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奴隶的咆哮 >

第249部分

明末之奴隶的咆哮-第249部分

小说: 明末之奴隶的咆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信信奉君臣不相辱,他对所有的文官都很大度,而军官们还有军法管制,文官们只要不是十恶不赦的罪过,他都不会做的太过绝情。

    看上去,似乎很是优待文官,好像他对文臣特别的青睐一般。但是,军人地位的问题,在国内,那可是陈信的逆鳞。

    唱高调的时候,说说文武平等,甚至是以文制武之类的话,那是没有问题,毕竟都是陈信的臣子,言论自由嘛。

    但是,一旦文官们想要攫取更大的权力,打压军队的时候,陈信永远都是站在军队的一方,这一点从来没有改变过。

    而且,陈信曾明确表态,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一点都不会变。

    财政助理大臣微微的闪过一些不好的念头之后,再次回到正题,继续向陈信介绍起第三次币制改革的事情来。

第二百九十二章 交子() 
财政助理大臣稍微缓了缓,然后,有点迟疑着说道“君上······”

    陈信抬起头来,盯着对方,等待着他说话。

    “以臣愚见,宋朝以纸行会子,明朝发行宝钞,可都是一文不花,就得钱无数。王国为什么不直接在发行纸币呢?”

    “发行纸币,呵呵,你们啊,还真是敢想啊,居然都想到我前头去了,要不是你们说出了会子和宝钞,我还以为你才是穿越者呢。”陈信暗自吐槽一遍。

    然后端起茶盏,轻轻的刮了刮,掩饰着自己内心当中的惊讶,装作是漫不经心的说道“既然你敢在本王面前提起,应该是和其他人讨论过这件事情吧。”

    “吾王明鉴万里,臣确实和部内的几位助理一起议论过此事,大家都很是不解。

    臣见过文献中的记载,弱宋以区区一隅之地,抵挡几国骑兵征伐,几百年屹立不倒,就是因为其国库收入极其丰厚。

    虽然不知道其赋税收入的具体进项,但是,臣以王国现状推己及人,大概也能知道,那宋朝的收入中,纸钞所占的比例,定然不小。

    还请恕臣直言,臣等疑惑,如此丰厚的利益,为什么君上视而不见呢?”

    陈信会心一笑,呷了一口茶,暗自笑着,教育程度还是不够啊,这小助理大臣大概是只听过会子和宝钞的名声,而没有详细的研究过这东西。

    好在,来自后世的陈信,是看过这些资料的。

    “老白,把我脑海当中有关交子会子的资料给提取出来,我要装一把。”

    放下茶盏,陈信默默的玩了一个梗“我,专家,打钱。”

    然后就装出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开讲了“纸币的发行,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就拿北宋时期交子为例子,来说一说吧。

    纸币出现在北宋并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货币,而当时铜钱短缺,满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

    当时的四川地区通行铁钱,铁钱值低量重,使用极为不便。当时一铜钱抵铁钱十,每千铁钱的重量,大钱25斤,中钱13斤。买一匹布需铁钱两万,重约500斤,要用车载。

    成都是重要的经济重地,而且,蜀汉通往外界的道路又异常崎岖难行,因此客观上需要轻便的货币,这也是纸币最早出现于四川的主要原因。

    再者,北宋虽然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但全国货币并不统一,存在着几个货币区,各自为政,互不通用。当时有13路专用铜钱,4路专用铁钱,陕西、河东则铜铁钱兼用。

    各个货币区又严禁货币外流,使用纸币正可防止铜铁钱外流。此外,宋朝政府经常受辽、夏、金的攻打,军费和赔款开支很大,也需要发行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种种原因促成了纸币——“交子”的产生。

    最初的交子由商人自由发行。

    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专为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钱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人存放现金的数额临时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卷面上,再交还存款人,当存款人提取现金时,每贯付给铺户30文钱的利息,即付3%的保管费。

    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这时的“交子”,只是一种存款和取款凭据,而非货币。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子”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许多商人联合成立专营发行和兑换“交子”的交子铺,并在各地设交子分铺。

    由于交子铺户恪受信用,随到随取,所印“交子”图案讲究,隐作记号,黑红间错,亲笔押字,他人难以伪造,所以“交子”赢得了很高的信誉。

    商人之间的大额交易,为了避免铸币搬运的麻烦,直接用随时可变成现钱的“交子”来支付货款的事例也日渐增多。正是在反复进行的流通过程中,“交子”逐渐具备了信用货币的品格。

