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朝旧事 >

第32部分

汉朝旧事-第32部分

小说: 汉朝旧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窳钐斓囟荨

    接下来的一幕足以让人为之汗颜,五百门客哀哭完自己的主子后,在田横墓前集体自杀。

    在刘邦的心里,虽然深感惋惜和同情,但他还是有点高兴的,他们自己解决了不仅省了刘邦的力气,而且还留下一段文章可以作,文章的题目叫忠义,刘邦现在最需要得就是这个东西,他不怕臣子无德无才,怕的是他们不忠。

    于是,他下令表彰这些人的忠义,给他们厚葬,让他们享尽哀荣。

    接下来是季布,季布是当年项羽手下的悍将,曾经数次把刘邦打得屁滚尿流,夹着尾巴逃跑,大多时候,刘邦恨季布恨得咬牙切齿,在通缉令中他专门发榜千金悬赏捉拿他,以示区别对待。

    项羽兵败后,他一直四处逃往,最后躲在濮阳周姓人家中。

    周家人与季布素有交情,得知朝廷下达通缉令,周家人叫季布髡钳伪装为奴。

    先来说说髡钳是什么意思,它是汉朝的一种刑罚。

    汉初的刑罚,在约法三章的基础上,再参照秦法,作九章律。九章律规定了汉朝的六等刑罚,六等从轻到重,分为:赎刑,罚刑,迁刑,徒刑,肉刑,死刑。

    赎刑顾名思义,即用金钱来赎罪。罚刑,主要是罚黄金,夺爵免官。

    迁刑包括一部分徒刑,七科谪。前者指把犯人发配到指定区域干活看管,后者指汉武帝规定的专门用于特殊的七种人群发配到边疆地区服役的一种刑罚。

    徒刑包括髡钳城旦舂,男犯剃掉头发带上械具去筑城,女犯舂米,刑期五年,季布采用的伪装术就是这个。完城旦舂,不加肉刑也不加髡刑的男子筑城,女犯舂米的劳役刑,刑期四年。鬼薪白粲,男犯为宗庙砍柴,女犯为宗庙择米,刑期三年,说得直白点,就是给鬼神干活。司寇,男犯到边境防御寇贼,女犯服相当劳役的刑罚,刑期二年。罚作,男犯守边,女犯为官府干活的劳役刑,刑期三个月到一年不等。

    肉刑包括宫刑,斩右趾,斩左趾,劓刑,黥刑。

    死刑包括弃市、腰斩、具五刑、夷三族,殊死等,如果不是谋反,谋逆之类的重罪,死刑是可以用钱财,和更轻的宫刑替代的。像司马迁先生就是由死刑申请改为宫刑,忍辱写出巨著史记。

    汉文帝时因为一个女孩的上书,废除了肉刑,改为笞刑,减轻了刑罚,后来发现到笞刑毁人程度不比肉刑差,犯人不是被打死就被打残。景帝时将笞刑标准减低,为了防止打死打残人,他同时规定了一系列的技术标准,比如规定笞刑刑具的尺寸,规定不能行刑时不能换人,打人要打在屁股上。

    汉朝在刑罚原则上有所开创:亲亲得相首匿。即指一定范围的亲属之间除谋反、大逆以往,可以互相包庇犯罪行为。具体来说,一家之内,长辈犯罪,晚辈包庇是对的;晚辈犯罪,长辈包庇,则要看晚辈的罪重不重,具体情况由廷尉裁决。

    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开创自汉代,它几千年来一直被历代王朝沿用,间接促成了中国人强烈的家庭观念。

    汉代的法制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很多的补充,增加,但在指导思想上以“德主刑辅”为原则,在刘邦极其杰出子孙的努力下,汉代一改秦朝睚眦必报,奢侈淫邪的风俗,成了扬名中外的礼仪之邦。

    理解一些汉朝的法律制度有助于理解一些史实。

    言归正传,伪装成髡钳奴的季布被辗转送到当时豪杰,鲁人朱家那里,朱家为人仗义,见季布相貌不凡,便盘问季布来历,季布觉得朱家是个义士,便和盘托出自己的身份。朱家久闻季布大名,有意相救。于是,他给了季布一些钱财,自己则扮作商人,去了洛阳,为季布四处活动。

    朱家在洛阳的时候,了解到夏侯婴比较讲义气,他想办法见到夏侯婴,夏侯婴对朱家也很仰慕,两人一见如故,相言甚欢,一来二去,不免称兄道弟起来。一段时间后,两人已是无话不谈,朱家见时机成熟,对夏侯婴说道:我其实是来为季布说情来的。

    夏侯婴笑笑,他早已料到,像朱家这样的游侠怎会无事不登三宝殿呢?

