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扫明 >

第268部分

扫明-第268部分

小说: 扫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我拿。。。”

    白旺面无表情的点点头,蹲下来问道:

    “你捐多少?”

    魏藻德抬起头,有气无力的道:

    “我拿三万两,三万两还不行吗,放过我吧。。。。”

    闻言,白旺起身一脚将他踹倒,怒道:

    “来人,再给我用刑!”

    “昨日一个翰林编修都拿了五万两,你一个堂堂的内阁首辅,家中只有三万两!?”

    说到这里,白旺看了一眼负责拷掠的将领,狠狠说道:

    “派人盯住魏府,要是他不交,就把他女儿带过来见本将!”

    魏藻德被拉下去的时候一直在喊着不要,但对方可是流贼,根本不管那么许多,只要你不拿钱,就是大刑伺候。

    “皇上啊,臣不忠,臣不忠!”

    “臣悔啊,悔当初不为皇上尽忠,落得今日这般局面,臣悔啊——”

    当天夜晚,大明最后一任内阁首辅魏藻德受刑过度,惨呼几句后,因脑裂而惨死狱中。

    紧跟着,魏府便被大顺军部卒连夜抄家,男丁尽杀,女眷都被裸身拉着游街,魏藻德的女儿没能幸免,花季芳龄,落落大方,但却被大顺军十数人**至死。

第五百五十章:重要的棋子() 
    在这一六四四年,大顺、大明两相交替,王争又率山东军统一江南、江北数省,拥立鲁王在南京监国,建立齐王政权。

    然而,关外的清军不甘落后,铁蹄已经纷至沓来。

    崇祯十六年,崇德皇帝皇太极猝死于兴京,那个时候的满清,是最为脆弱的时期,朝鲜已经蠢蠢欲动,蒙古又是面善心不和,似乎随时都有可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满清内部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两黄旗大臣都是朝廷的重臣,是皇太极生前亲掌的武装力量代表,多尔衮与豪格之间争斗得难解难分、互不相让。

    在这种紧要关头,多尔衮提出了由皇子福临继承大统的折中方案。

    济尔哈朗是豪格的支持者,出任第一摄政,宫廷多数高官没有异议,睿亲王多尔衮任第二摄政,则稳住了自己的支持者,让那些大臣无话可说。

    不过这样一来,豪格失去了继承皇位的宝贵机会,显然是多尔衮略胜一筹,很多人都以为这次争位风波已经过去,但多尔衮并不打算就此罢手。

    鲁监国元年五月,多尔衮以中伤摄政王、欺压汉臣为名,动用两白旗重兵,一举将豪格削爵幽禁。

    当其余王公大臣得知此事后,便去面见第一摄政王济尔哈朗,但济尔哈朗老成持稳,觉得事情已经被多尔衮控制住,不愿大动干戈,为求自保并未多发一言。

    王公大臣们只好又去找顺治皇帝,但这个时候的福临年仅六岁,根本不能有效发出政令,这进一步增加了多尔衮在八旗中的地位和威望。

    紧跟着,多尔衮一步一步以各种名义清除了豪格在两黄旗中的势力,架空原本皇太极留下的诸公大臣,在八旗内大权独揽,几乎将整个清军握在自己手中。

    既然已经稳定内部,多尔衮立即放眼关内,留意着一举一动。

    五月十四日,盛京虽然远在南方,但却比南方更早一日听闻李自成攻陷北京城的消息,得知大明已经灭亡,多尔衮立即进宫。

    经过两个月的集结与准备,鲁监国元年七月二十日,顺治皇帝在笃恭殿拜摄政王多尔衮为大将军,亲赐敕印,令他统八旗大军南下。

    此役被多尔衮视为千载难逢之机遇,清军倾巢而出,满八旗十二万,蒙八旗六万,算上杂乱的绿营兵以及许许多多征夫,总计约三十万兵力。

    当多尔衮率八旗大军抵达山海关外老坡的时候,李自成还在忙着拷掠助响,而王争则是进行了一次规模浩大的陆军整改,都无暇顾及。

    多尔衮先后三次招降吴三桂,但每次都被其断然回绝,强攻自然不成,多尔衮一时也是一筹莫展,只能等着关内的消息。

    八旗军衣甲颜色分明,旌旗蔽日,连营十数里,虽然早在几日前便抵达城下,但多尔衮一直都是按兵不动。

    五月二十四日晚,一封信被清使送到山海关爵爷府。

    爵爷府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把光彩夺目,熠熠生辉的长刀,双龙图样刻于其上,足有一米多长。