    后来交子铺户在经营中发现,只动用部分存款,并不会危及“交子”信誉。

    于是他们便开始印刷有统一面额和格式的“交子”,作为一种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场发行。

    这种“交子”已经是铸币的符号,真正成了纸币。但此时的“交子”尚未取得政府认可,还是民间发行的“私交”。

    但并非所有的交子铺户都是守法经营,恪守信用的。有一些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铺户,恶意欺诈,在滥发交子之后闭门不出,停止营业;或者挪用存款,经营他项买卖失败而破产,使所发“交子”无法兑现。

    这样,当存款者取钱而不能时,便往往激起事端,引发诉讼。于是,景德年间,益州知州张泳对交子铺户进行整顿,剔除不法之徒,专由十六户富商经营。至此“交子”的发行始取得政府认可。

    宋仁宗天圣元年,政府设益州交子务,由京朝官一二人担任监官主持交子发行,并“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严格其印制过程。这便是我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官交子”。

    它也是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

    “官交子”发行初期,其形制是仿照民间“私交”,加盖本州州印,只是临时填写的金额文字不同,一般是一贯至十贯,并规定了流通的范围。

    宋仁宗时,一律改为五贯和十贯两种。

    到宋神宗时,又改为一贯和五百文两种。发行额也有限制,规定分界发行,每界三年(实足二年),以新换旧。

    首届交子发行1 256 340贯,备本钱360 000贯(以四川的铁钱为钞本),准备金相当于发行量的28%。

    “交子”的流通范围也基本上限于在四川境内,后来虽在陕西、河东有所流行,但不久就废止了。

    宋徽宗大观元年,宋朝政府改“交子”为“钱引”,改“交子务”为“钱引务”。

    除四川、福建、浙江、湖广等地仍沿用“交子”外,其它诸路均改用“钱引”。

    后四川也于大观三年改交子为钱引。“钱引”与“交子”的最大区别,是它以“缗”为单位。

    “钱引”的纸张、印刷、图画和印鉴都很精良。但“钱引”不置钞本,不许兑换,随意增发,因此纸券价值大跌,到南宋嘉定时期,每缗只值现钱一百文。”

第二百九十三章 远大的规划() 
说了一大通,陈信有点口干舌燥,抬手示意身边人续茶,然后,望向刚才还提出质疑,现在却陷入呆愣之中的财政助理大臣。

    “怎么样?从这些资料里面,你琢磨出什么东西没有?”

    “臣,臣······”

    陈信心中得意,你们文官那点小心思,好像谁不知道似的,不就是看本王偏袒军方,有点看不惯,想要挫挫本王的锐气嘛!

    呵呵,到我面前来显摆知识量,想要给我下马威?做梦。我有作弊器,你能奈我何?

    看我宜将剩勇追穷寇,妖怪,看招。

    “既然没明白,那本王再把宝钞拿出来给你捋一捋。对了,你知道宝钞的历史吗?”

    “臣,知道,这是大明洪武年间,开始发行的一种纸币,自发行以来,在发放官员俸禄和向民间采购物资的时候,就被强制性的要求其中一定比例的钱款,要以宝钞来支付。”

    “没错,是这么回事,明太祖洪武八年始造。由于当时缺铜,于是明洪武七年颁布“钞法“,设宝钞提举司,其下再设抄纸、印钞二局和宝钞、行用二库。并于次年以中书省南京名义发行,那么还有呢?”陈信笑了,笑的很邪恶。

    “还有,还有,臣等从大明流亡的前为止,宝钞似乎,根本买不到什么东西了,但是,官家在买东西的时候,还是照例给与一定的宝钞。”

    这下,轮到陈信目瞪口呆了“你们从明朝逃亡的时候,官府居然还在发行宝钞?这怎么可能?”

    助理不知道陈信在惊讶什么,疑惑的问道“君上,这很让人惊讶吗?臣从小就见惯了宝钞啊,乡里面每家每户都有这东西,只是,缴税的时候,官府从来不收这玩意,只能看着它们一步步的贬值。”

    陈信摇摇头苦笑道“你们啊,难道都不看邸报的吗?正德年间的时候,明朝就已经废止宝钞了,你的乡亲们,都被骗了。”

    “呃······”

    “皇权不下乡,这就是最直接的弊端啊,地方势力和官府胥吏勾结,狼狈为奸,拿着废纸,从农民们手中剥削那仅有的一点口粮,简直是没有人性。”

    陈信在那里伤春悲秋的感怀明朝吏治败坏,谁知道,那前来汇报的财政助理大臣居然一脸的兴奋“君上,既然大明朝廷早就废止了的宝钞,在百年后的今天,还能在民间流通使用,这不正说明了发行纸钞的巨大利益了吗?”

