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毒后:皇上,你要乖-第2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师傅,爷爷,你们别吵了,我没事。”
楚蘅一脸无奈,赶紧打断两人的话,对夏侯耀道:“爷爷,我不过是受了一点小伤而已,不妨事的,用师傅的药,用不了几日,伤口就能愈合了。”
“听见没,听见没。”
老爷子朝夏侯耀吹胡子瞪眼。
夏侯耀这才松了口气,扭头吩咐外面的婢女:“小姐养伤这几日,你们几个,好生照顾着,若有半点怠慢,本王顶部饶恕。”
“是,王爷。”
伺候在门外的几名婢女知道楚蘅大有来头,急忙应声。
等夏侯耀从门口将目光收回来,楚蘅道:“爷爷,离开皇家药园后,兄长可有什么不适?”
“你兄长很好,昨日回到王府后,已经在花园里散步了。”
听夏侯耀如此说,楚蘅面露欣慰之色:“看来,兄长就快要康复了。”
这厢,楚蘅在忠义王府里养伤,卫氏跟楚惠派出去查她底细的人,已经到了崇华县大王镇。
此番,被卫氏派遣到崇华县的,是刘嬷嬷家的一名侄儿,名唤刘俊。
那刘俊立功心切,得了吩咐后,坐了一辆马车,日夜兼程的往崇华县赶,就在楚蘅等人被行刺的那一夜,他赶到了崇华县大王镇。
当天晚上,他在大王镇上寻了家客栈下榻,歇息一晚之后,精神饱满的往宁溪村而去。
在玉临城的时候,卫氏交待了他,柳氏跟楚蘅所住小木屋的位置,他赶到宁溪村,便赶着马车直奔小木屋而去。
小木屋已经是人去楼空,破旧的大门紧锁着,他站在门口,踮起脚尖儿,视线透过手指宽的门缝,能看见院中长了许多杂草。
一瞧这景象,他脸色微变,眉头锁起,瞧了片刻,将视线收回来,转身看见一名身着碎花短褐的妇人站在那里,心头一抖。
“大哥,你在这里瞧什么,这家人已经搬走了。”
说话的是庄秀云。
她端着一盆脏衣服,准备去村子里的小河沟边洗,经过小木屋,看见一名男子鬼鬼祟祟的朝小木屋里面看,便停了下来。
那刘俊是个心思活络的,听了庄氏的话,立马笑呵呵的说着:“我是这家人的亲戚,这位大姐,你可知道,这家人搬去何处了?”
庄氏瞧了瞧刘俊赶来的大马车,再瞧瞧刘俊的衣着打扮,眉头拧着问:“你是打玉临城来的?”
“啊。”刘俊朝庄氏点头。
打玉临城来的,难道是丞相府的人?难道是丞相府的要将柳芸跟楚蘅接回丞相府了?
想到柳氏跟楚蘅回去丞相府享福,庄氏心里就嫉妒得冒泡,有些不情愿回答那刘俊的话。
刘俊瞧她一脸不乐意的表情,笑了笑,从荷包里摸出一定银子,伸手递到她的面前:“大姐,你若是知道,就告诉我吧,你告诉我,这定碎银子就是你的了。”
庄氏瞧着刘俊手里的碎银子,一双眸子发光。
瞧着那么大一块,起码有二两银子吧。
她伸手,一把从刘俊手里夺过那银锭子,放进嘴里咬了咬,确定没有假,这才对刘俊道:“那母女俩已经搬去大王镇了,还在大王镇开了一家酒楼呢。”
柳氏竟然抛头露面,做起了酒楼生意。
这令刘俊有些微微诧异,急忙又问:“大姐,你可知道,那酒楼的名字?”
