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铿锵三国 >

第35部分

铿锵三国-第35部分

小说: 铿锵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周璐端给全熙的茶杯,一直摆在全熙面前,但却一口也没有动。另外一位自始至终像是空气一般存在的鲁肃,则是一直不停的喝着茶,似乎全熙和周瑜的交谈,完全跟他无关一般。

    “也给我一线生机?”全熙喃喃自语,周瑜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是发现自己的二心了?还是另有所指?

    “兄长的意思是,子曜将来如果有何困难,可以去寿春或者庐江找我周氏一族!”一直专心致志沏茶的周璐,突然难得的嫣然一笑,将周瑜不好意思说出口的话说了出来。

    全熙听罢,头脑顿时嗡的一声响起。

    周璐直白的一句话,蕴含的信息却是万万千千。

    全熙对古人的观感,在一瞬间坍塌。周公瑾说到底,还是野心不改,或许他当年厚待孙家老少,就已经在布局了。只不过现在孙氏看似要被困死在这秣陵城,他便要果断的抽身而出。

    周郎啊周郎!全熙此时第一次捧起茶杯,轻轻的浅尝一口,目的不是为了试试这茶到底什么味道,而是要借喝茶低头的机会,偷偷的观察下周瑜的神色。

    周瑜似乎对全熙的偷窥毫无戒备,依旧一派翩翩美周郎的风采,脸上始终挂着让人如沐春风的笑容。

    全熙随即一想,却也大概掌握了周瑜的真实内心。说到底,古人虽然一诺千金,但是周瑜此刻并没有公开的效忠孙策,他此行更多也是念及跟孙策的旧情,那么也就不存在他对孙策背信弃义。

    如果孙策真的成功了,周瑜,或者庐江周氏,也不介意绑在孙家的大船上。可是,现在的情况却发生了巨变,为了家族的利益,周瑜此时全身而退,也是合情合理。

    更何况,如今乱世,英雄草莽,各领风骚。周氏虽然不是中原的顶级门阀,却也有着不容小觑的实力。连严白虎这样的盗贼都能割据一方,周氏凭什么不能在这世上拼搏一下?

    “哈哈哈,多谢公瑾兄美意,若有机会,熙自然要去叨扰一番。也感谢周公子这些时日来对熙的悉心照料,今次一别,不知何日还能重逢,但是公瑾兄,子敬兄,以及周公子的风采,熙会永远铭记在心!”虽然自己对孙策也是居心不良,但是看着本应跟孙策情同手足的周瑜既然也心怀鬼胎,全熙竟替孙策感到一阵凄凉和伤怀。

    不仅如此,周瑜似乎此行还发现了自己这颗明珠,刚才一番话,明显是想招揽自己。而再回头想,周璐这样的世家公子,竟然会屈尊为自己这等无名小卒悉心治病,恐怕也是早有寓意。只是全熙愚笨,直到现在才发觉。

    因此明月自然又变回了周公子,全熙对周瑜的态度也更为恭敬有礼,这反而是一种刻意疏远的姿态,正所谓敬而远之。相信,凭借周瑜和周璐的聪明才智以及玲珑心思,不会看不出全熙的细微改变。

    全熙说罢,长身而起,对着周氏兄弟深深一鞠。

    这是明确的送客信号,果然周氏兄弟和鲁肃也立马起身回礼,然后口中客套几句,便匆匆离去。

    望着三人的背影,全熙思绪波动,心潮汹涌,不知道刚才的反应,到底是对是错。

    不过,这世上并没有后悔药,错失跟周瑜的交好,或许并无遗憾,但是从此跟周明月可能也再无相见之日,实在是令人伤感。

    罢了罢了……

第69章 付小三的密信() 
虽然整个秣陵城周边的形势,比想象中的要严峻百倍。但是形势就摆在眼前,孙策军必须料敌于先,以我为主,主动为自己打开一条生路。随着军事会议上各项战术的制定,全军也马不停蹄的运转起来。

    牛渚山,梅陵,湖熟,江乘这四处围绕在秣陵周边的重要据点,必须掌握在孙策军的手中。所以孙策连发四道将令,分别以程普,黄盖,韩当以及孙河为行军司马,各率两千人马直奔那四处重要的外围城镇。

    全熙虽然主动向孙策请战,但是孙策却以全熙病体未愈为由,婉言拒绝了。或许孙策也知道,目前自己的处境,并不像表面上看来的那么平静。所以他所用之人,都是此前孙坚的旧部,也是他们孙家最为信任的部曲。

    周瑜,鲁肃和周璐北上的行程,也没有丝毫耽搁,就在四路人马相继出发后,周瑜带着数百家将部曲,告别了孙策和全熙,渡江北上,追随周尚前往寿春袁术处。

    全熙并没有去送行,倒不是怕孙策会有什么想法,而是他不想眼睁睁的看着周明月离自己而去。虽然相处的时日不长,但是正值青春豆寇的全熙,内心深处对男女之情的萌芽已然悄悄绽放。

