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俄国教父 >

第122部分

俄国教父-第122部分

小说: 俄国教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地方,比如供应给克格勃们使用的伏尔加就添加了转向助力装置,这可是现在的宝马和奔驰都没有的东西。

    而另一方面,由于冷战而造成的东西方对峙,苏联的这些黑科技只能放在国内埋头发展,如果能够像Yota通讯一样,将苏联的这些技术专利注册到西方国家去,那么很可能蕴含着巨大的机遇以及财富。

    卡莉姆的画廊生意做的低调奢华,伊娃的通讯生意则做的风生水起,现在就连尤里那边都开始走上正轨了。不过相对来说,赌场生意依旧不好做,虽然尤里用格里戈里给那几个爱尔兰老头一个狠狠的教训,不过依旧免不了受到当地一些爱尔兰的黑帮势力的袭扰。尤里手上没人没枪,再加上又在人家的地盘上,所以一直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解决尤里那里的麻烦,也防止在莫斯科伊万科夫和哈桑再次联手对付老爹,谢廖沙决定把老律贼…名满苏联的伊万科夫派到尤里那边去,同时留下实力较弱的哈桑来辅佐老爹。

    于是在经过一系列的运作之后,老律贼带着自己的几个得力的手下离开了这个镇压了他一辈子的国家,为高尔基帮在大洋彼岸开疆扩土去了。

    老爹则留下来整合着莫斯科城南和城西的人马。伊万科夫原来的走私生意做得不错,虽然很多东西是从外国偷来的,但是以老爹这个参加过二战的素卡看来,这些东西反而是敌人的战利品,伊万科夫原来的是波兰的团结工会的人。团结工会现在已经从原本的和平抗争走向了武装斗争的路线了,筹措资金,团结工会也干起了走私的买卖,从西欧盗窃物品销售到东欧的点子也不知道是哪一个天才想出来的,西欧各国的警察根本就没法追查。反正也没什么危险,谢廖沙也就不打算放弃了,反正到时候工人新村盖好了,这些家电可以卖个好价钱。

    当谢廖沙的第一栋工人新村的大楼即将竣工的时候,一个天大的消息从电视里传来了,苏联的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在睡梦之中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第一百四十五章 抢功劳() 
谢廖沙对勃总的去世感到十分的突然,因为三天前他还主持了纪念十月革命六十五周年的纪念活动,在红场的观礼台上表了讲话,观兵,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寒风中足足站了两个半小时,一点都没有什么异常,没想到老爷子说没就没了。.M

    谢廖沙第一时间给丘尔巴诺夫去了电话,丘尔巴诺夫似乎很伤心,谢廖沙在电话里安慰了丘尔巴诺夫几句。丘尔巴诺夫在电话里问谢廖沙要不要参加勃总的遗体告别仪式,它可以帮忙安排。谢廖沙考虑了一下,还是委婉的拒绝了。因为谢廖沙知道,能去参加遗体告别仪式的都是各国政要和国内的党政军高层,谢廖沙深知自己还没有这个资格。如果贸然的去了,反倒惹人注意。

    电视里实况转播了勃总的遗体告别仪式,红色的会场肃穆而安静,勃总的灵柩周围鲜花和松柏环绕。参加葬礼的各国**人都会在袖子上戴上红黑两色的袖标,谢廖沙在电视里很多国际上的大人物。他电视中丘尔巴诺夫安慰加琳娜的画面,两人似乎非常的恩爱,一点都不像正在分居的样子。在媒体面前,美国副总统对勃总大加赞扬,一切都是一副和谐的样子。

    虽然谢廖沙怕出风头而没有参加勃总的遗体告别仪式,不过他还是参加了红场十万人的灵柩下葬仪式。这一天莫斯科的气温依旧是零下二十多度,谢廖沙站在团委方阵的最前面一排,完整的观场庄严而肃穆的葬礼。

    新继任的总书记安德罗波夫先表了演讲,随后他和几位政治局成员抬着勃总的灵柩走下了观礼台。灵柩被放在了一辆装甲炮车上,环绕红场三周,后面跟随着长长的队伍。随后勃总的灵柩就被送到了红场墓园中去安葬了。谢廖沙此刻是由衷的怀念着这位只见过几次面的长者的,毕竟他能够过上现在的生活很大程度上是托了勃总的福。

    葬礼结束后不久,苏联鞑靼共和国境内一座名叫卡马河畔切尔尼的城市更名为勃列日涅夫,作为对这位统治了苏联十八年之久的纪念。勃列日涅夫时代从此画上了句。

    。。。

    临近年底,工人新村一期的项目也快要完工了,争取在新年之前让第一批工人住进新家。谢廖沙对项目催得更紧了。现在工人新村一期的十栋楼房外部和主体已经全部完工。每栋楼房大概三十层左右,按照每层三四户来测算,一期的工人新村足可以容纳上千户的莫斯科普通家庭。

