幸好他没有遇上人贩子。

    小孩眼珠子转啊转,然后猛地扑倒自己母亲怀里,卢氏顺势把他抱起来,因为她看丢了儿子,所以她心虚,她站在房玄龄身后,低眉道:“郎君。”

    妻子一向强硬,她这会这么柔顺,房玄龄自然知道是怎么回事,不过当着外人,他也不会教妻。

    房玄龄又是揖首一礼:“改日再向三娘子道谢。”

    杨若惜微微福身一礼:“房郎君不必如此,只是因缘际会而已。”

    房玄龄夫妻带着熊孩子回去了,至于怎么教训熊孩子,外人管不着,杨若惜已经视察完绣房,考虑了一下现在时间尚早,便往其他街道巡视,她还管着太子府的某些事情,既然要证明自己,那么就得认真努力才行。

    其实太子府的商铺都很赚钱,这是杨若惜理顺账本之后得出来的结论,且每个商铺的管事都非常尽心尽职,没有玩忽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