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贼吞天下-第1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是武力攻打,必然伤亡惨重,甚至胜负难料。对于目前群雄并立的洛阳,这绝对不是一个好办法。
于是,李儒不得不全力从各方面入手,寻找丁原的破绽,很快一个人便进入了他的视线。
吕布,并州军最强的武将,有着“飞将”之称。
不要小瞧“飞将”这个称号,在军队中它的意义绝不同于一般。这就如冠军侯本仅仅是一个名誉侯爵,论地位甚至比不上亭侯这个可以得到一亭封地的三等侯爵。
但这么多年来,依旧有无数世家子弟为得到这个封号前赴后继,因为它代表着一个不被任何人超越的神话——霍去病。而正因为霍去病的存在,才为冠军侯赋予了一层神话的色彩,使它拥有了其他侯爵所不具备的荣耀。
而“飞将”也一样,他代表了另一个神话——“飞将军”李广。
这个一辈子未被封侯的将军却以其强大的武力得到了所有将领和士人的尊敬。如今吕布也被赋予这个称号,正说明了他的武力之强,已经直追汉武帝时的李广。
只是这么一个强力的将领却顶着一个主薄的尴尬职位。
从外人看来,主薄地位极高,仅在其直属主将之下,非主将亲信之人不能担任。丁原给他这个职位似乎想要显示自己对他有多么的信任,但只有吕布自己明白其中的苦楚。
主薄虽然说起来荣耀,但它代表的权利却是由主将来决定的,若是主将真的信任有加,主薄自然权利极大。但显然这一点不适合于吕布,丁原将他安排在这个位置,就是为了架空他在军中的势力。
吕布既然有“飞将”之称,自然在军中有深厚的威望,这个威望甚至已经开始威胁到了丁原的地位。于是,丁原在察觉到自己越来越无法掌控吕布后,便以明升暗降的方式将他闲置。
这让一心想要建功立业,封侯拜将的吕布怎么能忍受这种屈辱?
于是,查知这一情况的李儒很快将这一发现转变成一场针对丁原的阴谋。
丁原的死讯震惊了整个洛阳高层,随后吕布便率着所有并州军投入到董卓阵营,刚刚募兵回来的张辽无奈下也只有紧跟着自己这个老乡的步伐,至此董卓在洛阳的强势地位再无人可以动摇。
皇宫大殿内,董卓正招待着吕布一行并州将领,旁边有董旻、李儒等一帮飞熊军将领作陪,许康作为率先投靠董卓的势力,也位于陪客之列。
董卓如今掌握了洛阳几乎所有的兵权,并以天不下雨为由,免了原司空刘宏的职位,自己取而代之,成为朝廷三公之一。
董卓一副志得意满的模样,举起酒鐏道:“如今洛阳大局已定,今又幸得奉贤来投,实乃是人生一大快事。来,大家满饮此杯。”
所有人轰然应诺,酒到杯干。
吕布站起道:“早闻司空大人雄姿无双,破敌无算,今后能在大人麾下效力,实乃是布三生之幸。”
董卓闻言更乐,一心接纳下,二人越聊越投机,竟是约为父子。
李儒这时却突然深深叹了口气。此时众人正是恭维董卓之时,不妨他有此失态之举,一起停声望去。
董卓似乎才发现一般,道:“文优何故叹气?”
李儒悲声道:“今日大人宴请众将,欢喜无限,奈何太皇太后死因不明,冤仇难雪啊。”
董卓闻言也痛声道:“太皇太后乃是我董氏的荣耀,她的死我一定会彻查清楚?”
董旻起身道:“这还有什么可查的,除了当今皇上和太后,谁还敢做此事。我等岂能保此昏君,不如废之,立陈留王为帝,方对得起太皇太后地下之灵。”
众将领此时那还会不明白李儒的叹气不过是个引子而已,董卓这是要行废立大事了。
飞熊军的将领自然是对董卓唯命是从,既然他有此意思,这些将领一个个立刻高叫者要杀入皇宫。
许康呆呆的跪坐在座位上,心中只想着一句话,“贪孩童以久其政”。
刘辩的年龄毕竟见长,恐怕过不了两年就要亲政,董卓自然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于是便提前下手,废长立幼。不过这在东汉早就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几乎每一个权臣上位后,总是乐此不疲的做这种事。
眼见身边的人都已经起身表示支持,许康自然也不能让自己显的特殊。
吕布这时候也明白,自己表示衷心的时候到了,起身道:“司空大人为国操劳,岂能再受此委屈,只要大人一声令下,布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其他高顺,张辽等并州将领以吕布马首是瞻,故此也是纷纷请命。
董卓得到了所有将领的支持,这才假惺惺的道:“各位高义,董卓感激不尽,只是此事事关重大,须从长计议方是。来,今日只是喝酒,不谈其他。大家一定要不醉不归。”
“喝!”
