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旧事-第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她把后果都考虑到了,当然,她的目的不是要杀陈阿娇,为此她向刘彻透露了自己帮你废后的手段,刘彻才没有伤陈阿娇的性命。当窦太主来质问平阳公主时,她也想好了理由来说服她。
多么聪明的一个女人啊,整件事情如行云流水,即达到了目的,又毫无把柄。
以上不过是个人的一些分析罢了,我有理由相信平阳公主做了这件事情,正如多年以后冠军侯霍去病无故射杀李敢谜案一样,到那时我们将再一次领略平阳公主的智慧。
她总是退居幕后,但她总能左右一个庞大的集团,她与她的弟弟一样,有着无尽的智慧,也有着无尽的手段。
如果,平阳公主是个男儿身,她也能翻天覆地,叱诧风云。
第135章 最后的争取()
陈阿娇被废长门宫,满腹冤屈,却只能哑巴吃黄连。
这件事到目前为止,都已经盖棺论定,朝廷晓谕各方的诏书也已经下发了,没有人会继续追查下去。
如果陈阿娇能有自知之明,她应该明白,自己这条命能捡回来,实在不容易。
她的母亲,一辈子趾高气扬的窦太主,在朝廷下诏收回皇后册书时,竟然找到了刘彻,来了个一百八十度态度大转弯,向刘彻真诚的求情。
要知道,之前窦太主面对着刘彻,时时以功臣和长辈自居,而现在为了她的女儿,她毫不犹豫拉下了脸,向刘彻真诚地希望他能留女儿一命。
这就是母亲啊,不管她秉性如何,是好是坏,是贵是践,为了保护子女,都能随时抛弃一切。
窦太主的求情起了作用,刘彻见着这个平时嚣张跋扈惯了的姑母,在一刹那间感慨万千,姑母能为了陈阿娇放下自尊不容易啊。
刘彻当时就向姑母表示:“阿娇所作所为,已经违反了大义,不得不废。不过,太主应当相信朕,不要生了嫌隙,阿娇虽废,供奉如前,长门宫跟中宫无异也!”
有了这些话,窦太主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掉了下来,其中是悲是喜,或许只有做母亲的才能体味。
陈阿娇废居长门宫,并没有放弃重获圣宠的憧憬。
冥思苦想之后,她突然想到一个人来,或许他能帮帮她。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汉赋才子司马相如,司马相如现居长安茂陵。以前陈阿娇经常听到皇上对司马才子赞不绝口,或许能请他为自己作赋,让皇上知道自己对他的思念,说不定能唤回皇上的心呢。
陈阿娇为自己的想法激动地又蹦又跳,说干就干,她派人火速将千金打包送至司马相如府上。
来人到了司马相如府上,向司马相如说明了来意。
司马相如虽然感觉有点为难,他知道陈阿娇虽废,但她的家族仍然非常有势力,明摆着拒绝她的要求,恐怕要招来祸端。
而且这并不是件坏事啊,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啊。
司马相如收下了陈阿娇的千金,开始构思着又一篇千古流传的汉赋佳作。
此赋被称为《长门赋》,这篇赋的措辞优美,首开骈体文宫怨题材之先河,在文学史上有极高的成就。下面摘抄首尾部分,让我们暂时放弃对争夺的围观,来略微欣赏一下这篇优美的文学佳作。
“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魂逾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居。言我朝往而暮来兮,饮食乐而忘人。心慊移而不省故兮,交得意而相亲。
…
忽寝寐而梦想兮,魄若君之在旁。惕寤觉而无见兮,魂迋迋若有亡。众鸡鸣而愁予兮,起视月之精光。观众星之行列兮,毕昴出于东方。望中庭之蔼蔼兮,若季秋之降霜。夜曼曼其若岁兮,怀郁郁其不可再更。澹偃蹇而待曙兮,荒亭亭而复明。妾人窃自悲兮,究年岁而不敢忘。”
一个美丽而孤独的女子独自徘徊在残月孤悬的夜晚,望穿秋水般等待着她心爱的丈夫归来,她的丈夫曾经答应会踏着金黄的暮色而来,可是夜半深寒了,他却还没有来,他一定是因为酒宴而忘了我吧。
心爱的丈夫啊,你什么时候能再我的身旁啊,心爱的丈夫啊,你可知道你的妻子每天都以泪洗面,魂牵梦萦,心爱的丈夫啊,你可知道你的妻子满怀着愁怨,看着满天的繁星,望着门庭前的暮霭沉沉,就像晚秋的降霜一样冰冷啊。好长的夜啊,一个晚上就像多少年过去了。心爱的丈夫啊,你的妻子满是愁怨难道不能消解了吗?曙光来临的时候,你的妻子又燃起了见到你的希望。心爱的丈夫啊,妾身会偷偷的悲伤,一生一世不能忘啊!