    孙策军占据秣陵后,大军的数量也急剧增加到两万之众。除了程普,黄盖等四路营寨抽调的八千军马,依旧有一万两千人驻守在秣陵城和周边村镇。而这些人马都被孙策交付给自己的本家将领所辖制,孙静,孙辅等人虽然才智平庸,但是就目前来说,还算可以一用。

    或许是连周瑜这样一个莫逆之交的挚友都离自己而去,使孙策最终对半路来投的全熙还是多了一分戒心。这样的情绪也是人之常情,再说这时候其实最重要的本也不是才能,而是忠诚。

    好在全熙之前领衔的魁字营,孙策并没有动,依旧留给了全熙。只是允诺给全熙补足一千编制的承诺,再也没有提起过。

    魁字营经过当利口一战,损失过半,幸存者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受伤致残。所以最终真正还能使用的生力军,不足两个屯四百人。

    既然孙策不放心派遣自己领军外出征战,但是全熙自己却也不能坐吃等死。再三请求之后,孙策勉强同意全熙带领他的魁字营,巡戍秣陵城周边的各处村镇。

    全熙讨来这个差事,自然不是闲得无聊要找些事情做。而是心中有自己的计较。

    刘繇,笮融,薛礼他们,为什么要不战而退,将一座空城留给孙策呢?这样做对他们有什么好处?避其锋芒还是请君入瓮,都不是最佳的选择,按理说,想要遏制孙策的发展,只有把它阻挡在长江以北才是上策。

    江北属于袁术势力范围,而袁术名义上还是孙策的顶头上司。所以如果把孙策阻隔在江北,他想要扩大势力就不得不引起袁术的猜疑,这对孙策来说,犹如背负着一座巨大的小山,步履艰难。可是一旦让孙策南下进入秣陵,他就如脱缰野马,一发不可收拾。对于袁术来说,江东本就不是他的势力,任凭孙策搅浑这潭水,他也只会坐山观虎斗。

    兼且孙氏本就是江东豪强,他们的根基和人脉自然也在江东,只要孙策踏上江东的土地,就不难利用这个优势迅速壮大势力。

    所以全熙思来想去,恐怕这出空城计,并不是刘繇乐见其成的,或许刘繇及其部曲,也有逼不得已的困境。

    是什么让刘繇放弃对秣陵的掌控,主动撤离呢?显然不是孙策的威名和孙策军有多勇猛。刘繇就算帐下再没人,可是他雄厚的兵力却不是孙策可以抗衡的。要说忌惮,或许有。但要说刘繇怕了孙策,却是不太可能。

    所以全熙大胆猜测,这件事的背后,是不是跟活死人之乱有关联。

    全熙在吴郡和丹杨郡,都遇到过大批活死人的攻击,说明僵尸之灾,在江东已非偶然,而是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现象。

    而此前太史慈也说到过,无论是刘繇还是江东其他势力,都没有对僵尸之灾引起重视。或者说,都没有更多的精力去考虑这个事情。仅仅靠太史慈的微薄力量,这僵尸之祸在江东的势头,只会越来越严峻。

    虽然很不愿意去承认,但是全熙觉得,或许事情的真相,就是如此的残酷。否则薛礼不会那么好心,不仅把秣陵让给了孙策,还留下数千石的粮草。就算粮草有相当大的数量不能食用,但是走之前一把火烧了,岂不是一了百了更加省事?

    另外就是笮融,笮融此人全熙虽然没有当面见过,但是各方面的情况判断,此人都野心不小。恐怕在笮融眼中,薛礼根本就没资格成为他的对手,刘繇都可能只是他利用的棋子。这样一个人,怎么会主动放弃占据大片势力范围的机会,一声不响的就撤走了呢?

    全熙带着魁字营巡戍秣陵城周边,就有机会在第一时间了解这些地区的异常情况。而活死人之祸,现在看,还仅仅在一些相对偏远的村镇有过发生,还没有危及到各处城池的地步。全熙相信,只要自己能及时的察觉附近村落中的异常,就能趁活死人危机还没有扩大之前,将其先扑灭,最大程度的减低对秣陵城的祸害。

    这倒不是全熙如何替孙策着想,而是一旦僵尸之祸殃及到城池,人口密集的秣陵城就会真正成为人间地狱,最终受伤害最惨重的,还是无辜的百姓。

    ……

    全熙将整个魁字营驻扎在秣陵城以东的一个废弃的村子里,那些受伤致残的士卒,他也没有抛弃,而是继续留在自己营中,专门负责工程保障和后勤保障之事。其实有这个打算,一方面全熙是不忍心抛弃这些可怜的弟兄们,另一方面,也是想组建一支属于自己的真正的工兵队伍。

    古代军队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工程兵,一般后勤保障都由民夫担任。但是民夫除了卖力气,却有着很大的局限性。真正的工兵,不仅只是拉拉辎重,挑挑土方,铺路搭桥而已。