    不过楼虽然改好了,但是相应的配套设施却必须等到明年了,比如绿化,交通设施的以及周围的配套都还没有兴建。绿化必须等到春天才可以,交通则需要对道路进行平整和二次建设,这又是一大笔钱。

    老实说来,这十栋楼调用的资金大部分其实来自谢廖沙。而且谢廖沙本来也是洗钱,许多官员们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收入,通过这次的工人新村项目被谢廖沙变成了他们的合法收入,而且还落下了一个支援国家建设的好名声,这让这些官员们怎么能不感谢尼古拉。当然他们只知道自己的钱参与过这个项目,并不知道谢廖沙就是那个尼古拉。

    承包商们紧赶慢赶终于在十二月中旬大体完成了工人新村一期的项目,第一批幸运儿们也拿到了盼望已久的房门钥匙。这件事情成1982年年底莫斯科的老百姓们最高兴的事情。很多人终于可以在居大不易的莫斯科拥有自己的家了。与传统的职工宿舍不同,工人新村的房子拥有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简单的装修。不过家具家电什么的谢廖沙没有,这正好可以给哈桑他们一个挣钱的机会。

    工程竣工的当天,谢廖沙并没有想要大操大办的庆祝一番,只是想给辛苦了大半年的青工部下属,以及工会的同志们点奖金庆祝一下,然后在一起聚个餐联络一下感情。不过谢廖沙毕竟不是官场老手,他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

    竣工的当天,无耻的久加诺夫和格里申都来了,他们是来抢功劳的。谢廖沙其实并不介意,他只要牢牢的掌控这个项目就可以,毕竟谢廖沙的本意是洗钱,安全还是越低调越好。可是久加诺夫却反客为主的腆着脸去接受国内四大报纸和莫斯科电视台的采访。这让知道实情的青工部的职员们以及工会的同志们感到非常的愤慨。

    久加诺夫的行为就连莫斯科工会的主席科洛廖夫都去了,他拒绝与久加诺夫合影,这让记者们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过也有记者知道里面的事情,比如《共青团真理报》的女记者达玛拉就知道久加诺夫的龌龊。这位女记者因为最早揭露了高尔基大学的**案并且将高尔基市的市委书记波格丹诺夫拉下马而名扬天下。作为共青团系统的记者,莫斯科团委的那点事还瞒不过他的耳目。此刻劳心劳力还蒙受了不白之冤的乌里扬诺夫书记被挤到了一边,而尸位素餐的久加诺夫却在记者面前大言不惭,这让达玛拉感到愤怒。

    达玛拉挤到了采访人群的最前面,面带微笑的问道:“尊敬的久加诺夫书记!恭喜您完成了这项造福我们莫斯科城市的这项伟大的工程,我们《共青团真理报》想问您几个具体的问题!”

    “好的,这位漂亮的女记者,我保证知无不言!”久加诺夫挺起胸膛,表情严肃的回答道。

    “那好!我们都知道这里原来是一片烂尾楼问这次工人新村的一期项目总投资是多少,资金来源是怎么解决的!”达玛拉笑盈盈的问道。

    “嗯,这个……这个问题吗?这一块我可能一会要问问具体负责的同志才能回答!”久加诺夫支支吾吾的回答道。

    “那我能问一下工人新村有几种房型,每一种的建筑面积是多大吗?”达玛拉接着问道。

    “这个,我记得资料上面有,你们可以去料,我就不多说什么了!”久加诺夫额头上甚至渗出了冷汗,要知道这可是零下二十多度。

    ……

    达玛拉故意戏弄着久加诺夫,把他问的哑口无言,许多记者立刻就了这里面有问题,就在大家在想着是不是去采访一下具体负责的干部的时候,几位意想不到的大人物居然也来了。,,。请:

第一百四十六章 意外之喜() 
几辆威风凛凛的摩托车在前边开道,后面则跟着好几辆高档的海鸥牌汽车,不用说也知道车上坐的是什么级别的人物了。

    车队停在了工人新村的大门前,中间的那辆汽车上,从副驾驶走下了一名身着西装和呢子大衣的干部,他走到了车门前,轻轻地打开了车门。一名穿着着黑色毛呢大衣,戴着眼镜的老者从车里缓缓地走了下来。

    “是安德罗波夫总书记!”

    “快是安德罗波夫总书记!”

    ……

    现场的人们惊讶的现新任的国家最高领导人,苏维埃最高主席团主席,苏共中央总书记安德罗波夫居然亲自来到了现场。人群顿时沸腾了,大家一拥而上,争先恐后的想要目睹新任的总书记的风采。

    负责安全工作的警察和克里姆林宫的内卫赶忙挡住人群,他们手拉着手,把现场的群众挡在外面,保护着不让人靠近总书记!

