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好土匪 >

第87部分

大宋好土匪-第87部分

小说: 大宋好土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程风摇摇头,苦笑道:“你们这是不给我反悔的机会呀!”

    朱武捻须笑道:“推举程部将为山寨之主,是众望所归,当然是半点耽搁不得的大事,越早定下来心越安。”

    “哼!你们这是把我架在火上烤呀!我算看清了,这寨主之位是个烫手山芋。”程风半开着玩笑。

    “山芋虽烫手,但也是个山芋,凉下来了不也挺好吃?”朱武笑吟吟地与他打着机锋,随后正色道:“少华山寨虽小,但也是块山头,打理好了,前途亦不可限量。我等不才,难以担当此重任,只得让贤。”

    史进看了陈达、杨春一眼,诚恳地道:“既然尊程兄为主,我等定然一切听哥哥的!不会有半点违背。”

    陈达咧嘴一笑,“对!程部将您不是还当过花果山的老大吗?这寨主的活您干过,肯定能干好!以后您有什么事尽管使唤俺!”

    杨春也跟着附和了几句,算是表了忠心。

    朱武看火候差不多了,大袖一拂,道:“也罢,大事已定,程大寨主舟车劳顿,余事明日再议不迟,各位都回去好生歇息吧。”说完,深深一施礼,带着众人退出。

    程风拱手相送,目送众人走远,一阵夜风吹来,隐隐约约传来杨春的声音:“你们说明天程寨主能拿出几条金条来?别拿不出来几个铜板,大郎把这个寨主让出去不亏大了?”

    “放屁!程寨主当过花果山老大,不用说,肯定老有钱了!别忘了,人家上次一出手就是一根金条。”大咧咧的言语之中带着几分崇拜,一听便知道是陈达在有意维护着程风。

    “我让出寨主之位,最为看重的还是他的才干,他在西军中当过副部将、出使过回鹘国,与夏国人‘铁鹞子’、‘步跋子’都干过硬仗的人,方方面面都比我强。咱们跟着他干,肯定错不了!”不用说,这是史进在搭话。

    四人渐渐走远了,朱武的说话声音又不似其他三人粗豪,后面再说什么也听不太清楚了。

    程风和上门,转身进屋,刚才说了半天话,有些口干舌燥,见桌上摆着茶壶和茶碗,倒了一碗茶痛饮起来。

    他刚放下茶碗,“吱呀!”房门推开一条缝,一张瘦弱的小脸探了进来,脸上挂着笑容,露出了洁白的牙齿。

    “狗剩!你都还好吧?!”他欣喜地叫了起来。

    狗剩整个身子钻了进来,身上穿的还是他当初送的那件白衫,外面罩着那件破羊皮坎肩。

    他上下打量着,亲热地拍了拍狗剩的肩膀。“呀!一年多不见,狗剩长高了不少!”

    “那是,哪能光吃饭不长个呢?俺还听程大王的话,跟着军师学会不少字。”狗剩言语中透着一丝自豪。

    “恩,好!会认字才会有更好的前途。你就是还是那样瘦,山上伙食是不是不太好?”程风关切地问道。

    “勉强能糊口吧,要说吃好那肯定难。不过我们都知道,咱们这少华山山高路险,来往的客商也不如以前多,为了让我们吃上这口饭,几位头领都尽心尽力了。”

    他眼睛突然亮了起来,“俺听说程大王也上山了,还做了大寨主,太好了!有你带着我们,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

    程风苦笑一声,“我尽力而为吧,我刚上山,一头雾水,以后有什么事,你暗中跟我通个气。”

    他心中很清楚,这山上的喽罗大致分两块,一块是跟着朱武、陈达、杨春创下山寨基业的老人,一块是跟着史进投奔山寨的史家庄庄客。

    自己人生地不熟,一来就给奉为大寨主,实际上除了自己带上山的韩世忠等人,知根知底的人没有几个,如何能够树立威信、驭服众人?

    所幸的是,史进、朱武等几个头领对自己还是敬而有加。

    “恩!狗剩明白。大头领去温泉泡澡吗?若要去,狗剩带着你去。”

    程风摆摆手,道:“不用了,我若去,自己认得路,你去歇息吧。”

    狗剩点点头,像只小狐狸一样闪了出去,欢天喜地的离开,程风听着他渐渐远去的脚步,想到山寨里像他这样的苦孩子还很多,自己要想办法让他们都过上好日子,心中顿感重任在肩。

    月亮忽地跃上山头,皎洁的月光斜斜地射进窗户里来,屋里落得一地白月光。

    程风在屋子里绕圈踱着步,时而仰头喃喃自语,时而低头皱眉沉思,全部心思已经沉浸在如何维持少华山寨的生存中去了。

第191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 
第二日,众人商议,定下座次,程风据首,其次下来是史进、朱武、陈达、杨春、韩世忠、辅达、李彦先、李在和张遇。

