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盛唐余烬 >

第161部分

盛唐余烬-第161部分

小说: 盛唐余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

    “金城公主,算是我大唐之人,还是吐蕃之人?”

    李隆基的眼神陡然间一缩,一道摄人的精光激射而出,刘稷首先感受到了这种帝王散发出的威仪,仍是稳稳地站定,连手都不曾抖上一下。

    “此话怎讲?”李隆基盯着他看了好一会儿,才出口说道。

    “回禀陛下,臣以为,公主为先帝义女,宗室血脉,自然是我大唐之人,可在吐蕃人看来,她在大唐生不及十年,岁不过九载,而居吐蕃者,凡三十年,风俗言语皆与当地人无异,更何况,她有母国等于无母国,倒底该算作何国之人?”

    “说下去。”

    “是,臣以为,当初先帝以义女公主下降,为的是两国联姻,休止兵戈,可实际上呢,我大唐除去陪上一行女子,还搭上了书籍、果物、种子、技术,可曾得到一分一毫的利益?两国之间,真正和平的日子,有几天?”

    李隆基默默地看着他,心里却在不由自主地思考着他的话,当年为什么要联姻,是因为两国都是女主主政,皆有休兵的意愿,大唐正逢大变之交,为了政权的平稳过度,此事也是势在必行,可很明显,少年说的不是这个。

    刘稷的话,在大殿中流淌着,清楚地传入每一个人的耳中。

    “大唐不只嫁过一个公主与蕃邦,其效果如何,臣不敢妄言,但随后的处置,却有些不敢苟同,就以金城公主为例,她幼年出嫁,与吐蕃人的赞普年岁相近,正是少年夫妻,感情日增之时,倘若,我大唐能时时慰问,处处彰显母国的支持,扶助于她,待其诞下麟儿,便可以诗书、教习影响之,以明里暗里之手段襄助之,使其逐步掌握吐蕃大权,并非是痴人说梦,退一万步讲,就算不成,挑起吐蕃内斗,于我大唐不也是天大的好事?如此实惠而无害之举,满朝竟无人能识?致使她孤苦无依,客死他乡,既不为吐蕃人所容,又不为母国所喜,这是当初联姻的初衷么?”

    “臣想问一句,我大唐国力强盛至此,还需要嫁一个弱女子于异邦,做什么?”

    李隆基答不出来,因为事情并非是他的首尾,可刘稷的话里,隐含了对于他的指责,也是十分明显的。

    “那你说说,该怎么做?”

    “那臣就斗胆妄言了,嫁一女,得一国,若是没有这样的心胸志向,休要再提什么舍身为国之类的话,那都是胡说。”

    “嫁一女,得一国?”

    李隆基在嘴里咀嚼着这句话,刘稷应声答道。

    “嫁一女,得一国。”

    “说下去。”

    “这就是臣为何要问,金城公主是何国之人的原由,她是我大唐的女儿,只能心向大唐,若是每一个出降的女子,事先都由内侍教以内宫生存之道,针对其所嫁之邦的习俗,风情,强化其语言、能力上的训练,每一位公主配以万人以上的雄兵为助,使其在国中立得住脚,掌得住权柄,若其国以任何理由冒犯公主,大唐都以正式国书警告,乃至陈兵于边境威慑,试想,臣之所言,还是个奢望么?”

    李隆基听得遍体生寒,这哪是嫁公主,根本就是明目张胆地夺国啊,这样的公主有哪一个蕃国敢娶?

    “朕算是知晓,他是如何施展那等奇谋,一举夺下吐蕃人的都城了。”

    “你可真是敢想啊。”

    刘稷微微一笑:“若是连想都不敢想,活着还有什么劲?”

    “好,好,好。”

    李隆基抚掌而笑,指着他说道:“今日这宴,不虚,不虚。”

    高力士擦擦头上的汗,心有余悸地接道:“能听到这样一番话,老奴也觉得不虚,只是太过离经叛道了些。”

    “是啊,若是在朝堂上这么说,只怕会被言官们的口水喷死,这岂是大国堂堂之所为?”

    “那臣就不知了,哪一本书上,写着这不是堂堂之为,哪一位圣贤,又经历过如此强盛之国?经典错了,引据之人自然就错了,以错误之言论妄加批驳臣,岂非无稽之谈?”

    “好一张利嘴,你该去御史台,做个侍御史。”李隆基笑言道。

    “臣做不来,臣在御史台,定会让国无宁日,朝堂纷争不休,陛下还是给臣换个位子吧。”

    刘稷苦着脸说道,更是让李隆基宛尔。

    “高力士,你还记得,上一个公然不满朕的任命,找朕来调换的人么?”

