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盛唐余烬 >

第46部分

盛唐余烬-第46部分

小说: 盛唐余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没主意间,突然后头又到了不少兵马,一看打头的旗帜,两人都是吃了一惊。

    “白老七好快的脚程,竟然不比本王晚上一时半刻,他都到了,正主儿也该出现了,罢罢,今日不进城了,先去接人吧。”

    其实,在看到龟兹兵马时,王滔就已经相信了对方,于阗也许真与吐蕃人有什么勾搭,毕竟他们相隔就这么点距离,可要说龟兹也叛了,那等于整个安西镇全都沦陷了,这么大的变故,他身为镇将没有接到任何消息,王滔如何肯信。

    既然不是,那就意味着,朝廷有了大动作,兵马集结在自己这块小小的地盘,不用说,针对的肯定是山后边的吐蕃人。

    心里有了底,王滔的脚步都快了许多,等到接下龟兹兵马,他这才发现,新到来的还不只这一支。

    红缨如血、红旗似火,那些两人一列,迈着整齐步子行进的兵马,一看就是大唐边军,面上的那种战意,还有骄傲,是装不出来的,唯一令人不解的是,所有人都在衣甲外头,罩上了一件白布衫,旗帜上也挂着白幡。

    竟然是一支哀兵!

    等到中军的大旗渐近,王滔看着上面的旗号,一下子呆在了那里,久久没有动作。

    北庭大都护、摄御史中丞、伊西北庭节度使。。。。。。程。

    大旗之下,被一众牙兵簇拥着的,不就是原来的安西副都护,有着“疯子”之誉的程千里么?

    北庭兵马、两国本军,一个领头的疯子,王滔只觉得自己的脑子不够用了。

    朝廷这是要做什么?

第九十八章 说客() 
“做什么?”

    论诚信那张保养得当的脸上,露出一个讽刺的笑容,嘴里吐出来的吐蕃话已经显得有些生疏了,不得不放低了语速,才能让意思表达得完整。

    “我想做什么,你末凌替会不知道?苏毗部的大首领,吐蕃的大尚,高原的智者,什么时候开始,学得言不由衷了。”

    重新来到这里,他却感到了浑身不自在,就连身上的吐蕃式长袍,都令人无比别扭,在他的记忆里,自从开始记事起,就一直以汉人的生活方式长大,吐蕃?根本就没有存在过。

    对于他的感受,末凌替心知肚明,对于他的来意,也能猜到一二,换成五年前,根本连人都不会见,直接在帐外砍了,把首级交上去,就是大功一件。

    可如今么?

    末凌替满脸堆笑,如同见到了失散多年的老朋友,不但亲自将他迎进来,就连对方缺失的礼节都只当是没看到,形势比人强啊。

    两人在帐中的榻上相对而坐,一个用的是吐蕃式的盘腿坐法,另一个则用的是汉人的跪坐,他们的中间摆着一张小小的几案,一个侍女为他们倒上烧好的酥油茶和马奶酒,末凌替挥挥手,将所有的人都赶了出去。

    “噶尔。旧久,我的老朋友,你出生的那一年,我只有三岁,我的父亲带着我去你们的部落恭贺,当时,你的家族,还是吐蕃最尊贵的姓氏,你的祖父,是人人称颂的大英雄,苏毗部的族长,只能匍匐在他的脚面下,都很难得到他正眼一看。”

    末凌替的话,在他的心里激起了波澜,那已经是五十多年前的事了,噶尔。钦陵,伟大的禄东赞之子,吐蕃人心目中的无敌战神,唐人眼中的恶魔,也是他的祖父。

    噶尔家族,在他的手中达到了顶峰,几个兄弟先后成为吐蕃的大论,掌握着全国的内政和大部分兵马,可正是因为这样,引起了赞普的猜忌,这种猜忌被唐人加以利用,演变成了兵变,一个君主对于臣子的兵变!

    最后的结果就是,钦陵和几个兄弟被杀,他的儿子和另一个兄弟带着数千族人逃亡大唐,为曾经的死敌效力,已经过去五十多年。

    “这世上再也没有噶尔家族了,我姓论,我的父亲姓论,我的祖父,在家族的祠堂里,也姓论。”

    论诚信没有去碰那杯马奶酒,只是端起酥油茶,放在嘴边轻轻地吸了一口气。

    “茶叶,是我的曾祖父,从大唐引进了你们吐蕃,它让你们克服了水土不服,可以从高原上冲下来,肆意杀戮和掠夺汉人的一切,就连这青稞和酿酒之法,都是大唐传过去的,你们不光忘了它们的来源,也忘了将它们传进来的人。”

    他将茶杯放到几上,冷冷地说道:“这一趟,我根本就不想来,因为谁都知道,能让你们感到恐惧的,只有刀剑和死亡,仁慈,会被看成怯懦,恩典,会被当成愚蠢,野蛮人,只有当成牛和羊一样杀掉,才不会对人类构成威胁。”

