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贼吞天下-第1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松警惕之时,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等待那一天的到来,然后给他致命一击。”
许康笑道:“这样被动的等待要等到什么时候?”
“这个倒不用担心,我们已经与山东各州牧守取得联系。他们会先起兵反董,迫使董卓不得不分兵拒敌,到时候身边的防御自然会减弱,这样就有我们的机会了。”
许康一愕道:“若是如此确实有些机会,只是此事既然你们已然商定,又来寻我做甚?”
“将军的武艺天下少有,手下更有赵云,典韦这两位‘万人敌’,若是有大人三人出手,则事必成。”
原来是想让自己做出头鸟啊,许康心中冷笑一声,按捺住不满,道:“你说的虽然有理,可是我还有一事不明,请先生教我。”
“大人客气了。”
“我听说皇甫嵩大人在长安拥精兵4万,只要他愿意挥兵东向,诛杀董卓如反掌耳。你们既然这么想推翻董卓,为何一直不联络他?”
荀攸显然没想到许康会突然问这么个问题,微微一愣,嘴角抽搐了一下,似乎是想笑,道:“大人为何有此一问?”
许康倒是老实,道:“只是个人兴趣而已,虽然我从没见过皇甫嵩大人,但对他一向敬仰。我想以他的本事和威望,只要登高一呼,便是董卓手下的凉州军恐怕都要临阵倒戈,何愁大事不成?但是诸位为何非要舍易求难,到山东去另行招募军队,难道真的是为我大汉着想。”
荀攸脸色巨变,道:“恕下官不懂大人的意思,大人何出此言?”
许康淡淡笑道:“你不必紧张,也不必瞒我,其实原因我大致也能想到,无非是因为皇甫嵩是凉州人罢了。”
荀攸无言以对,只得沉默相应。
许康不为己甚,笑着道:“先生之爱国之心许康自然清楚,请先生在此经管放心,诛杀董卓亦是吾之愿也。将来若有什么用得着在下的,请尽管吩咐。”
荀攸一愣,明显有些不明白许康的态度怎么会转变的这么快,刚刚不还是对己方刺董的方案不甚满意吗?怎么这一会儿又主动请缨了?他到底有什么打算?
第八十章 天下局势()
公元190年,董卓以皇帝登基,天下新定为由改年号初平,却没想到反而招来了自己一生最大的敌人袁绍。
当袁绍看到这个年号时,当真是大喜过往,本来对反叛董卓还有些犹豫的,如今却是一下子坚定起来。你道是为什么?全因袁绍字本初,让他觉得此年号乃是上天授予他“平定天下”之责的证明。
其实早在公元189年的十二月,曹操已经在己吾率先打响了反抗董卓的第一枪,甚至不惜假传圣旨说自己是奉了皇帝的密诏,要求天下诸侯响应。
奈何他平时名声不佳,再加上宦官的出身,结果竟无一位大臣响应,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董义举搞得像是一场冷笑话。
最后曹操无奈,只得灰溜溜的领着自己的几千部队投到陈留太守张邈的麾下寻求庇护。
可是到了初平元年正月,东郡太守乔瑁得曹操之举的启发,当然他没有曹操那么大胆,不敢假传圣旨,而是以朝廷三公的名义,发布檄文,历数董卓的恶行,号召天下勤王诛董。
虽然这件事很快便被朝廷出面澄清,三公更是亲自发声,说根本就没给乔瑁写过什么书信,更不要说檄文了。
但,显然这一切对一些有心人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当初董卓入主洛阳,预示着以并凉二州为代表的山西世家终于从山东世家手中夺过了朝廷的统治权。
而山东世家则摄于董卓军力的强大,不得不选择离开中央,出走地方。但这并代表他们会如此轻易的就放弃本来属于他们的权力。
为了反击董卓的暴行,由山东世家出身的牧守们决定以暴易暴,也纷纷招募军队。经过这大半年的准备与修养,如今的牧守们各个实力雄厚,每个人都是摩拳擦掌,自信满满的想要重新夺回东汉朝廷的最高权力。
“三公手书”无论真假其实对山东世家的作用都是一样的,只是让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名正言顺起兵的理由罢了。
于是袁绍第一个响应,起兵三万,从渤海郡杀出,直达河内。与河内太守王匡汇合后从北面威胁洛阳。
