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扫明 >

第294部分

扫明-第294部分

小说: 扫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年的入关大业,竟然在那个叫王争的无名小卒手中,毁于一旦。

    。。。。。。

    鲁监国元年(崇祯十七年)十一月十六日,继李自成称帝后,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建国号“大西”,改元“大顺”,改成都为“西京”,设置左右丞相、六部尚书等官员。

    汪兆麟为左丞相,严锡命为右丞相,以王国麟、江鼎镇、龚完敬等为六部尚书,张献忠颁行《通天历》,设钱局铸“大顺通宝”行用。

    同时,大西开科取士,选拔三十人为进士,任为郡县各官,为笼络人心,张献忠宣旨对西南各族百姓“蠲免边境三年租赋”。

    大西皇帝张献忠封四个养子为王,孙可望为平东王,刘文秀为抚南王,李定国为安西王,艾能奇为定北王。

    另一方面,大西设立五军都督府,中军王尚礼,前军王定国,后军冯双礼,左军马元利,右军张化龙,分兵一百二十营。

    大西仿齐军制,以“虎威、豹韬、龙韬、鹰扬为禁军宿卫, 分设都督领之,城外设大营十,小营十二,中置老营,名为御营,献忠居之。

    孙可望为平东将军,监十九营;李定国为安西将军,监十六营;刘文秀为抚南将军,监十五营;艾能奇为定北将军,监二十营。

    紧接着,大西军兵分四路,浩浩荡荡的开战。

    孙可望北攻西安,与大顺军威武将军韩华美部接战,刘文秀东向山东,开始与齐军下辖湖广主将高杰、河南南阳府主将陈永福等部接触。

    艾能奇挥军南下,负责将还没有完全统一的四川收入囊中。

    最让人担心的还是安西王李定国,此人率部大举南下,搅乱已经趋于好转的云贵土司局势,最初与李定国部大西军接触的土司军队节节败退,求助于奉命平定四川的主将邢一刀。

    先锋将军、宁韬都尉邵勇率齐军三万主力奉命北进援助武定,刚刚抵达元裴县就听闻四处号响,早就埋伏在此的大西军黑压压一片冲杀出来。

    此战,齐军遭遇前所未有之大败,邵勇被李定国亲斩于云南武定府元裴县,李部大西军势如破竹,一路追杀齐军,枭首两万。

    遭受重创的齐军再也无力抵抗大西军攻势,接任的先锋将军只能保全现有兵力,下令迅速退出武定府全境,前往楚雄一带与征西前将军邢一刀会合。

    邢一刀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震惊,一方面督促沐王府联络土司合围李定国,另一方面加紧在楚雄设置防线,向北京发告急文书。

    李定国阵斩齐军先锋将军、宁韬都尉邵勇,成为在正面战场上击败齐军的第一个人,由此而名震天下。

    三日之内,大西军拿下全部武定府境,高奏凯歌。

第六百章:甲申四皇,乙酉一帝() 
    本来关外的满清忽然之间分裂,这已经是意外之喜,京师里面的人都在连连恭贺齐王王争的大功,人人都是喜气洋洋。

    但没过多久,就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齐军竟然败了。

    这次齐军是第一次在正面战场的阵战中被击败,从登莱之地就跟随王争的宁韬都尉邵勇威名赫赫,这次却在云南战死,没能续写传奇。

    邵勇的对手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名叫李定国。

    就是这个小人物,在大西军其余三路几乎全部都遭遇挫折的时候,凭借一己之力,将大西军控制的地方延伸到云南。

    一直平平稳稳的云贵局势竟然出现这个变故,本来就连左良玉都打不赢的张献忠也称帝要做皇上,学人家李自成建立了个什么大西。

    这话起初听在耳中就像是个笑话,就连李自成都难以抵抗齐军的强大攻势,那也就能在四川晃荡晃荡的大西,估计没几个月就被平定了。

    所以在这个消息传出来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是当个笑话去听,就连百忙之中的王争都忽略了历史上李定国的存在。

    大西军兵分四路,其余倒还好说,北面孙可望在击败了大顺军的威武将军韩华美之后,刘芳亮便是率大军去迎。

    一方面,大顺接连败退,几乎丢失了陕西以外的全部土地,军心已经降到谷点,急需一场胜利来提升士气。

    另一方面,大顺军对于这刚建立的大西还是充满了不屑。

    大西和大顺这两个老对头之间的战争,大西并未讨到什么便宜,孙可望根本不是刘芳亮的对手,连吃几个败仗,差点都被打回四川。

    刘文秀也并不好过,他起初带着几万兵马信誓旦旦号称要攻下山东本土。

    但事实上,刘文秀所部的大西军刚出了四川就在湖广遭到高杰所部的齐军迎头痛击,现在高杰和陈永福合兵一处,所向披靡,甚至都打进了大西的四川本境,看样子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这件事说起来让人觉得唏嘘,原本都是大明朝总兵的时候,高杰和陈永福在战场上那可并没有什么优异的表现。