    末凌替暗暗叹了口气,这些看似负气之语,其实说得很正确,强者对上弱者,当然有支配的权力,当年他们强势时,就是这么对付唐人的,如今换过来,又怪得谁去。

    “我的老朋友,苏毗人不是吐蕃人,我们之间没有太多的仇恨。”

    “如果不是这样,我根本就不会坐在这里。”

    论诚信语气没有多少改变,对于他嘴里的老朋友,也没有什么认同感:“吐谷浑已经被彻底翦除,羌人的地方还剩下多少,你比我更清楚,下一步,就轮到你们苏毗人了,吐蕃人,永远只会躲在后面,祈祷天神的庇佑,这一次,不知道天神能不能听到,他们的呼声,那么你们苏毗人的选择呢,末凌替大首领?”

    末凌替的嘴角有些苦涩,说出来的话也是艰难无比:“这是哥舒翰想对我说的话?”

    “这是哥舒大夫让我对你说的话。”论诚信不闪不避,直愣愣地盯着他的眼睛。

    末凌替看着这个熟悉的陌生人,高原上特有的腮红,已经被白净的脸庞取化,除了骨架子还有几分吐蕃的样子,再过上几代,这位伟大家族的直系后裔,只怕就彻底成为了汉人,他的眼光冷冰冰地,心也是冷冰冰地,语气里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就像在宣读最后的判决。

    怪得着人家么?如果五十年前,那位赞普不是那么愚蠢,噶尔家族会继续成为唐人的噩梦,无论他们来多少人,都只会成为一堆尸骨,和英雄记功的石碑。

    有那么一刻,他真想拔刀砍过去,拼着前途性命不要,也不想被人这么威胁和羞辱,可是他得忍,为了上万的族人,忍。

    末凌替强迫自己堆出一个笑容,弯下腰借着为对方添茶的机会,避过这种尴尬,哪怕论诚信面前的那碗茶,连一滴都没有少。

    “你应该比我清楚,苏毗人从来没有想和大唐为敌,可我们依附在吐蕃人的羽翼之下,被他们控制了一切,多少勇士被他们征调,剩下的不是放牧就是耕种,就连脚下的土地,名义我是茹本,可真正能调动的人,只有几千,就算我拉着这几千人去投了大唐,除了给族人带来灾祸,不会有多大作用。”

    见他服了软,论诚信的表情总算松动了几分:“哥舒大夫没有让你马上投过去。”

    “那。。。。。。”

    “不妨跟你透个底,这一次,天可汗是下了决心的,四面进剿,不惜代价,他之所以派我来说这些废话,是因为加授了两镇节度使,正在整合兵马,河西加上陇右,一共有多少人,你们的探子应该打听得比我更清楚吧,你如果不相信,可以再多派些人,看一看我说得是不是事实。”

    末凌替不由得吸了一口气,这个消息他的确不知道,因为才刚刚从长安城里发出来,论诚信也不会用这么拙劣的谎言来欺骗他,如果一切都是真的,哥舒翰的麾下,就将集结超过十五万大军,这可是全都是战兵,不是吐蕃人的那种奴隶充数!

    怎么会这样?一直以来,哥舒翰都采取稳打稳扎战术,从不与吐蕃人决战,而啃下一个城堡,就巩固一个,从天宝六载算起,整个青海几乎被他蚕食殆尽,以前是吐蕃人经常去打唐人的草谷,如今倒过来,唐人的骑兵依托城堡,不时地出击,将吐蕃人的牛、马、羊以及人口掠去,一步步地压缩着空间,眼着就快要与自己的领地接壤了。

    他如何能不惊?

    之前的小打小闹,还有一个原因,哥舒翰与时任河西节度使的安思顺不和,后者虽然也是个狠角色,可同他一比,简直就是活菩萨,只要钱财打点得够,那个杂胡什么都敢做。

    哥舒翰,却是压在吐蕃人头上的一片乌云,油盐不进、软硬通吃,收了礼照打的主,偏生还极得天子的信任,这样的一个狠人,仿佛天生就是来与吐蕃人作对的。

    十五万武装到牙齿的唐军!

    一想到这里,末凌替的牙齿酸得直打战,如今的吐蕃,到哪里再寻一个噶尔。钦陵那样不世出的英雄?到哪里再去集结一支十万人以上的大军?

    可笑的是,如今就连大非川,这个唐人曾经的噩梦之地,都已经落入了哥舒翰的手中!

    难道,天神已经弃吐蕃而去了么?

    “大夫的意思是。。。。。。”末凌替压低声音,弓着腰,凑近了用汉话问道。

    论诚信没有说话,只是从衣袖中,掏出一卷纸,纸这种精贵的事物,在吐蕃可是不多见,他随随便便地就拿出来,放到几上。

    “你慢慢看,我累了,去歇一歇。”

    竟然就这么起身而去。

    哥舒翰的书信?末凌替顿时有些紧张,说说话没什么,就算给人听到,也大可以狡辩,可如果留下了字迹,就是铁一般的证据,一旦被人拿住,他的下场,只怕比噶尔家还要惨!

