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股明臣-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本道靠在衙役之后,望着杀人如麻的农民军,不禁双腿打颤,后怕到了极点。
“上!”义军一小首领一声令下,农民兵便无所畏惧地冲向王本道他们。
“上清县县令在此,还不快快束手就擒。”就在情况万分危机的时刻,无人攻打的南城门镇守陈渊及时将兵抽调了过来,其间,有进城的饥民见到陈渊带人来守东门,立马拿起棍棒扁担跟了上来,二十名官兵,十几名皂班役,以及六十多人的壮勇饥民齐齐杀向了义军队尾。
本来东门就是敌方偏师,人马少且都是敌军未等的存在,被陈渊他们一下子来个尾击,立马便士气大泄,向城外奔逃而去。
陈渊是一文官,自然不会带兵冲杀,领兵杀在最前面的是吴元清调来保护陈渊的总旗冯瑞山,此人生来好勇斗狠,完全将吴元清“保护县令大人”为上的活抛在脑后,一路携大刀砍翻七八人后,又带着兵丁杀出城外,捻着义军跑到北门角。
王二在北门正指挥主力军攻城,却斜眼瞟见官军赶着自家军队奔逃的场面。
“怎么回事?”王二顿时一慌,脑子有些发楞。
此时他已经调大部军队发动攻击,身边只剩数十人的亲卫兵围着,如果让官军攻进本阵,那后果不堪设想。
“快,快回撤,让众将先歼灭那伙官军。”
“当当当……”
王二本意只是让军队调回一部去对付冯瑞山,却在慌张中没说清楚,号令兵更是没体会到王二的意思,直接鸣金收兵了。
前方打的正酣,却听得后方鸣金,以为出现了什么变故,洽在此时从东门溃败的义军撞来,一时遭成了不小的混乱。
“贼首王二死啦,贼首王二死啦,快快投降,贼首王二死啦,快快投降……”
而吴元清也瞅准了时机,让手下大呼王二已死的流言,让义军更加恐慌一片。
“不准退,不准退,给我上,结我上……”王二坐于马背之上,奋力大呼,想阻止义军溃逃,但说到底此时的义军仍未脱胎农民兵流寇的性质,毫无纪律性可言,也不管主将是不是真死了,随大流逃了再说。
乱军之中,王二乘着高头大马在那大呼小叫地很是显眼,追上的冯瑞山立刻就盯上了,跑近一刀向王二丢去。
王二也注意到了袭来的冯瑞山,也不再管溃军,把马一横想要逃走,却已是来不及,冯瑞山飞刀已近,一下子扎到了马屁股上。
虽然这一刀没有伤到王二,却着实惊了他的马,那马被扎痛后发力狂奔,没跑百步就将还没坐稳的王二颠了下来。
“你跑啊,你不挺能跑的吗?”冯瑞山见王二摔的血流满面,一阵嘲笑道。
几日后,一支五百多人的官军出现在上清县城外,领兵者是陕西督道参议洪承畴,他听闻农民军一支主力出现在上清,立即带着神木参将艾万年来援,等他们急急火火到达上清时,却不见一名贼匪。
“不是说有贼兵来犯吗?为何不见一人?”
陈渊得到援军到来的消息,早早与主薄王本道县丞李赋以及百户吴元清在城外等候。
此时官军军官询问,陈渊就上前回道:“贼兵被我们击退了,贼首王二现已被生擒,关押在县牢内。”
“什么?你说你们已经将贼兵击退了?”
人群之中,一着绯色大袍的官员打马而来,面对着陈渊问道。
“下官不敢说谎,我们的确击退了贼兵,王二也正押在县牢呢。”
“带我去看看。”
洪承畴还是有些不信,于是跟着陈渊等人进到县牢察看,在经过认识的士卒辨认之后,果真是王二无疑了。
“哈哈哈,王二可是反贼第一人,拿下了他可是意义重大,这次你们上清官员将士立下大功,我一定会向上参报的。”
“谢上官!”陈渊等人立即报拳道。
洪承畴说完话后,目光扫视了一下吴元清,心中已将请功奏报想好了。
在他看来,此次能拿住王二,这百户吴元清应立首功,在明卫所崩坏之际,他手下的卫所兵居然还有一战之力,可见其是有能力之人,而正巧他正愁手中无将之际,不免起了栽培拉笼之意。
本章完
第6章 献计()
“参议大人,我自从到上清后就仔细将反民势力了解了一下,这王二虽为反贼第一人,但却已是投了王嘉胤,今他被捕,王嘉胤必会带人来讨,我等应早作准备才是。”
“嗯,王嘉胤可是大贼,手里兵马不下五千,如果他真来攻,我们恐怕守不住啊。”洪承畴不无担心道。
“贼民乃是一群散沙之辈,只受聚力一击便会溃逃,大人,您大可将所带精兵伏于县城二里外的树林之中,待贼攻我城疲惫不堪之时,突然出击,一举杀败。”
洪承畴灵光一现,觉得此法可行,“此计关键在拖住贼兵,而且是久拖,陈大人一县之兵能够做到?”
