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王朝驸马 >

第71部分

王朝驸马-第71部分

小说: 王朝驸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不敢再作声,那捕头耀武扬威地抓起三尺桌上的赏钱,插刀入鞘,扬长而去。

    看着发生的这一幕,宋廷不知该说些什么,只是带着卢俊义、燕青、扈三娘三人离开了茶楼。

    时值正午,四人便在沿街饭店吃了一顿饭,吃饭的时候,扈三娘坐在宋廷的对桌,却是根本没动筷子,宋廷问她为何不吃,她答道:“想起那说书先生的话来,恶心,吃不下……”

    燕青也停了筷子,卢俊义正往嘴里扒饭,不知道该停还是继续吃,见宋廷继续吃,他也就继续吃……

    宋廷对于说书先生的话,顶多是从遥远的记忆中回忆起一些电影镜头罢了,对于他说的东西,还是不太相信的,那什么……能吃吗?想来那些农民也和扬州、永泰的农民差不多,大多还是安居乐业,吃不起饭不得已才造反,造反归造反,怎么可能吃那什么东西呢……

    说书人嘛,故事几分真几分假,造反肯定是真的,吃那什么东西,多半是编的吧?想到此,宋廷发出一声哼后,便继续吃得心安理得,扈三娘小心地看了他一眼,闷闷地说不出话。

    吃完饭,四驹往永泰县城走去,大约天黑时分,抵达了永泰县的北门,正是小秦淮河边的那扇门。只是,此时北门大门紧闭,已经不许进出了。

    “什么人?”小小的三丈高的城楼上,有一个浑身披挂的小校模样的人,当看到宋廷等人的四驹时,朝下喝问。

    宋廷定神去看那人,却是认得的人,便笑声朗喝:“史县尉!你瞧瞧我是谁!”

    门楼上那人,却正是永泰县衙的县尉史恭,曾经和宋廷一起在吴如熊手下共事。

    史恭抓起城墙上插着的火把,往下仔细一瞧,却见一个身穿着白色华服,身骑白马的贵气公子,披着一袭水湖色披风,头上戴着白色冠冕,满身皆是贵族气息,一时间,根本没认出来。

    史恭旁边一个神情粗豪、两眉浓密的大汉,一举抓过火把,定眼一看,忍不住失声叫道:“哎呀!那不是宋……宋师爷,哦不,是驸马爷啊!!”

第120章 陈规去了苏州() 
“哎呀,那不是驸马爷嘛!”听到叫唤,宋廷抬头去看,这人也认得,却是捕头曹彬。

    曹彬将手一扬,喊道:“快开城门!”

    小小的城门吱呀呀地打开,宋廷领着卢、燕、扈三人打马入城,刚进门便瞧见拒马阵,一根根削尖的木头对着四驹,看着连人带马俱惊,还好只是慢悠悠地晃进来,要是急冲进来,马匹免不了要撞上拒马阵。

    “该死的,还不快搬开!”浑身披挂的史县尉和手提缨枪的曹彬一同从城楼上下来,曹彬对站在城门内两边的三十几个民壮吼道。

    宋廷等四人下马来,那些民壮将拒马搬开了一些,四马通过后,县尉史恭和曹彬带着十几个长枪手前来参拜:“参见驸马!”

    宋廷看着精神抖擞的十几个长枪手,微微一笑,扶起史、曹二人问道:“你们搞得如此阵仗,却是为何呀?”

    史恭抱拳说道:“南边方腊作乱,我们不得不防啊。县尊大人已经向朝廷上奏,可惜就是没有接到上边的指示,现在县衙主事的朱先生,让我们做好防备,尤其是晚上,防止方腊军趁黑攻城……所以,才叫了几十个弓箭手和枪手,又召集百来个民壮,在城楼上排布起来。”

    “朱先生?”宋廷眼眸闪过一丝疑惑,不过很快回想起来了,六月份他离开永泰县时,将县衙的工作交接,让陈规去请举人朱先生接替自己的工作,担任县衙的师爷。当时主要也是看中他与徐先生一起编纂过《文明乡约》十条,没想到现在看来居然也颇有才能。方腊造反的地区是歙、睦、杭等地,距扬州五百里,而且隔着长江,一时间不可能席卷过来,但是能想到提前做好如此防范,也算是未雨绸缪,朱先生确实算得上是个良材。

    “朱先生现在坐镇县衙,颇有宋师爷……哦不,颇有驸马爷当时之遗风呢,一起冤案都没出过,现在整个永泰县在驸马爷和朱先生的治理下,真可谓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驸马爷,请看看这些民壮,他们可都是从忙碌的田地里抽出工夫,挨家挨户轮流来守城的,很是热情高涨啊!”曹彬喋喋不休地介绍道,眼里对宋廷的神色,有一丝复杂,但更多的是狂热和钦佩,想不到当初的师爷,如今居然是堂堂皇亲驸马,这还真是十分地让人出乎意料。

    当初只是以为他仅是个普通的读书人,脑袋里装满智慧罢了。谁承想居然是九公主的夫婿。当消息从京城传到这小小永泰县时,整个县的乡民们都沸腾了!“永泰县衙的宋师爷,竟然是堂堂驸马!”这一消息,让那些曾经受过宋师爷恩惠的乡民们,狂欢庆祝起来,为此还特意将小秦淮河上的虹桥重新修葺一番,并重新命名为“驸马桥”!