    可要是不看,岂不是白瞎了今天的一席话,末凌替还是忍不过好奇心,一把将纸卷拿在手中,展开一看,顿时傻了眼,上头全都是汉文,他能说一点,可并不识字。

    “悉诺逻。”

    一个年青人应声而入,叫了他一声:“阿爸。”

    “你识得汉文,来看看,这上头都写得些什么?”悉诺逻是他的长子,也是苏毗部的继承人,这种大事自然不会瞒他,就连大帐周边的警戒,交到他手上才放心。

    悉诺逻接过来一看,皱起了眉头,这上头的每一个字他都识得,可连在一块儿,就有些懵了,好在后头有些字句还是很明白的。

    “。。。。。。其河西、陇右、安西、剑南等州,节度将士以下,有能斩获吐蕃赞普者,封异姓王;斩获大将军者,授大将军;获次以下者,节级授将军中郎将。。。。。。”

    “够了。”

    末凌替低喝了一声,这哪是什么书信,分明就是檄文。

    哥舒翰,竟然是想要封王!

第九十九章 得失()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揪揪。”

    这首《兵车行》是诗圣杜甫的名作,描述的是天宝八载的一场战事,在这战事中,代替王忠嗣出任陇右节度使的哥舒翰,迎来了他的成名之作,当然,是美名还是恶名,时人众说纷纭,至少杜甫是不以为然的。

    从战果来看,为了拿下一个小小的石堡城,唐军出动了近十万兵马,除了陇右的七万之众,还有奉命随攻的突厥同罗部骑兵,带领他们的就是后来被封为奉信王,赐以国姓的李献忠,当时他叫做阿布思。

    过程有多惨烈,从事后的统计就可见一斑,唐军光是战死的,就达数万人,这个数万的概念,有说五、六万的,也有说八、九万的,就算只计五万人,也是全军的半数了,五万具尸体是什么概念,可以将石堡城前的壕沟全部填平,再堆出与城墙一样高的斜坡。

    也就是说,唐军最后是踏着由自家兄弟的尸骨垒起的高坡,呐喊着冲入城中的,而城中的守军有多少呢?

    不到一千人!

    这个结果,王忠嗣早在两年前就已经预料到了,城堡越小,防守的成本就越合算,为了拼掉这一千守军,唐人是以五十人换一个才打下来的,战后,陇右之地家家带丧,这就是杜甫诗中所描述的那个情景。

    一将功成,何止万骨?

    这样的仗,王忠嗣另可丢官丧命也不愿去打,最后史书上对他的评价极高,谓之为一代良将,相反的,哥舒翰就成了反面教材,的确,从战果上看算,说是虽胜犹败都是轻的,简直就是拿将士们的血肉在换乌纱,换了后世的宋明等朝,就等着被前赴后继的御史们喷死吧。

    哥舒翰不但没有被弹劾,反而一路加官晋爵,成为了继安胖子之后,天子最信重的边将。

    这是否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李隆基已经老迈昏聩?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看一看天宝八载前后的大唐西北边陲形势,实际上,在天宝六载,由安西和河陇两地联合的军事行动中,吐蕃人就被打得疲于奔命,既没有守住小勃律,也没制止王忠嗣对青海一侧的袭击,此后,由于河中地区及大食人的牵制,安西唐军的目标被吸引过去,双方得以在积石山一带展开拉锯,经常你今天骚扰我一下,我明天打你的草谷,大唐时常还能占些便宜,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天宝八载拔掉石堡城这个钉子之后,整个青海全都暴露在唐军的铁蹄之下,吐蕃人不得不在其后修筑一系列的堡寨,却再也找不出一处如石堡城这般的险地,唐军则越战越勇,吐蕃人一路修,唐军一路拔,仅仅是天宝十年,陇右就新增了三个军,全都是取之于吐蕃人之手。

    这便是战略形势的彻底逆转,吐蕃人失去了一个牢固的前出基地,唐人则得到了一个稳定的战术支撑,此战过后,哥舒翰一改之前的战法,再也没有同吐蕃人大规模作战,而是逐步蚕食,步步进逼,将双方的战线,由河湟导入到青海一带,从而彻底解决了本国百姓的战乱之苦。

    此役之后,陇右年年出击,非但没有变穷,就连朝廷的负担也减轻了许多,甚至还有余力反哺,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这么记载:是时(唐天宝十二年,癸巳,公元753年)中国盛强,自安远门西尽唐境凡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翰每遣使入奏,常乘白橐驼,日驰五百里。

    这个结果,充分地说明了一点,安居乐业不能靠敌人的慈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