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朝演义-第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圣祖者,太祖弟之孙也,与成祖同辈,同为一代,圣祖传位于子,为太宗;太宗传位于子,为高宗;高宗传位于子,为成宗;成宗传位于子,为德宗;德宗仁而爱人,世人称道,惜乎,天不假年,早亡。
德宗子穆宗,幼年三岁继位,丞相辅政,年十六亲政,年二十四暴死,亦早亡。德宗子和宗,四岁继位,太后垂帘,自此外戚专权。
和宗享国三十六年,禅位于子哀宗,训政二十年,为太上皇之最。
哀宗传位于子,是为景宗;景宗长寿,及传位时,诸子已逝,乃立其孙为君,是为景帝。
景帝时,天灾不断,戎狄入侵,国力受损,迁都于济州,后诸侯行将自立,不听号令。景帝传位于子,是为武帝。武帝好武,南征北战,力压诸国,惜乎,天不假年,亦早亡。
武帝传位于子,是为昭帝;昭帝传位于子,是为元帝;元帝传位于子,是为惠帝;惠帝传位于子,是为恒帝。
恒帝暴虐无形,残杀大臣,为丞相所废。丞相乃立恒帝三子为帝,是为和帝;和帝享国十七年,崩,无有遗诏,丞相尊祖制,立嫡长子为帝,是为成帝。成帝荒淫,政事托于丞相,自此一切朝中大事,皆有丞相所决。成帝崩,传位于子,是为烈帝;烈帝崩,传位于子,是为襄帝;襄帝崩,传位于子,是为献帝。
献帝元年一月时,宫内失火,献帝脱离不得,乃亡。丞相依照祖制,乃立其嫡长子为帝,是为少帝;少帝年长,怨丞相擅权,为丞相鸩杀,时年十六岁,留有一子,乃立为皇帝,是为宣帝。
宣帝者,灵帝之父也。宣和十四年,宣帝暴亡,灵帝即位。
太史公曰:大夏神朝,后六十年,丞相擅权,废立皇帝,已为常事,诸臣未觉,合当天意。是故,大夏神朝实亡于献帝,而非灵帝!灵帝者,心有余力不足,虽有复兴之心,却早已名存实亡,呜呼哀哉,窃国之贼不可饶,神朝自此崩灭!
四月十七日的事情,没过多久,便是传遍了济州周边的一些州郡,这些州郡和申不易都是有着一些关系的,便是纷纷宣布,归附于济州管辖。
自此,诸侯独立,济州一方,原本大夏神朝的国土上,逐渐出现了一个叫做“申”的国家。
常言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倏忽不见,当年前朝如何灭亡的?今日大夏神朝,也是走上了那一条路子。
及至数月之后,申不易将一众济州皇族屠戮殆尽,大夏神朝,便是只剩下了巴州夏正平这一脉了。申不易自此,乃为皇帝,建都济州,改元昭武,这一年,也就是大夏神朝瑞和二十九年,便是为申朝昭武元年,亦为巴州夏正平汉王四年
汉王四年六月十日,这个时候黄安带着诏书抵达了巴郡。
“殿下,老奴无能啊!”黄安开口的第一句话,便是这样子,“大夏亡了啊!”
“你说的这些,我已然知晓!”夏正平坐在政事堂的桌案前,他的神色有些沉重,“准确的说,我也是最近几日才知晓的,没想到我父皇正如同几位先生所料的那般,被亲子所杀。”
“至于窃国之贼申不易,我又岂能绕过他?”
他说这话的时候,声音有些颤抖,可以听得出来,他这是极其愤怒的样子。
亦或者说,从始至终,夏正平都没有想到,自己离开济州这么多年,到头来会发生这种事情。父皇被嫡长子弑杀,大夏神朝的皇位,被丞相申不易所夺,宗族皇子,皆是被屠戮!
他接到这样的消息的时候,当场就晕了过去。醒来之后,甚至是大哭了一场。他明白,窃国之贼,夺了皇位,建立申朝的意思,那就意味着,自己的大夏神朝亡了。
“主公,不必忧愁!”司徒伯懿走出班列,见着夏正平双眼有些红肿,便是赶紧劝解道,“眼下,申不易自立为君,称尊为皇,但始终摆脱不了窃国之贼的称号。这也就意味着,大夏神朝支持他的士族,将会极少。”
“是啊,主公!”雏凤何士元也是走了出来,“主公试想一下,当年大夏神朝何其威武,天下士人,皆是心之所向!殿下如果以此为口号,贼寇不两立,王业不偏安,那必然会凝聚出大量的人心!”
他说这话的时候,眼神却是望向了黄安:“黄安,我想先帝爷应该是给了什么东西,否则你也不会这么轻易的就来到了巴州吧?”