    说着那人一整衣冠,躬身大礼参拜着说道“为王国百年计,臣请开【钞法】,学习大明设立宝钞提举司,发行纸币。”

    陈信用手遮住自己的眼睛,这场面,不忍直视啊。

    这家伙是不是脑子不太清醒,还是在哗众取宠?

    要是为了大义之争或是为民请命,行此大礼,进行逼宫,也算你光明磊落,是条汉子。

    可是,现在,一个被大明玩废了的【钞法】也值得你搞的这么隆重?

    陈信这一次,没有按照礼仪行事,故意的,没有叫对方起身,而是重新讲解起了宝钞的事情。

    “大明宝钞印框高约30厘米、宽约20厘米。

    宝钞分六等:壹贯、五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一贯等于铜钱一千文或白银一两,四贯合黄金一两,票面上端为【大明通行宝钞】六个汉字。

    明太祖洪武八年始造。由于当时缺铜,于是明洪武七年颁布“钞法“,设宝钞提举司,其下再设抄纸、印钞二局和宝钞、行用二库。并于次年以中书省南京名义发行。

    洪武二十二年朝廷又发行小钞5种,即拾文、贰拾文、叁拾文、肆拾文、伍拾文,票面幅面较小。

    永乐以后印行宝钞仍用洪武年号,且禁止民间用黄金、白银买卖交易。

    洪武二十二年前后,纸币时贬时升,江西、福建一带二贯纸钞只能换铜钱五百文;

    永乐二年,米一石一度值钞一百贯;

    永乐五年米一石值钞三十贯;

    宣德初年,米价已达到宝钞伍拾贯;

    宣德七年,宝钞一贯只值铜钱5文;

    正统九年,米价涨到宝钞一百贯,明钞已不能通行,已经达到了“积之市肆,过者不顾“的地步;

    正德年间,宝钞实际已经废止。此后,明朝不再发行纸币。

    明代三百年,仅发行这一种“大明通行宝钞“,而且宝钞的印制和发行始终是集中于中央政府,这种统一性是前代不曾有过的。

    不兑现,不分界,不限地区和流通时间,不规定发行限额,没有发行准备金,不改币名和形制,币制始终如一。

    明代钞法的一大漏洞,就是它的倒钞法。洪武九年,明政府曾定倒钞法,在各地设行用库收换昏烂钞。

    洪武十三年又规定了调换昏烂钞的界限,凡票面金额、文字可以辨认的都可以继续使用,不许对用旧钞买货者提价,但实际上,政府收税只收新钞,而民间对旧钞则降价使用或拒用。这就形成了新旧钞的差别价格,造成了以后的通货膨胀。

    明钞的发行,推行只出不进政策,即只投放不回笼或是多投放少回笼。

    政府发纸钞支付俸给军饷,而向民间收取物资和金银财货,收租税却只搭收少量新钞或干脆不收钞。

    这些特点充分暴露了大明钞法剥削的本质。

    明代为了推行宝钞,曾实行“户口钞盐法“,即每户大人配食盐一斤,收钞一贯。

    而“门摊课程“即店铺商人用钞交纳门摊课。强制商人和普通老百姓用钞,但收效不大。

    大明宝钞在发行流通过程中不断贬值,虽然在从成祖到宣宗的二三十年间曾采取过措施来维持宝钞的购买力,但也未能挽留住它行将退出历史舞台的脚步。

    到弘治年间宝钞在商品货币经济中已无意义,民间只用银和钱进行交易。明中叶以后,宝钞已无人使用了。

    这就是被你奉为至宝的宝钞,现在,你还愿意学习明朝的纸钞吗?”

    “可是,君上,既然知道明朝纸钞的缺点,我们为什么不能去芜存菁,把这种一本万利的东西,给发扬光大呢?”

    “得,这家伙,掉进钱眼里面去,拔不出来了。”陈信恨不得一巴掌拍死这个固执的家伙,不过,转念一想,眼前家伙这也不是在为他自己捞钱,这也是为了国家啊。

    有点矛盾啊。

    算了,看在这家伙这么执着的份上,给它解释解释吧。

    “发行纸币,最重要的,是要有【信用】。

    我们在国内发行纸币的话,信用是足够的,但是,王国现在才占据多大点地方?人口又有多少?

    我们发行的钱币数量极大,如果只能在国内通行的话,势必会造成钱贱物贵。

    可是,我们这第三次币制改革是为了什么?不就是因为钱贵物贱吗?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铸造的大多数钱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