当我面对着这些美丽而凄凉的文字时,我的眼里噙满了泪水。
忘记陈阿娇的刁蛮吧,她只是一个孤苦的女人而已。
长门赋经过宫人们的传唱,终于传到了刘彻的耳里。
刘彻在看完之后,只是唏嘘不已,不过要让他回到过去,无论如何都做不到了。
爱有的时候,就是一把双刃剑,有人微笑就有人痛哭,有了获得了幸福,有人却得到了悲伤,若是我站在陈阿娇的面前,我会对她说,“陈阿娇,他不会回来了,忘了他吧。”
到了这里,有人会问,长门宫至少也是宫中,还是可以经常见到皇上的,为什么会夜夜独徘徊呢,如果要见刘彻,在中途把他拦下来不就是了。
长门宫原名长门园,原本不属于宫廷,是窦太主的园子,也就是说离宫中还有一段路,刘彻把它赏给了陈阿娇,也有物归原主的意思。
长门园能变成长门宫,这里还是有一段故事。
窦太主的丈夫堂邑侯陈午死的早,这对于恣意享受的窦太主来说,不啻于是个打击。她在丈夫死后,收养了一个姓董的卖珠人的儿子,此男名叫董偃。容貌俊美,是个帅的让所有女人为之疯狂的男人。
窦太主把他养作面首,所谓面首,用现在流行的话说,董偃是窦太主养的小白脸。
从人性化的角度上来看,寡居的女子有权利再嫁,而且汉代有这种风俗,只不过,窦太主的地位和身份,远非董偃可佩。
所以董偃只能偷偷地侍奉窦太主,不过,这在其他人眼里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只是没人点透而已。
董偃有个好朋友袁叔,他是名嘴袁盎的侄子,估计得到了袁盎的真传,十分有心计,他看到了其中的危险,也看到了其中有利可图。
他找到董偃,提醒他道:“你以一个下人私通主子,这是犯罪啊!要是被人以此为把柄,恐怕要不长久了。”
董偃一听,顿时急了,赶忙问袁叔有没有好办法。
“顾城庙是文帝庙,皇上每年要到这里,却没有行宫,而窦太主的长门园离顾城庙最近,皇上早就想得到它,只是不好开口。只要你说动太主把园子献给皇上,皇上定然高兴,皇上要是知道是你出的计策,那足下就高枕无忧了。”
“妙啊!”董偃高兴的手舞足蹈。
他马上将此计转告窦太主,窦太主正为女儿的地位犯愁,有这么一个好办法,自然也不会拒绝。
果然,刘彻很高兴,长门园便成了长门宫,成了刘彻祭祖时会下榻的行宫。
出谋划策的人袁叔也收获了他的酬劳,百金。
后来,陈阿娇出了事。
窦太主十分忧惧,即便得到刘彻的不降待遇,不杀阿娇的保证,窦太主还是觉得不踏实。
袁叔看到了其中的利害关系,又找到董偃,给了他一计。
董偃依计较窦太主装病,并通过宫中渠道让刘彻得知了。刘彻知道病因自己而起,特意去看望窦太主。
窦太主在病榻上说出了自己的愿望,希望皇上能经常来姑母这,逛逛姑母的山林。
刘彻当然明白姑母的意思,她是想拉近与自己的距离,为自己和阿娇挽回些。窦太主的演技果然精湛,刘彻动了恻隐之心,当即表示姑母放心,朕一定常来。
有了刘彻的这番表示,过了几日,窦太主的病就没有继续装下去了。
窦太主主动去皇宫觐见刘彻,拉近感情。
刘彻看着神清气爽的姑母,豁然想通姑母大概是在装病,他隐约觉得姑母的身后有人在出谋划策,看在她的良苦用心之下,刘彻赏赐了窦太主千万金钱。在不久之后,他突然造访窦太主家。
刘彻匆匆来访,是想见一个人,那个在姑母背后出谋划策的人才。
窦太主对刘彻的突然造访感觉有点措手不及,她赶忙换下华丽的衣服,穿上简朴的衣服。
刘彻见到窦太主时,觉得有点好笑,心中想到姑母怎么穿得跟婢女一样。
刘彻刚刚坐定,就对窦太主笑着说道,“请主人翁出来吧!”
刘彻的意思请你的男人出来吧,刘彻这么直白把窦太主吓了一跳。
窦太主吓得赶忙跪了下来,她心中惊疑不定,皇上怎么知道她养面首之事,这下可糟了,万一被皇上治罪,那可如何是好?
