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笑傲北宋 >

第6部分

笑傲北宋-第6部分

小说: 笑傲北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宗仁见蔡义同意了婚约,心里欣慰的很,至于等上三年,那是自然的,毕竟蔡公刚逝,这是作为后辈必须遵守的礼法。

    二人此事说开之后,更是亲近了不少,毕竟蔡义可是唐宗仁未来的准女婿了。

    “唐叔叔,我想向你打听些事。”蔡义想了想道。

    “哦?义儿尽管说来,我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唐宗仁心情似乎很好,但也好奇蔡义要问何事。

    蔡义道:“不知唐叔叔可知道已逝的沈括沈大人。”

    唐宗仁想了想道:“义儿说的可是,熙宁年间出任翰林学士的沈大人?”

    蔡义点头道:“正是此人,却不知如今其后人何在?”

    唐宗仁皱眉道:“义儿怎么问起这事?当年沈括沈大人极力推崇王安石变法,曾官拜翰林学士,后来王安石罢相,沈括也一度被贬。元丰五年,兵败永乐,接着被贬随州。哲宗继位之后,大赦天下,沈括得以内迁,举家迁至润州梦溪园,创作了《梦溪笔谈》,圣绍二年,因病辞世。至于其后人,我却是一无所知。不过听说沈括的老家就在杭州钱塘县,兴许其后人便居住在那里。我明天就差人去打听一番。”

    蔡义只知道沈括的老家在江浙一带,却不知道就在杭州钱塘县,不由得有几分惊喜,当下便道:“不劳烦唐叔叔了,这事我得亲自去办。”

    唐宗仁见蔡义如此,也只好作罢道:“那好吧,那我明天写一封信给钱塘县县令,有官府之人帮忙,寻人也方便许多。”

    蔡义谢过唐宗仁,聊了几句便回房中与李忠商量明日钱塘之行去了。

    唐夫人房中,唐姝儿俏脸通红,刚才唐夫人将她和蔡义有过婚约一事告诉了她。虽然此前丫鬟就说漏了嘴,但此刻由自己娘亲说出来,还是让唐姝儿羞红了脸。

    唐夫人看着唐姝儿的神情,心中便已经有数了。不过还是打算戏弄她一番,故作惊讶道:“哎呀!姝儿不同意呀,那我这就去跟你爹爹商量,让他把这婚事推了吧。”

    “啊!我……我没有……不同意啊,我只是……只是担心蔡大哥……”好不容易羞红着脸将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却看到自己娘似笑非笑的看着她。顿时又羞又怒,正欲责怪娘亲嘲笑她,却见唐宗仁从屋外走了进来。

    “哈哈,你两个小家伙倒是有趣的很哩,一个担心一个,还真有默契呢!”唐宗仁刚走到门口就听到唐姝儿的话,心情大好之下,便打算打趣一番。

    本来唐姝儿已经羞得不行,再加上自己老爹的掺和,她感觉自己的脸像着火似的。咬着嘴唇,跺了跺脚,便嗔怒道:“哼!懒得理你们。”说完抬腿就跑出了房间,回到自己屋中去了。跑出门的瞬间,却想到了自己爹爹说的话,难道蔡大哥同意了吗?这般想着,心底却是莫名的欢喜起来。

    夜已经深了,蔡义却没有睡着。今日发生了许多事,也让他看清了许多人。唐宗仁的仁义,唐姝儿的柔情,都深深触动了他连日隐藏在内心的阴霾。自己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不是吗?明日之行,不知是否顺利,这可关系着他计划的第一步。毕竟尽管他的脑海中有许多后世物品的制造方法,但他始终不是科学家,也不是工业家,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事还是交给像沈括一样的人做吧。宋朝人只知道沈括是大官,却不知道他最伟大的成就便是科学家。想必他的后人或多或少也会有所传承吧。想着想着,蔡义便安心的睡着了。

第12章 凤宁村() 
第二天一早,蔡义便带着李忠出了唐府,唐姝儿原本是想和蔡义一起去的,不过却被蔡义婉言谢绝了,毕竟这可不是去玩,带个女孩子始终不方便。

    钱塘县乃杭州首县,县衙就在这杭州城内。蔡义递上唐宗仁的书信,好一会才被人请到内院之中,招呼蔡义的也不是县令,而是主簿。

    那主簿见了蔡义便道:“下官苏符,见过蔡公子。我家县令有公事在身,便由我招待蔡公子,还望蔡公子莫要见怪!”

    蔡义心中冷笑,作为一个县令,对于知府大人的书信,竟也敢这般敷衍,其中猫腻一想便知,恐怕与黄坤也是一丘之貉。不过令蔡义惊奇的是,这主簿三十来岁模样,长得文质彬彬,说起话来竟也不卑不亢,既不谄媚也不傲气。这在宋朝的官员之中,怕是一股清流了。当下便对他颇有好感道:“苏大人不必客气,在下前来,还得麻烦苏大人一些事情,岂有见怪之理。”

    “哦?蔡公子先说说看是什么事情,若下官能够帮忙的,定会鼎力相助。”苏符似乎没想到眼前这位公子这么好说话,之前还有些担忧的心不觉放下不少。

    蔡义听苏符这么说,便直接问道:“在下听说已故的沈括沈大人的老家就在这钱塘县,不知苏大人可知道他的后人如今可在这?”

