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民国岁月1913 >

第240部分

民国岁月1913-第240部分

小说: 民国岁月1913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希望。

    对于这种观点,裕仁自己也是如此认为,他坚信当自己登上天皇宝座后必然会领导日本创造一个比祖父明治天皇时期更辉煌的时代。所以在大正9年末,也就是1920年年底,他极力说服了自己的母亲贞明皇后,将在大正10年的新年之后从日本启程,前往欧洲进行访问。

    这次出访,裕仁主要的目的是正式以皇储拜访欧洲各国,同时在国民心中提升他作为下代天皇的地位。除了这些,他还有一个理由只限于很少人知道,那就是当裕仁完成出访归国后就将正式以皇太子之名进行摄政,以辅助其“病弱”的大正天皇接管国政。

    冈村宁次是裕仁皇太子的忠实拥趸,早在中日局部战争之前,他就对现任天皇嘉仁极度不满,尤其是日本在中日局部战争中所遭受的损失,在他看来完全是大正天皇作为一个国家领导者所犯下的严重错误。本来,欧洲战争爆发。这将是日本极好的机会,趁着协约国和同盟国打得如火如荼的机会,日本的势力通过在亚洲尤其是中国的扩张,能够使得大陆政策进一步发展。

    但这么好的机会却被白白浪费掉了,先是对于中国政府接收青岛的反应迟缓,接着由于大正天皇的心血来潮使得日本陆军最高指挥官以一种屈辱的方式急病去世。随后中日争夺胶东和奉天的战斗还没打响,陆海军就吵得不可开交,双方各行其是,最终埋下了失败的后果。

    这么多事,如果大正天皇能够在其中履行作为国家元首的职责,像明治天皇时期上下一心,陆军、海军拧成一股绳,绝对不会是这样的结果。当时冈村宁次由于中国任务的失败已经回到了日本,但他对于大正天皇在国策上的失误耿耿于怀。甚至在酒后无人时行出了非人臣的举动——破口大骂大正天皇为白痴。

    正因为这样,冈村宁次和大多数日本人一样,把希望寄托在精明强干的皇太子裕仁身上,说句难听的,在冈村宁次心中,他巴不得大正天皇早日一命呜呼,由皇太子裕仁登基,领导日本重新走向辉煌。

    这次。皇太子裕仁出访欧洲,对于冈村宁次来讲是高举双手赞同。更因为皇太子的第一站就是关东州,这就让冈村宁次更为兴奋,他甚至开始憧憬起被皇太子接见的场面。

    冈村宁次的计划很成功,在同布派国际的谈判中得到了沃依琴斯基的承诺,布派国际保证不会针对日本政府及其海外领等进行所谓的“输出革命”,同时日本方面将以特高课为主对布派国际在亚洲各地区的活动给予一定支持。双方并在一定基础上紧密合作。

    当然,冈村宁次不是傻瓜,他可不会被仅仅一个承诺为满足。这种私下的合作关系别说只是口头协议,就算有正式文件又如何呢?他很同意西方人的一句谚语,那就是合约的签署从开始就是用来撕毁的。日本自明治维新后脱亚入欧,更把这奉为真理,而他们日本人也正是这么干的。

    当年的甲午战争(日本称为日清战争)和之后的日俄战争,日本人用这一手瞒天过海取得胜利,早就修炼的炉火纯青了,既然如此他也不相信脸皮不比自己薄多少的苏俄人会遵守承诺,何况对于熟知布尔什维克的冈村宁次来讲,这种无君无父,为了所谓的理想和革命就连最亲密的人都能出卖的家伙怎么可能信任。

    两个狡猾而又相互防备的人暂时走到了一起,从表面看双方现在似乎是对新婚的夫妻般默契,但大家心里都明白,这种蜜月只不过是短暂的,一旦随着情况的变化,当触及到双方利益的时候,同盟自然就破灭。

    但至少,现在携手并肩的依旧是朋友,在做好防备的同时,冈村宁次还是给沃依琴斯基创造了许多便利,尤其是他利用日本国内的关系拉拢孙文去世后分崩离析的革命党人,利用他们转投到布尔什维克的怀抱中,这同样是他计划重要的一环。

    不能不承认,布尔什维克能够在沙俄革命成功,把沙皇赶下台,甚至差一点儿就夺取全部政权,他们在这方面的确有一套。而且像陈少白这种狂热的革命者更容易被那套理论给迷惑,这不,短短才几天时间,陈少白就和沃依琴斯基打得火热,相互间已用同志相称,就连起初将信将疑的徐统雄也都日日夜夜捧着那本书专心致志地拜读着,甚至还提出要去革命的圣地——莫斯科学习什么才是真正的革命这个要求。