第六十二章 废少立献()
许康虽然将救驾之功让给了董卓,但也仅仅得到了长水校尉的称号。
他本只是一杂牌校尉,这次算是给转正了。只是实权还是无。
长水校尉按规定控制的应该是洛阳附近的水军,但是东汉承平两百多年,哪里还顾得上水军的建设,尤其是经过黄巾之乱,洛阳附近唯一一点水军底子也被挥霍殆尽。此后连年征战,国库空虚,更是没钱建造战舰,至此水军彻底被遗弃,而他这个长水校尉也变成了一种荣誉称号而已。
不仅如此,董卓甚至还挖起了许康的墙角。自从见到典韦后,董卓便想将其招募到自己麾下效力。幸好典韦不是那种见到一点儿利益就乱改门庭的人,再加上许康毕竟对董卓有功,他也不好做的太过明显,这才让许康保住了身边这员好不容易获得的大将。
这天,许康忙完鸿都门学的事务,又来蔡邕府上请安,却见府内一片忙碌。打听之下,原来是蔡邕想要回老家了。
许康忙来到书房找到蔡邕。
正在收拾书籍的蔡邕,突然看见许康到来,微微一愣,笑道:“你到是好灵通的鼻子,我才刚收拾东西你就知道了。”
许康忙道:“弟子本来只是想给老师您请安,却不知老师为何这般急匆匆的离去?”
蔡邕一边收拾一边道:“这有什么,我来洛阳本就是为了替铲除宦官出一份力,只可惜没起到什么作用。如今宦官已除,何进也死了,我留下来还有什么意思?”
许康刚想劝几句,却见府里的管家领来一位官员,传话说董卓要征召蔡邕入朝为官。
蔡邕一愣,回绝道:“还请这位大人回禀董司空,就说蔡邕一介书生,早已无意于仕途。此次只想回家养老,还望司空大人恩准。”
那传话之人见劝不动蔡邕,只好悻悻而回。
见到来人的身影消失,许康方道:“老师真的不愿入朝当官吗?”
蔡邕摇摇头道:“这么久你也应该了解我的性子了,我如今最大的愿望只有两个,一是想早点把琰儿平平安安的嫁出去。二就是向司马迁一般写一部史书。则吾平生便无憾亦。”
许康闻言张张嘴,却什么话都说不出来。心中想的却是蔡邕还真是一场悲剧,他的一生都在颠沛流离中度过也就罢了,奈何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个愿望竟然一个也没有实现。
好吧,不管历史怎样,既然你已经是我的师傅,就让我来帮你实现这两个愿望吧。许康暗自下定决心。
不久不死心的董卓再次派人前来劝谏,只是这次已经变成赤裸裸的威胁了。
来人传达董卓原话,“若蔡邕再不奉诏,便诛其全族。”
蔡邕此人一向重视家族亲情,听到这话后,不得不留下来同意入朝为官。
这一点对于许康亦有好处,所以他还是乐见其成的。
日正当空,天气渐热,只是皇宫各殿设计巧妙,通风良好,却是一室清凉。
董卓看着天上毒辣辣的太阳,越发喜欢住在皇宫了。
李儒见董卓脸露喜色,上前恭贺道:“恭喜岳父,如今得并州军相助,洛阳大势已定,天下再无人能动摇岳父的地位。”
董卓却叹口气道:“丁原不过是一跳梁小丑而已,纵然天大的功劳放在眼前,也不敢取。打败他实不足喜,为父真正担心的乃是袁绍。此人有勇有谋,而且为人隐忍,眼光独到,手段毒辣,实乃是为父之劲敌也。此人若不早除,为父睡不安枕。”
李儒点点头,关于袁绍他也是做过详细了解的,对于董卓的评价他是深表赞同。袁绍年轻时,十常侍实力正盛,他便隐居在家中,不出仕为官。但他的隐居不同与旁人,袁绍放出话来,除非是有才学之士,否则绝对不见,结果天下士子无不以被袁绍接见为荣,使他的声望顿时高涨无比。
而此次洛阳之变,他又矫诏净屠宦官,甚至一些脸上无须者也多被误杀。不仅如此,他还以谄媚宦官的名义,将许相骗入宫中杀之。使袁家成为洛阳名副其实的第一世家。
若不是董卓奇兵突出,挟持了皇帝,如今的袁家早已是如日中天,便是取刘家而代之也不是不可能。
对付袁绍,李儒自然甚是上心,眼珠一转,计上心来,道:“岳父不是想要废掉刘辩吗?不妨以此为由,试探一下袁绍,若他不同意,便可有理由杀之。”
董卓眼睛一亮,点头道:“此计甚妙。”
于是董卓立刻设宴,邀请袁绍赴宴。
酒酣耳热之极,董卓突然道:“当今天子,怠慢懒惰,荒淫无道,没有一点儿天子的威仪,当废之改立陈留王以续汉统。”
袁绍脸色一变,沉吟一会儿道:“此事太过重大,下官要回去与太傅商量一番,方有答复。”