    苏符似乎没有想到蔡义会问这个问题,皱着眉头想了好久才道:“沈大人一生坎坷,在这杭州也算是有名之士。自二十二年前,沈大人去世之后,其后人就搬回了老家钱塘县凤宁村居住。近十多年来,便很少有关于他们的消息了。蔡公子怎么会打听他们呢?”

    “苏大人放心,我只是听说沈大人当年对自然科学、工艺技术方面颇有造诣,而我又恰好对这方面有些兴趣,便想找其后人探讨交流一番罢了。”蔡义感觉这苏符似乎谈论到沈括后人竟有一丝丝防备,反正自己也不是做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索性就直接告诉他,这样也省不少误会。

    果然,苏符听蔡义这么一说,神情微微放松了些,道:“既然这样,我让两个差役带蔡公子到凤宁村走一趟吧。不知蔡公子意下如何?”

    蔡义自然乐意至极,微笑道:“那就有劳苏大人安排了,待此事过后,定会登门拜谢!”

    苏符也笑道:“蔡公子客气了!”

    二人聊了几句,蔡义便带着李忠和两个差役大哥离开了县衙,直奔凤宁村去了。

    凤宁村地处杭州城郊外的一片山谷低洼处,距离杭州城大概有一个时辰的路程,放在现代也就是两小时的路了。蔡义最近在跟着李忠学一些简单的武学基础,一路下来倒也还能坚持。倒是那两个差役大哥却是吃力的很,要不是李忠带着些吃食,而且蔡义答应事成之后会给些赏钱,恐怕早就累的走不动了。

    一行四人终于在正午时分赶到了凤宁村,若不是亲眼所见,蔡义绝对想象不到距离繁华的杭州城不足二十里的村庄竟是如此贫瘠。荒凉的山地,破败的农舍,若不是看到偶尔从门中探出来的灰溜溜的小脑袋,蔡义还以为这村庄已经荒废了多年。

    李忠走到农舍前,欲找个人问问路,却不料那些人不但一言不发,更是掩门不出。透过破败的窗户,看到他们眼里尽是惊恐绝望之色。更有一个半大娃子,见到蔡义一行人之后就拔腿便跑,精瘦的身影眨眼消失在村庄的一条小路上。

    蔡义和李忠目瞪口呆,怎么感觉他们看到自己四人像是见了老虎一样。转身询问两位差役为何如此,两人支支吾吾半天也道不知。

    正在一行人不知怎办的时候,刚才那精瘦的半大娃子又出现了,身后还跟着一位看起来相对正常点的老头。那老头看到蔡义一行人不由得加快了脚步,本就皱纹密布的脸此刻显得更加的沧桑与艰辛。来到跟前,扑通一声便跪在了蔡义一行人面前,颤颤巍巍道:“小老儿沈放,乃凤宁村村正,见过几位官爷。几日前,里正才刚将这季的粮食收了上去。村里实在没有余粮了,还望几位官爷高抬贵手,可怜可怜我们吧。”说完已是老泪纵横。

    苛捐杂税猛如虎也!难怪村民们看到自己就像看到老虎一样,远在帝都贪图享乐的昏君奸臣们啊,你们一个个犹如吸血鬼一样,大宋百姓都快被你们吸的只剩下一张皮了。难怪方腊、宋江等纷纷起义造反,既然都活不下去了,还谈什么忠君爱国,替天行道又有何妨!

    蔡义连忙扶起村正,愧疚的道:“老人家,快快请起。你误会了,我可不是什么官爷。我们此次前来,也没有收租监税之意。我们这次来,是想打听一个人,不知已故沈括沈大人后人如今可居住在此?”虽然自己不是官府之人,但自己的爷爷蔡卞,外曾祖王安石,乃至唐宗仁,他们一生坚持实行新法,却不知这新法虽增强了国力,却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此次亲眼看到这百姓水深火热的生活,蔡义怎能不觉得惭愧。

    村正听到蔡义不是来收租的,眼里虽然还有泪花,脸上却是笑了开来,笑的就像孩童般那么纯真,看起来竟是有些令人心酸。不过听到蔡义打听沈括后人,不禁警觉起来,看着蔡义道:“这位公子,不知你打听这做啥?”

    蔡义不禁觉得奇怪,先是苏符,后是村正,怎么一提到沈括感觉他们都在担心着什么。蔡义无奈,只好跟苏符一样的解释了一遍。

    村正听完,见蔡义气度非凡,一身正气,想来多半不是什么坏人。这才叹了口气道:“我们凤宁村,几乎都是姓沈的。沈大人是我们全村的骄傲。只不过自从二十二年前沈大人逝世之后,凤宁村就衰败了下来,那沈家更是家业衰败,一代不如一代。到了沈大人孙子沈进这一代,已经到了绝粮的地步了。若不是村里人帮衬着一点,怕是早就饿死了。”

    蔡义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沈括曾经官拜翰林学士,放在后世那就是中央秘书处处长。才经过二十年,家道竟然衰败至此?是沈括为官太清廉没捞到油水还是其子孙太过败家了?

