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朝演义-第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41章 心中有民()
“都来说说吧,你们有什么想法!”夏正平开口,“不过,我要给你们打个预防针,在你们踏入巴郡汉王府衙政事堂的那一刻起,废除士族世官制特权的命令,也已经到了你们的地盘上!”
他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很明显,现在已经是木已成舟,生米煮成熟饭了,你们这些郡守,就算是想要反对,也要掂量掂量了。
赵灵吉是这些人中跟随夏正平最久的,他也是出自于士族,然而弹压却是孤身寡人一个。若是论妻子儿女,他虽然有,但实在是不像其他士族之人那样,背后有着一个庞大的家族。此时,赵灵吉神色虽然变化,不过却是有些欣喜,他走到政事堂中央,拱手说道:“主公,此命令我必当遵守!”
“赵大人,你说的是什么话?”有郡守反驳,“主公,您这么做,恐怕会丧失整个巴州士族对您的新人。”
这人是彰徳郡的郡守,他是这几年被夏正平从士族之中选拔出来的。当年的彰徳郡郡守,在抗击周王军队的时候,早已经战死。
“你反对也没什么用。”夏正平似是在嘲讽一般,“不过,丧失了整个巴州士族,我却坐拥了整个巴州之民。心中有民,我才会发布这样的命令。历朝历代,诸多官职都是被你们这些士族之人所把控,那些黎民百姓,无一不视你们为仇敌!”
“主公,您此言差矣。若是没有士族的协助,你怎么能够取得巴州?昔日,巴子平还在的时候,尚且对待整个巴州士族礼遇有加。可是,现在您呢?您占据了巴州不说,还没多少时间,就想要剥夺我们这些士族应该有的特权吗?您这是在做,狡兔死,走狗烹的事情啊!”又是有一位郡守反驳夏正平,“我身为郡守,也是出自于士族,我要对我在的郡城士族负责。”
“主公,恳请您收回命令,士族之人若是没有了这条特权,那就活不下去了。”有人更是作女儿状,哭哭啼啼的威胁夏正平,敢情是没有了世代为官的特权后,这些士族之人就活不下去了一般。
这名郡守的话,倒是非常有意思。夏正平也是了解整个士族体系的,这就是在用国家的钱,养一群好吃懒做的闲散官员罢了。与其说夏正平在废除士族世官制,倒不如说是裁撤冗官,打击尸位素餐的人。因为,无论从哪一个方面讲,将来一旦实行科举的话,这些士族之人,还是有希望做官的。只不过,夏正平要引入的是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其中自然要有普通百姓参与的情况。
基于这一点,夏正平神色也同样变得阴沉下去:“命令已经发布出去了,你们好自为之。支持的,就跟赵叔这样,继续担任郡守,不支持的,想必你们也没有什么心中有民的概念,就请随那些亲卫,进牢房说说吧。”
夏正平没有给这些人丝毫情面,他指了指赵灵吉继续说道:“赵叔,还多谢谢您能够看的如此开!”
“敢为主公效劳。我所在的郡城之中,若是有人敢于反抗这一条命令,我定当依法处理。”赵灵吉拱手,神色之中充斥着坚决。
好你个赵灵吉,愣是想逼良为娼吗?众多郡守瞟了一眼赵灵吉,神色之中充斥着阴冷,他们对这个从夏正平身边走出来的郡守,一点也不感冒。
不过,当他们看到了数个亲卫走进政事堂之后,便是慌了神。如果选择保住自己的郡守之位,那么就得站到赵灵吉那一边去,如此一来便是要得罪自己所在郡城之中近乎所有的士族;而如果反抗到底,恐怕他们之中,谁也不想去牢房之中,吃那些剩饭剩菜了。
这些郡守都是人精,孰轻孰重,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废除了士族世官制,但未必意味着他们的后代不能做官。只是,做官的过程,要比较麻烦而已。与其这样,何必跟一个汉王斗呢?还是先保住自己的地位,说不定这个汉王将来一高兴,就把自己的子孙,传召到汉王府中,当个相国呢?
