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朝旧事 >

第138部分

汉朝旧事-第138部分

小说: 汉朝旧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寻思间,几位重臣都已经在宣室殿外侯着了,刘骜赶忙整了整冠冕,宣他们进殿。

    刘骜赶忙问道:“诸位爱卿,未央宫地震,卿可知否?”

    王凤瞟了眼身边众人,果然是问这件事,他用眼神告诉身边大臣,都得按在来得路上约好的对答,不要给皇上添堵,否则这连年的灾害谁能受得了。众人感受到王凤的目光,恭敬地微微颔首。

    王凤细声回禀道:“回陛下,臣家中有感。”

    其他人也忙说:“臣等均有感。”

    “哦?”刘骜松了口气,要是他们没有震感,那这上天之怒就是专为未央宫而来的,那就是警告他来着,那他刘骜的小心肝可就要被吓破了。

    “臣以为陛下勿忧,先帝在时,连年灾异,却也是天下太平,依臣之愚见,许是某地有妖孽作祟,殃及人间。”王凤煞有介事地说道。

    站立在王凤身后的大臣们屏住笑意,王商更是皱紧了眉头,心想王凤这老小子也太能扯了,都扯到妖孽身上了,我看你就是个祸乱朝廷的大妖孽。

    王商心里暗骂,却也不敢说出口,毕竟皇上现在心情不好,正是需要人替他分忧解难的时候,要是跟王凤对骂起来,惹怒天颜,那他就不用混了。食君之禄,担君之忧的职业操守他还是有的。

    王商建议道:“陛下,臣以为正可借此良机诏举天下贤良正直之士,如此一来,可向上天显示陛下理政为民之心以息□□,亦可将危机转为良机安定民心,此为一箭双雕之策。”

    刘骜闻言大喜,心中对王商又高看了几分,他当即拍板决定,由大将军王凤主持此次诏举。

    王凤大喜,自己正寻思着多挖点人才充作幕僚,这不是陛下在给自己送人来么?王凤连忙山呼万岁,而王商却是哑巴吃黄连。

    翌日,诏书就下达,果然士民踊跃,天下震动。

    王凤作为主持者,自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对那些言辞中对他有依附之意的,他特别青睐,而对于那些敢跟他唱反调,甚至批评他王家势盛,他则毫不客气地压下去,当然,为了做得像一点,他也留下一些对他有微词的士子,到时候在皇帝面前就能显出自己的大度。

    王凤注意到了其中的两人,一是武库令杜钦,二是太常谷永,杜钦乃名臣杜延年之子,虽说与王凤早已认识,但碍于杜钦恃才傲物,王凤接触的不多。谷永任太常多年,他有一子在出使匈奴时被郅支单于所杀,因此一直以烈士家属受朝廷厚待,如今王凤执掌大权,谷永想更进一步。杜谷二人在诏对中吹捧王凤,把天灾频繁的祸源归咎于皇后许氏,许后入主后宫几年,深受宠爱,却始终不能为刘骜生下一男半女。

    王凤自然很高兴,还是有人替他说话的,他也知道他王家如今权倾天下,遭人嫉恨,可他实在找不到很好的理由来反驳别人。如今杜谷二人此说,给了他强大的舆论武器,以后再招到类似非议时,他可以强有力的反驳了:“妖孽在中宫,关俺啥事。”

    白虎殿策问结果,“谷永第一,杜钦第二。”

    这是王凤定下的最终结果,而刘骜对于这样的排行竟然没有一丝不快,他虽然知道谷永,杜钦的对策中暗指许后,但是也不能说这两人不对,因为没有人比他自己更清楚,他最近可真是夜夜笙歌。

    “不好意思,你们说对了,确实是纵欲过度。谢谢关心,可他娘的没办法,朕的身体就是壮如蛮牛啊。”加之杜谷二人确实辩才文才都一流,因此,刘骜对于舅舅的评定只能默认。

    在王凤的操作下,谷永迁光禄大夫。杜钦因为体弱多病,干不了太累的工作,就暂作议郎,成为王凤的□□幕僚,为王凤出谋划策,操持政务。

    建始四年(前29年),秋,灾害再次发生,十余日阴雨后,黄河决堤。东郡(今河南东北及山东西部)金堤决口,大水淹没四郡三十二县,水深三丈。

    灾情紧急,受灾各郡飞马将灾情报至长安。刘骜忧心忡忡,而御史大夫尹忠见此,劝慰刘骜说没有大问题,肯定是各郡误报了。

    尹忠的本意是想劝慰刘骜,希望他放宽心。没想到他的好心被人当成了驴肝肺,刘骜正烦闷着为何自己登基以来多灾多难,如今有个人跳了出来撞枪口上了,要是换作别人还好,可是这个尹忠乃迂腐之人,上任大半年来,屁主意没想到一个,只知道光拿俸禄不干活。