“我当然知道。”
庄氏拿着那二两银子,一脸笑眯眯的表情,“叫柳氏美食斋,在大王镇东大街,你去那打听打听就知道了。”
她关了田家饼铺,离开大王镇的时候,仙悦食府尚未成立,这段时间,她又未到过大王镇,所以只知道柳氏美食斋这个名字。
“多谢大姐告知。”
那刘俊离开宁溪村,赶着马车,风风火火的折回大王镇。
他赶到大王镇时,恰好是中午吃午饭的时间,到了东大街,便一路打听,终于到了仙悦食府。
午饭这个时间,仙悦食府生意正好,大堂里客座满堂。
刘俊去将马车停了,装成食客,大摇大摆的朝一楼大堂走去。
“客官,里面请,里面请,我们仙悦食府的菜肴好吃,价格不贵。”
范秋华一脸热情的将他请到大堂里,为他安排好座位,再给他上茶。
等刘俊喝了半杯茶水后,范秋华拿着菜谱走到他身边:“客官,这是我们仙悦食府的菜谱,您瞧瞧,要点些什么菜,酸的,辣的,甜的,我们仙悦食府都能做出来。”
刘俊主要的目的不是来吃饭的,随便点了两道菜:“我一个人吃,就这两道菜吧。”
他开口,范秋华便听出他是京城口音,笑了笑,小心谨慎的应付着。
“好嘞,请客官稍等,菜马上就上来。”
刘俊等了一炷香的时间,陶大丫端着他点的那两道菜,朝他那一桌走去。
范秋华见陶大丫端着菜从后厨里出来,急忙迎上去,低声在陶大丫耳边道:“大丫,那个人是从玉林城来的,你提防着一些。”
那日,楚瑜给楚蘅通风报信之后,楚蘅便让小福子往崇华县这边发了飞鸽传书,叮嘱柳氏等人防备着。
“好,秋华姐,你放心吧,我不会说漏嘴的。”
范秋华这才放心:“去吧。”
陶大丫将菜端过去,轻手轻脚,放在刘俊面前的桌子上,“客官,您点的菜已经上齐了,请慢用,有什么吩咐,随时叫我便是。”
刘俊点的是一盘生煎包子,一盘卤牛肉,菜上桌,顿时香味扑鼻,他赶了一上午的马车,也是饿了,夹起一只生煎包子,狼吞虎咽起来。
干完了两大盘,他打着饱嗝,扫了一眼满堂的食客,心理有些唏嘘。
没想到,楚相的下堂妻竟然有这么大的本事,经营了如此大一间酒楼。
范秋华,陶家姐妹见他目光在大堂里转来转去,鬼鬼祟祟的,对他更是警惕。
“姑娘,过来一下。”
刘俊忽然朝着柜台招手。
陶二丫道:“大姐,秋华姐,你们俩个歇会儿,我去应付那男人。”
范秋华跟陶大丫同时点头。
在她们三个当中,陶二丫处事最为机灵。
陶大丫大步走到刘俊的身边,嘴角挂着浅浅的笑容:“请问客官有何吩咐?”
刘俊瞧了陶二丫一眼,再拍拍圆鼓鼓的肚子,笑道:“姑娘,你们这酒楼做出来的菜肴,味道可真是好,在下冒昧问一句,不知可否见一见你们酒楼的老板?”
“原来客官是想见我娘啊。”
收到飞鸽传书那一日,柳氏召集众人商议之后,众人一致同意让陶二丫假扮楚蘅,一则,陶二丫够机灵,二则,陶二丫与楚蘅年纪相仿。
“我娘她在后厨里掌勺,我这便去叫我娘出来,请客官稍等。”
听陶二丫所言,刘俊用审视的目光将她看着:“请问姑娘姓氏?”
陶二丫笑了笑,很大方的回答:“小女子姓楚,单名一个蘅字。”
原来这就是丞相府的楚蘅小姐啊。
刘俊盯着陶二丫那张并不出众的脸,心中浮起一丝鄙夷来。
这位楚蘅小姐与楚惠小姐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难怪,楚相当年会将这个女儿撵出相府,姿容如此平凡,还真是给丞相府摸黑啊。
陶二丫在仙悦食府做了这么久,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学了一套察言观色的本事,那刘俊脸上方才露出鄙夷之色,便被她瞧得清清楚楚。
见刘俊对自己充满了鄙夷,她心头暗喜。
看来,这男人是相信了自己刚才的话。
她给刘俊斟了一杯茶之后,便去后厨叫柳氏了。
少顷,柳氏身上穿着围裙,与陶二丫一起,从后厨里面走出来,在陶二丫的带领之下,朝刘俊那桌走去。
陶二丫一边走,一边用不低不高的调子与柳氏说话:“娘,就是那边那位先生要见您。”
她那不高不低的调子,恰好能让刘俊听见。
柳氏的画像,刘俊在丞相府中见过,听到陶二丫说话,他眼眸一转,视线一下子落在了柳氏的身上。
卫氏手中的画像,是当年,楚廷豫刚娶柳氏的时候,新婚燕尔之中,为柳氏描绘的,画中的柳氏虽然年轻许多,如今的柳氏经历沧桑,面容虽然老了许多,但是与画像还是十分相似的,楚廷豫将柳氏撵出府后,那幅画像便被卫氏锁了起来。
柳氏脸上的神态,与画像中的神态,几乎没有变化,刘俊看了她一眼,心中已经认定是她无疑。
“客官,这便是小女子的娘。”
陶二丫亲密的拉着柳氏的胳膊,“客官点的生煎包子跟卤牛肉便是我娘做的。”
刘俊盯着柳氏苍老的脸,心中也是一阵鄙夷。