其后,冀州牧韩馥,后将军袁术,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兖州刺史刘岱,济北相鲍信,豫州牧孔伷,长沙太守孙坚等各方有实力的人物纷纷登场,每个人都想凭借书中的权利为自己书写出一篇辉煌的未来。
但是如今的董卓实力毕竟还很强大,为了和其抗衡,这些牧守们歃血为盟,发誓团结一致,共同对抗董卓。
袁绍以其天下第一的家世和海内知名的威望,理所当然的荣任为盟主。自号车骑将军,并为每一个入盟的牧守们加官进爵,俨然如朝廷一般。
虽然已经结盟,但他们还不至于蠢到将兵力集结一处,那样不但耗时耗力,还不利于军队的展开和作战。
于是,天下为此很快形成了四个主要的反董基地。
排名第一的自然是河内,因为这里驻扎着联盟的盟主袁绍,所以成为天下英雄好汉向往的地方。这里的兵力构成主要有三部分,分别是袁绍的三万人,王匡的一万人以及韩馥派来支援的一万人。另外韩馥还亲自统领五万大军驻扎在邺城负责军粮军资的供应。
第二是酸枣,这里驻扎的几乎全是兖州军,分别归属于张邈,刘岱,乔冒,袁遗,鲍信等官员,拥兵达十万之众,是反董势力中兵力最多的一支部队。
第三是颍川,驻扎了豫州牧孔伷和陈国相许约膀4ㄌ乩顣F的部队,人数不足三万。但却是离洛阳最近的一支部队。
第四是鲁阳,本来只是袁术的招兵之处,实力最弱,后来因为得到长沙太守孙坚的投效,他的军力才陡然强盛起来,尤其是荆州刺史王睿,南阳太守张咨答应为他供应各种军事物资后,使袁术的发展越发的一帆风顺。如今也已招兵近五万人,足够和袁绍想媲美了。
眼见山东各地反董力量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困在洛阳的董卓终于坐不住了。尤其是得知牛辅率领三万凉州精锐在围剿河东白波军时竟然铩羽而归,更是如一泼凉水浇下,让他的心都是哇凉哇凉的。
高大的宫殿内,董卓来回惶急的快步走着,同时各种抱怨不停的从嘴中飞出:“这些山东人到底想干什么?老夫已经把那么多重要的州府都让他们掌管了,他们还有什么不满的?竟然还要来反老夫,简直该死,该死。”
李儒到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揣着手,低着头,顺着眼,竟是一言不发。
董卓等了半天,终于忍不住道:“都到这个时候了,有什么解救的办法你就快说吧?”
李儒这才抬起头,淡然笑道:“先给岳父说一件好消息吧,也好放松一下心情。皇甫嵩已经接受圣旨,答应出任城门校尉一职,如今已经在来洛阳的途中了。”
董卓本对李儒的态度有些不满的,只是听到最后一句却是一愣,随即大喜,有些不敢相信的道:“他竟然真的来了?”
李儒点点头道:“皇甫嵩一向忠于汉室皇帝,面对皇上亲下的诏书,又岂敢不从?”
董卓哈哈笑道:“我到皇甫嵩是如何英雄,原来也不过如此。这样就太好了,本来皇甫嵩在长安,白波军在河东,两股势力卡死了我们与凉州的联系。如今皇甫嵩归来,长安到了我们手中,这样我们终于可以从凉州获得源源不断的支援了。”
李儒却对此有不同意见,道:“皇甫嵩虽降,但白波军如今势力正盛,若是被山东世家们收买,南下潼关,恐怕一样可以切断我们与凉州的联系。再说,就算我们守住了潼关,但来自凉州的支援也会越来越少。”
“为什么?”董卓惊讶道。
“凉州王国之乱虽然已经被皇甫嵩平定,但韩遂和新近崛起的马腾却是两个更难对付的角色,若不能将他们收为己用,将来恐怕凉州难保。”
“那该怎么办?”董卓闻言,竟比得知袁绍叛乱还要担心。这也难怪,董卓的支持者基本上都是来自凉州。若是洛阳丢失了,他至少还可以退回凉州做一方之主。
但若凉州丢失了,他将真的变成一无所有。
第八十一章 迁都长安()
目前摆在董卓面前的局势还是很明朗的,东面是无论如何都想将他赶下台去的山东各诸侯,西面则是连续不断以独立为目的发动的叛乱和外族入侵。
董卓不得不惊叹的发现,洛阳真不愧是四战之地,自从他入主此地后,虽然表面上风光无限,似乎已经拥有了天下至高的权力,但只有他自己心中才明白,他其实无时无刻不生活在四面楚歌之中。
正是有鉴于此,董卓现在急需一个一劳永逸摆脱目前困境的方法。
而李儒做为董卓的首席谋士,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毒士”,终于给他出了一个被后世唾骂了几千年的主意,“迁都长安”。
对于以并,凉二州为主的山西世家来说,将朝廷都城迁回长安可以说是他们几代人的梦想。遥想西汉初建时,定都长安,四方来朝。他们这些山西世家近水楼台,把持朝政,何等风光。