他们自然是这样想的,因为汉王的相国,已经空缺了数年时间。或者说,从最初的一开始,汉王就还没有选拔相国,很多人都眼巴巴的盯着这个位置呢。
良久之后,这些纷纷表了态,站到了赵灵吉的身后。夏正平见此,果然还是这一招有效,他便是咳嗽了一声道:“既然如此,过往的诸多事情,我就不再追究了。只要你们协助本王,将各个郡城治理好,我也就放心了。”
与此同时,整个巴州,包括巴郡在内,共聚十一个郡城内,全部发生了相同一件事情。郡城中央,最大的广场高台上,一口大钟,不断敲击着。那是在向整个郡城,传递着一种消息,即将有大事情发生的消息。
每一个郡城之中的民众,包括士族之人,听到钟声之后,便是纷纷走向了街头,聚集到了广场附近。他们心里清楚,这样的钟声,很是急促,表明着事情的紧急。或者说,发布的内容不是本郡城制定的,而是由巴州之主制定的,关乎着每一个民众。
“奉汉王诏,即日起,于郡城各处,设立私塾学校,凡六岁儿童者必须入学,学满九年,方能踏入郡城各处,从事为官。九年之中,所有费用,均由汉王国库承担,无须私人缴纳。”
这一条政令,自然对应的是夏正平设立学校的举措。实际上,夏正平对于这样的一道政令,早就总结出了。想要让民众为自己服务,想要让民众走出愚昧,能够参与到治国理正的过程中,首先一个条件,就是要开启民智。开启民智的最佳条件,便是要设立私塾学校。
实际上,夏正平的这条政令是参考了自己前世的学校教育。或者说,实际上就是把九年义务制教育,原模原样的搬运到了这个世界上,只是换了个说法而已。
这一条政令发布出去了,很多民众还没有来得及议论,便是有下一条政令,从专门人员的口中传了出来。
“奉汉王诏,即日起,废除士族世代为官之制,从今往后,所有士族之人需参与考核,方能录用。”这样的一条,自然是对应着废除士族世官制。只不过,汉王夏正平将其具体化了,和他跟巴州的诸多官员说的是一样的意思。
不过,这一个诏令发布出去,似乎有些突兀了,士族之人听到废除两个字,已经有些惊呆了,而民众也是觉得不可思议。持续了数百年的世官制度,就这么消失了?不过,他们依旧是没有反应过来,就出现了第三条政令。
“奉汉王诏,本年秋后,设置科举。所谓科举,则是考核的一种说法。私塾学校年满十五岁者,或者是成绩优异者,可不计年龄,以及士族、百姓皆可参与科举。有能力者,当官,没有能力者,依旧从事原行业。”这一条政令,自然对应的是设立科举。
实际上,应该是废士族、开学校、设科举这样的一个顺序。然而,此时却换了一个说法,可谓是给那些士族之人极多的疑惑。当然,也给他们留有了思考空间,明白为什么从巴州之主汉王那里,传出了这样的政令。
“奉汉王诏,即日起,诸郡城非士族之人免税两成,士族之人,其赋税提高一成。”
最后一条,自然是夏正平临时加上去的。这一条,是汉王夏正平专门针对那些穷苦百姓的。巴州并不是十分富裕,大部分的财富都掌握在士族之人的手中。然而,这些清苦百姓的数量,却远超过那些士族之人的。要想把握巴州的民心,最根本的还是要把握住那些清苦百姓的民心。
这样子一个减免,一个提高,纵然得罪了士族之人,但也得到了万千百姓的信任。他们会认为,这个汉王夏正平,是一个真心实意对待这些穷苦百姓好的人物,远比那些虚伪做作的士族之人强得多。
只是,这三道政令,一发出,神色反应最激烈,自然是预料之中的士族之人。每个郡城广场附近,那些士族之人,便是像炸了锅一样,充斥着不满。
“这三道政令,究竟在表现着汉王什么意思?凭什么,我们这些功臣的子孙后代,要多交税赋?”
“我不服,我的祖先,为大夏神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凭什么到了我这一代,就要被剥夺官职?”有人大叫,表示自己的不满,“这个什么汉王,也不想想自己是个什么东西,就敢这么对待功臣后代。”
只是,他们反对的人,却是没有想到过一件事情,那就是现在的大夏神朝已经被申朝取代,他们在的地方是大汉王朝。尽管,大汉与大夏是一脉相承,然而他们却并不是大汉王朝开国的子孙后代。
论及这些的话,夏正平要是知道有人这么反对,他必然会告诉他,夺取巴州,建立大汉的是他手中的三十万军队,是那些贫民百姓,绝不是这些所谓的士族之人。
第142章 建宁郡反()
当然,这种反对的场景,虽然在各个郡城之中都有,但是并不是十分激烈。若是论及士族之人反对最疯狂的,巴州十一郡之中,当属建宁郡为最。
建宁郡中,大广场之上,士族之人聚集在这里,当他们听到第二条政令的时候,就已经炸开了锅。
"汉王乃是残夏之后,凭什么有权利剥夺我们世代为官的特权?残夏不再,他还有什么地位呢?天下这么多诸侯王,都遵循着士族之人世代为官的特权,凭什么他夏正平就认为这是个特殊的存在呢?数百年的历史,都要会在他的手中了!"