    宋廷看着曹彬,眼里有几分疑问:“你说现在坐镇县衙的是朱先生?那陈知县呢?还呆在那小屋搞研究?”

    曹彬回道:“小的也不知道陈知县在不在小屋搞研究,小的已经三天没有见到陈知县了,五天前还见他出屋去茅房如厕,估计现在还在小屋中……”

    “这个陈大胡子……”宋廷失笑,牵马走在最前面,拍了拍曹彬的肩膀,说道:“曹捕头,以前你我是怎样,现在就还是怎样,不必拘泥。呃,这三位,介绍给你二人认识,‘河北玉麒麟’卢俊义、‘浪子’燕青、‘一丈青’扈三娘。”说着将卢、燕、扈三人,一一给曹彬、史恭二人指认。

    听了他的介绍,曹彬、史恭二人看着卢、燕、扈三人,脸呈大惊之色,曹彬叫道:“原来是梁山的英雄!久仰大名,都说闻名不如见面,今日一见,果然了不得!”

    “幸会!”卢、燕、扈三人抱拳。

    双方寒暄一番,说些客套话。曹彬望向宋廷时,粗犷的脸上,表现出来的钦佩之色更加浓烈,心道:想不到他不仅做了驸马,居然连“河北玉麒麟”这样有名的侠士,也甘愿屈身做他的私人保镖,今日的驸马爷,果然已经完全不是当时的宋师爷……

    想到这儿,立即上前牵过宋廷手上的缰绳,口中说道:“驸马爷,让曹某给您牵绳!”

    宋廷淡淡一笑,由他牵着,一行六人朝县衙方向走去,身后民壮们吆喝着将拒马阵搬回原位。当听到曹彬说这些民壮是家家户户轮流出丁来守城,而不是想着跟方腊一样造反时,宋廷心里还是颇有些成就感,当初在永泰县衙没呆多久,只是审了些案子、抓了几个强盗、颁布了《文明乡约》十条、免了两项不必要的税,这些乡民就如此感恩戴德,可见这个时代农民的质朴和善良。

    “…这些人呐,逢官必抓,逢官必杀,抓了当官的,定要割其肉、断其体、取其肺肠来煮食,或者熬成膏油,乱箭穿身……那些当官的家人妻子,也少不了要受尽折磨……”脑海回想起说书先生的话来,宋廷兀自摇了摇头,对这样的描述,确实难以相信。这是多大的仇与怨,才能做到这种地步?

    众人不知不觉间,走到了县衙大门口,门前两旁两只石狮子依旧威风凛凛,鸣冤鼓也依旧在,告碑上原来刻的是“诬告加三等”、“越诉笞五百”之类,现在改立了新碑,改刻了“恪守乡约、依法告状”八字。

    “这也是朱先生叫人重立的?”

    “是的,朱先生说这是根据驸马爷那什么‘法’精神,不怕诬告、就怕无人敢告,所以改成‘依法告状’!”

    听了曹彬的话,宋廷不住点头:“改得好!改得好!朱先生大才!”心里替曹彬纠正那什么“法”精神,其实是“法治精神”。

    将马交给衙役,牵去马房喂了,宋廷带着卢、燕、扈三人,与曹彬、史恭一起走进二堂,此时签押房内,朱先生还在点灯处理公文。

    “朱先生?”宋廷走了进来,望着这位年近五旬,头上微夹些白发,面貌明显超过实际年龄的老者,他是本县的举人,一直未能致仕,平生抑郁不得志,没想到,被举荐到县衙来当师爷,却大有作为。

    朱先生闻声从案上抬起头来,大惊道:“哎呀!宋师爷,哦不不,老朽糊涂,驸马爷!没想到您居然来了!”赶忙跪下来磕头。

    宋廷扶起他,诚挚地说道:“朱先生您是本县的功臣啊!南边正在造反,本县却家家户户都派壮丁来轮流守城,朱先生治理有方啊!”

    朱先生忙拱了拱手,恭谨地说道:“全仰仗驸马爷的治县之策啊!倘若没有驸马爷,哪有本县的大好今天!本县乡民,天天都念叨着驸马爷衣锦还乡呢!”

    说到这,朱先生抬起头来,眼里有深深的关切,朝左右吩咐道:“驸马爷吃过晚饭没有?……曹捕头,快去吩咐厨房炒些好菜,阿丙,快去将地窖里那瓶上好的状元红取来……”阿丙是他带来的小溪童,当作长随用。

    宋廷轻轻笑了笑,对于朱先生的好意,倒也没有拒绝,拉上他,往工房大院走去:“这陈知县……还在小屋里搞研究吗?”