    安总不停的挥手向周围的人群致意,他的身后还跟着ZZ局委员哥尔巴桥夫听说原名会被屏蔽以及很久没有露过面的苏维埃全国总工会中央理事会主席谢列平。

    达玛拉预感到这时一个大新闻,多少年了,谢列平就像从苏联的政坛消失了一样,怎么今天突然出现在了这里,还是和安德罗波夫书记一起,难道说这代表着某种政治信?难道谢列平要再次被起用了?

    记者的直觉总是十分的敏锐,按理说安德罗波夫新君即位,正是忙的时候,可是现在居然大张旗鼓地来到了工人新村项目。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记者们手中的长枪短炮很快对准了安总,大家争先恐后的用相机记录着安总在这里的每一个瞬间。安总大踏步的向前走着,得知消息的久加诺夫和格里申早就站在路旁着安总的接见,只见安总从二人的身边径直走过,就像没样。两人伸出来的手就这样悬在空中,脸上的笑容顿时都僵了。

    谢廖沙正在跟属下们交代着什么,今天虽然团委来了很多人,但是干活的依旧是谢廖沙和他所领导的青工部。

    “乌里扬诺夫同志!”一个似曾相识的声音,从谢廖沙的身后传来。谢廖沙转过身来一的居然是安德罗波夫总书记。

    “总书记,您……您怎么来了!”谢廖沙赶紧迎了上去,伸出手来和总书记握手。

    两人握完手之后,安总拍着谢廖沙的肩膀说道:“怎么啦!还在忙着吗?我没有打扰到你们的工作吧!”

    “怎么会,总书记!”谢廖沙笑了笑回答道。

    “这些就是和你一起工作的同志们,不给我介绍一下吗?”安总书记自来熟的说道。

    于是谢廖沙开始一一为安总介绍青工部的工作人员以及市工会参与工人新村项目的工作人员,安总,哥尔巴桥夫,以及谢列平依次和大家握着手,的工作人员都不敢相信自己居然受到了总书记的接见。接下来的事情就像是新闻里经常报道的那样,谢廖沙陪伴着安总参观刚建成的工人新村项目。

    工人新村的一期并非一幢幢孤立的建筑,由于项目所处的城南地区生活配套设施并不健全,所以每一栋楼的最下面四层被连接在了一起,用作生活配套的区。这些地方安排了商店,幼儿园,理店,餐馆,食品店等方便居民生活的场所,这里伸直还有一个小型的电影院,以及一个大型的市。

    总书记饶有兴致的参观了一遍这些目前还未能全部投入使用的区域,认真的倾听着,脸上不时地露出满意的笑容。在参观完这地方之后,总书记又提出了几点疑问,谢廖沙都一一的作答了。久加诺夫虽然一直想往前凑,可惜却没有人搭理他。参观完这里之后,安总又乘坐着电梯直达顶层,敲开了一户同样来的莫斯科吉斯汽车厂的工人预定的房子。

    工人新村的每套住房有三种户型,户型都偏大。不是谢廖沙在赔本赚吆喝,这样做是考虑到了苏联人的实际家庭情况而设计的。这里不存在什么计划生育的问题,每个家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孩子才是社会的主流。因此谢廖沙才特意的设计了大户型来满足工人家庭的实际需要。

    安德罗波夫总书记询问了这户工人家庭对于新家的一些这户人家已经乐的合不拢嘴了,说这里简直像皇宫一样,这句话把在场的说有人逗笑了。大家都体会到了这户人家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乌里扬诺夫同志,给我说说,如果我把城南的这片区域都交给你,你多久能够把它变得像工人新村一样的美丽!”安主席指着远处大片的烂尾楼问道。

    “总书记,这可不好说,我们手头上所拥有的资金并不多,而且靠着租金回本的度非常的低,恐怕也就比银行的利息高上那么一些。”谢廖沙如实地说道,他并没有升官财的打算。建设工人新村是谢廖沙动用了很多脏钱才运作起来的,如果资金链出了问题那谢廖沙也别想活了,那些国内的官僚们就是挖地三尺,也不会放过尼古拉的,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谢廖沙偏向于缓慢而稳健的展策略。

    “这么说,是资金制约着你们,所以你们才不能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安德罗波夫又问道。

    “嗯,安总!您理解的很正确!”谢廖沙不能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所以只能含糊的点头称是。

    “乌里扬诺夫同志,如果我们中央给你们共青团,特别是你们青工部更大的自主权,允许你们自己筹措资金呢?”安德罗波夫微笑的廖沙,语气平静而又意味深远,好像早就在等着问这个问题了。

    谢廖沙听到了这句话,差点高兴的从地上蹦起来,自主筹措资金,这难道是说青工部以后可以合法的从事商业活动了吗?;**;:1

第一百四十七章 谢列平() 
安总的一句自主筹措资金谢廖沙充满了期待,不过大人物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