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五百年-第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我都是这样认为。”
不知道有何不对劲,总之宁可错杀一千,亦毋纵一人。布木布泰从来不曾忘记心中那份惴惴不宁,随着多尔衮权倾朝野,她益发感受到巨大的威胁。
济尔哈朗亦不是无能的老头子,当中借口放权,实际暗中积蓄外朝势力,以留万一之时,成为可以制伏多尔衮的力量。
对于奏的“忠言”非但不听,更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坚定他们的疑虑。
“若然她要逃出去”
“放心,本王另外准备多几副铁炼、镣铐,谅她本事再大,都不可能脱身。”
“好,都交给郑王了。”布木布泰慎重地道:“另外加派人手,监视睿王一举一动,万勿错漏。”
济尔哈朗领命,瞧出布木布泰心中依然十五十六。没有决定性的证据,以及充份的时机前,她都不会真的与多尔衮撕开脸皮。
因为奏的一席话语鼓动,布木布泰再次惦记福临,心中冒出不安感。与济尔哈朗分开后,匆匆起驾至皇帝的房间去。
“参见皇太后!”
房门前看守的侍卫及宫女纷纷跪迎,布木布泰打量房间内静悄悄的,再三询问下人情况,他们同样表示皇帝没有撒野或发脾气,一直非常安静。
过度正常,反而不正常。布木布泰记得清楚,以往惩罚这孩子时,都是哭哭闹闹,饿得没气力时就会求饶,哪会像今天这样子呢?
她急急命人开门,才进房间,就见到福临睡在床上。房间内一目了然,没有多余的物品,更没有第三者。
“福临,你没事吗?”
福临醒过来,见到母亲来到,即时下床行礼。
“额涅有心了,我没事。”
见到福临精气神爽,完全不像饿一天的样子,试探的问:“福临肚饿吗?我命人来弄点吃的给你。”
“好呀!”
小孩子有得吃就高兴,福临心想也许是一直睡在床上,积蓄体力,才能撑这么久。毕竟是亲儿子,又是当今皇帝,即使自己是母亲,亦不能过火,真的要他捱饿。
她心想反正宫女多半背着她偷偷送食物,惩罚只是装装样子。既然火气都下了,便收回命令,不予追究。
“额涅为何过来见我?你不是要工作吗?”
对啊,自己一时兴起而过来,尚丢下一堆奏章未曾处理呢。见到孩子没有异样,布木布泰总算安下心。
此时她询问福临昨天出宫的情况,听到三人在山上玩寻宝游戏,内容经过大抵与奏所言雷同。
“莫非奏所言属实?”
心中狐疑时,旋即摇头。
“她终究是外人,怎会明白宫中险恶?我不趁现在稳住地位,随时被人自背后捅刀。”
布木布泰脸上阴晴不定,感到心烦气闷。
福临是真心想将山上玩耍的经过愉快地向母亲分享,只是不一会就发现对方根本无心听之,不由得失去热情,越说越细声,匆匆带过。
布木布泰心想既然此处无事,自当回去赶紧处理公事,随即起身准备离开。看见此情此景,福临居然紧张起来,连忙拉住母亲的衣袖。
“额涅,你这么快又走吗?”
第137章 崇祯十七年六月#025 惊世宝物()
“乖,额涅还有事要忙。你自己慢慢吃,知道吗?”
“额涅,你就不能留多一会吗?那些奏章叫别人读,不就行吗?”
福临几乎是恳求了,可是布木布泰心下甚狠,她心知有些事不得不去完成。
“皇上年纪尚小,恐不明白朝政大事,岂可儿嬉?”
布木布泰已经转头吩咐宫女好好看管孩子,未尝为意福临摆出不高兴的表情。
“又是老样子。”
福临小声唠叨,目送母亲离开。
宫女得皇太后首肯,即时将准备好的食物端来。大家都知道皇太后口硬心软,果然一如以往,第二天就会原谅小皇帝。只是与之前不同,这次福临身子硬,就是没有跪下认错。
福临一番狼吞虎咽之后叫所有人出去,紧闭门窗,一个人跳回床上,取出偷藏在被窝下的书本。
“格格,额涅过来了,不过又走了。”
“我知道,而且她撤去禁足之刑呢。”
“没有禁足又如何,我都不能离开皇宫,再也不能陪格格去外面玩了。”
“不用慌,就算没有我,你自己都能出去外面玩。”
“真的?”
与那些宫女不同,只有奏是真心诚意听福临说话。
奏在狱中斥责布木布泰,就是因为这位母亲,从来只要求福临听她的说话,却不曾听福临半句说话。她这位相识不逾一天的新朋友,比布木布泰这位亲妈更了解福临,这样子还说得过去吗?
“不过你一定要依我的指示行动,明白吗?”