陈渊立志道:“上清虽兵力不足,但有百姓饥民数万众,随时可化民为军,挡住贼兵。”
“好!若能成,陈大人应立首功。”
洪承畴这样说着,其实心里比谁都清楚他捡了个大便宜,如果奇袭成功,军功表怎么写还不是他说了算,如果失败了,他在城外大可领兵逃走,毕竟他只是援军,并无守土之责。
按照计划,洪承畴与参将艾万年带兵出县城向树林而去,而陈渊与吴元清等人则留在县城内布防。
县衙之内,陈渊与部下正讨论着相关事宜。
“与王二一战,我主力官兵死伤四十二人,可战者仅五十有余,组织的乡勇也死伤惨重,可用的不足二百。”
听着吴元清的报告,陈渊立感守城压力巨大,思考着到底如何应对。
“如今兵员短缺,首要的应是及时补充兵员,现在城中聚众上万,精选一千人的壮丁应该不难。”
“精选壮丁是不难,最困难的还属钱粮,我们的存粮已经支撑不了几天了。”李赋补充道。
陈渊眉头一皱,忙问:“不是刚筹了一百石粮食吗?怎么这么快没了?”
几人低下头沉默不语,陈渊厉声道:“到底怎么回事?”
王本道语:“大人,原本灾民也就几千人,一百担粮食足够我们用了,可近来城中米价日贵,一些县民无法承受,也跑到灾民区去领救济粮,使我们消耗更大了,而且最重要的是,洪大人军队开拔时以充资军粮为由从我们这拉走了五十石粮食。”
“什么?”陈渊感到天旋地转,一个踉跄差点倒在了地上。
“大人!”众人将他扶好,又重新坐到了太师椅上。
“你们先下去吧,让我一个人静静。”
陈渊遣散了部下后,一个人独坐在大堂之上,满脑愁绪。
洪承畴不过五百人的军队,却拉了他五十石粮食,实在是陷他于困境,如今没有粮食,别说守城,可能贼兵未到城就已经先破了。
陈渊极力思索着对策,不知不觉间竟昏睡过去。
睡梦中,他看到了一望无际的贼兵涌入了北京城,君父盼援无望,自缢煤山老松,凄凉无比。
“明气数已尽,天下尽归大清矣!”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
烟雨江南,血染苍穹,山尸海骨,人间炼狱。
在这恐怖之景中陈渊猛然惊醒,脑中顿时冒出许多大胆的想法,他起身跑到存放宗卷的库房,一呆就是一夜。
次日,陈渊召李赋在身边出县城巡视,两人在城外的田地里走走停停,转了一个上午。
“大人,贼民随时可能攻城,我们应该快快组织城防啊,为何到城外来?”李赋身心疲惫,不清这位县太爷到底要干嘛。
陈渊先是一叹,然后道:“我何尝不清楚现在状况,可城中粮食不足,如何能组织城防?”
说着,他望向远边靠近的田地,那片田地与旁边干旱荒芜的土地不同,地里长满了绿油油的麦苗。
“那边是谁的田?”
李赋顺着陈渊所指方向瞧了瞧,回答说:“哦,那是钱家的田,这灾荒之年,也只有他们家的河田能长庄稼了。”
“钱家?不可能,他们家的田明明是在城北小于村,怎么会在这里有他们的田。”
李赋一听便知陈渊官场经历的幼稚,又解释道:“大人,我猜你了解各家田产是从县里卷宗那看的吧,那根本不能记录田产流动情况,这些田原分散在各个小户之中,大户们通过各种手段侵吞合并,早已收归他们手中,同时为了少交赋税,这些田产名义上没有作变更,宗卷上自然有误。”
“岂有此理,他们这是侵人私产,逃避税务,我定要抓了他们。”
李赋一惊,忙拉住陈渊道:“大人,不说大户们背后关系,光是这民间田地互吞,本就是普遍现象,我们管不着啊。”
“怎管不着,嘉靖年的海青天就曾在治下严惩大户侵田,这事我管定了。”陈渊一个甩手,挣开了李赋,径直向县城走去。
在古代封建社会,法律有很大的随意性,关于侵吞私田,多数情况下官员都会认为是合理合法的,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最大的侵占田地者,海瑞那一类人毕竟是个异数,陈渊要严惩侵田,还搬出海瑞,着实让李赋哭笑不得。
“真是处生牛犊不怕虎啊!”