    但是同样的一个人,到了齐军体制之内,带着一群不一样的兵马,竟然如此勇猛,建立了赫赫战功。

    陈永福是王争能迅速统一河南的功臣,这已经不用多说,高杰自从去年来南京投奔之后,和左光先两个人到处奔走,联络湖广本地的原朝廷官绅,一样为齐军拿下湖广尽了大力。

    现在中原地区已经不再是那么战火纷飞,原本闹得最乱的中原五省,现在基本都处于当今齐王的统辖范围之内,到处都能看见齐军在进行扩招和整改。

    大顺自打退出北直隶以后,就是一路溃败,齐军基本不用怎么去追,原本那些归附大顺的地方就又都上表归附。

    其中,像是镇守大同的姜襄,还有原本明廷的宣府总兵王承萌,都是早早的将大顺军拒之门外,这还不止,他们将原本大顺的官员驱逐,痛打落水狗。

    对于这些人,由于王争现下没有什么功夫搭理,所以都是直接让他们官复原职,只不过麾下兵马必须接受齐军的整改。

    除此之外,崛起的土默特依赖于中原的物资才能继续和北五部周旋,就连关外的满清都在盛京一战之后分崩离析。

    大顺和大西也就只能占据陕西和四川这两省之地,可以说,自从万历末年开始,天下间的形势就从没有这么好过。

    大顺兵败,朝鲜称臣,蒙古封贡,满清崩溃,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华夏的中兴之兆,自从进入北京的半个月起,劝进的折子就从来没断过。

    劝进什么呢,那就是让当今的齐王,早登皇帝位。

    这种说法在张献忠称帝之后更加在北直隶蔓延开来,所有的人都期盼着纵横天下的齐王能登基为帝,因为这天下间的假皇帝已经不少了,缺一个真正能说话管用的真天子。

    这次王争的态度不明不暗,既没有像在南京那次直接拒绝,也没有一口答应下来,只是当做没听到。

    但齐军下辖的文臣武将可都不是傻子,王争这个态度,那就说明是有戏,作为幕僚府幕僚长的李岩,还有特别顾问管清天都被众人推出来提这件事。

    这天,幕僚府的幕僚们都聚在紫禁城深处的一间小院里,众人脸上洋溢出兴奋的笑容,正在激烈的讨论着什么,门外还站着两个小官在把风。

    原本手边的事情都被大家放在一边,本来这时候应该讨论的话题变成了如何能让齐王名正言顺的登基为帝。

    “李大人,这里就属你和管大人待在齐王的身边最上,由你们两个共同来提,大家按规矩跟表劝进,显然是再合适不过了。”

    原本明朝兵部尚书张国维现在是幕僚府军务部的一个科长,虽然比原本六部尚书的职位小多了,但他却非常庆幸。

    这个位置上干的事情真正是实事,能发挥出自己的才能,没处理完一个事务,甚至还会有很深的成就感,而且没有什么类似党争的内幕需要注意。

    李岩坐在位子上,不断用手指一下喜爱的敲打桌面,似乎在细细思索着什么。

    “不易操之过急,自古以来,百官联合劝进都要有三次,第一次就在明日,第二次在本月月底,第三次,在明年正月之初。”

    他才说完,众人便是纷纷出声附和,管清天拍拍手,说道:

    “现下齐王的意思已经再明白不过,虽然有了李定国那个乱子,但大势不可阻挡,自己这些做臣子的更因该为主上分忧,今日,就在这里把该处理的事情都讨论清楚。”

    李岩点点头,笑着说道:

    “管大人说的不错,大家畅所欲言,不能漏了任何条目。”