这楚相的糟糠之妻果真与卫氏比不得。
他虽心头鄙夷柳氏,脸上的笑容却很和善,“夫人真是好手艺,这生煎包子外酥里滑,卤牛肉香软可口,可惜,在下是外地人,离开这崇华县大王镇,便吃不到如此美味的生煎包跟卤牛肉了。”
方才在后厨,陶二丫已经将刘俊的可疑之处告诉了柳氏。
柳氏不动声色的审视了刘俊几眼。
这刘俊是刘嬷嬷的侄儿,眉眼之间,与刘嬷嬷有那么几分相似,柳氏对刘嬷嬷那恶毒的老娘们记忆尤深,此刻见了刘俊的长相,心中已断定,他是卫氏派来的。
“先生过奖了。”
知道刘俊的意图后,她面容镇定,依旧保持着那温和的笑容:“先生这样的贵人瞧得起小妇人的手艺,是小妇人的容易,若是先生还想吃这生煎包跟卤牛肉,打包一些带走便是。”
此番刘俊出门,卫氏给了他不少银子。
柳氏如此一说,他回味着那生煎包跟卤牛肉的味道,顿时馋得舔了舔唇。
心想:既然卫氏已经将那些银子给了他,那么,他便使劲儿花。
“那就帮我把生煎包跟那卤牛肉各打包两斤。”
“好嘞,请先生稍等。”
陶二丫笑眯眯点头。
刘俊注视着柳氏跟陶二丫离开的背影,嘴角一勾,眼中的轻蔑之色更浓。
只要这母女俩还在崇华县大王镇,丞相府那两位便能安心了,他的任务便算完成了。
他坐在桌前等了片刻,陶二丫将用牛皮纸包好的生煎包,卤牛肉送到他的面前:“客官,这是您要的两斤生煎包跟两斤卤牛肉,加上您方才吃的,一共是二两八钱银子,请客官到柜台结账。”
刘俊吃饱喝足,觉得自己任务也完成了,心情甚好,直接丢了一块大约有三两左右的银锭子给陶二丫,“不用找了。”
陶二丫掂了掂那银块子,笑眯眯将他送到酒楼外面,见他坐上马车,朝他挥手道:“客官,下次再来啊。”
瞧陶二丫那热情的模样,刘俊心头冷哼一声。
像这样的村姑,对楚惠小姐压根构不成威胁。
第236章 236:九爷夺取四城()
那刘俊赶着马车离开,墨秋前去跟踪,直到见他出了崇华县,上了去往天武郡的官道,这才折回仙悦食府告知柳氏。
“夫人,那人确实是玉临城派来打探消息的,已经赶着马车上了去往天武郡的官道了。”
柳氏这才松了口气,不过脸色仍有些苍白。
这么多年了,那姓卫的女人还是不肯放过她们母女俩,先前是派杀手到宁溪村去刺杀她们母女俩,如今又派刘俊前来打探消息。
“蘅儿,先生跟周林在玉临城,也不知怎么样了。”
想到卫氏的狠毒,她不由得有些担心楚蘅,老爷子跟周林的安危。
墨秋道:“请夫人放心,九爷已经安排了人手保护楚姑娘,老爷子跟周林兄弟的安全。”
有九爷的人在楚蘅的身边,柳氏心里稍微踏实一些,将目光移到陶二丫的身上:“二丫,今儿多亏你机灵,这才瞒过了那探子的眼睛。”
陶二丫道:“夫人不必客气,夫人与小姐待二丫姐妹俩恩重如山,二丫为小姐做点事情,是应该的。”
这陶家姐妹俩确实是知恩图报的。
柳氏点点头,欣慰楚蘅当初救下了这对姐妹俩。
“二丫,在蘅儿尚未回来前,还得由你假扮她。”
“请夫人放心,这件事就包在二丫身上了。”陶二丫毫不犹豫的答应。
画面转换到玉临城,皇宫,御书房。
百医争鸣大赛结束,太子凤骅作为这届大赛的主事,在早朝结束之后,到御书房向承孝帝禀报赛事的结果。
“儿臣拜见父皇。”
承孝帝正在批阅奏折,太子凤骅走进御书房来,朝他跪地一拜,他将手里批阅着的奏折搁了搁,挑眉朝凤骅看去:“平身。”
等凤骅站起身之后,他继续问:“太子,百医争鸣大赛赛事进展到什么程度了?”
凤骅微微弓着背,朝龙椅上的承孝帝作揖,道:“儿臣前来,正是向父皇禀报赛事情况,原本决赛设立了三轮,但是在决赛进行到第二轮的时候,崇华县为民医馆便已经打败所有对手,夺得了第一名,无奈之下,儿臣只能将第三轮比赛取消。”
这种事,还未发生过。
承孝帝听闻,对那为民医馆甚是好奇:“依太子这么说,那为民医馆的参赛者医术很高明。”
“确实高明。”
决赛第二轮上,楚蘅跟老爷子医治的是忠义王府的世子,对于此事,凤骅不敢有所隐瞒。
“半个多月前,北牧难民流入崇华县境内,造成崇华县发生天花瘟疫,便是那为民医馆的楚姓女子将天花疫情控制下来的。”
凤骅一五一十的禀报,令承孝帝对楚蘅也甚是好奇。
“天花乃是不治之症,没想到,那姓楚的女子竟然这般厉害,将这样的人招入御医院,对我皇家来说倒是一件幸事。”
凤骅误以为楚蘅是凤铮的人,此刻听承孝帝有意招揽她入职御医院,心中甚是恼怒。
“父皇,您可还记得,今年这届决赛是您出的题目,其中第二轮比试,便是为忠义王府世子夏侯无极医治肺痨之症。”
承孝帝回答:“朕又不老糊涂,当然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