    “老奴记得。”

    虽然他们没有说出来是谁,刘稷已经猜到了,他表现得如此夸张,为的就是模仿此人,眼下的效果比预料得还要好,接下来,就该见好而收了。

    “臣现在再来答陛下之前的问题,吐蕃人的王后,被象雄人带走了,而她们是为了祭奠金城公主,盖因公主久居象雄之地,以无上之仁慈,结下善缘,得象雄百姓之心,比王室更甚,故此他们才会在臣的劝说下,毅然投入大唐的怀抱,不惜死战,一举捣毁了吐蕃人的腹心之地,乃至国都!”

    “原来如此。”李隆基叹息道:“金城逝世十余年,仍为大唐建功,朕要褒奖。”

    “高力士,记下朕的口谕,金城公主使蕃三十余年,秉正为国,心怀母邦,教化百姓,功在异乡,追赠秦国长公主,勒石记功以彰其德。”

    “臣代象雄百姓,谢过天可汗隆恩!”

    刘稷知道,这道诏命一下,之前的几个隐患,就算给填上了,无论之后有什么发现,天子都不会自己打自己的脸,现在唯一剰下的,只有李静忠一个疑点而已。

第七十六章 父亲() 
    封赠的诏书颁下,李隆基目视刘稷,正色说道。

    “公器不可私用,你想要一所宅子,朕不能因为私心而赏你,更不能以此来抵你的军功,那也太过薄了,会让人以为朕赏罚不明。”

    “那陛下可得给个俸禄优厚些的差事,要不臣不知何年何月方才买得起。”

    李隆基兴致盎然地说道:“你想到何处任职?”

    “自然是随侍陛下左右了。”刘稷张口就来,没有一丝犹豫。

    李隆基看了一眼高力士,后者有些为难地开口说道。

    “飞龙禁骑倒是有些位子,不过俸禄嘛,要想在这城中置一中等宅院,怕是需数年之多。”

    “就没有油水丰厚些的位子么?数年,太长了些吧。”

    高力士想了想,灵机一动:“油水多的,倒也有,宫门守卫,内侍出入都要受其盘剥,日积月累,也不失为一笔进项。”

    “此处甚好。”刘稷会意接了一句:“活儿轻省,油水丰厚,当是上上之选。”

    李隆基被他二人逗得笑了。

    “你二人莫不是失心疯了,朕的虎狼之士当守国门,岂有为门下看更者乎!”

    他佯装不满地瞪了高力士一眼:“他年少无知,你也跟着瞎闹腾,朕要依你等所愿,岂不为天下笑尔。”

    “官差职使,自有公议,今日只是闲聊,你二人皆自罚一杯吧。”

    二人笑嘻嘻地应下,当真自斟自酌了一杯,刘稷算是看出来了,今天这位皇帝的兴趣,只是想看看这些将帅,什么实质性的决议都不会有。

    一杯尽饮,李隆基见他也站得够久了,有心让他在一旁坐下,结果瞅见高力士先是跑到了宫门口,又小步地跑回来,在他耳边轻声说了一句。

    “人到了?”李隆基诧异地看着刘稷,点点头:“刘稷,今日得见,朕心甚慰,金银宅地虽有些不便,但也不是无法可想,你看看谁来了。”

    随着他的话,高力士朝殿外暗暗做了一个手势,只见一个内侍领着一个身着青衫的中年男子,小步进殿,在走过刘稷身旁的时候,他觉得一道熟悉的目光打量了一下自己,又飞快地避开了。

    说熟悉,是因为这样的目光,他在许多人的身上都看到过,第一个就是封常清,那是一种对于子侄辈的关爱与瞩目。

    没等他看清来人的眉目,对方已经一撩衣袍,拜伏于地。

    “奉先尉臣刘单参见陛下,天子万安。”

    刘稷的脑子里犹如电闪雷鸣,一轰而过,整个人一片空白,呆呆地站在那里,因为他知道了,来的究竟是什么人。

    李隆基一直在观察着他的表情变幻,方才那个对着天子侃侃而谈,似乎什么都不怕的少年郎,一下子变成了手足无措的模样,不由得暗自好笑。

    “这倒奇了,怎得变成了闷嘴葫芦,愣着做什么,还不将你父亲扶起来。”

    刘稷长吸了一口气,赶紧上前将男子扶起,然后跪伏下去。

    “不孝儿见过父亲。”

    疏不知,刘单比他还要无措,被人从奉先县找来,只说是天子的诏命,却没有透露分毫,他如何能想得到,竟然会是面圣!

    更让人意外的,则是在这大殿之中,陡然看到了已经有的两年未见过的幼子,情况不明之下,他根本不知道该做如何反应,天子越是和言悦色,他的心里越是不托底,见到儿子跪伏于地,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不该叫起。

    这可是御前!