    张国维首先提出,登基的日期和地点要选好。

    众人商议一阵,地点方面,武英殿雄伟壮观,距天最近,显然是最好的选择,至于日期,现在还不急,礼乐和服装等一些需要准备的东西太多,一定要选个黄道吉日。

    农务部部长陈子龙说道,登基之时,新的农历需要立刻在天下颁发,这是稳定农庄秩序的关键,因为前明已经有很多年未曾发下农历了。

    大家表示赞同,这些事情王争没有说,但并不代表没有想到。

    顾君恩紧跟着提出,登基之日,必须在北京城召集有名望的文武将吏,让天下百姓看一看改朝换代的齐军有多么强盛。

    所以,就需要立刻发布令旨,规定外地文武将吏抵达北京的日期。

    这些事情挤压在一起,都需要有条不紊的办完,李岩在问过管清天之后,决定将登基的日期定在明年,鲁监国二年的正月,也便是文武臣工第三次劝进的三日之后。

    现在还有半个多月的时间准备,虽然可能不太够用,但也只能把一天当成两天过。

    毕竟,这天下战乱多年,百姓们太需要一个文治武功样样齐全的帝王来带领他们走向太平了。

第六百零一章:三军云集,帝国开篇() 
    公元一六四五年正月,全天下都将目光荟聚在一个点,那就是位于北京的紫禁城武英殿。

    就在今日,齐王王争将登基称帝,改朝开元,这是真正的改朝换代。

    当最初消息由标兵传达各地的时候,听到的人无一例外都觉得振奋异常,这一天不光王争在等,他们同样是期待了太久。

    只有当今的齐王即大位,他们下面这些文武将吏才能更进一步,荣升为封疆大吏、开国名将,青史留名。

    只不过,像宁韬都尉邵勇那样的许多人却是永远见不到了,他们只能在黄土之下,继续忠心耿耿的为这位皇帝欢呼雀跃。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去年的皇帝不可谓不多,甚至已经有些习以为常了。

    原本明朝的崇祯皇帝殉国死社稷,紧跟着就是席卷中原的李闯称帝,但没过多久就被击败而退出北京。

    在那年最后的两个月仍然不消停,还没有完全占领四川的张献忠又跳了出来,急迫的过了一把皇帝瘾。

    皇帝这个词,在天下人的眼睛里那就是一言九鼎的代名词,说话要是不管用,那还算什么皇帝,李自成、张献忠直流,充其量只能算得上是草寇而已。

    但是在这一年的正月,一位帝王就要君临天下,一个崭新的强盛王朝即将诞生,那就是王争和他的大齐。

    幕僚府经过商议,已经详细的将各种事宜全部安排妥当。

    顾君恩和张国维带着文官将诏书先行拟好,三请登基之后,王争点头接受之后,再由新任的大内总管曹化淳负责宣读,典礼和仪式的操办都不需要操心,这些内侍办的明白透彻。

    天下未定,每个州府都有文武各一名将吏前来参加,为了不减弱地方的安防,所以幕僚府规定了各级将吏带来的兵员人数。

    这些人必须是当地最精锐和骁勇的兵士,村镇卫营的营官分别带三人和五十人,州府城防营的主将分别带八十人和一百人,文吏骑马随军前行。

    到时候,这些各地前来参加大典的兵马会和禁军兵士区分开来,一同在天坛见证这一历史性的辉煌时刻。

    动员令下达之后,江南各省,以及湖北、河南、山东一带的每个州府都有文武将吏源源不断的赶来参加登基大典。

    因为路途不一的原因,这道命令早在半月之前就已经下达出去,各地将官和文吏在带人前往北京的时候,看着各地百姓和军队的送行,都是充满了浓浓的自豪之情。

    。。。。。。

    这一天,北京城的郊外到处飘扬着飞扬跳动的旗帜,沿着官道,源源不断都是各地前来参加登基仪式的文官武将。

    粗粗看去,城内城外穿戴着盔甲的兵将甚至比进进出出的行人都要多,街道上到处飘扬着光彩夺目的旗帜,密密麻麻的铁盔来回走动,盔甲和刀枪的光泽在阳光下闪耀。

    两侧有不少是第一次来北京的兵将行走在街市,趁着大典还没开始前的一小段时间逛一逛集市。

    由于土默特蒙古已经封贡称臣,所以现在的集市上有着不少塞外走马商,北京城能买到的东西便宜又好看,送给自己心仪的女子也算是一份情谊。

    众人言笑晏晏,每逢见面时都会互相拱手道喜。

    田地中耕作的农户放下手边活计在对这边指指点点,脸上都是羡慕和期待,自己今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呢?

    北京城内更是已经像逢年过节一样,鞭炮声从凌晨开始就“噼里啪啦”的响个不停,这几天城管总局的丁口出动全力排查外来闲人,维持北京城内的稳定,对这些事不做管制。

    自打前几日开始,这些齐军兵将来来回回的走动,就没有一刻是停下来过,到底有多少万人,谁都不清楚。

    这个场面和大顺军进北京那天有本质上的不同,齐军兵士虽多,但却军纪严明,人人都是足饷足额,根本不会向百姓动歪心思。

    一队三十几人的士兵刚刚进城,为首的将官穿着制式的村卫营官盔甲,虽然品级比较低,但却也是光彩照人,看上去英武异常。

    这将官是个无名小卒,但他却非常兴奋,走进北京城后,看着到处都是穿着相同规格盔甲的兄弟兵马,顿时咧开大嘴笑了起来。

    伸头朝客栈里看了一眼,居然已经满登登的都是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