她连忙磕头,表示是自己不检点,希望陛下别往心里去。
刘彻见状依旧微笑道,“太主不用担心,请主人翁出来,朕有话说。”
无奈之下,董偃只能战战兢兢地跪倒在刘彻面前。刘彻见此人容貌俊逸,不像坏人,而且看起来聪明伶俐,自然也有些欣赏了。
刘彻并没有怪罪窦太主和董偃欺君之罪,豪饮一番,就离去了。
不过,此宴让董偃出名了,连皇上都称之为主人翁,哪有不红的道理?不少达官贵人听了董偃的名气,纷纷过来结交。
不久之后,董偃又获得了刘彻的恩赏,可以自由出入宫中,时时陪伴刘彻玩乐,董偃的威名更是红透了长安城。
但是好景不长,董偃栽在了我们的老朋友东方朔的口上。
刘彻批完公文,闲极无聊,想召董偃入宫喝酒,宴席摆在宣室。这件事情被执戟值班的东方神仙听说了,马上跳出来指责董偃犯了三大死罪,对于东方老兄的谏言刘彻还是非常重视的,他急问哪三罪。
东方朔指出其一以贱臣私侍太主,其二败常渎礼敢违王制,其三盅惑陛下。
虽然东方朔还是说得摇头晃脑动作滑稽,但是刘彻这次没笑出声来,他说道,“这次能不能算了,下次改了不行么?”
没想到东方老兄的回答吓了刘彻一跳。
“不行,宣室是先帝正殿,非正人不能进入…”东方老兄大口一开,又是旁征博引,让刘彻陷入了思考中。
刘彻最终被东方老兄说服了,他把宴席移到了长安城北的桂宫,并下令董偃从东司马门进宫。
一直自诩为皇帝宠臣的董偃做梦也想不到,凭着东方朔的一张利口,会将他所有的梦想化为泡影,顷刻间崩塌。
这次宴会之后,刘彻就有意疏远董偃。
随着董偃的失宠,窦太主失去了放在刘彻身边的耳目,她再也无力为阿娇,为自己挽回什么了。
十年之后,董偃因犯事被刘彻下令处死,不久,窦太主也在孤寂中死去。
又是几年,陈阿娇薨,一直到临终的那一刻,这个不幸的女人也没有等到刘彻来看她。
第136章 卫青从戎()
元光六年(前129年),刘彻来到了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年份。
在这一年中,刘彻终于看到了实现祖父辈遗志的希望,一个不世出的将领将为这个时代打上深刻的烙印。
刘彻就任皇帝以来的十几年来的工作成绩,实在不敢恭维,这时的他,与他后来的光辉形象格格不入,他像个稚嫩的孩子,蹒跚学步,缓慢前行。
十年终于磨成一剑,汉武大帝要亮剑出鞘,用弓与剑,血与火来锻造自己的时代。
这一年,匈奴大举入侵,反匈大战就此拉开帷幕。
刘彻的朝廷不乏人才,更不乏能打恶仗硬仗的将领。李广,程不识,韩安国,青年将领公孙贺等个个都是战场好手,然而,四年前马邑之谋的失败让刘彻看到了问题所在。
他需要一个能打胜仗的统帅。
他曾经把这个希望寄托在韩安国身上,韩安国老成谋国,精于计算,可是攻击心不足。他也曾把希望寄托在李广身上,可是这个李广,任边地太守那几年,确实让匈奴闻风丧胆,但问题在于,此兄运气不是特别好,而且自侍勇武,上了战场经常杀红眼,而忘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悲剧会成为李广悲剧命运的根源。
我们知道,在马邑之谋失败后,刘彻揣摩到了用将的规律,也磨练了识人的本领。
刘彻是个聪明人,失败只能让他的目光更锐利。
当郎舅建章监卫青出现在他的眼前时,他就隐约感到这个同样年轻的郎舅有着不同常人的秉性。
卫青沉默寡言,但他的眼神里却透露着一股坚定,这也难怪他能在被刘嫖绑架之后,回来之时不见慌乱,更没有一句抱怨的话。
即便只是小小的建章宫监,有着日益宠贵的姐姐,他仍能礼贤下士,一丝不苟,更重要的是,卫青同他姐姐一样,他能与人为善,待人真诚。
在刘彻看来,郎舅卫青已经具备了统帅的所有条件,他所缺少的只是战火的历练。
现在机会来了。
刘彻郑重其事地把边关的紧急奏报在朝堂上宣示。
他向以此激起满朝文武对于敌人的愤慨,从而形成一股巨大的战争动力。
然而,大臣们的反应无异于刘彻头上的一盆冷水。不少人认为,主动寻找匈奴作战简直是痴人说梦,马邑之谋无功而返的闹剧还历历在目呢。再则,匈奴人入侵又不是一天两天了,日子还不是照样过。
刘彻早已预料到会是这样的结果,一如往年,在匈奴问题上,和亲似乎成了朝廷的共识。
刘彻明白,要扭转局面,必须要用战场上的胜利说话。
刘彻最终决定力排众议,打。
大臣们见皇帝下了决心,也不敢不知死活地起来打岔。
说打容易,难在怎么打?
是分兵迎击,还是集中兵力寻找匈奴主力决战?谁可为将?
前一个问题可以说不算问题,匈奴人一向神出鬼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