有士族之人很是胆大,直接将宣布政令的人轰下了广场高台。
"当年,汉王夏正平杀死永昌郡尉薛离,这一件事尚且算了。但是,他却没有让薛家的子孙后代,接替这样的职位,实在是对我们薛家最大的挑衅。如今,更是废除了整个巴州所有士族之人的特权,这怎么能够忍受呢?不如,让我们薛家带头,共同起兵,自立为王,反了他汉王!”
建宁郡本就是薛家士族的聚集之地,尽管当初薛家士族已经被夏正平逐出了建宁郡,然而三五年的时间过去了,夏正平忙于征战巴子平,很多薛家士族之人已经悄悄的迁回了建宁郡。至今为止,这些薛家士族的人们,还记得夏正平杀死薛离的事情。
如今,更是因为这样的一条政令,让他们看到了机会,一个彻底反抗夏正平的机会。
“凭什么总是你们士族之人当官?我们老百姓哪里得罪你们士族了?凭什么我们老百姓不能当官?姓薛的,你给我说清楚!”
围观的民众中,也是有脾气暴躁的人物,他出口反驳,让周围的民众不住叫好。
千百年来,士族早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权集团,这一种集团,垄断了民众当官的权力,从而最终的结果,被人所憎恨。无论士族之人中,出现了多少个清官,多少个廉洁奉公之人,但是在他们眼中,都是一群吃着百姓的口粮,却不为百姓着想的蛀虫。
因此,千百年之前,平民和士族之间的这红不可调和的矛盾,就已经注定了。只不过,百姓之中从根子上讲,宁愿少事情,也不愿意多事的性格,让他们注定了不会去选择反抗。但如果有一种自上而下的力量,促使他们去反抗士族的话,那么一切都会水到渠成,几乎不费任何的力气。
显然,这样的自上而下的力量,正是那四条政令。夏正平这个汉王,就是他们的后盾,也是这样的事情背后主使。
夏正平很明白,与其让民众自下而上的进行一番改革,使得自己丢掉汉王之位,不如自上而下的助推老百姓,到头来自己也好博一个好名声。
“就是啊,我家老杨,那么好的才学,当年要是能够做官,肯定能够协助郡守大人,把这个建宁郡治理的井井有条。”
有妇女反驳,在他眼里,自己丈夫的才识,完全高于那些当官的士族之人。可惜,生来为贱民,难以踏入士族的门槛,也就不能够做官了。即便是察举,每年的那些名额,也早已经被士族之人瓜分了。
想要做官,平民老百姓,几乎没有任何的途径。
“他娘的,你家的那个苦力,能当官?我们薛家士族,不知道培养了多少子弟,各个比他强。”
“建宁郡要是没有我们薛家士族的支撑,早就他么崩溃了!”
“历朝历代,建宁郡、永昌郡乃至彰徳郡这一代,我们薛家士族为官的人,近乎占据了三郡官员的一半。你要是不服,可以死翻看历史,我们薛家士族为了三郡的人,做了多大的贡献?正因为如此,凭什么他夏正平一句话,一道政令就要把士族的世代为官特权废除了?”
“我们反了!”
很多士族之人,附和着薛家之人,一同登上了广场高台,高声呼喊道:“汉王不仁,就别怪我们薛家不义了。我薛家新任家主,以申朝征南大将军的名义,召集军队,募集病院,反抗夏正平!”
“我霍家顺从,召集家丁,共同举事。”
“我丁家愿意相助一臂之力,绝不能够让汉王废除我们的特权,要不然前人享乐,反倒是让子孙后代饿死!”
“你们这些贱民给我听着,顺者昌逆者亡,若是有谁敢反抗士族的统治,我定叫他满门不留。”
他们的言语之中,充斥着嚣张的其言,似是无人可挡一般。甚至是,他们率领的家丁,已经做好准备了。只要等着自己家主一声令下,他们就会奔向郡守府衙,进行一番攻占。
“他娘的,我们这些平民百姓,也不是好惹的。多少年了,我们等来了这样清明的汉王,怎么能让他的统治无法继续下去呢?有没有跟我老严的,一起打杀这些士族之人,也好为我们多年被欺压的苦楚,出出气!”
“就是,我们百姓也不是好欺负的。你们士族之人吃穿不用愁,还天天骑在我们老百姓的脖子上,我们早就受够了。如今汉王还给我们公道,我们岂能够辜负于他?他娘的,老子的锄头还在手中,你们这些鸟士族之人,要是敢攻占建宁郡的话,可就别怪你小爷我手中的锄头不认识人!”
士族之人放出狠话,老百姓们同样放出狠话。实在是他们对于这几条政令太欣喜了。姑且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