    “行了,叙旧的话,你父子回了府再说,都起来吧。”最后还是李隆基发了话:“刘稷,扶你父亲去做下,为他倒上酒,陪朕喝上两杯。”

    刘稷顺势而起,将依然有些浑浑噩噩的刘单扶到了哥舒翰的下首,那里已经备好了酒箸,他自然而然地拿起酒壶,为父亲斟满,自己也拿起一个盅子倒上,却没有坐下,而是站在他的身后。

    “今日文武之才,济济一堂,朕心甚慰,诸卿,来,咱们满饮此杯。”

    众人一起举杯,齐齐说道:“臣等为天子贺。”

    刘稷也随着他们一块儿喝下酒,再想去帮父亲倒上的时候,发现这位状元的手,在微微地颤抖着,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似乎已经捏不住一只小小的青瓷盅子了。

    看来,像这种陪着大boss喝酒吃肉的机会,只怕是平生头一次,而且还是因为儿子的关系,让他无法淡定、自如。

    不对,状元不是有赐宴么,不应该这么诚惶诚恐啊,刘稷一边观察着便宜老爹的表情,一边为他添酒加菜,两人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一下,不光是李隆基和高力士看得有趣,哥舒翰、封常清等人也是忍俊不住,这俩父子简直就是两个极端,经过了之前的那番铺垫,更是让人印象深刻。

    被这些人盯着,刘单哪里还吃得自在,只能是酒到即干,肉到下腹,结果就是来得最晚的他,醉得最早,连最后是如何结束被送回府上的,也没了记忆。

    李隆基站在勤政务本楼的三楼走廊上,看着离去的几个人,他们很明显分成了两拨,哥舒翰与程千里一路,其余的人又是一路,两路人就在楼下分道扬鑣,告辞离去。

    “大家,起风了,添件衣裳吧。”

    高力士为他披上一件大氅,稍稍退后一步,这是有讲究的,保证了既能听得清楚,又不至于太过靠近。

    “打听清楚了么?”

    “老奴使人问过了,吏部的旧档显示,他是在天宝十载被调回的京兆府,签发文书的就是李相国。”

    “天宝十载,是那个原因么?”李隆基想了想说道。

    “正是。”

    李隆基明白了,摇摇头说道:“这个李哥奴,战败就战败,主帅都不计较了,去寻一个节度判官的晦气,气度心胸都太小了些。”

    “杨国忠身上还兼着许多差使,不拘哪一个,你去吏部打个招呼,天宝二载的状元,不能只是个县尉。”

    高力士的心中暗暗吃惊,不是因为天子金口为一个县尉说话,而是这差事,竟然是从杨国忠的身上找补,其中有什么深意,他一时间话都没有答,竟是愣了一会儿。

    “你这老奴又在瞎琢磨什么呢?”

    “老奴失仪了,这么做,怕是杨大夫,又会来宫里哭,扰了大家的兴致。”

    “哼,若是他想不明白,日后有哭的日子。”李隆基并不在意,摆摆手说道:“李静忠的事,吐蕃人怎么说?”

    “吐蕃人回说,贡塘城中,没有留下一个活口,他们所知也不详,但李静忠的确是与一个吐蕃人相约,去逻些城中商议会盟之事的。”

    李隆基静静地听了一会儿,突然说道。

    “你说,他这么做,会是太子指使的么?”

    高力士没有言语,他知道,这不是一个疑问句,也不需要自己的答案。

第七十七章 闲职() 
    “刘单是何许人!”

    宣阳坊杨府的书房里,杨国忠的声音,隔着厚厚的门板都清晰可闻。

    鲜于向与窦华互视了一眼,还是后者知机,起身答道。

    “此人,倒也颇有几分来历,他是天宝二载进士科的首名,随即授安西大都护府判官,在夫蒙灵察帐下听用,后来又成为高仙芝的僚属,与现任节度封常清交好,两人据说有通家之谊。”

    “也就是说,他是老匹夫提拔的人喽?”杨国忠敏锐地抓住了一点。

    窦华摇摇头:“那倒未必,他在安西镇做了近八年,回到京城,不升反降,如今不过是区区一个奉先尉。”

    “那为何,至尊会亲自过问,许的还是某家的差事。”

    杨国忠糊涂了,一个磋陀了七、八年的小吏,骤然被天子记起,其中必有不可告人的秘辛。

    鲜于向接了一句:“一个差事,给也就给了,可怕的是,至尊这么做,是想告诉大夫什么呢?”

    “咱们的人,只打听到了昨日里,至尊在勤政务本楼大宴宾客,哥舒翰、封常清、程千里三个进京献俘的节度使都在座,还有随同封常清一块儿进京的护卫,名为刘稷,便是这个刘单的亲子。”

    窦华将打探来的消息一一说出:“随后,高公就亲自去了吏部铨选司,司中郎中做好文书送至尚书省,陈希烈会同吏部侍郎韦见素联署,这会子只怕已经交到门下省了。”

    “不是中旨拔擢?”

    “非也,走得寻常门路。”

    窦华纳闷的地方也在这里,能让高力士亲自去打招呼的人选,一定出自天子亲授,若是人选没问题,又何必多此一举,毕竟谁不知道,前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