    论完座次,吃过庆喜宴席,众人簇拥着程风,将他推到头把交椅上坐下。

    说是头把交椅,也就是原木制成的一把大交椅,树皮被刮得光溜溜的,白森森的并未上漆。

    他屁股还未坐热,朱武便奉上山寨的钱粮账本、人口簿册请他审视过目。

    程风认真翻了一遍,合上账册,轻轻拍着账本封面,皱着眉头道:

    “全寨共有壮丁四百五十六人,老弱家眷两百六十五人,马匹四十五匹,可现存的钱粮只够二十日开销!这情况可够急迫的!得想办法开源节流。”

    “要不咱们下山干一票大的!把华阴县给打下来了?那一下子可以掠得不少钱粮!”说起打家劫舍,陈达一脸兴奋。

    程风字斟句酌地道:“攻城掠寨,对于我们山寨目前情况来说,无论胜败,都是死路一条。”

    “大寨主,这我就听不懂了,打败了我自然知道是啥也没捞着,还折损人马,可打胜了怎么也叫死路一条?”杨春站起来,提出质疑。

    “人怕出名猪怕壮。打胜了,自然会引起朝廷重视,会派更多更精的军马前来围剿我们。我在禁军待过,以咱们山寨现在的实力,面对精锐的禁军,简直不堪一击。”

    杨春听了后气得脸色发白,史进、陈达心中也有些不悦,这不是当众打脸吗?只有朱武沉得住气,依旧带着宠辱不惊的微笑,轻轻捻着他的山羊胡子。

    杨春一脸忿忿不平,不甘示弱地道:“大寨主,您这话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吗?

    您可能刚上山,对咱们自家的实力还不太清楚,我少华山寨好歹也有四百多条汉子,况且山势险峻,易守难攻,他禁军再厉害,也不可能飞上来吧?”

    “福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伏。少华山寨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险要,最大的劣势也在于它的险要。

    你把住鱼背岭,敌军的确攻不上来,但敌军若是守住鱼背岭另一端,你也出不去!山上几百人靠吃什么能活下去?!

    手里若没把米,唤鸡都不灵。到时候你敢保证这四百多名兄弟都愿意陪你活活饿死?!

    现在大宋并未烽烟四起、四顾不暇,调个几千兵马围困你少华山寨一年半载是件难事吗?”

    程风说这番话时不疾不徐、不温不火,但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少华山寨的致命缺陷,众人听得一身冷汗。

    杨春一时语塞,说不出话来,只得气咻咻地坐了下去。

    程风忽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昂然而立,环视众人,“所以,劫掠可以解一时之急,但不是持久之道,甚至是饮鸩止渴。面对现在这种情况,我们首先必须节流!”

    “所有粮食集中配给,每人日给粮一升。此事由杨春头领负责,张遇协助。”

    “留下五匹好马作为机动使用,其余全部卖掉,减少马粮消耗。卖马所得钱财,全部换成粮食。此事涉及钱粮数目较大,劳烦朱军师亲自督办,辅达协助。”

    “开源方面,我还没想好,但目前至少有两条可以做。一,拣选有过猎户经验的弟兄,带领人上山打猎,补充肉食、皮毛卖出换成粮食。此事由陈达头领安排,李氏兄弟擅长弓弩,可一旁协助。

    二,拣选有过耕种经验的弟兄,带领人尽量挑选一些可耕之地,种些时令蔬菜,补充食用之需。

    三,跟着大郎上山的庄客此前多为史家庄的农户,此事便由史进头领负责,韩世忠协助。”

    这些指令,都是程风思索半夜的成果,不仅条理清晰,而且每人的分工充分考虑了各自的擅长、背景,安排颇为恰当,此刻一气说出来,众人皆点头称是。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赞同,杨春眨巴眨巴小眼,问道:“上山的弟兄们,大多是冲着能轻轻松松地过大碗吃肉、大碗喝酒的生活,如今让他们辛辛苦苦地狩猎、种地。

    每日还只分一斗米,按这个标准,老弱者勉强能吃饱,但壮夫还差点事,手下的喽罗们能愿意吗?”

    程风面色凝重,斩钉截铁地道:“你说的正好!还有一条,我得申明!从今天起,山寨里的人只许减少不许增加,暂时不接收新投奔的人。

    对于不愿意按照以上规矩执行,不接受山寨分工安排的人,欢迎他们离开,另寻它路!”

    “慈不掌兵,非常之际必须有非常之策,方能建非常之功,我赞同大寨主的提议!”朱武出言附议。

    少华山四雄历来都是朱武拿主意,他这一表态,其他人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接下来的日子,众人按照程风的所提的各条意见有条不紊地忙乎着,山寨里渐渐有了一番新气象。

    当然也有很多哭爹骂娘的人,特别是一些本来就是游手好闲的闲汉们,让他们拿起锄头干活比杀了他们还难,派他们去山中打猎,他们又吃不得风餐露宿、穿山越岭之苦。

    这些人对程风的改革之道意见最大,此前虽然也吃不饱,但好歹能混个清闲,现在倒好,伙食未改善,还得亲自干活了!