    大刀挂在屏风后面,吴三桂的眼前摆放着两封信,都是来招降的,不过他愁眉不展,屡屡唉声叹气,到底去哪一个还真是没考虑清楚。

    最先来的,就是已经入主京师的大顺,李自成许诺给他百万两,高官厚禄更是不在话下,但吴三桂仍旧心存疑虑。

    昨天自己还是高高在上的平西伯,是大明朝的封疆大吏,但如今才几月过去,君主变成了亡国之君,自己则是丧家之犬一样的亡国之臣。

    从小,吴三桂便特别崇拜父亲吴襄,一直以来,给人的就是一个忠臣孝子的名声,但如今,他必须要在这两者之间做出选择。

    剩下的那封信,便是关外满清摄政王多尔衮的招降信,但可能是刘宗敏早死,部下白旺一心都在拷掠金银上。

    此人为阴鸷之辈,并不是好色之徒,虽然握有重兵,但并未波及吴府。

    所以现在,吴三桂的父亲吴襄被李自成保护的好好的,陈圆圆也并没有被侮辱,其实现在他的心里,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关外的清军。

    说到底,只要吴三桂有任何其它选择,投降清军都不可能。

    归降清军可是人神共愤之事,这就意味着吴三桂此生将要在屈辱中苟且偷生,这对于素来心高气傲的吴三桂简直比死还难受。

    思虑再三,吴三桂将多尔衮送来的招降信烧成灰烬,在爵爷府外找来大顺的使者,表达想要归附之意。

    两方谈的很投机,使者一再向吴三桂保证,说闯王非常重视他以及麾下的关宁军,将来一定要是封王拜将的。

    可不过多久,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原来是守卫箭楼的关宁军参将,吴三桂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他忽然有些放松下来,微笑问道:

    “原来是国相,发生了何事,是不是多尔衮那厮狗急跳墙了?”

    听到这话,吴三桂身旁的大顺使者也是放松下来,跟着一起放声大笑,但夏国相却摇摇头,行色匆匆的来到吴三桂身边,附耳说了几句话。

    听到后,吴三桂面色大变,问道:

    “什么,你说什么!?”

    “齐王已经在南京拥立鲁王监国,整个江南以及江北数省都归附了?”

    王争的大名吴三桂可谓是如雷贯耳,期初他还以为不过是个暴发户,但随着时间的经过,昔日这个暴发户却已经夺得了大明的半数以上土地。

    大顺虽然号称有百万大军,并且迅速攻破京师,但齐军在江南同样是所向披靡,并且对阵大顺军的几场战役中,小败是有,但却从未有过任何崩溃之景。

    崇祯皇帝遗旨写的清清楚楚,封王争国姓,为一字齐王,以为正统。

    由王争率领的齐军在南京拥立鲁王监国,直到现在,并未有任何其它藩王出面监国称帝,无疑是现今唯一一个说话管用的朝廷。

    “平西伯,你可不要。。。。。。”

    大顺军的使者好像从吴三桂的脸上看见什么,所以迫不及待的出面阻止,但话还没说完,却被吴三桂拦下。

    吴三桂原本脸上的笑容全部消失,面无表情的挥手道:

    “来人,送使者回去歇息。”

    “吴将军,这——”大顺使者似乎还要说什么,但夏国相立即上前,用眼色示意他赶快离开。

第五百五十一章:大明平西候吴三桂() 
    爵爷府内,吴三桂坐在桌子上,身侧是夏国相等几个关宁军的主要将领,在他们眼前站着的那人,却是一个面相斯文,穿着深红色衣甲的武将。

    事先吴三桂已经了解到,这位前来传信的是那历城军校一期结业的学生,看上去斯斯文文的,说话也是文质彬彬,但腰间却挎着刀,身上披着精制甲胄,十足的武夫打扮。

    这一点让很多人都想不通,吴三桂示意他坐在一边,这才是微笑说道:

    “祁老弟,你应该去幕僚府当文吏,而不是来这山海关传信。”

    祁耀武听到后却嗤之以鼻,冷哼说道:

    “平西伯,如今在南京监国的可是鲁王殿下,在下来山海关,并不是打着什么招降的意思,你本就是我大明的平西伯。”

    这话可就是颇为无礼了,吴三桂眼下无论清军还是大顺,两方面全都是竭尽所能的招揽,哪有一上来就用这种口气和自己说话的,这也太不客气了。

    不过对方明显还没说完,只见祁耀武从腰间拿出一卷圣旨,满脸肃穆的铺在半空中,高声道:

    “平西伯吴三桂,听旨。”

    夏国相当场就拉下脸去,抽刀上前架在祁耀武脖子上,狠狠说道:

    “小子,你怕还没见过血吧!今日本将就让你知道知道咱们关宁军的厉害!”

    祁耀武瞥目看了一眼,神情冷了下去,道:

    “夏将军,你知道你威胁的是谁吗?”

    夏国相不以为然,哈哈大笑一声,祁耀武心道机会来了,不待他说话,眼神猛地一狠,忽然一手握在刀柄上,稍微用劲便将腰刀夺了过来。

    “夏将军,您还是先学学怎么把刀握住了!”说到这里,祁耀武呵呵笑一声,把刀还给惊呆住的夏国相,继续说道:

    “在下乃是当今鲁监国朝廷的钦差,是齐王的人,齐王的大名想必几位都听说过吧,李自成那百万是吹出来的,咱们齐军,却是实打实的百万!”