    在皇太子裕仁即将出行的前一周,已经正式加入布派国际,并且成为第一个中国布尔什维克党员的陈少白和他的同志沃依琴斯基、徐统雄一起登上了南下的客轮。根据沃依琴斯基的说法,革命不仅是理论,还是实际的行动,要想解放全世界的劳苦大众,担负起拯救处在水深火热的人民,作为一个革命者就必须把革命的火种散布到四方。

    沃依琴斯基这种说法得到了陈少白的认同,有了志同道合的同志,他相信孙文未完成的革命将在自己手中取得成功。本来,按照徐统雄的建议,最方便的是由关东州向北进入奉天,由东北三省为基础宣传革命理念,找寻更多的同志从而团结在一起。不过这个建议最终被陈少白否定了,他考虑到东北的人员结构和特殊性,再加上铃木贞一的提醒,最终把目标放到了中国东南部,也就是广东、福建一带。

    这么选择,一来陈少白本就是南方人,对那边比较熟悉,二来南方的风气开放,教育水平高,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想当年孙文所领导的革命也是从南方发起的,这就足以表明南方是有革命基础的。当然还有个地方更加合适,那就是本称为东方明珠的上*海。可因为王亚樵案后,上*海已经不在适合他们露面,为了安全起见,他们决定先到香港,随后从香港北上进入广东。

    (临时来了几个台湾客户;今天字少了点;抱歉!)(。。)

    。。。

第三卷 大炮开兮轰他娘 第三百八十八章 放虎() 
1921年2月14日,西方情人节。

    这天,恰巧是陈少白他们踏上香港的日子,同样是日本皇太子裕仁离开本土,开始他的访问之行,而这一天,遥远而又严寒的俄国中部,谢罗夫地区却是一片如同地狱般的惨状。

    由于大量物资被毁,谢罗夫的俄罗斯帝国政府军无奈只能撤退,转道北上离开这里。这个事件被苏维埃政府称之为“人民战争的胜利”,并以此延伸出许许多多捏造的人物形象,在宣传上大肆宣扬。

    但在俄罗斯帝国政府军撤出谢罗夫地区后,苏维埃的部队并没有像想象中的一般迅速开到,从而解放这些受苦受难的人民。相反,红军各部口号喊得阵天响,但又纹丝不动,眼睁睁看着谢罗夫地区在已经极度缺乏物资的情况下迎来了俄国最寒冷的冬天。

    经历前后三次的事件,尤其是最后一次的大爆炸导致谢罗夫半个城市被烧毁,数十万人无家可归。何况本就留在民众手中的粮食就不多,再加上接踵而至的严冬,短短半个月里,谢罗夫地区就冻死、饿死数万人,等到1921年2月上旬的时候,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10万,老弱妇孺几乎一扫而空,就连青壮也挣扎在生死边缘。

    2月14日,翘首以盼的红军终于来了,侥幸活着的人眼中已经根本再也流不出泪水来,因为他们的泪水早就随着无尽的鲜血淌干了。红军部队进城后,在红光满面的地下党配合下很顺利地接管了整个城市,并正式对外宣布谢罗夫又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跟随部队一起开到的还有几十个宣传干部,这些人挂着照相机,手中拿着小本本,在各处“找寻”敌人遗留的罪证。一堆压着一堆的尸骨证明了白匪的罪恶行径,这些活生生展现在人们眼中的情景标志白匪子的双手沾满了无法洗刷干净的鲜血,而被人民永远钉在耻辱柱上。

    除了这些,还有不少生动的照片可以证实只有苏维埃才能拯救大家,在照片中,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手捧着和蔼可亲的红军战士所分发的面包。激动得泪流满面。这副感人肺腑的照片登上了莫斯科的各大报纸,同时还有不少御用文人洋洋洒洒写了无数报道为苏维埃鼓吹,并批判敌人的残暴。

    当然,这位“老人”的来历和最终下落没有任何人会去关心,斯大林只知道,现在的谢罗夫已彻底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且因为俄罗斯帝国政府军的主动撤退,俄罗斯帝国正统政府的全面西进政策已经破产,斯大林没废一兵一卒就达到了目的。至于谢罗夫究竟死了多少人。这些人又怎么个死法,这就是不斯大林所关心的事了。何况由于人口大量消失,红军的后勤补给压力也大大减轻,这对即将到来的春季战役来讲,一切都是那么完美。

    “斯大林同志,人来了。”

    “哦,请他进来。”

    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斯大林放下电话从椅子前站起。手握着烟斗面带微笑目光望向门那边,几秒钟后。门打开了,一位穿着军装但没有配戴军衔的中年人走了进来。

    “斯大林同志。”

    “托洛茨基同志,可把您盼来了。”斯大林笑容满面地迎了上去,紧紧握着对方的双手很是诚恳道:“您受委屈了托洛茨基同志,身体还健康么?”