“是!”
明明已经警告过布木布泰,还是不听其言。其实今天并没有多少奏章,理应空闲,却忙于与近臣联络,寻找忠心之士,拱护幼主。
“明明求求我的话也许会帮忙的。”奏失望地道:“既然你执迷不悟,那么我只好将事态恶化一下。”
清国这边要揭起一番风云,尚需一段时间,奏转而跟进山海关那边的情况。自从自己被抓走后,民众无不伤感,连朱由检都茶饭不思。
“皇上,请保重身体。”
王承恩一直伴随在朱由检身边,目睹他面对文武百官时忧郁难耐,强作精神处理奏摺,不免心痛起来。
不知不觉间,奏已经成为他们身边重要的人。
“我有分数。”
朱由检多疑的心性再现,然而对象已变成奏,恐惧她会就此一去不返。
“明明与我有约定,怎么能一走了之?”
“皇上,奏婕妤绝非言而无信之人。”
王承恩自己都讶异,为何会帮奏说好话。
“她并非主动离开,而是被他人带走。对方实力,恐怕犹在奏婕妤之上。”
“那样又如何?她不能逃出来吗?说好要帮我一统河山呢?大业未成,岂可背信毁约!”
朱由检并非如此想,可是忧愤交心时,下意识就说出这样的负气话。最初是担心她回不来,慢慢变成她不会回来。区区数天,已经煎熬难耐。
“呜呼哀哉,有美人若新蝉兮,不在我床。”
如非他身在皇帝之位,要保住山海关这片方寸之地,早就抽身离座往北追出去,何需在此倚栏凭诗寄意,遣解相思之愁?
倒是三子朱慈照非常进取,翌天就收拾好行李盘缠,大清早就策马出城,直往清国驰去。
担心他旅途安危,王承恩暗中叫冯永硕赶上去——虽然他亦只能想起这位前锦衣卫而矣。
冯永硕连问都不用问半句,随手抄起行李就牵一头马来追出门。
虽然官民士气低落,但大家依然坚守平日的工作。尤其是兵工厂那边,感到危机渐近,加紧人手生产新火枪。
朱慈炯及朱媺娖并没有冲动出城,而是留在山海关处协助奏继续管理娘子军。
朱慈炯深感自己功夫未到家,每天勤练其亲传的挂枪术,仍未曾窥得窍门。
朱媺娖倒是从春香处探问奏平日生活,又进其寝室搜查,居然有意外发现。
“务本新书、士农必用这些都是已经失传的农书!”
朱媺娖从奏的书柜中发现一堆奇怪的书,朱由检召李岩等近臣检查,确定都是过去艺文志上有载之书目,而现今已失传之古书。另外更有像君王论等闻所未闻的奇书,引来众人好奇翻看。
书的字迹明显是奏所写成,朱由检等人即时想到,是她透过“全知”的权能读取古书,一笔一字抄写出来。即使今天已经失传,但只要曾经存在过,奏都能获取入手。
李岩等人只道这些古书尚于仙界流传,故此奏可以轻易传抄。身为读书人,每每对历代失传书籍感到遗憾,今天得以重见天日,不禁再次感受到兴奋之情。
朱慈炯匆匆阅之,发现农书上面有不少知识,像是养殖蚕桑、牛粪覆棚等知识,正是奏平日教育娘子军妇女时的讲义。另外其他几本书,更是讲授君王之术的政治之书,朱慈烺恨不得即时抢在手中立即阅读。
“即是说,奏婕妤将过去失传的知识传授给娘子军?”
吴三桂闻言吓一大跳,想到娘子军不如外界传闻如此简单,心想之后务必找时间亲身上门拜会,视察其实力。
除去书本外,更有好几张图纸,赫然是全新武器设计图。然而其设计过于不可思议,更有大量莫以名之的部件,并不能按图索骥照纸生产,但大大丰富众人的思考领域。
“将这块武器埋在土中,只要有人踏上去就会触发火药引爆,何其恐怖!”
“还不及这个呢,居然设想用锅炉的蒸气来推动轮子,那样子马车都不用马来拉吗?”
杨坤及刘洪恩一边看设计图,一边摇首兴叹。关键的发明者不在,大量不明白的地方均无法询问,只能瞎子摸象般看图猜想。
朱媺娖亦留意到有两张图纸,是左手手腕的设计图。
一张是将手腕改成一具名叫“打击式撞针机”的武器,似乎因为重量及威力问题而未曾完成设计,徙有外形。
另一张是手腕换上三角锥,名叫“钻头”的武器,但内部构造一片空白,只是在旁边留下“男人的浪漫”五字。
别说朱媺娖,连其他人都看不懂奏的脑袋在想甚么。
第138章 崇祯十七年六月#026 新式陆军()
“姨娘常常向我们说,秦之所以能一统六国,在于金戈铜剑、强弩利矛,所以甚为注重兵器开发。也许因此而设计这些武器,以备不时之需。”
“皇上,怒微臣不才,无法理解奏婕妤图纸上所载之武器,恐怕要更多时间参详研究。”
“如今奏婕妤不在,四方敌人一旦攻来,山海关必陷入苦战。娘娘没有取出来,估计是希望兵工厂优先制作新型火枪,而非埋首研究新武器。”
“李大人所言正是,现今库房虽然充裕,却要囤留以资备用,岂可轻易件拨冗在多余的事上。”
“范大人,你的意思是研究新武器是多余的事吗?”