    程风对这些背后的骂声并不是完全不知,不过他仿佛浑然不觉,让狗剩带着自己在山下山道上来回走了两遍,此后便天天一手拎着锤子,背着背筐满山转悠,时不时地捶下几块石头,背回住处将石头捶成粉末,加上石灰和泥玩。

    时间一长,寨子里议论纷纷,都对这位原本就不甚了解的新寨主产生了怀疑,认为他很可能是位玩物丧志的主,暗地里叫他“泥巴寨主”。

    这话一语双关,有两层意思。一是说他成天只知道痴迷于玩泥巴,二是讽刺他不操心山寨大事,犹如泥塑的像,没有作为。

    尤其是杨春,时不时地在喽啰中煽风点火,大肆宣扬新来的寨主没有作为,不太靠谱。

    史进、朱武等几位头领都着急,或直截了当,或拐弯抹角地问他下一步有何打算,他都却笑而不答,一脸神秘。

    被逼得实在不行了,方才吐露一句“时机未到、莫急莫急”,弄得众人摸不清他的心思而干着急。

第192章 阴魂不散() 
农历五月的天已有些热了,张邦安躺在热气腾腾的大木桶里,翘起两只毛绒绒的小腿,木然地瞪着眼睛,朝着木梁发呆。

    用来泡浴的水是专门用香兰草蒸煮过的,整个房间里蒸腾着花香味,据说有辟邪洁身的作用。

    浴桶旁边搁了个高凳,上面放了一盘他最爱吃的九子粽,九只形状各异的小粽子连成一串,用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九种不同颜色的糯米团里面裹有九种不同口味的馅儿。

    他喜欢精致的食物,九子粽便属于其中,还包括各式各样、各种味道的精致女人,比如兰锦心。

    两年了,日子如流水般过去,但有些事如鲠在喉,永远难以忘怀,尤其是这挫败的滋味。

    这些日子里,他反复思索兰锦心脱身的经过,试图从中找出破绽,其中百思不得其解的是:

    究竟是谁给了兰锦心二十四两金子?东光县能一下子拿得出二十四两金子的富户、解库两个巴掌就数得过来。

    这些人他都查了一个遍,可以确定的是,没有人敢无视他此前的警告,出手惹这个麻烦。

    嘣!一声爆竹巨响,打断了张邦安的思考,他侧耳倾听,外面锣鼓声响天,喝彩声震地,想必河面上的十几艘龙舟竞相出发了。

    每年的龙舟赛,张家都会早早地占住最好的地方搭起彩棚,供张邦安高踞观看,可今年他却没了这个心情,往年夺魁的往往是邢虎臣率领的龙舟队,可他却因为兰锦心这个女人死了。。。。。。

    唉!龙舟依旧划,虎臣无觅处啊!可怜的虎臣,你走了,我如同断了一臂,少了一个得力助手啊!

    龙舟,龙舟,端午节前,大家大户都在忙着打造龙舟,传说做船身的木头一定要用偷来的,这样做出来的龙舟才有灵性,所以端午节前有很多外地的偷木贼流窜四处偷木头。

    这不,前两天,家里还抓了一个不长眼的偷木贼,吊起来打了一顿后放了了事。

    偷木贼,偷木贼,张邦安嘴里不断念叨着,突然眼睛一亮,脑袋里闪过一个想法:那兰锦心的金铤该不会偷来的吧?!

    如果是偷,那是从哪里偷来的?查一查那金铤,或许能够从上面发现什么线索!

    “太好了!老子真聪明!”想到这,张邦安兴奋地从浴桶中站了起来,带出一身水,在一旁伺候的婢女们赶紧上前给他擦拭身子。

    他一把抓过浴巾,胡乱地在身上擦了几下,便抢过衣服披上,大踏步地向府外走去。

    杨连庆见状赶紧跟上几步,问道:“员外,咱们去哪啊?”

    “去县衙,找李佑清去!”张邦安一脸兴奋,带着几分得意的笑容。

    “员外这是咋的了?突然跟捡到宝似的,一张臭脸笑开了花。”大半年不见张邦安笑脸的杨连庆心中不由嘀咕起来。

    县衙的后堂,张邦安和李佑清正仔细端详着刚从库房里寻检出来的两根金铤,试图从中发现什么有用的信息。

    片状的金铤,圆首束腰,上刻“韩四郎”、“十分金”、“重拾贰两”的字样。

    这两根金铤正是兰锦心的赔偿金,当初李佑清判兰锦心赔损坏杨连庆的陶杯二百八十八贯,而两根金铤价值三百贯,中间有十二贯的差额。

    兰家急于走人,大大方方地说不要找零了,县衙便将金铤留下,从库房给杨连庆支付了二百八十八吊铜钱。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