董卓傲然道:“当今天下在我不在尔,汝不知我之剑利否。”
袁绍虽未回答,但也是手按剑柄,神色凌厉的回望着董卓。
董卓想想,终究不敢在宴会上动手,只得让袁绍飘然而去。
回到家后,袁绍来不及将此事告知叔父袁隗,立刻收拾行装远遁冀州渤海郡。
董卓本来已经秘密派人想要劫杀袁绍,没想到还是被他先一步逃离。不过这样也好,他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发布海捕文书,以畏罪潜逃为名令全国收捕袁绍,但袁绍此时的名声早已是享誉天下,董卓的这条命令最后只是变成一张废文而已。
就在这时,一直为袁绍之事无动于衷的袁隗,终于开言为袁绍求情道:“竖子无状,顶撞大人,如今畏死讨亡,望大人能有大量,饶他死罪,则他以后毕不敢与大人做对。”
董卓一听有理,再加上其他大臣此时也纷纷说项,于是董卓大笔一挥,不但不再追究袁绍的罪过,甚至还封他为渤海太守,鳌乡侯。
但是董卓自然不会白白做此让步,作为回报,世家大臣们不得不同意了董卓废长立幼的提议,甚至袁隗还亲自摘下少帝身上佩戴的印玺。
至此,董卓终于完成了废帝另立新君的政治目的,整个朝廷中论威望再也没有人能和他相提并论。
第六十三章 楼船水军()
董卓废少立献,毒死了何皇后,铲除了少帝最后一点儿依仗,自此只能身居幽宫之中,再无半点自由。
由于献帝是由董太后抚养长大,董卓便以董太后家人自居,成为了新一代的外戚,为自己独揽朝政找到了借口。只是董卓却不肯做历代外戚常做的大将军之职,而是做了三公之首的太尉。
要知道,东汉朝政为了平衡各方势力,早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职位体系。比如宦官控制内廷,把持皇命;世家控制朝堂,以三公为首;而外戚则尊居大将军之位,控制军权。
三方相互制衡,如此虽然汉朝政权早已是腐朽不堪,但依旧保持着一定的稳定局面。
洛阳之变后,宦官势力尽灭,世家进一步控制了内廷的权利,势力大涨。
董卓为了打破这种局面,便一改前辈们身居大将军的惯例,将一向由世家把持的三公之首据为己有。
这样,他不但可以控制了军权,同时也可以对朝政实施更加强大的影响。
至此,董卓的时代终于降临。
小平津乃是联系大河南北的重要通道,由此向东十余里,有一处大型水寨。
水寨大门洞开,各种人物进进出出,门边是正在玩耍打闹的孩童,一片忙碌的景象。
许康信步而入,若不是见到远处水面上仍旧漂浮着的那几条大型楼船,他怎么也不会相信这个水寨就是大汉曾经最强大的“楼船军”的基地。
极目所见,高低错落的木板房依地势而建,隐约还可见当初作为营房的气势。
许康顺手拦下一位肩扛锄头的农夫,道:“请问,这里是洛阳楼船军的营地吗?”
农夫上下打量了他一番道:“是啊。”
“那这里管事的何在?”
农夫眼中疑惑,口中却打趣道:“你说的是楼船军的管事,还是这营地的管事?”
许康眼神一动,道:“有何区别?”
“若是找楼船军的管事,那就是尚在洛阳城内的长水校尉,不过此人我也没见过,在这里恐怕你是找不到了。若是找大营的管事,恐怕你要先说说自己的来意才行。”
许康听这农夫说话不卑不亢,条理清楚,暗自诧异,便道:“敢问阁下姓名。”
“我嘛,好说,赵船是也。乃是楼船军的屯长。”他这句话说的甚有气势,但随后肩膀一塌,憨笑道:“不过现在只是一个锄地的农夫,靠着几亩薄田过活。”
许康闻言甚是惊诧,若自己这个校尉相当于师长的话,那赵船这个屯长就相当于后世的营长了,怎么说也算得上是一名中级军官了,没想到如今却是一副农夫装扮。
赵船见对方怔怔的看着自己,有些不悦道:“你又是何人?”
许康笑着回应道:“我嘛,好说,许康是也。乃是楼船军的新任长水校尉,特地来见你所说的本营的管事。”
两层高的楼船上,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威风凛凛的站在船顶,眺望着远方。河风乍起,吹乱了他的银丝,却吹不散他那如电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