    “谢谢您的关心,斯大林同志。”托洛茨基感激道:“我的身体没任何问题。下面的同志还是很尊重我的。”

    “这就好,这就好呀。”斯大林连连点头,拉着托洛茨基在一旁的沙发坐下,上下打量了对方一番,感叹道:“您黑了。瘦了这是我作为最高苏维埃主席的工作失误,直到前些时候我才知道您居然还被关押着,这简直不可想象!”

    斯大林似乎很是气愤道:“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同志当初撤消您一切职务,这是一个错误!作为我们革命者要有承认错误的勇气,我想就如果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同志还在的话,他会毫不迟疑地改正它。何况,当初的情况有点特殊,您完全是代人受过,本来我在接替最高苏维埃职务之时就下令纠正这些错误,但没想到下面的人员错误领会了上级的命令,一直没把您给放出来。直到前几天我才听说这个情况,对此我已经狠狠批评了这些犯错误的同志,托洛茨基同志,我以最高苏维埃主席的身份向您道歉,请求您的原谅。”

    托洛茨基很是受宠若惊,急忙站起身连声说没这个必要,他告诉斯大林,自己这只不过是些小事,革命者受磨难是一种考验革命意志的方式,没有什么委屈的。何况斯大林同志日理万机,在这种情况下还能想到自己已经让他非常感激了。

    “好!托洛茨基同志真不亏有革命者的胸怀啊!”斯大林很是欣慰地点点头,抽了几口烟斗,他笑眯眯地问了几句托洛茨基对生活和工作方面有什么要求和想法,这些都可以向自己提出,他将尽最大努力满足。

    “我一切听组织安排。”托洛茨基毫不迟疑地回答道。

    “中部的情况您听说了吧?”斯大林淡淡笑了笑,抽了几口烟开口问道。

    “听说了一些,不过我刚出来不久,具体的情况还不了解。”托洛茨基回答道。

    斯大林站起身,见托洛茨基也要站起连忙向他摆摆手,示意他继续坐着。随后斯大林走到办公桌前取了份文件,之后把这份文件交给托洛茨基:“这是最新的前线情况,您先看看。”

    “好的,斯大林同志。”托洛茨基接过文件也不多客气,当即打开后一页一页翻看了起来。

    托洛茨基看的很仔细,也看得很慢。不过斯大林并没有去催促他,坐在一旁静静抽他的烟斗。

    过了大约一个小时左右,托洛茨基合上了这份文件,闭目思考了会,这才开口:“斯大林同志,没想到我离开岗位这几个月来前线情况变化很大呀,不过一切还没到最糟糕的形势,而且在斯大林同志您英明的策划下,谢罗夫能够得到解放,这足以表明我们的革命者是战无不胜的。不过,我想先听听斯大林同志您对将来局势的计划,或者说前线战事的方案,可以么?”

    “这个没问题,我的考虑是这样的。”斯大林很是爽快地答应到,并且大致说了说他的想法。对于敌人,必须要打退他们,彻底使得对方的西进战略全面破产。不仅如此,在胜利的同时还得把战线重新打到西伯利亚地区,压迫敌人的生存空间,为最终胜利赢得更多的筹码。

    等斯大林说完,托洛茨基点了点头,他表示同意斯大林的观点,不过由于西伯利亚战役失败,他建议对前线部队的统一指挥和战术安排重新考虑,以做到万无一失。

    “您说的很对,这也是我一直在想的问题。”斯大林赞同道,看着托洛茨基道:“托洛茨基同志,我想让您担任前线的指挥官,您觉得如何?”

    “我?这不合适吧?毕竟我刚刚出来,还没正式恢复工作呀。”托洛茨基很是惊讶道。

    “这有什么关系?”斯大林无所谓地笑道:“您可是我们红军的缔造者之一,之前又是总司令,担任一个东进方面军指挥官已经委屈您了。毕竟之前最高苏维埃已重新任命的总司令职务,所以只能暂时安排这么个位置给您。”

    “不不不,斯大林同志,我没有这个意思。”托洛茨基怕斯大林误会自己连忙解释道:“我是担心我的能力不够,而且我才放出来,担任指挥官不太合适呀。”

    “没问题,今天就会正式为您平反,您说的这些全都不是什么问题,您的能力我很清楚,如果说您都无法胜任,恐怕更没有同志可以胜任了。”

    见斯大林铁了心要自己出任这个职务,托洛茨基迟疑半天终于勉强答应了,不过他同时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希望施放由于西伯利亚战役失败后被关押的指挥官哈切夫斯基、铁木辛哥等人,让他们戴罪立功,用胜利来洗刷耻辱。

    对于这个条件,斯大林似乎很是纠结,毕竟和托洛茨基有所不同,哈切夫斯基、铁木辛哥等可是西伯利亚战役失败的直接责任者,假如不是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同志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