    所以全熙的初步构想是,在自己的军队中以后世的工兵为蓝本,打造一支准军事化的工程保障队伍,目标就是以最少的人员编制,实现最大化的工程进度。而不是像民夫队伍一样,数量庞大,但是效率却微乎其微。而魁字营就是自己的试验基地。

    本来这些事情,全熙还没有时间去思考整理,但是如今孙策突然将自己闲置起来,而魁字营的弟兄们又需要及时安顿,因此不得不提到日程上来。

    “公子,公子,你看我得到什么了?”就在全熙为工程兵的设定绞尽脑汁之时,付小五突然兴冲冲的闯了进来。

    “什么事情如此兴奋,都没点规矩了吗?”付小五的憨傻耿直,全熙也拿他无奈。

    “公子恕罪,你看,这是我找到的三哥留下的密信!”付小五口中认错,但是态度却丝毫不见改善。

    不过这时候全熙已经不在乎这些鸡毛蒜皮的细节了,因为付小五的三哥,就是自己安顿在秣陵城的付家庄兄弟付小三。如果真是付小三留下的密信,或许能从中知道一些秣陵城为什么突然变成一座空城的秘辛。

第70章 惊虹剑法第十三式() 
全熙当初带着付冲和另外十名付家庄的弟兄北上,一路上折损了三人。等到在秣陵重逢,还剩七人。其中三人跟着付冲和全熙继续过江,包括一直守候在全熙身旁的付小五。而另外四人,则继续留在秣陵太史慈处,这里面就包括付小五的亲兄付小三。

    之所以留下几人,因为全熙考虑到,渡江北上风险极大,并且多几个人少几个人的区别并不大,所以为了安全起见,至少留一些付家庄的火种在秣陵。另外,也是在秣陵留下自己的眼睛,好为将来孙策或自己南下搜集情报,里应外合。

    现在孙策是顺利抵达秣陵了,但是事情却并没有在正常的轨道上。所以从孙策处讨来这个巡戍周边的任务后,全熙一刻不停的就带领魁字营出城。一方面活死人之事态严重,一秒钟的耽搁,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另一方面,这巡戍之职,倒是跟太史慈在刘繇和薛礼手下的职责差不多。因此一出城,全熙就吩咐付小五去各处寻找可能留下的线索。

    全熙跟付冲及付家庄众兄弟早就约定好了自己独特的联络方式,只要付小三他们留下讯息,付小五就迟早能寻到。果然,一向做事机灵的付小五很快就有收获了。

    付小三留下的密信是一块从衣袍上撕下来的布片,之所以认定是付小三他们留下的,因为布片背面有个显著的标记。要做到标记显著,但是别人又看不懂,这刚好又是全熙的特长。

    全熙的学问在古代可能上不了台面,但是后世对文字和符号的知识,却是这个时代的人无法比拟的。所以布片上那个歪歪扭扭的“S”字母,除了全熙,还真没有人看得懂。就连写这个字的人,不管是付小三还是谁,也都写的像蚯蚓爬一样丑陋。

    S代表SOS的意思,也就是求救信号,并且孙策的姓氏就是以S字母开头,虽然这其中并无必然的联系,但是全熙第一就想到用这个字母来作为自己内部联络的暗号。

    布片上只写了三个字:鬼,逃,曲!

    除了付冲,付家庄其他兄弟认字的并不多,而其中又数付小三和付小五兄弟认得字最多。所以小五拿到这个密信后,兴奋的确定这就是付小三留下的。

    根据全熙给众人设定的暗号,鬼是对僵尸活死人的称谓,所以付小三这封密信,算是给全熙的猜测下了一个结论。这次薛礼和笮融仓促而走,并非是什么挖了坑让孙策跳,而是他们确实遇到了僵尸之灾,不得已才撤离的。

    可是,薛礼和笮融手下有多少兵马,虽然没有确切的数字,但是两人作为刘繇麾下最具实力的拥护者,实力肯定不容小觑。全熙预估,不管是薛礼还是笮融,兵力都不会弱于孙策。也就是说,两个人起码都有一到两万的士卒,加起来便是三四万之众。如此多的甲士,竟然还要被僵尸逼的狼狈而逃,那么难道他们遇到的活死人之乱,已经严重到要让军队都忌惮了?

    简简单单一个鬼字,便让全熙脸色数变,胸口也沉闷的几乎喘不过气来。

    “小五,你立马派一名机灵点的弟兄去一趟秣陵城,我有一封密信要送到伯符将军处!”如果薛礼和笮融的大军都要避活死人的锋芒,那么或许牛渚山,湖熟,江乘等地的情况也是凶险异常。全熙觉得有必要提醒下孙策,免得程普,黄盖这些英雄阴沟里翻船。

    全熙随即快速将自己对活死人的预判写在密信上,递给小五,让他差人入城去见孙策。至于孙策听不听自己的,就看他对自己的信任到底还有多少了,听天由命吧!

    付小三的密信上第二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