谁知光武帝重建东汉,重用山东世家,定都洛阳,使得山西世家的好日子彻底到了头。
就算现在董卓掌了权,但也不得不仰仗山东世家的配合才能维持朝政的运转。
如今,山东世家彻底反了,董卓的抉择就只剩下一个,那便是想尽一切办法获得山西世家的支持。
而迁都长安,无疑是拉拢山西世家最好的手段。
“不仅如此。”李儒进一步解释道:“山东各诸侯叛乱,看上去人数众多,声势浩大,但其实内部各自为政,每个人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若是我们拼死紧逼,必然会导致他们之间的团结对外。但只要我们先退一步,给他们腾出足够争夺的空间,则山东诸侯必乱。”
李儒显然已经彻底分析过山东各诸侯之间的关系,此时讲来当真是意气风发,大有挥斥方遒之感慨。
“而我们只要守住潼关,安抚山西世家,收拢凉州兵众,集聚实力。等山东各诸侯相互消弱之后,再文攻武进,行大秦吞天之策,一举平定天下之乱。到时候岳父即便取大汉而代之也无人敢再说什么。”
董卓眼前一亮,想到此策不但可以使他获得山西世家的支持,更主要的是远离了山东各诸侯军事交战的中心,顿时大喜道:“此计甚妙。”
李儒得董卓赞赏,眼神中更是露出一丝疯狂的笑意,道:“不过长安久处关外,人口凋敝,我们必须迁移洛阳百姓填充之。这样也方便以后我们扩大兵员和实力。”
董卓大喜道:“没错,那我们就把洛阳周围方圆两百里内的百姓全部迁往关内。不给这些诸侯们留下一人一粮。”
李儒一愣,他虽然提议迁移百姓,但觉得只要迁移几十万人即可,若是想董卓说的那般做,涉及到的困难将成倍增加,于是有些皱眉道:“这么多人?恐怕需要消耗很多资源,而且时间上也太紧了。”
董卓大手一挥道:“没关系,洛阳乃是天下首富之地,还有什么是我们手中的刀剑取不到的。”
“可是这样会有伤民心。”
“百姓愚昧,只知顺服于强者,老夫只要有了军心便可横行天下,民心又有何用?”
李儒见董卓主意已定,他也不是心慈手软之人,随后便将此事放下了。
于是董卓以帮助百姓躲避战事为由,首先迁移了洛阳外围的百姓。对于洛阳城内的居民,则不得不征询一下朝廷大臣的意见。
被反对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董卓早已想好了对策,他以灾异为名撤掉了反对迁都最激烈的杨彪和黄琬。谁知伍琼、周毖又不识趣的凑了上来。
董卓早就对二人以往的人事安排极为不满,袁绍,韩馥,刘岱等各反叛诸侯大多是在这二人的保举下才获得如今的权力和地位,董卓本就有心除掉二人,没想到他们还敢冒头,简直是找死。
董卓立刻下令,以通敌为名将二人斩首。至此所有大臣都明白董卓迁都的决心,再无人敢当面顶撞了。
酸枣,自从反董大旗树立起来后,天下士子巧妙的将现实中的各种不满全都归罪于董卓身上,仿佛只要杀了董卓,天下自然太平。
于是无数好汉怀着各种目的纷纷聚集前来,使得酸枣大军气势越来越壮。
大营内,眼见如今局势越来越好,众诸侯也是喜上眉梢,各个高谈阔论,仿佛董卓覆灭已经指日可待。可一旦涉及到出兵这个敏感问题,众人便争吵不休,竟是始终不能达成统一意见。
曹操坐在张邈身后,对这一切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此时再也忍不住道:“如今董卓正在迁移洛阳百姓,兵力被严重分散,而我们却有雄兵十几万众,此正是我等全力进攻之时。否则若任由其迁到长安,封闭函谷关,则天下再无人可奈何他了。”
刘岱冷哼一声道:“我等大将在此正是商议如何制敌之策,董卓领兵数十年,手下将领各个能征惯战,汜水关又是天下雄关,你以为是那么容易能赢的吗?”
曹操忍住心中的火气,道:“凉州军纵然厉害,但董卓不得人心,我军人数十倍于敌,胜之又有何难?”
刘岱怒笑道:“够了,你既然如此厉害,不妨为我军前锋,看看凉州军似乎真像你说的那般是土鸡瓦狗。”
“我正有此意。”曹操说完,傲然而起,道:“我这就率领所部西进,决不会任由董卓如此祸害洛阳百姓,也希望诸位大人能以天下为重。”说完,甩手离开了营房。
曹操回到自己军中后,自然不会笨到以为仅靠本部的五千人便能攻破汜水关。
于是他竖起前锋大旗,征召天下好汉共伐无道董卓。
酸枣城内本来就聚集了无数慕名而来,想要报国的好汉。这些人以家族或者村庄为单位,或数十人,或百余人,散布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