几日后,陈渊搜集了各方面证据,以侵占私地,偷逃税款等罪名逮捕了城中大户,其中就包括了钱王赵袁几家,还扣压了他们的积粮,充用军资。
这才是陈渊的真正目地,他对李赋说的那些话虽然有些慷慨陈词,但本意却是盯上了大户们的粮食,他是在以他“楞头青”为掩护,行着老谋深算的事。
上清县城外,洪承畴所领军队伏于这里,此时他正坐在木桩之上,听着手下报告几日城中的事,不注地频频点头。
“哈哈哈,好!这陈渊果然也是个杀伐果断之人,合我胃口。”
原来,那日陈渊向他提出伏杀起义军的计谋之后,洪承畴便对陈渊刮目相看,心生考验之心,于是故意拉走上清内大半储备粮,看看陈渊是不是有能力化解危机,如今看来,陈渊果然是个人才。
洪承畴站了起来,扫视了一遍他身旁满脸肃穆的五百名士兵,内心暗到:这次危机过后,不仅那百户我要拉笼,这个叫陈渊的县官我也要安排在我身边才行。
本章完
第7章 凭城拒敌()
灾荒之年,粮价飞涨,大户们自然想借此之机,屯粮抛售,赚取大量钱财。
以上清四大家为例,在陈渊查抄了他们后,共从他们家搬出了一千五百多石粮食,不计其他贵重物品及黄金,白银总计抄出五万两,可谓天文数字。
有了钱粮,义勇招寡也轻松起来,在这个吃饭都成了奢求的时代里,赏顿食就会有大批人跟随你,更何况陈渊对乡勇开出了不菲的酬劳,除了管三餐之外,每天还有几钱工钱,所以没有几天,就超额招了二千多乡勇,另外吴元清还安排了一些妇女为大家生火造饭,运输器材,准备地十分妥当。
另一方面,陕西贼首王嘉胤,王自用等人带着五千农民军,裹挟数千饥民,号称2万部众,浩浩荡荡的开向上清县。
行军路途之中,农民军与饥民拥在一起,运粮的车马与人相伴而行,队伍混乱不堪。
王嘉胤站在中军的高地上,望着他手下人山人海的军队,却是信心十足,仿佛都能预见上清被迅猛攻下的场景。
“王二的队伍也是有千把人的,能被上清守军反杀活捉,说明这上清并不简单啊,我们应小心才是。”站在王嘉胤身旁的王自用提醒道。
王嘉胤仍是不屑一顾,淡淡回道:“那是王二无能罢了,他那样的人实在不适合作一军统领,如果不是为了让别路义军看看我王嘉胤重情重义,我都懒的救他。”
随后,他大手一指:“等到达上清后我们就攻城,你领前营赶着这帮饥民给我先期消耗官军,待敌死伤惨重,人马困顿之时,我再带后营一战定功。”
“是!”王自用领了命,自觉退下去安排了。
不日后,农民军终于到了上清城前,开始排军布阵。
按王嘉胤的计划,王自用带前营二千余,赶着数千饥民,一步步向城墙移动。
饥民群之中,有白发苍苍老头,有哭泣掩面的妇女,还有弱不禁风的孩子,甚至是尚在襁褓的婴儿,唯独没有壮年男子,他们的儿子,丈夫,父亲,可能正在他们身后驱赶着他们。
城上的官军与义勇看着一切,面无表情,乱世人不如太平狗,保不准哪日他们就成了饥民群的一份子,与其同情他人,不如可怜可怜自己,在饥饿与恐惧下,多余的怜悯是没有必要的。
待饥民们走近,守军毫不客气地搭弓射箭抛羽而来,“嗖嗖嗖”几阵箭羽,不少饥民都应声倒了下去。
“啊……”饥民群引起了不小的混乱,他们开始拔腿往后跑,却一下子被农民军的茅叉扎死数十人,又惶恐地向前奔。
“往两旁跑!”城上的官军善意提醒道,于是饥民有不少向两旁奔逃。
“直娘贼,”王自用谩骂了一句,对饥民十分不满,但此时他们已接近了城池,饥民用处已经不大,他振臂一呼:“小子们,给我冲!”
“冲啊!”农民军扛着云梯狂奔向城墙,不一会儿就有数股农民军塔上了云梯要附城而上了。
“快,挑开他们的梯子。”官军军官指挥义勇们抱着推杆使劲推云梯,但农民军的云梯事先按了铁钩,搭上城墙就会牢牢钩住墙壁,一时半会跟本推不动。
“先断了他们的铁钩。”官军发现了这个秘密,于是便先用大刀砍断铁钩,再推云梯,果然有效。
可依着半会功夫,已有不少农民军登上城墙,与官军近战在了一起。
农民军多用茅叉铁锄,官军的义勇由于兵器短缺,大多也使用此类缴获的武器,双方主力武器没什么差别,但农民军有较多战斗经验,所以近战时农民军有隐隐取胜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