    刘骜没好气地大骂,骂尹忠身为御史大夫,不顾老百姓死活,不为朕分忧。

    尹忠被刘骜这一骂,一时愣住了,他回过神后,老脸迅速通红,趴在大殿上瑟瑟发抖,他未曾想到刘骜竟然像变了个人一样,什么不顾百姓死活,什么不为皇上分忧,这些言辞就像一把刀子一样,一刀刀割在他的心上。

    殿中的大臣也是大气不敢出,深怕再触了霉头。

    刘骜一个劲地大骂,骂累了才想起光骂人了赈灾的正事还没有干。

    “大司农。”

    “臣在。”

    “你去给朕赈灾,要是再出岔子,你就不要回来了。”

    “是。”

    刘骜“哼”的拂袖而去,留下一堆目瞪口呆的大臣。

    印象中,皇上可从来没有如此英明神武的时候,这是吃了什么灵丹妙药,难不成智商提高了?

    这也只是想想而已的念头,群臣散去,只留下御史大夫尹忠一人,良久才拖着跪麻的双腿推出大殿。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刘骜没有发现尹忠,正要发作。

    一声侍从来报:“尹忠大夫已由昨日悬梁自尽。”

    殿中顿时一阵啧啧叹息,刘骜也是心经不已,暗骂:“老小子,脸皮那么薄,如此不禁骂!”

    刘骜下达了厚葬的谕令后,便当此事从来未发生,此人从来未出现过一般。

第235章 王商斗王凤3() 
因为刘骜的亲自过问,水患问题现在已经是朝廷的头等大事。

    朝廷紧急下拨救灾粮食至灾区,更派谒者下去调拨了五百艘船只,全力运送灾民。可喜的是,天终于放晴,灾情至少不会恶化了。

    消息传来,朝廷一片山呼万岁。

    这个时候,王凤提出一个问题,决堤处得尽快派人去修才是。

    这一个建议甚至得到了王凤的老对头王商的赞同。刘骜本以为事情已经圆满,他正寻思着以此为由大摆宴席,君臣同饮三日,舒服一阵子才是。

    未曾想救灾之后还留着一摊子事,听到大臣们往下回报他就头疼,什么国库空虚,存粮不足,重修河堤,紧接着又会有一堆老夫子出来提醒他要勤俭节约之类的老生常谈。

    说实话,刘骜极其厌恶此类话题。

    他眉头紧皱,向王凤说道:“此事就由舅舅全权做主罢了。退朝。”

    这个朝堂,他现在是一刻都不想多呆,太没意思了,还是后殿好玩的很,有貌美如花的妃子,更有醇香四溢的美酒。

    王凤见外甥急吼吼地退了朝,脸上虽然摆着一副严肃不喜的神情,其实,心中却乐了起来,这种万事由自己做主的感觉太美妙了,话说回来,如果事情做好了,便是他王凤的政绩,是他长久立足朝堂的资本。

    王商扫了一眼王凤,不动神色地默默离去,眼里似有不甘。

    王凤对着王商的背影嘿嘿一笑,跟王商几次交锋让他明白,自己虽然有着国舅爷的身份,有位列大司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过,跟王商比起来,还是嫩了点。所以,在王商面前,他得低调一些,尽量不跟这个老家伙发生冲突。

    王凤有着清楚的打算,那就是一要多干些漂亮的实事,让别人闭嘴。二要多搜罗些人才聚集到自己的麾下。

    王凤兴冲冲地召集幕僚们商议救灾后事。

    杜钦推荐了一人,此人是犍为郡人王延世。杜钦早年结识王研世,了解此人是水利方面的专家。

    杜钦官位不高,但在王凤的幕僚中却排行第一的,王凤对其言听计从,自从依附王凤以来,他一直为人所诟病,但却不能因此而埋没了他的功绩,成帝初期的善政,多出于他的谋划。

    杜钦推荐的人,王凤自然应允。

    事实证明王凤的选择是对的,建始五年(前28年,理论上的建始五年),春,王延世吸取前任治水专史的教训,亲临东郡决堤奋战三十六个昼夜,创造性的使用竹笼盛石的办法,在决堤口垒成河堤,最终堵住了肆虐的洪水。

    王延世治水一成,举朝皆贺,王延世迁光禄大夫,赐关内侯,食禄中二千石。刘骜更是大喜之下,改建始五年为河平元年。

    王延世的治水成功,也让大将军王凤的脸上红光满面,毫无疑问,这份慧眼识英才的功劳他是占定了。王凤捞到了他意想不到的资本。

    在多灾多难得元成两朝,治水成功无疑是巨大的功绩,上至朝廷,下至小老百姓,都能感受到那种难得的喜庆气氛。

    王凤紧接着又做了件好事。

    他想起了被贬为高陵令,尔后又主动辞职的王尊。

    前些日子,他就接到奏报,南山一带的盗匪越来越嚣张,当地官府和百姓深受其扰,朝廷派出吏员前去剿了一年多,都是竹篮打水。

    有人之前就曾建议王凤应选用精明强干的人任京兆尹,或许能解决匪患。不过,王凤却没当回事。

    王凤对王尊可谓知之甚详,早在王尊辅政东平王时,就已威名赫赫。后来弹劾丞相匡衡,御史大夫张谭,遭受贬官,又让其名声大震。

    现在,王凤想起来了,他自然不关心匪患不匪患,他所关心的是政绩。而他现在正是需要王尊这样能干事的部属来为他脸上贴金。

    俗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一道特命王尊入京剿匪的圣旨从长安发出,不日就到了赋闲在家的王尊手上。