第13章 沈括之孙() 
既然从村正话里确定了沈括孙子沈进就住在村里,那就好办多了。想到村民们定是对差役憎恨的很,而且李忠就在身边也不会出什么意外。蔡义便让李忠赏了差役一两银子打发他们回去了。两位差役自是高兴得很,他们一个月的俸禄可才二两银子。

    村正看着差役一走,便完全放松下来,带着二人便往沈进家中走去。路上交谈得知,这凤宁村一共有四十来户人家,都是老实本分的庄稼汉。唯一的好处就是沈大人在为官之时,为村里买了些田地,村民们都有自己的土地,不用给地主做佃户。本来这日子也过得丰衣足食,可自从沈大人去世之后,乡镇上的地主豪绅便勾结官府,将那些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良田占有了,留给村民的全是一些坑坑洼洼的山地。加上近年来,战事频频,隔三差五的就会有官府差役前来征收粮食,村民们现在连吃饭都成问题了。

    不一会,村正便带着二人来到一座残檐断壁之下。墙已经倒塌了大半,屋瓦早已不见了踪影,勉强用一些干树枝、稻草遮挡一些风雨。纵使蔡义之前听村正说沈进家里很穷,却未曾想到穷到了这般境地。

    里面传来一位女人的声音:“娘,来把这碗粥喝了。”

    一位老妇人咳嗽了几声道:“我不饿,给我的孙儿喝吧。”

    一个稚嫩的声音弱声弱气道:“奶奶,我不饿。爹爹说了,你把粥喝了,病就好了。”

    “娘啊!都怪孩儿无用,今早去山中本想寻些野味为娘补补身子,却一无所获。”一男子自责的道,听得出来他心里是极不好受的。

    老妇人还未开口,一开始说话的女子便急急道:“孩子他爹这怎能怪你,你本就是个读书人。这些粗活自是奴家应当做的,要怪就怪……孩子他爹,你上哪去?”话才说到一半,那男子便觉心痛不已,含泪起身便出了家门。好一个可怜又可敬的家啊!

    那男子走出家门,便看到村正站在自家屋前,后面跟着两个陌生人。顿觉奇怪,慌忙侧过身用破旧的长衫擦了擦泪,这才对着村正道:“村正,你怎会在此,这二位是?”

    村正叹了口气道:“沈进啊,生逢乱世,我们都是可怜人,怨不得自己,你可别乱想啊。这位是蔡公子,说有些事要与你商量。”说着又转过身子对着蔡义道:“蔡公子,小老儿家里还有些事,便不招呼蔡公子了。你若有事,便让沈进带路过来寻我便是。”

    蔡义道谢过后,村正便离开了。

    蔡义也不急着跟沈进谈事,对着李忠道:“李叔,把包裹里的吃食给沈先生送去。”

    李忠从包裹里拿出些吃食,递到了沈进面前。

    沈进疑惑道:“蔡公子,这是作何?”

    蔡义道:“在下欲有些事与沈先生商量,不过在此之前,沈先生还是将家中午饭安排妥当才是。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还望沈先生莫要拒绝才是。”

    沈进也不是迂腐之辈,听这蔡公子言谈,看这蔡公子衣着,绝非奸邪小人之辈。当下也不做作,躬身向蔡义行了一礼道:“既然这样,便多谢蔡公子好意了。蔡公子稍等,我去去就回。”说完从李忠手中接过吃食,自是拿到屋中分给家人去了。

    不多片刻,沈进就出来了,想必那些吃食自己是一点未吃的。蔡义心中暗暗点头,这沈进最起码懂得尊重人,知道客人还在外面等着,岂能先填饱肚子。

    沈进道:“让公子久等了,不知公子有何事与我商量。”心情自是与之前要好很多。

    蔡义看了看周围的环境道:“我所说之事,事关重大。还烦请沈先生带路,寻一个僻静之地再作商量。”

    沈进听蔡义这么一说,便带着二人向村子外的一条河边走去。一路上,蔡义得知,沈进今年三十五岁。家中有一个五十多岁的老母,有一个五岁的幼儿还有一个患难之妻。

    来到河边,寻了一处阴凉之地,蔡义便在草地上坐了下来。这村庄虽然贫瘠的很,这空气和草地却是让人格外的舒服。沈进看着蔡义如此,便也坐在了蔡义身侧。

    蔡义看着流淌的河水,悠悠道:“听闻当年沈大人在润州梦溪园创作了《梦溪笔谈》一书,不知沈先生可曾拜读过。”

    沈进似乎没想到蔡义会问这个问题,犹豫了许久才道:“爷爷的书,作为孙子的我自是读过的。而且家父在世之时,对书中各处亦是讲解透彻。”

    蔡义倒是没有想到,沈进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