“事实证明,如非奏婕妤点拨助力,我军根本未能如此顺利制造出天穹铳及玄苍铳。”
“我绝非那样意思,然而天穹铳及玄苍铳并未曾在实战中试验,亦未尝彻底普及,如此快又分头制作新武器,正是逐二兔必失其中。”
“臣亦同意范大人所言,凡事需按步就班,无望一步即达。奏婕妤留下之新武器图纸,可以研究,但优先制作天穹铳及玄苍铳,勿怠时机。”
最终君臣讨论后,书本都借给官员传抄,许真之等人取走设计图进行研究。
听罢朱慈炯提及娘子军课堂上的讲义,吴三桂、冷允登等武将开始疑惑,奏训练的娘子军不似是儿嬉之师,到底是何样子,逐要求参观演练。
翌天他们抽身赶去观摩娘子军,但见水车半自动灌溉系统,以及一堆新式犁铧、瓠种等农具,比既有的更省力好用,直是大开眼界。
然后是娘子军的日常自习训练,光是三段式火枪阵就足以震撼大脑,久久说不出半句话。
“幼时听说书先生有言,我辅开国功臣沐英,当年征讨云南时,就是像这样子轮流放铳,彻底镇压象兵,取得胜利。”
吴襄最先是惊喜,他们身为武人,很快就明白这种三段式火枪的优势,同时亦为缺点而摇首。
“不行不行,象兵又岂同骑兵呢。”
“咦,阵式是好,但是没办法。”
吴氏父子双双叹气,在旁边的朱慈炯不明白。
“吴将军,姨娘这阵式有问题吗?”
吴三桂哼声道:“问题可大了。”
吴襄老练地道:“看似三人为一小队,其实当中排枪与排枪的衔接甚为重要,必须三人一心一志,平日训练有素,战时熟稔无比地交换,才能保证火枪的持续打击能力。一旦中间有人延误半刻,便会产生空隙。它是依赖火力密集攻击,若是中间有断头,无法组织起有效的进攻,往往被敌军突破,举军大溃。”
吴三桂点头,补充父亲的看法:“而且这种阵式,甚为依赖火枪及弹药。尤其是弹药,在旷日持久的战斗中,更是消耗甚剧。如果后方补给线追不上,或是战线过于辽阔,反倒令后续打击能力跟不上。即使天穹铳的铳头加装刺刀,亦只是聊胜于无,在近接战中不可能打赢满清的骑兵。”
吴氏父子不愧是老将,很快就发现问题所在。
想以热兵器全面取代冷兵器,决非一蹴而达之事。
尤其西方的战争与中原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往往数万人的大会战,要人人都有火枪,还要持续开火射击,一打打上数天,不知道要耗多少火药及铅弹啊!这样子与“烧钱”无异!
古云“火未及发,刃而加颈”,乃战场上屡见不鲜之真事。满清骑兵弓马娴熟,无论是使用弓箭、策马之冲击力,抑或身上护甲都甚为精良,甚至为对抗明军火器而开发楯车。
明军卫所制度陈腐,士兵素质低下,火器几乎没有改良下,终究难敌八旗军队。尤其主流的三眼铳,射程不远,威力又弱。即使有一支全部装备火绳枪的步兵队伍,及时展开阵型,亦不能保证首次火枪齐射全数命中,而命中的亦往往不一定致命。
然而与此同时百米开外的满清骑兵已经冲到明军阵前,在这一刹那间,娴熟的火枪手充其量只能再齐射多一轮,八旗兵就能反击,密集的箭雨倾来,甚至冲到面前,拔刀近战,一面倒的大屠杀。所以明代军队虽然有火枪,却未曾彻底取代冷兵器。
吴氏提出的问题,奏当然有考虑过。朱慈炯微微一笑,再带他们看下去。
奏彻底理解戚继光练兵实纪,以及未来世界的军事理论及经验,混合而成的全新“多兵种混合”阵式:战车、步兵、弓兵、火枪兵、火炮兵等等轮番配合,同时达成远程攻击、侧翼防护和牵制、千里突进、近战埋身强攻等等。
明明都是女子,但操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