黄安闻言,脸色平缓了下来,便是将自己所听所见的一切,一五一十的,没有任何的保留,都说了出来。正是跟夏正平所了解的一样,的确是那么一回事。
何士元听着,便是点了点头:“既然遗诏在此,那就好办了!”
第121章 黑色裂变()
夏正平闻言,便是明白何士元想要表达什么意思,便是说道:“黄安,你把遗诏念一下!”他说着,便是率先起身,走到了政事堂的中央,跪拜在地,继续说道:“废太子夏正平,恭迎父皇遗诏!”
众人见此,除了黄安以外,也皆是跪拜在地,准备迎接遗诏。
黄安见此,也是明白了许多,他起身,拿出了一个木匣,从里面取出了明黄色的诏书,展开之后,高声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有朕之八子夏正平,仁义忠孝,贤能之极,素有大志,是为储君之资,理当继承大位。着即日起,大夏神朝第二十七帝,为朕之八子夏正平,钦此!”
“儿臣奉诏!”夏正平接过那份诏书,不过众人并没有朝贺,“如此一来,本殿下便是大夏正统了!”
“殿下,传国玉玺在此!”黄安将传国玉玺递给了夏正平,“先帝有些事情,隐瞒了诸位!”
“且慢!黄安,你说的一些事情,恐怕我们都已经能够猜测的出来了!”司徒伯懿抬手,止住了黄安,“事实上,主公他也有所察觉,因此屡次三番的做出了那些事情!”
黄安闻言,却是一怔,他望向了夏正平,看见了夏正平点了点头的样子,方才知道,这一切的背后,恐怕多多少少都有着一些夏正平配合的成分在里面。
没错,夏正平从一开始,就察觉出来,自己的父皇,应该是在保命,而接受了众多人的胁迫。要不然,面对一个想要夺位篡逆的皇子,是个正常人,会去赦免他吗?这是一个疑点!
最为关键的,其实还是授予临机制宜之权。这个权力,不是那么容易的授予。大夏神朝的皇帝,自然是心有某些想法,才会授予给夏正平的。要不然,前面夏正平有着那种被人污蔑的嫌疑,是绝不可能得到这样的授权的。
唯一的解释,就是大夏皇帝当时希望,夏正平在远离皇权中心的巴州,或者说是永昌郡,进行一番改革,走一走他想要走的路。当然,这其中也恐怕是大夏皇帝想要做,而无法做到的事情。
事实上,准确的来讲,应该是大夏皇帝,为了让夏正平实现自己的某些愿望,而这么做的。否则的话,他也不会对夏正平进行这样的授权。
哪怕夏正平真的以临机制宜之权,解决了霍家、薛家的家主,乃至是薛离郡尉,他都没有提到什么。反而是,在一群朝臣的吵嚷之中,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即便是很多事情,都是受到外部的逼迫,他才选择那么做的。
“黄安,从今以后,你就是我汉王府的太监大管家吧!”夏正平将传国玉玺放在了桌案上,“自今以后,大夏神朝,改国号为汉!”
“臣等遵命!”
“司徒伯懿,你去写诏令,通告全天下,就说我夏正平,接到大夏皇帝遗诏,即位称王而不称帝!诸侯自立,安于各国,我将视申朝为敌手!”
“下官遵命!”
“百里子明,着你去收拾钱粮,各郡应有之数,全部报于我!”
“臣下遵命!”
“关长云,着你募集军队,屯兵于各处隘口,以防襄王来袭!”
夏正平坐回了原本的位置,接二连三的说着自己的政令,这是他几日以来所形成的东西。
“即日起,我便是大夏神朝的正统,大汉神朝的开国之主!”夏正平再一次喝道,“诸官听令,自今日起,申朝将为我朝仇敌,决不能与它有任何的瓜葛!”
“臣等明白!”