    朱家继续说道:季布是个贤人,现在朝廷逼的急,就可能把他逼到胡,越国去。为什么要把贤人给敌国用呢?难道忘了伍子胥的事情吗?滕公您是国家的功臣,应该向朝廷进谏啊。

    夏侯婴是个明白人,他素知季布的贤明,当年各为其主,情有可原。为朝廷招纳贤才一直是夏侯婴的夙愿,他也乐得做个人情。

    果不其然,在夏侯婴的谏言下,刘邦打消了杀季布的念头,颁布赦免季布的诏书,宣召季布入朝,刘邦再一次展示了他宽大为怀的一面,他给季布官做。

    季布官拜郎中,对朱家感激不尽,但朱家为了避免卷入官场争斗,再也没与季布相见。

    季布做官的消息传到他的同母弟丁公耳里,丁公当官的念头又蠢蠢欲动起来,他想到当年自己曾放刘邦一马,大哥都能封官,凭什么自己不能。他按捺不住心中的欣喜,一路做着做官发财的美梦,马不停蹄地赶到洛阳,在洛阳城门外趾高气扬的对守卫说道:快去禀报陛下,就说我丁公求见。

    守卫见丁公这么嚣张,还以为是什么大人物,赶紧向上头报告。很快,刘邦就宣丁公觐见,在去宫里的路上,这位仁兄还在想着该向刘邦求个什么官呢?

    刘邦见到这位久违的恩人,看着他那一脸的媚笑,心中一阵恶心:这种人怎么可以做我的臣子呢?他的脸色顿时黑了下来,他命人将丁公绑了起来。丁公顿时懵了:陛下,陛下,这是为何?

    紧接着只听刘邦喝道:将他拖出去斩了,以敬效尤!

    丁公傻了,他回过神来高声骂道:刘邦,难道你忘了当年是我放你的吗?你,你,忘恩负义的小人!

    随着宫门外一声惨叫,丁公一命呜呼。丁老兄到死都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会莫名其妙送命。

    其实道理很简单,刘邦要巩固自己的皇权,就必须抓住一切机会做文章,对他来说,杀季布也没人会说三道四,给丁公官做也同样是理所当然,然而,他偏偏不那样做,他现在要抬高忠臣的价值,自然要杀掉那些卖主求荣的人。为了养成忠诚的风气,作秀是必须的,杀人也是必须的。

    项羽重将,就剩下钟离昧还了无踪迹。

    钟离眛在垓下之围后,就逃到了韩信的府上,钟离昧把最后的希望全部寄托在韩信身上了,但韩信为了防止刘邦的猜忌,与钟离昧说了一番话,韩信的这番话让钟离昧陷入了绝望,万念俱灰之下,自杀身亡,死前大骂韩信:你不厚道,我今天死,你也活不了多久了!(公非长者。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

    汉五年九月,韩信还是将他的人头献给了刘邦。

    常言道,鸟之将亡,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当时韩信并未在意老朋友的临终遗言,他相信刘邦不会这么干,但可悲的是,钟离昧的预言不久后终成为现实。

    刘邦深思熟虑解决了前朝余党后,他继续发扬不怕辛苦,不怕折腾的精神,他打量着那些为建立大汉王朝立下赫赫战功的功臣宿将们,开始酝酿着恐怖的计划。

第51章 娄敬的发迹() 
刘邦与大臣们在洛阳逍遥快活的时候,有一队人马正往陇西方向赶。

    他们是从齐地征召进来,前往陇西卫戍服役的老百姓。从齐地去陇西,途中经过洛阳。到达洛阳的时候,队伍停了下来,准备在洛阳置办些必需品。

    这些人当中,有个名叫一个名叫娄敬的人。这位仁兄无后台无背景更无革命斗争经历,此前就一个小屁/民而已!但是,西安人民都得好好感谢这位仁兄,正是他的一个谏言,让西安拥有了崇高的荣誉,成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发祥地。不仅如此,他还是汉代和亲政策的首倡者。

    娄敬听说刘邦及朝廷大臣们都居住在洛阳,脑中突然灵光一现,想到了一个步入官场的绝妙主意。

    于是,他找到在汉军中任职的老乡虞将军,正所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两人相见自然先喝喝酒,唠唠嗑,叙叙旧情。

    虞将军念及老乡之情,大拍胸脯:“有兄弟一口吃的,就少不了你这一口。”

    娄敬笑而不语,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话,让虞将军一时愣在那里,差点把酒喷了出来。

    他说:“我要见刘邦,向他进谏。”

    娄敬很明白以他们之间老乡这一层关系,在军中帮忙弄个低级职位,还是很容易的,不过娄敬想要的可不仅仅是低级职位,他有更高的追求,他要做大臣。

    虞将军素知娄敬能言会道,要是他真能把刘邦说高兴了,自己还有个举荐之功,当然再好不过,可要是在刘邦面前说的不好,自己的脸往哪搁,自己在刘邦面前的形象是否会大打折扣,这都很难讲。

    娄敬知道他的顾虑,一边给虞将军斟酒,一边笑道:“兄弟,放心,兄弟我没十足的把握是断然不敢去的。”

    见他这么自信,虞将军自然不便多说什么,只能满口应承。

    在去见刘邦之前,虞将军给娄敬准备了华丽的衣服,娄敬却推托道:“我本来穿什么就穿什么就见他,不用换了。”

    娄敬深知刘邦的心理,刘邦以前是草民一个,穿的也是粗布麻衣,自己这身平民百姓的服饰反倒能勾起他的亲切感。

    虞将军在朝会上忐忑不安的向刘邦引见自己的老乡,刘邦心想朝廷正是用人之际,见见无妨。

    娄敬进入巍峨的朝堂,满朝文武顿时齐唰唰的把目光望向了他。

    只见娄敬毫无胆怯之色,反倒不慌不忙的向刘邦跪拜山呼万岁。

    “堂下可是娄敬吗?”