    朱先生摇头,脸露难色:“这个……这个……老朽不知呀,县尊大人经常三五日不出一次门……实在是不知道他的情况呀,反正饭每日会送的……”

    宋廷微微颔首,他对这陈大胡子的脾气秉性十分了解,也就丝毫不以为奇了,带着朱先生,后边跟着卢、燕、扈三人,一起到了工部大院里那栋独立小院,推开门来,便闻到一股刺鼻的硝烟味儿。

    屋里乱七八糟,几张桌子上摆放着木条、竹管,地上堆满烟花爆竹,地板上全是黑漆漆的烟粉,隔断的屏风后,有一个脑袋出现在众人视野,屋里点着灯,在一口大黑箱子里,可以看见几条已经初步成型的火绳枪,宋廷拿起来一条,这枪的主要结构是木条和铁片,木条里有长长的铁管,算是枪管……看着造型,倒很接近火绳枪了。

    宋廷拿起半成品,仔细观摩了半天,才发现这枪没有引线绳儿,便将它放回到大黑箱子里。

    越过屏风,看见里面坐着那人在烛灯下看图纸,却不是陈大胡子,而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跟陈大胡子一个德性,蓬头垢面,只露出一双泛光的褐色眸子,朱先生开口问道:“阿常,你师父呢?”原来他是陈规新收的两个徒弟中的一个,小名叫阿常,另一个叫阿平。

    阿常抬起头来,以衣襟抹了抹脸上的汗水——这种图纸对他这小学徒来说很难理解吃透,说道:“师父带着阿平在三天前,前往苏州采买零件去了。”

    “什么?去苏州?”

    宋廷大惊,与朱先生面面相觑。

    身后,燕青出声问道:“苏州距离杭州非常之近,如果方腊军攻下杭州,是不是也会取苏州?”

    宋廷摇了摇头,沉吟道:“只怕方腊军已经拿下杭州了,至于苏州有没有沦陷,却难说……”

    然后一转身,果断道:“走!我们星夜赶往苏州!”

    小学徒阿常似乎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忙将陈规所去的具体位置告诉了大家,然后一脸惊慌地跌坐了下来。

第121章 暴风雨来临() 
宋廷与朱先生交代了几句城防有关之事,也来不及吃饭,带着卢、燕、扈三人,从县衙马房换了四匹良驹,便急匆匆出发了,由曹彬护送,取道南门。

    南门跟北门一样,也摆了拒马阵,主持守城门的是丁主簿和韩把总,也是带着十几个长枪兵、十几个弓箭手、三十几个民壮,另外还有步兵若干。

    宋廷在县衙做师爷时,对县城的布防了解过,县城共有两处大门——北门和南门,东西两边则是山峰,小秦淮河穿城而过,整个永泰县城的地形既像峡谷也像平原。

    如果真的爆发战争,这里的守兵肯定是不够的,偌大一个县城现仅有兵丁257人,四门小火炮全摆在北门,南门只有两个小箭楼。守兵少,主要是因为童贯从江南调集20万兵马开赴北境拒辽,使得整个江南布防空虚。这可能也是方腊敢造反的原因之一。

    不过还好扬州距离江南隔着一条长江,而且离歙、睦、杭等地隔着五百余里,想必方腊军能不能在被镇压之前打到这里来,都是一个问题。

    四骑由曹彬护送到达南门,丁主簿和韩把总瞧见宋廷,早知道他如今是驸马身份,忙从城楼上下来参拜,宋廷只是扬了扬手,淡淡道:“起来吧!”

    等拒马桩一搬开,四骑便急打马出了城,宋廷一扬手道:“曹捕头,不必送了,守好县城,以防万一。”曹彬闻言勒马止步。

    四骑从南门出来,月光将官道照得一片白,四人踏着月色星夜赶路。

    到了第二天清晨,到底还是抵不住寒冷,在沿路酒肆停了半个时辰歇马,四人烫了一壶酒暖身,又吃了些早饭,然后问了路程,就又催马动身。

    扬州距离苏州不过四百里,如果是脚程快的良驹,一日便可达到。宋廷与卢、燕、扈三人在永泰县衙换的马,反倒不如驸马府的马,这四百里,走了一天一夜,直到第二日傍晚时分,才终于抵达苏州城。

    赶到时,苏州北门的场景着实令宋廷感到有些意外。守门的几个士兵中,其中一个有气无力地打着哈欠,另外两个嬉笑打闹着等待夜幕来临好换班,另有两个歪歪斜斜站着,一副松垮的模样,好似浑身要散架,还有的盯着过往的妇女猥琐地看着……这些兵丁全然没有一名士兵该有的样子,不过想想也是,精锐都被抽调到北境抗辽去了,也就剩下这些兵痞来守城了。

    城楼上有十几门火炮,也有不少弓手、刀兵,与及持枪、戟的小校、步兵等,城墙上也有女墙、垛口等构造,城墙高约四丈四,长八九丈,苏州城有十门,因地处江南水乡,所以一般是水陆双门,城门都不算高,也没有北方军事重城的城墙那般雄伟粗犷,与北方高大厚实的城墙比起来,江南富城的城墙显得婀娜小巧,当然,这也可能是一种悲剧的开始。

    城门口的行人有很多,慢慢地进进出出,仿佛根本感受不到三百里外杭州城的暴动,这里依旧是悄无声息的,人群无声无息地生活着,仿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