    “吴三桂,难道你要违抗圣旨,背叛大明,做那不忠不孝的人吗!?”

    谁都没想到,这面向斯文的军校一期毕业生,年岁不过二十左右,竟然出手这般迅速狠辣,夏国相可是关宁军中数一数二的文武全才,竟然被其当面夺刀,那种出手速度,在场的关宁军将领也就是吴三桂能看清。

    吴三桂面色沉重,挥手拦下夏国相,起身作揖道:

    “臣吴三桂,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平西伯吴三桂,多年以来,恪尽职守,护卫京藩有功,着晋封为平西候。。。”

    “。。。知悉三桂所部饷银已足十四月未发,朕甚忧之,着赐饷、粮各三十万,计六十万,新式衣甲十万顶副,长枪、各式铜铁炮计五万。。。平西候仍领关宁军驻守山海关,北御东虏,南抗闯贼,待后日叙功,另行升赏。”

    听到这个,吴三桂简直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山海关有关宁精兵三万,都是久经阵战之辈,还有辽民七万,是这三万关宁精兵的家人。

    至今,守卫山海关的关宁军已经足足十四个月未曾发饷,大顺带来四万雪花银,这已经让关宁军兵将蠢蠢欲动。

    但谁成想,南京的鲁监国朝廷,竟然一次性发下三十万两白银,三十万石军粮,除此之外,吴三桂被提升为平西候,随之下发的,还有无数的崭新衣甲兵械,简直是雪中送炭。

    有了这些,关宁军军心稳定,吴三桂坚信,山海关会更加是固若金汤。

    祁耀武将圣旨交到吴三桂手中,开门见山的说道:

    “这些只是给侯爷的见面礼,齐王已经亲自率领五十万大军北伐,大顺就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

    “咱们齐王非常看重侯爷,还说了,若平西候三桂尊奉鲁监国朝廷,待日后齐军平定闯贼,击灭东虏,封王晋藩亦非难事。”

    吴三桂不断点头,此刻他的心里好像忽然被人扔了一颗炸弹,“砰”的一声炸开,直到现在都没有完全反应过来。

    封王拜相,位极人臣,这原本是吴三桂为自己人生规划的终点。

    此刻,这一切似乎唾手可得,大顺,清军,还有南京的鲁监国朝廷都向他抛出橄榄枝,这是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吴三桂必须要细细斟酌。

    忽然间,山海关城上响起一片喊叫声,无数的关宁军将士涌到城楼和望楼上,对远方缓缓驶来的一支舰队指指点点,欢呼雀跃不止。

    “看那些船,咱们大明何时有这种巨船了?”

    “你还不知道?齐王已经一统江南,平灭郑氏,就连荷兰毛夷都被打出台湾,这些可都是咱们大明的水师!”

    “船上装的都是银子和兵械,咱们有救了!”

    “是啊,朝廷还没有忘了我们!”

    听着外面的喊声,吴三桂心猿意马,告了声罪,连忙和夏国相走出去,不多时,定海军下辖东南舰队群来到渤海湾,打着的正是高高飘扬的大明旗帜。

    山海关水城被迫不及待的关宁军将士开启,看着红衣红甲的定海军水兵将一箱箱的物资搬运出来,他们这才是哈哈大笑起来。

    关宁军将士自发出城帮助定海军水兵搬运银两、粮食还有各种兵械,祁耀武在关城上远远的喊道:

    “都尉近来可好!”

    原来负责东南舰队的,正是定海军二把手显略都尉刘四,他纳闷的朝声音来源处瞧了一眼,看见熟悉的人,这才是哈哈大笑几声,走进关城。

    刘四上下看了看祁耀武,点点头说道:

    “好小子,越来越壮实了,不愧是咱们历城军校一期的头甲!”

    “嗨,那算什么~”祁耀武摆摆手,将刘四引到正在指挥搬运物资的吴三桂眼前,指着他说道:

    “都尉,这位就是平西候,吴三桂,还不来见过都尉!”

    吴三桂正在忙着,看那一箱箱的物资被搬运出来,笑得简直都合不拢嘴,有了这些,山海关才算是真正的天下第一雄关,就算鞑子来了也攻不下来。

    听到祁耀武的话,吴三桂连忙上前,拜道:

    “三桂拜见都尉!”

    “别别别!”刘四哈哈一笑,摆手说道:“你这可是堂堂的候爷,咱不过是个都尉,怎么能受如此大礼?”

    话虽然如此说,但吴三桂在刘四身前还是十足的下属派头,没有丝毫不尊不敬。

    刘四可是早年在登州就跟随王争的亲信,已经手握东南舰队,之所以只封了个都尉,那是因为王争还是个齐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