    娄敬回道:“正是。”

    “你有什么谏言说与寡人听听?”

    娄敬立起身子,不紧不慢的问道:“陛下都洛阳,是想要与周室相比么?”

    “然也!”

    娄敬面露微笑:陛下与周室取天下的方法不同,怎能效法周室定都洛阳?

    娄敬故意顿了顿,朝堂上一时议论纷纷,刘邦也是有点不解。娄敬继续说道:周室的祖先,从后谡封邰开始,经过十几世的累积,到文王,武王的时候,天下归心,所以才能取代殷商。到成王即位,周公辅政,才开始营造洛阳都城。而陛下从一介布衣,经过大战七十,小战四十,登上帝位,想要与成王,康王相比,恐怕还不是时候吧。陛下若要长治久安,最好定都关中,秦地被山阻河,有四大要塞,如果一旦有变,百万大军可以马上集结啊,就算峣函以东全乱了,陛下也能保有关中的天府之国啊!

    这里只是大致概括他的意思,若有兴趣,可以看看他当时的言论,实在是说得非常精彩。

    娄敬侃侃而谈,以其三寸不烂之舌,细致的分析都关中的好处,说得可谓滴水不漏。

    刘邦听娄敬这么一说,勾起了自从登基以来一直萦绕在他心中的问题,那就是:如何才能保证大汉王朝长治久安?如何才能保住皇帝的权力?

    他会把余生奉献给保住权力的事业!在他的心中,现在看问题的标准很明确,凡是有利于巩固权力的事情就是对的,就要去做;凡是有利于大汉王朝的延续的事情就是对的,也要去做。

    既然定都关系大汉王朝的延续,那么就是大事,就得讨论。

    他将这个话题抛给满朝文武:“大家议议吧。”

    群臣们大多是楚地人,当然希望都城离家乡近一点,纷纷反对娄敬的说法,甚至旗帜鲜明的嚷嚷道:“谁去关中跟谁急?”

    刘邦环视群臣,知道这些人都不是议事做决策的主,问他们也是白问。刘邦见张良并未说话,于是问道:“军师,你有什么看法?”

    张良答道:“洛阳太小了,田地单薄,容易四面受敌,关中左有峣函,右有陇蜀,北有胡地,南有巴蜀,阻三面而守,一面制诸侯。诸侯安分,可用渭河漕运天下,诸侯不安分,大军顺流直下。这是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啊,娄敬的话是对的!”

    有了大汉朝第一谋士在旁边帮话,娄敬的说法顿时迎来一片赞同声。

    刘邦当朝作出了决策,定都长安,择日在废墟上重建宫殿,娄敬被拜为郎中,郎官分两类,一类是负责宫殿门户守卫的,另一类是专门提建议的议郎,有时也打打杂,特殊时候充当使臣的官。娄敬做的是议郎,虽然只是‘比三百石’的小官,月薪是185钱,可谓俸禄微薄,虽然官阶低俸禄薄,但议郎的好处在于可以经常出现在皇帝面前,长久下去,与皇帝大臣混个脸熟,而且跟卫士不同,他们可以经常在皇帝面前说话,向皇帝提意见,这样一来,只要稍微有点才能,就很容易被皇帝发现,议郎官小,但前途不可谓不远大。同时,娄敬被赐姓刘,号奉春君。

    如果现在要来评说娄敬的这个建言,意义并不大,而且正确性还有待论证。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一个王朝的兴衰荣辱,都城在哪里不是关键,关键在于吏治好坏,政府无能,贪官污吏横行,就算把都城修得固若金汤,也照样得灭亡。秦朝在长安也没活多长,而后世很多强盛的王朝也没定都关中。

    娄敬以一言升官,显示了刘邦唯才是举的雅量,在以后这成为大汉王朝的一项国策,学名叫“征辟”,以后会讲到。其实,刘邦努力寻找的答案就已经在他的行动中了,只要有真才实学的人能不断的补充到国家的统治阶层中,才有长治久安的基础。而一旦这条道路被堵死了,那么再高的城墙,再多的军队,再先进的武器,都无法改变灭亡的命运。

    套用一句时髦的话说就是:治国什么最重要?

    答曰:人才!

第52章 黄老思想() 
迁都的事情定了下来,咸阳也获得了新的名字—长安。当年的咸阳城在项羽的一把大火下早已是断壁残垣,萧何受命修筑长安城。

    为了显示新王朝的气象万千,萧何在秦朝兴乐宫的基础上,一改节俭之风将宫殿修得雄伟壮丽,并且取名长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