    王尊马不停蹄地赶往长安,一到长安,他便先到了大将军府拜谒王凤,因为他早已知晓,此次自己能出山,权仗王凤推荐。王尊虽然谈不上对王凤有什么好感,不过,对于他如此看重自己,却心存感激。

    “王尊,本将军要用你为京兆尹,而且陛下已经同意了。你可不能给我丢脸。”

    他重重地点了点头。

    王尊被命为谏大夫、守京辅都尉,行京兆尹事。

    王尊果然名不虚传,就任后的一个月,他就带兵把南山地区的盗匪全部肃清。王尊受到嘉奖,正式升任京兆尹。

    如此一来,王凤的腰杆更直了,他睥睨朝堂,似乎再问:“现在还有哪个不睁眼的家伙,敢说他王家都是草包。”

    王凤从用人上捞到巨大的资本,让他热此不疲。

    在他的建议下,刘骜重新启用犯法被免得陈汤,平定乌孙叛乱。

    他又举荐了不少有才能的人。

    而王商面对着王凤的地位越发稳固,也渐渐对他多了份敬重。王凤倒也有点雅量,暂时没有找王商的麻烦。

    只不过,一切只是暂时的而已。

第236章 王商斗王凤4() 
在王凤得意非凡的时候,王商的身影就像一粒沙子,塥着王凤的眼睛生痛。

    王商相貌堂堂,身高体壮,虽然上了年纪,却有不怒自威的气势,有一次匈奴右皋林王伊邪莫演入朝,无疑见与王商打了照面,伊邪莫演此前并不认识王商,但他一眼见到王商,竟然被王商的气势折服,不由自主地肃然起敬,深深一拜。

    事情传到刘骜的耳中,刘骜也感慨不已:“这才是我大汉的丞相啊。”

    刘骜的话就像几根细针,扎在了王凤的心窝上,扰得王凤既恨又妒,他真恨不得立刻除掉此人,可偏偏一时半会儿想不到好办法。

    更令他犯难的是刘骜非常信任王商,因此王凤即便是国舅爷,也不敢轻举妄动。

    王凤在变着法子算计王商的时候,王商也没闲着,虽然王凤最近有了几件漂亮的政绩,但王商清楚地知道王凤家族及门生故吏里真没有几个善类,王凤的弟弟们生活豪奢,王家小辈们在京城惹是生非,没人敢过问。

    这一切,都逃不过王商的耳目。在要不要与王凤撕破脸皮的问题上,王商选择了暂时的隐忍。

    河平四年(前25年),王商终于出手了。

    琅琊郡发生灾害,灾报上达朝廷,王商特别重视。众所周知,自元帝以来,这天灾就跟打雷一般常见,除非是特大灾情,谁都不会太放在心上。可是此次灾情却不大,不但引起了王商的重视,而且是由王商亲自下去调研,这真是个新鲜事!

    王商是什么人,那可是丞相!丞相是什么人,那可是日理万机的人,一个地处偏远的琅琊郡,能让丞相亲自出马,真不知是烧了哪门子高香了。

    事情透露出古怪,却不难解释。

    琅琊太守杨肜是王凤的姻亲,王商之所以要亲自出马,就是看重这一点,他要从王凤的亲戚中下手,目的是敲山震虎。

    直白点说,王商借机整琅琊太守杨肜,就是给王凤点颜色看看,他要让王凤知道,这个朝堂除了你王凤姓王,他王商也姓王。

    琅琊太守杨肜屁股的确不够干净,调查还没完,杨肜的把柄就落在了王商的手上。

    杨肜迅速向亲家方王凤求助,希望由大司马出面,劝阻王商销毁罪证,停止调查。

    当然,即便杨肜不求王凤出面,王凤也会按耐不住,王商针对自己,他心里跟明镜似的,他必须要阻止王商调查下去,万一拔出萝卜带出屎,那可不妙啊!

    王凤委婉地向王商表达了停止调查琅琊郡的意思,可没想到王商硬气的很,任凭王凤磨破了嘴皮子,王商就一句话,不行。

    “逮得就是你,怎会如此轻易地就此罢休?”王商心中十分解气。

    不几日,王商就上了要罢免杨肜的奏章。

    王凤在王商那碰得灰头土脸,心中实在恨透了王商。

    别人都打上门来了,他岂能不还手。

    他派人秘密地收集王商的短板,并指示人向朝廷上书王商与其父亲的婢女通奸,他妹妹淫乱,奴仆把奸夫杀死。

    为了达到致王商于死地的目的,上书人在奏章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