此一番结果,便是诸将已然明白了许多事情,曾经的大夏神朝已经不在了,他们现在要跟着新的君主——夏正平,开创新的申朝——大汉神朝,他们将成为这一朝代的开创者。
自这一日起,济州传出的诏令,申朝取代了大夏神朝,改朝换代,申不易做了皇帝。巴州也同样传出了诏令,遗留在巴州的大夏神朝最后一支正宗皇族,故太子夏正平,接受了大夏神朝的传国玉玺,并且得到了传位遗诏,而登基称王,不再为帝,并且与申朝势不两立。同时,这一支将改大夏为大汉,今后以巴州为地界,建立大汉神朝。
自此以后,大夏神朝原本的疆域,便是四分五裂起来。诸多摇摆不定的州郡,闻听夏正平是大夏神朝的遗脉,纷纷表示愿意依附。而诸多诸侯王,则是没有太过于激烈的反应,但都有一个共同点,不再承认申朝或者承认申不易为天下共主。
然而,即便是如此,那些一州一郡的藩镇诸侯,尽皆依附于了申朝,成为了申不易治下的土地。这一点,从实际上看来,申朝占据的土地面积,已经超过了许多诸侯王的封地。这也就意味着,申朝如果在一段时间平稳下来的话,那么他将会是大夏疆域之中,最为强大的一方势力。
这自然不是夏正平愿意看到的,更何况,申朝之君申不易已经做了窃国之贼,因而夏正平将其视为了仇敌。
事实上,明眼人都能够看得出来,自这一段时间后,将会进入一个乱世枭雄并起的年代。同时,这又是一个分裂的时代,在大夏神朝曾经的疆域上,将会出现包括夏正平在内,申不易在其中的十几股势力。这些势力,必然想着如何统一这样的分裂局面,也决不允许其他势力长存的。虽然各个诸侯王表面上没有多少表态,但是暗地之中,早就有了准备。
譬如襄王,在申朝宣布建立,在大汉神朝宣布继承夏朝正统的时候,他也宣布了一件事情,就是要改立国号,称为周王。
虽然封地依旧是荆襄九郡,然而已经重新募集了诸多士兵,屯守在各处边境。即便是,荆襄九郡是一处平原之地,几乎无险可守,但是荆襄九郡的外围州郡,几乎都是一州一郡的城池,可以进行间接性的防御。
而实际情况,也是远远不止这一方面,襄王除了改了自己的封号,也开始活动于各个诸侯王之间,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雍王。雍王之地,作用雍凉二州,居高临下,可以横扫中原,只是因为雍王背靠西域而难以进军罢了。
当然,这也是夏正平比较担心的一点,如果襄王,也就是周王,真的说动了雍王的话,那么就等于周王背后再也无忧虑,他就能够向东发展。
早在数年之前,襄王进攻巴州的时候,他就说动了一些诸侯王,确保了自己的背后安全。
夏正平得到周王即将派遣使者,前往雍州说服雍王的时候,正好是七月一日。
政事堂中,夏正平已经召集了一众大臣,商议这一件事情。在这之前,他已经将刘镇联合雍王的危害,讲述给众人听过。
“周王刘镇,野心太大,如果他这么做,十有八九,就是要进攻楚王了!”百里子明在荆襄九郡呆的时间最多,因此最为了解刘镇,“襄王刘镇,因为姓氏的缘故,而改称周王,这一件事情,虽然少见,但也在情理之中。”
“百里老先生,此言差矣!”夏正平抬手,阻住了百里子明的话语,“在我看来,我认为,刘镇恐怕是想要进攻我的巴州!”
众人闻言,就是有些奇怪的看着夏正平,不知道他这样说,又有怎样的依据。然而,良久之后,众人就陷入了沉默,似乎想到了某些事情。
几年之前,夏正平依靠着何士元等人的谋略,袭击了襄王刘镇进攻巴州的粮道,从而导致,襄王刘镇的某些策略失败了。如果从这一点看的话,襄王怕是要借助这一个机会,进行一番报复了!
“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既然我们控制了东野城、东平郡等地,就意味着巴州的出入口在我们手中,这是一个极为现实的情况!”百里子明想要辩解着,“他若是来一次,岂不是送死吗?”
何士元摇了摇头,走出众人的班列,道:“老先生糊涂了吗?巴州之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如果取得了巴州,再是坐拥荆襄九郡,亦或者是有着楚王封地,那岂不是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但,本王担心的还远远不止这些!”夏正平的目光变得深邃起来,他已经是二十一岁了,过了弱冠之年,“五年之约,已经到了!”
众人听着夏正平这么说,就是有些明白过来了。五年前,夏正平依靠何士元的献策,击退了南蛮大军,从而稳定了永昌郡乃至整个巴州。
那个时候,夏正平和南蛮的大酋长,签有一份协议,那就是五年之内,互不侵犯,同时夏正平每年要送他一些粮草。
“今年是第五年,但谁也无法保证,刘镇会派人,进入南蛮之地,约会大酋长,从背后进攻我巴州之地!”夏正平不是在危言耸听,而是如果他作为刘镇的话,就会这么做。
众多人听着夏正平如此说,脸色就变了变,纷纷开口道:“如果真的是这样子的话,那我巴州就会腹背受敌,极其凶险啊!”
第122章 出使雍王()
夏正平点了点头,他要告诉众人的意思,就是这般。一旦周王刘镇,发现这件事情的始末之后,必然会联系上南蛮,继而多路进攻巴州。如果真的是这样子的话,那么夏正平就必须分兵抵抗,到时候定然会危机万分。
如今,众人意识到了这一点,那边能够集思广益,想出对付这种事情的办法。
何士元再一次率先开口:“主公之意,怕是要告诉我们,事情隐藏了极其凶险的目的!”
“若是这般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